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软膏对小儿留置针穿刺时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住院的手术患儿2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在静脉穿刺前1h在穿刺部位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常规穿刺.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的人数及患儿疼痛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穿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首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减轻小儿静脉留置穿刺时的疼痛,提高小儿静脉留置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董楠 《中国民康医学》2020,(1):142-143,146
目的:比较不同进针角度对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效果。方法:选取93例头皮静脉留置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就诊顺序依次纳入对照组、研究组1、研究组2各31例,并依次采取传统20°进针、改进的30°进针和45°进针方式穿刺。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结果:研究组1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77%,研究组2为93.55%,对照组为74.19%,研究组1、研究组2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与研究组2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研究组2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和研究组2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研究组2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和研究组2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和45°进针的方式优于传统20°进针,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疼痛,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穿刺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针留置时间、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有利于提升静脉留置针患儿的依从性及穿刺效果,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满意度,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母乳喂养在婴儿手背静脉行留置针穿刺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的婴儿,共9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干预组46例,采用摇篮式将患儿抱入怀中,母亲哺乳时行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45例,采用摇篮式将患儿抱入怀中行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儿行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疼痛评分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疼痛评分、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干预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母乳喂养在婴儿手背静脉行留置针穿刺中能有效缓解疼痛,和谐护患关系,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磺酸粘多糖乳膏在静脉穿刺困难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静脉穿刺困难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山莨菪碱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和PICC置管耗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留置针和PICC置管耗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4/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穿刺困难患儿采用磺酸粘多糖乳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时可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无痛穿刺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儿科收治的需静脉输液的患儿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给予对照组需静脉输液患儿常规穿刺技术,给予观察组需静脉输液患儿无痛穿刺技术,比较两组患儿的配合情况、家属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静脉输液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配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配合率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83.33%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6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输液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患儿输液成功率81.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穿刺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中的配合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还能提高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毓婵  罗文颖  李芳  朱琼芳 《吉林医学》2012,(30):6699-6700
目的:观察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儿童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在手术前60 min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患儿准备行静脉穿刺的手背静脉皮肤,对照组按传统的做法消毒后,用22 G静脉留置针穿刺手背静脉。结果:试验组无痛或轻度疼痛的例数占80%;对照组无痛、轻度疼痛的例数占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用于儿童静脉穿刺能明显减轻局部的疼痛,值得临床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5年3月来我院输液的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统计记录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3.3%,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静脉输液患儿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李彩凤 《吉林医学》2012,33(21):4651-4653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内科住院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直接穿刺,留置静脉套管针;无痛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麻醉后穿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穿刺时疼痛状况,记录穿刺前后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结果:与穿刺前比较,对照组穿刺后SBP、HR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或t=3.16,P<0.01),而无痛组穿刺后S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痛组穿刺时VAS评分显著降低(t=26.01,P<0.01),穿刺后SBP、HR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或t=2.17,P<0.05)。结论: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明显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提高患者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郑贵清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5):155-15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11月期间我院小儿科收录的104例静脉留置针患儿为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情况。结果研究分析发现:(1)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3~4 d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堵管、针眼感染及针体滑出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静脉留置针情况,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避免患儿身体不适,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可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品管圈护理在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20例患儿,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异常情况发生率,比较实施品管圈护理前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护理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护理可减少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对肥胖患儿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较头皮和四肢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方法,在穿刺成功率、留针时间、输液并发症方面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58例肥胖患儿按首次来院输液日期单双号分组,单号入院为观察组(32例),双号入院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对照组用静脉留置针在头皮及四肢部位静脉穿刺输液,观察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输液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针时间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可提高肥胖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和传统头皮针用于儿科输液的效果,并探索静脉留置针的合理穿刺部位。方法将964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头皮针输液,调查患儿家长满意度、首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以比较两组的效果,同时比较试验组中穿刺部位为头部静脉(头部组)和手足部静脉(手足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家长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发生渗漏、脱管、堵管和静脉炎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中,手足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头部组,发生渗漏、脱管的比例均低于头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头皮针相比,儿科输液护理中静脉留置针可减少穿刺次数,降低渗漏、漏管、堵管和静脉炎的发生比例,且应优先考虑手足部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儿童静脉穿刺留置针术中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06月~2010年12月住院患儿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在穿刺前60分钟在穿刺点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按照常规穿刺方法,操作者为同1人,避免技术误差造成的疼痛,采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言语描述量表评估患儿疼痛情况。结果:对照组的疼痛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够降低患儿静脉穿刺留置针术中的疼痛,镇痛效果良好。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缓解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所致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患儿在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播放音乐,对照组在穿刺过程中不播放音乐,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息儿不疼痛例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疼痛例数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6.48,P<0.05);(3)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行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实施音乐干预,利于稳定患儿的情绪,可有效缓解头皮静脉穿刺所致的局部疼痛,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71-73+77
目的研究直管留置针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复苏中的使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7 年4 月~2018 年4 月在我院出生且需要进行脐静脉窒息复苏的新生儿8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脐静脉注射的方法,观察组采用直管留置针脐静脉置管的方法。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新生儿发生的并发症情况以及家长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总满意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治疗中,采取直管留置针脐静脉置管的方法,较传统方法更具优势,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同时减少并发症,得到了患儿家长的满意认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音乐干预对小儿静脉穿刺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6个月~1.5岁的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音乐干预,比较2组小儿一针穿刺成功率以及留置针的有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留置针留置时间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音乐干预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延长留置时间,有利于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陈晓娥 《吉林医学》2014,(14):167-168
目的:观察分析小儿留置针临床护理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选取儿科收治的住院患儿共6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患儿则采用人工静脉注射以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为93.8%,对照组的成功率为72.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儿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发生静脉炎的比率明显要高于观察组患儿,两组患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儿的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留置针能够明显减少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从而提高儿科的整体护理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1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及对照组(n=80),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儿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科学评估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儿80.00%(P0.05),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堵管、皮炎、留针滑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2.50%,观察组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针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病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一次性成功穿刺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时间,提高临床满意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