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患者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BNP水平与迟发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迟发性脑水肿者18例(DE组),无迟发性脑水肿者22例(MDE组)]和19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在入院后当天和治疗第10天CT扫描动态检查,且在入院当天、治疗第3天和第10天,收集血浆样本测定BNP含量,同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结果入院当天DE组及NDE组BN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后DE和NDE组BNP含量均有缓慢上升;治疗第10天NDE组BNP水平较入院时显著增加(P<0.01),NDE组则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1)。血浆BNP水平变化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06,P<0.05)。结论动态观察血浆BNP含量是早期诊断和监测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患者心脏左心室功能(left ventricu lar function,LVF)的变化及其与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关系并探讨其机制,为防治急性脑出血所致心脏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发病24 h内经临床和头颅CT检查确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并除外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选择性别和年龄匹配的20例高血压患者及2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以上各组受试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浆BNP,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脑出血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 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值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1.33±15.03)%vs(59.20±15.03)%,P<0.01;(41.33±15.03)%vs(67.71±8.02)%,P<0.01〕;高血压组LVEF均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出血组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均值低于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46vs1.47±0.23,P<0.01),高血压组E/A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0.37vs1.47±0.23,P<0.01)。2)急性脑出血组血浆BNP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49.62 ng/L(17.18~85.25)ng/Lvs1.90 ng/L(0.15~21.50)ng/L,P<0.01)〕。3)急性脑出血组脑出血量与血浆BNP浓度的相关系数r=0.13(P>0.05);急性脑出血组脑出血量与各心功能参数间无相关性(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浆BNP浓度与左心室各结构与功能参数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可引起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下降;脑出血量与心功能参数之间无相关性;急性脑出血发病后血浆BNP浓度升高,但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参数间无相关性,可能与急性脑出血本身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纤溶活性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患者46例(手术组)、非手术患者43例(非手术组)发病后1、3、7、14d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含量,将48名同期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的t PA、PAI-1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组1、3、7d血清t-PA及3、7d血清PAI-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至14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组3、7d血清t-PA水平明显低于非手术组(P<0.05),PAI-1水平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5);手术组1、3、7d血清t PA及PAI-1的含量均与当天美国国立卫生院(NIHSS)评分相关。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血液纤溶活性存在一定变化规律,血清t-PA、PAI-1可作为判断微创术临床疗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高血压脑出血(acute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hage,ICH)患者左心室功能(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LVF)的变化及其与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关系并探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性别和年龄相当的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检测血浆BNP浓度。结果1)脑出血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值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分别为(41.33±15.03)%vs(59.20±15.03)%,P<0.01;2)脑出血组脑出血量与血浆BNP浓度的相关系数r=0.13(P>0.05);脑出血组脑出血量与各心功能参数间无相关性(P>0.05)。脑出血组血浆BNP浓度与左心室各结构与功能参数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可引起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下降;脑出血量与心功能参数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探讨老年EH患者24 h血压昼夜变化与BNP及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9月~2013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EH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106例,对照组(35~<65岁)6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浆BNP及24 h动态血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LVH、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老年不同类型血压变异与BNP、LVMI的关系.结果 ①老年组非杓型及LVH患者所占比例(42.5%,5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3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②老年组非杓型患者的BNP、LVMI及LVDD均明显高于老年组杓型者及对照组非杓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老年组杓型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老年组BNP与EVMI呈正相关(r=0.37,P<0.05).