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对所有患者行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横轴,矢状及冠状面的T1加权及T2加权像。并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垂体大腺瘤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占位效应明显,垂体柄及视交叉移位,鞍底凹陷,微腺瘤行增强扫描表现为低信号区。结论:MRI可明显诊断垂体腺瘤。对形态等改变不明显的垂体微腺瘤结合GD—DTPA增强多可获得满意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对Gd—DTPA延迟期呈等或高信号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肝硬化小肝癌患者(41例病灶)在Gd-DTPA及Gd—EOB-DTPA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各期的表现,重点观察病灶在Gd—EOB-DTPA肝胆期的表现。结果:41个小肝癌病灶中7个于Gd—DTPA延迟期呈等或高信号,其中6个在Gd-E0昏DTPA增强扫描肝胆期表现为低信号,1个表现为稍高信号;其余34个小肝癌病灶在Gd-DTPA和Gd—EOB-DTPA增强扫描中均表现为“速升速降”型强化方式。结论:Gd—EOB-DTPA动态增强联合肝胆期扫描能够为在Gd—DT—PA延迟期呈等或高信号小肝癌的定性诊断提供更多信息,提高不典型小肝癌的栓出率。  相似文献   

3.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表现。方法:维生素B_(12)缺乏及临床诊断为SDC患者9例,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矢状面SE T_1WI、FSE T_2WI、T_2-FLAIR及横轴面T_2WI,其中6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结果:MR图像上所有病例均显示颈髓或胸髓侧索或后索对称性病变,T_1WI上显示为等或稍低信号,T_2WI上为高信号,T_2-FLAIR上为高信号,病灶范围显示清晰,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结论:MRI有助于SCD的诊断和随访观察,尤其是T_2-FLAIR序列,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4.
造影剂在MRI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MRI(磁共振成像)也是以断层图像形式显示的,故多与CT图像比较。CT仅以X线吸收值这个单一的组织参数来反映组织间的电子密度差别,造影剂能够改变X线吸收值,提高组织的对比度。MRI是依靠质子即氢原子核在静磁场与交变磁场中运动规律成像的,影响MRI图像对比度的因素由很多因素组成,如质子密度、质子在磁场中的弛豫时间、质子的流动速度、温度以及顺磁物质存在与否等。在常用扫描方法——自旋回波(SE)法中信号强度式为:  相似文献   

5.
增强扫描是CT检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由于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对造影剂的吸收率不同,CT增强扫描增加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对病变的定性、定位及鉴别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增强扫描使用碘剂静脉注射速度快,浓度高,剂量大。由于个体差异大,有极少数病人可能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突然死亡。我院自1996年10月至今,已完成增强扫描1450例,使用过不同类型的造影剂:  相似文献   

6.
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的MRI信号特征,并评价MR技术的诊断准确性。方法15例隐匿性肺癌患均经PHILPS 1.0NT磁共振仪进行轴位T1、T2加权成像及冠状位T2加权成像,并包括Gd—DTPA增强扫描。MRI诊断结果经病理证实。结果15例肺癌患中,实性癌14例(93.3%),其MRI表现为略长E、长T2信号;坏死囊性变1例(6.7%),其MRI表现为长E、长B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增强明显10例,其中5例呈花环状增强。全部患中被发现有纵隔转移6例,经Gd—DTPA增强扫描,全部为增强表现。结论由于纵隔血管的流空效应,MRI对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具有高度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CT机的广泛应用,CT增强扫描是诊断技术中很重要的步骤也是诊断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造影剂的强化提高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从而使病变显示更为清楚。少数CT平扫时不易辨认等密度病变或境界不清楚的痫变,强化后病变得以显示。造影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范围.