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癌手术中采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10月收治的6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在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碳分成2组,实验组30例患者操作开始前在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碳,对照组35例未注射纳米碳,实验组行甲状腺患侧腺叶+峡叶+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2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8例,对照组行甲状腺患侧腺叶+峡叶+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5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10例。2组患者均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纳米碳可使中央区淋巴结黑染,而甲状旁腺不黑染。实验组每例显露(2.6±0.8)枚甲状旁腺,误切0枚;对照组每例显露(1.9±0.7)枚甲状旁腺,误切3枚,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实验组有1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对照组有2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碳混悬液有利于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降低甲状旁腺误切率,但不能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治新特点及手术相关问题。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7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33例,行一侧腺叶切除3例,因双侧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全切除术4例,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及对侧部分切除术17例。术后均予L-甲状腺素片100~150μg·d~(-1)治疗。B超观察所有患者的病理类型、甲状腺微小癌包膜侵犯、血管侵犯情况,及合并其他良性病变情况。结果:甲状腺微小癌57例中,乳头状癌55例,滤泡状癌2例;淋巴结转移发生16例(28.0%)包膜侵犯8例(14.0%),血管侵犯4例(7.0%),多发病灶2例(3.5%)。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确诊49例(85.9%),术后病理证实8例(14.1%),术后行二次手术5例,术后随访患者均无复发转移。结论:B超检查结合术中快速病理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确诊率,患侧腺叶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
梁志宇  欧荣星  冯春成 《医学信息》2010,23(14):2399-2399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方法。方法对63例术前拟诊良性病变的单侧甲状腺结节者采用改良的手术方法 :不离断颈前肌;初期11例仅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或结节摘除术,后期52例根据术中探查结果 4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12例行腺叶切除术;灵活掌握甲状腺手术步骤,囊内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切口皮内缝合或粘合。结果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无一例发生大出血、甲状腺危象;术前诊断单发结节55例中,术后病理证实多发结节8例,初期手术2例复发,后期无复发病例。结论对单侧甲状腺结节慎用摘除术或腺叶部分切除,而应选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或腺叶切除术,甲状腺手术技巧性强,应微创化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侧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63例术前拟诊良性病变的单侧甲状腺结节者采用改良的手术方法:不离断颈前肌:初期11例仅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或结节摘除术,后期52例根据术中探查结果4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12例行腺叶切除术;灵活掌握甲状腺手术步骤,囊内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分支,切口皮内缝合或粘合.结果 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无一例发生大出血、甲状腺危象;术前诊断单发结节55例中,术后病理证实多发结节8例,初期手术2例复发,后期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单侧甲状腺结节慎用摘除术或腺叶部分切除,而应选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或腺叶切除术,甲状腺手术技巧性强,应微创化操作.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腺瘤31例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正五  邓军旗 《医学信息》2005,18(10):1374-1375
目的 探讨甲状腺腺瘤的最佳手术方法,以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1998-2000年间收治的31例甲状腺腺瘤的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用腺叶加峡部切除或者腺瘤单切加腺叶部分切除法,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行肿瘤单切加腺叶部分切除22例,占70.9%:行腺叶加峡部切除9例,占29%。随访3-5年未发现复发。结论 应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腺瘤单切加腺叶部分切除法切口设计美观,手术操作精细,颈部解剖清楚,麻醉效果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甲状腺腺叶切除在单侧甲状腺肿块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4例单侧甲状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甲状腺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均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甲状腺全切除术(Total thyroidectomy,TT)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的效果及对术后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以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94例我院收治的双侧NG患者病例资料,均行TT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Subtotal thyroidectomy,ST),根据手术方式分成TT组(n=46)和ST组(n=48),对比两组各个围手术期的指标;术后6 w,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术前与术后6 w,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测定血清TSH、TgAb及TPO-Ab含量;术后3 m随访,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TT组手术时间少于ST组(P<0.05);两组对比留置引流管时间等其他围手术期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T组和ST组术后TSH、TgAb及TPO-Ab均较手术前下降(P<0.05),且相比ST组,TT组的效果更为明显(P<0.05);TT组NG患者手术后甲状旁腺损伤以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ST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发生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术后复发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T可完全切除NG病灶,降低血清TSH、TgAb及TPO-Ab,同时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一例双侧甲状腺叶在单侧重复现象。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4岁,以右颈前渐增性肿物一年收住,临床诊断为右甲状腺腺瘤,拟行右甲状腺叶切除。术中见右腺叶约6cm×5cm,肿物居腺叶中部,实性感;舌状叶略增大,偏气管右侧;探查左叶未见有甲状腺叶,常规方式游离右侧叶,分别处理上下极,将右叶翻向左侧时,见右叶深面又有完整腺叶。包膜光滑,上极解剖结构如常,与翻向左侧之浅叶形成对称状,且峡部完整连接两叶。在确认深侧亦系甲状腺叶无误后;完整切除右浅叶、峡部及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及其对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20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甲状腺全切除组(n=55)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组(n=65),于术后第1、2、4、6、8、14天检测2组患者T3、T4、FT3、FT4和TSH水平。结果甲状腺全切除组患者术后血清T3和FT3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术后第6天一过性增高,高于术后第4天水平,术后第14天血清T3和FT3低于正常参考范围。术后至第4天血清T4、FT4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于术后第14天低于正常参考范围。血清TSH于术后第2天开始升高,于术后第6天超过正常参考范围,至术后第14天呈上升趋势。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组患者血清T3、FT3水平于术后第6天前呈下降趋势,术后第6天至14天呈上升趋势,第14天时其水平低于正常参考范围;血清T4、FT4于术后第2天达高峰后下降,术后第14天处于正常范围;术后血清TSH于术后4天内呈下降趋势,至术后第8天超过术前水平,术后第14天达正常参考值上限。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后其甲状腺相关激素呈动态变化规律,临床上应根据其变化规律确定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甲状腺全切术中不同喉返神经(RLN)解剖方式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寻求甲状腺全切术最佳的RLN解剖方式,指导临床实践,在RLN解剖安全的前提下减低全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已确诊甲状腺癌需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b、c),各40例,分别完成全甲状腺切除术基础上三组不同喉返神经解剖方式(A甲状腺下动脉解剖法、B气管食管沟解剖法、C环甲关节下方解剖法)各40例的手术。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同时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c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b两组。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时喉返神经解剖方式应选择经环甲关节下方解剖方式,有利于保护甲状旁腺功能,可明显减少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