③老年组不伴有LVH的非杓型患者BNP较杓型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老年组患者BNP水平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左心室重构,血浆BNP水平在老年高血压不同性别的患者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重度急性脑卒中患者20例(实验组),分别监测发病后12h、24h、48 h、72h及7d的血浆中NE含量,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实验组在7d观察中死亡2例,健康对照组NE含量(17.7±8.0)ng/ml。重度脑卒中患者发病72 h时血浆中NE含量与健康对照组、12 h及7 d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其血浆中NE含量在发病24 h开始升高,72 h时达到高峰,7d后复查恢复正常。结论重度脑卒中患者血浆中NE含量升高,呈动态变化。在发病后72 h达高峰,此时更易发生炎症级联反应甚至导致SIRS,为进一步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创碎吸术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据病后手术时间分为Ⅰ组(<6 h,39例)和Ⅱ组(6~24 h,31例),同时选择1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连续监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除Ⅰ组术后168 h外,术后各时点2组患者的TNF-α、IL-6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Ⅰ组患者TNF-α、IL-6含量达峰时间早;Ⅱ组患者TNF-α、IL-6含量达峰时间较晚,且TNF-α、IL-6水平较高。与Ⅱ组相比,Ⅰ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及早手术可降低血清中TNF-α、IL-6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探讨BNP在老年CHF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183例(CHF组)和健康老年人62例(对照组),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老年CHF患者血浆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分析老年CHF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结果 CHF组心功能Ⅰ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Ⅰ、Ⅱ级患者cTn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F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P<0.05),CHF组心功能Ⅳ级患者cTnI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5),CHF组心功能Ⅰ、Ⅱ级患者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血浆BNP和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浆BNP水平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BNP在老年CHF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病灶面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8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好转组(15例)和恶化组(70例),根据颅脑CT或颅脑MRI结果、Pullicino公式分为大面积脑梗死(34例)、中度脑梗死(27例)、小面积脑梗死(24例),检测和比较各组血浆NT-pro BNP表达水平,同时选择30例门诊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不同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浆NT-pro BN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脑梗死病灶体积增大,血浆NT-pro BNP表达水平也显著性升高(P<0.05);随治疗时间逐渐延长,好转组患者血浆NT-pro BNP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恶化组患者血浆NT-pro BN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浆NT-pro BNP表达水平不但可预测脑梗死病变程度,还可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是一种敏感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圣愈汤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脑钠肽(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圣愈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圣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圣愈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MGB1、BNP、NSE和脑水肿、神经功能、治疗疗效。结果:圣愈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HMGB1、BNP、NS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圣愈组治疗后血清HMGB1、BNP、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圣愈组和对照组治疗后7、14 d的脑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圣愈组治疗后7、14 d的脑水肿体积、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圣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圣愈汤治疗可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HMGB1、BNP、NSE水平和脑水肿,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脑损伤后不同时间大鼠脑水含量和脑皮质及血清钙含量变化,以及Nimodipine对外伤性脑水肿和钙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脑损伤后6h脑白质水含量巳明显增多,为79.87±0.58(P<0.01),伤后48h达峰值,为81.02±0.51:脑皮质水含量稍有增加。脑皮质及血清钙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脑皮质升高较为明显,伤后48h高达24.12±10.22mmol/kg干脑,为对照值的1.8倍.应用Nimodipine治疗,可显著降低脑皮质钙含量,伤后立即接受治疗组为16.78±4.98mmol/kg干脑(P<0.05),脑水肿明显减轻,为78.98±0.89(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X-刀结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治疗脑转移瘤43例,单发病灶15例,多发病灶28例,单纯X-刀治疗11例,X-刀结合全脑放疗32例。病灶中心量单发者20-27Gy(平均25.8Gy),多发者14-32Gy(平均17Gy),全脑放疗与X-刀治疗间隔5-7日,剂量每次1.8-2.0Gy,5次/周,总量24-40Gy. 结果:全组1年生存率51.2%(22/43),中位生存期11.3个月;全脑照射30-35Gy组与35-40Gy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0.0%,70.2%,疗效与KPS评分,病灶数目,全脑照射剂量,原发灶治疗与否相关。结论:X-刀结合全脑照射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大鼠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后血脑屏障的改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后大鼠血脑屏障的改变及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每组6只测量伤侧脑组织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脑组织含水量.