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MRI动态增强特征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MRI动态增强扫描,定量测量鼻咽癌MRI动态参数,观察鼻咽癌强化方式及时间 - 信号曲线的变化,探讨肿瘤的动态增强特征.方法:本组28例先行MR动态增强扫描,后经鼻咽纤维镜活检证实为鼻咽癌.所有病例在MRI动态扫描前均未行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MRI应用3D FAST TOP SPGR 序列行动态增强扫描,获取T1WI 动态增强系列图像.工作站对同一位置的系列图像逐一像素计算最大上升斜率,并以伪彩图像显示该值.观察肿瘤MRI 动态增强信号变化特征及时间 - 信号曲线走势.结果:鼻咽癌T1WI动态增强信号变化特征为早期、快速、明显增强,其后病灶强化程度有所下降.根据强化形态特征将其强化类型分为三种:线样强化型(1例),边缘强化型(1例),团块样强化型(26例).根据曲线走势可将时间 - 信号曲线分为Ⅰ、Ⅱ、Ⅲ三型.同一肿瘤,不同ROI的曲线类型可不同,通常强化明显区域其曲线类型为Ⅰ型或Ⅱ型,相反为Ⅲ型.结论:应用动态MRI增强扫描,获取MRI动态参数和反映信号强度变化的时间 - 信号曲线,为无创显示鼻咽癌肿瘤微循环特点、肿瘤血液灌注等功能性特征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表现。结果18例共26个病灶,表现为T1WI等信号、高信号、混杂信号或环状高信号,T2WI低信号、均匀高信号或环状高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环;大部分病灶无占位效应及周围水肿,所有病灶在梯度回波(GRE)序列上均可见到病灶边缘低信号环;Gd—DTPA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强化。结论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较为特异,MRI检查是诊断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最为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联合使用SPIO和Gd DTPA对大鼠肝癌模型的增强特点。材料和方法 :制作 3 0只大鼠肝癌模型 ,增强前后行MR扫描 ,平扫序列包括SE、TSE、GRE的T1、T2WI序列。增强扫描分为 4组 ,其中Gd +SPIO联合增强组 10只 ,先注射Gd DTPA ,行SE、GRET1WI扫描 ,随后给予SPIO造影剂 ,扫描序列同平扫 ;SPIO +Gd联合增强组 10只 ,先注射SPIO ,行SE、GRET1WI扫描 ,12min后再给予Gd DTPA ,扫描序列同平扫 ;Gd、SPIO增强组各为 5只 ,增强扫描序列同平扫。分析各增强扫描组中病灶的增强特点。结果 :两种联合增强方法中 ,肝脏信号强度在所有扫描序列中均较平扫时下降 ,但与SPIO增强组无差异 ;病灶的SNR、CNR在SE、GRET1WI中明显高于平扫和SPIO、Gd DTPA增强法 ;在T2WI中病灶的SNR、CNR和单独使用SPIO无显著性差异。两种联合增强方法之间的SNR和CNR在每种扫描序列中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PIO和Gd DTPA联合增强方法利用了两种造影剂的优势 ,增加了肿瘤病变的对比 ,可提高发现病变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n DPDP增强MRI胰腺强化特征 ,并与Gd DTPA动态增强比较 ,为Mn DPDP增强胰腺MRI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  46例患者因肝脏局灶病变行Gd DTPA动态增强和Mn DPDP增强MRI,其中 2 9例图像及临床病史无胰腺病变者入选本研究。常规平扫及Gd DTPA动态增强 ;次日经肘静脉缓慢滴注Mn DPDP(0 .5ml/kg体重 ) ,于给药结束后 5~ 40min内每 5min以及 2 4h行SET1W及SPGRT1W扫描。结果 正常胰腺于注药结束后 5min即强化 (SNR高于平扫 ,P <0 .0 5 ) ,5~ 40min维持于一平台期 ,胰腺信号强度于 35min达到最大 ,SET1W及SPGRT1W图像上强化指数 (CEI)分别为 74%± 36和 80 %± 2 9(两者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4h胰腺SNR仍较平扫高 (P <0 .0 5 )。给药结束后 35minSPGRT1W图像上胰腺CEI(80 %± 2 9)低于Gd DTPA动态增强动脉期 (10 8%± 2 6 ) (P <0 .0 5 ) ,与门脉期的 85 %± 2 5相似 (P >0 .0 5 ) ,比延迟期的 6 9%± 13高 (P <0 .0 5 )。结论 正常胰腺Mn DPDP增强扫描显著强化 ,能达到Gd DTPA动态增强门脉期胰腺强化程度 ,并能提供充裕的扫描时间窗及可采用除SPGRT1W序列外SET1W序列扫描。  相似文献   