每组3只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后24 h脑组织含水量为(79.79±0.83)%,与正常对照组(78.68±0.6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损伤后6 h脑组织中EB含量为(362.12±28.16) μg/g,与正常对照组(11.89±2.28) μg/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损伤后30 min,微血管内皮细胞有轻度受损迹象,伤后3 h毛细血管腔内有微绒毛形成,伤后6 h微绒毛增多,伤后24~72 h毛细血管腔明显狭窄.结论 脑含水量的变化与脑组织中EB含量变化不同步,BBB的开放先于脑水肿的形成.BBB的开放与微血管的机械性损伤、内皮细胞吞饮小泡增加、内皮细胞紧密连接中断有关,也与早期缺血、缺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选取雄性SD大鼠82只,落体撞击法致右顶脑挫裂伤,于伤后6,24,72及168h(各时间点n=10)检测脑组织水含量及体循环动脉血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脑损伤后6h,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已明显升高,伤后24h达高峰,72h后逐渐恢复,其变化时相与伤后脑组织水含量的变化时相相同,且二者密切相关(R=0.8740,P<0.01).结果提示脑损伤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异常改变可能是影响外伤性脑水肿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兰德彬  唐渊  赵渝 《西部医学》2010,22(10):1823-182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迟发性血肿引发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处理策略。方法分析3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迟发性血肿引发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分类,并对治疗方法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33例患者中双侧开颅27例,存活16例(48.5%),死亡17例(51.5%%)。术后疗效采用GOS标准,于伤后治疗6个月评定结果。术后植物生存2例(12.5%),重残2例(12.5%),中残4例(25%),轻残2例(12.5%),良好6例(37.5%)。结论迟发性血肿是重型颅脑外伤术中引起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中处理正确,可以减少脑膨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损伤后c-fo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Feeney's自由落体法制作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受伤时间段c-f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观察脑组织的水肿情况.结果c-fos mRNA在伤后15 min即有高水平表达,并出现两次表达高峰,分别出现于30 min和16 h.c-fos蛋白随受伤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在16 h表达最强,随后表达下降,48 h时表达又有升高现象.脑水肿在伤后30 min开始发生,逐渐加重,6 h达高峰,持续至16 h,后逐渐减轻,48 h基本正常.结论脑损伤后c-fos的首次表达高峰可能参与了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和生存,与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有关.c-fos第二次表达高峰与脑水肿所致缺血缺氧有关,参与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17.
探讨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效,方法,将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成二组:选择性脑来低温组22例,采用新型制冷剂为介质的密切贴敷式降温帽及降温带在眠状态下将脑温降至33-35℃,降温3-5d,另设常温对照组23例,予常规治疗,二组均予监测脑温,肛温,颅内压,血压,心率及静脉血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结果:经治疗后选择性脑亚低温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54.5%(12/22),死亡率22.7%(5/22),与对照组相比较(良好率26.1%,死亡率47.8%)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选择性脑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明显优于常温对照组,未见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转移癌( BM)患者全脑放疗( WBRT)后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以41例接受WBRT的BM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作为认知评估工具,对其放疗前1周、放疗后1周、1~6个月进行总体认知评估,并观察有无神经系统症状的BM患者(各12例)放疗前后的总体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41例患者放疗前与放疗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146±0.528 vs 27.585±0.290,P=0.006);放疗前无神经系统症状组,放疗后4个月MMSE减低最明显,其后有所提高,放疗后4个月与放疗前患者的 MMSE 成绩(29.125±0.579 vs 26.500±0.5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有神经系统症状组放疗后4个月MMSE成绩提高,与放疗前(25.000±0.524 vs S27.500±0.3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WBRT对认知功能有损害,放疗后约4个月认知功能损害最明显,其后有所恢复。且放疗前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与其放疗后的认知功能改变存在单分离。  相似文献   

19.
鼠脑损伤早期脑微血管多巴胺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早期脑微血管多巴胺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改良的Fe-ney’s法制作脑损伤模型,应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水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检测大鼠脑损伤不同时程脑微血管(brainmicrovesels,BMVs)中多巴胺(dopamine,DA)的含量。结果脑损伤后0.5h,脑微血管中DA含量与对照值相比显著增加(P<0.01),24h仍显著高于对照值(P<0.01);脑损伤后0.5h脑皮质及脑白质水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值(P<0.01),伤后24h达高峰,与对照值相比差别显著(P<0.01)。结论脑微血管DA与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 brain injury,DBI)合并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sult,SBI)大鼠模型。方法:在Marmarou模型基础上,双侧颈总动脉结扎30min,制成缺血性SBI模型,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观察室上区皮层损伤神经元数变化。结果:DBI合并SBI组大鼠死亡率(54.8%)约为单纯DBI组的(28.6%)2倍;单纯DBI1h后脑含水量明显升高,24h达高峰,168h降至正常水平;单纯DBI6h后皮层神经元明显损伤,12h达高峰,168h接近正常;DBI合并SBI组皮层神经元损伤数12h后仍持续增加,24h达高峰,168h仍未恢复正常。结论:此模型可以复制SBI的重要临床特征,对SBI的基础研究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