12.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影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 )的CT、MR及DSA表现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6例经证实的FNH ,均行CT、MR及DSA检查。结果 :6例病灶CT平扫低密度者 4例 ,均匀或不均匀 ,2例为等密度。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强化 ,除中心瘢痕外病灶强化均匀一致 ,3例可见到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4例病灶为等密度 ,2例为略高密度。 3例伴有中心瘢痕 ,1例无强化 ,2例延迟强化。 2例行DSA检查 ,病灶内分布较均匀的新生血管团。MR检查 4例 ,T1 WI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 ,T2 WI呈略高信号。 1例行Gd DTPA增强延迟期呈略高信号 ,中心瘢痕无明显强化。结论 :CT、MR及DSA检查可充分反映FNH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 ,动态增强是诊断FNH最有效的影像学手段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FNH19例,共21个病灶。全部病例进行了CT和MRI检查,CT检查常规行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MRI平扫序列如下:用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RFSE)采集压脂T2W图像,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SPGR)采集压脂T1W图像,用真稳态进动梯度回波序列(FIESTA)采集T2/T1比值加权图像,用FSPGR序列同时采集无脂肪抑制的反相位和同相位T1W图像。所有病例均行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例进行细胞特异性对比增强扫描。结果:17个FNH在平扫T2WI fs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在T1WI fs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MRI平扫共见中心瘢痕12个、中央粗大血管3条、假包膜数2个,均多于CT平扫所见。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时,21个FNH于动脉期均明显强化,16个FNH于门脉期或延迟期的信号强度与肝组织接近,中心瘢痕和假包膜延迟强化。行细胞特异性对比增强扫描的3个FNH实质均明显强化,中心瘢痕无强化。结论:绝大多数FNH在MRI上有特征性的征象,MRI可以明确诊断,MRI对FNH的诊断价值高于CT。  相似文献   

14.
占位性小脑梗死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占位性小脑梗死的MR影像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1例临床确诊的小脑梗死病例,观察MRI图像上病灶的形态、范围、T1WI、T2WI信号特点和Gd—DTPA增强扫描时的强化特点。结果:11例占位性小脑梗死均位于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T1WI梗死区呈低信号,T2WI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其中8例发现“阶梯征”,即T2WI上在高信号梗死区中见更高信号的脑沟影。结论:“阶梯征”常出现于小脑梗死的急性后期,是诊断小脑梗死的可靠征象,认识此征象,有助于与小脑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CT、MRI特征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提高对其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HIMT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7~79岁,平均46.7岁.1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CT平扫,7例同时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9例中15例为单发病灶,4例多发,共26个病灶,位于肝左叶4个,肝右叶22个.组织学分型包括黄色肉芽肿型15例:CT平扫低密度12例,等密度3例;1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例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轻度强化10例,平衡期轻度强化4例.4例行MRI检查,T1WI呈等信号1例,低信号3例,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4例动脉期均无强化,门静脉期或平衡期轻度强化.浆细胞肉芽肿型3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2例,等密度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无强化,门静脉期或平衡期轻度强化;行MRI检查2例,增强扫描呈壁结节强化.硬化型1例:CT平扫为等、低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呈均匀强化,平衡期病灶密度减低.MRI平扫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明显.26个病灶中4个有假包膜.结论 CT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够反映HIMT组织学变化特点,但对不同类型病变的CT、MRI鉴别诊断仍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6.
40台磁共振成像设备状态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我国部分MRI设备进行状态检测,评价我国MRI设备的应用质量现状。方法 40台MRI设备(5台超低磁场、15台低磁场、7台中等磁场、13台高磁场)。使用Magphan体模进行状态检测,MRI状态检测参数包括信噪比、均匀度、线性度、层厚、空间分辨率和低对比度分辨率等6项。结果 5台超低磁场成像设备无一合格;9台你蕨场设备合格;7台中等磁场设备全部合格;13台高磁场设备全部合格。结论超低磁场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CT、MRI表现及其分型诊断价值和病理基础.方法: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肝孤立性坏死结节29例(所有病例均行MR检查,其中15例行CT检查),探讨SNN的CT、MRI表现及其分型诊断价值和病理基础.结果:①单纯凝固性坏死型(14例),T1WI、T2WI上均呈低或低-等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内凝固性坏死无强化,周围包膜呈延迟强化.其中8例行CT检查,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5例可见包膜呈延迟期环形强化.②伴液化性坏死型(5例),T1WI上呈低信号,较大病灶内可见更低信号;T2WI上病灶呈低-等信号,其内液化性坏死呈点片状更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无强化,周围包膜呈轻-中度强化.CT检查3例,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2例周围包膜呈延迟期环形强化.CT不能反映病灶内液化性坏死.③多结节融合型(10例),T1WI呈低信号,其内可见低-等信号分隔;T2WI病灶以等-稍高信号为主,其内可见等或略高信号分隔,其中6例合并液化性坏死还可见裂隙状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其内分隔及周围包膜呈轻-中度强化.CT检查4例,其中3例为低或等密度融合结节,增强扫描内部分隔及周围包膜呈延迟期强化.CT不能显示内部液化性坏死和病灶全部分隔.结论:CT、MRI能较好反映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分型及各型的病理特征,MRI在多结节融合型和伴液化坏死型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n DPDP增强MRI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4例患者经临床和/或病理证 实的28个肝局灶性病变,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T1WI、T2WI平扫和Mn DPDP增强MRI,11例患者作Gd DTPA动态 增强检查,比较3者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14例患者中1例为肝血管瘤合并肝囊肿;1例FNH;12例 肝硬化并再生结节,其中合并肝细胞癌7例,合并肝囊肿4例,合并肝细胞癌和肝囊肿1例。将每例患者不同病变分别算 为1个病灶,共计28个病灶。结果:14例患者28个病灶中,12个肝硬化结节于Mn DPDP增强后呈均匀强化,以30min ~2h内强化明显,其中3个肝硬化大结节于延迟24h扫描仍有强化,于MR平扫T1WI呈高、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 Gd DTPA增强后呈缓升速降型;8个肝细胞癌灶于Mn DPDP增强后呈不均匀带状或斑片状强化,其中5个见环状假包 膜样强化,3个延迟24h扫描仍有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理为高中分化型肝细胞癌,于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等信号,T2WI 呈不均匀高、等信号,Gd DTPA增强后呈速升速降型;1个肝血管瘤及6个肝囊肿均无明显强化;1个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于Mn DPDP增强后早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2h后呈等信号改变。结论:Mn DPDP增强MRI对肝局灶性病变有一定鉴 别诊断价值,但对肝硬化结节、肝细胞癌及其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平扫和增强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成像在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两种病变中的差异。方法:对前列腺术前的前列腺炎(n=10)和前列腺癌(n=9)患者在MRI增强检查时增加平扫T2FLAIR序列,增强后延迟8min进行T2FLAIR序列扫描。同期接受前列腺MRI增强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7)。MRI图像分析内容为平扫T2FLAIR图像上病灶的信号强度和增强后T2FLAIR序列的强化程度,包括描述性分析和半定量参数分析。结果: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病灶均位于前列腺外周带。前列腺炎平扫T2FLAIR表现为60%高信号,40%中等信号,增强延迟T2FLAIR表现为轻中度强化,增强前后半定量差值的中位数为107.82。前列腺癌平扫T2FLAIR表现为88.89%中等信号,11.11%高信号,病灶处增强延迟T2FLAIR表现为中央区无强化,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增强前后半定量差值的中位数为-26.56。正常对照组前列腺外周带100%为低信号,增强后未见强化,增强前后半定量差值的中位数为-7.50。结论:T2FLAIR平扫和增强延迟8min扫描序列可应用于外周带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造影剂增强扫描是当今CT诊断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有些CT平扫不易辨认或境界不清的病变,通过造影剂的强化,提高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楚地显示病灶结构及范围。随着CT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造影剂的使用越来越多,特别是螺旋CT的出现,列造影剂应甩的要求也日益增高,现将我院的1999年-2002年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