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丙泊酚镇静时应用右美托咪啶对不同镇静水平所需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方法 普外科需接受全身麻醉择期手术120例.男48例,女72例;年龄20~50岁;体质量41 ~ 68 kg;ASA分级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啶0.5μg/kg+丙泊酚组(D0.5P组)和右美托咪啶1.0μg/kg+丙泊酚组(D1.0P组),每组40例.D0.5P和D1.0P组分别用微量泵输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和1.0μg/kg,泵注持续时间为10 min,P组则以相同的时间泵注生理盐水,将3组内患者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8例,在输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结束后5 min,效应室靶控丙泊酚,血浆效应室浓度分别设定为0、1、2、3和4 mg/L,3min后记录患者OAA/S评分.结果 3组间性别比、年龄和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A/S评分为3时,D0.5P和D1.0P组丙泊酚EC50为1.3 mg/L和0.7 mg/L,小于P组EC50 2.5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OAA/S评分为2即意识消失时,D0.5P和D1.0P组丙泊酚EC50为2.0 mg/L和1.3 mg/L,小于P组EC503.2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当OAA/S评分为1时,P、D0.5P和D1.0P组丙泊酚EC50分别为3.8、2.9和2.2 mg/L,D1.0P组EC50小于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67).结论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5μ g/kg和1.0μg/kg能降低不同镇静水平所需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丙泊酚TCI(靶控输注)时抑制病人气管插管交感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选择择期全麻病人(ASAⅠ~Ⅱ级)57例,随机分为高剂量组(1.0μg/kg右旋美托咪啶)、低剂量组(0.5μg/kg右旋美托咪啶)和芬太尼组(2μg/kg)3组。恒速15 min微泵输注完,同时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开启,15 min即进行气管插管,插管前3 min给予顺阿曲库铵0.2 mg/kg。按序贯法测定丙泊酚TCI的EC50值。结果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芬太尼组纳入计算结果的病人数分别为19例、20例和18例。3组麻醉诱导插管前镇静深度(BIS)均达到麻醉深度。3组麻醉诱导过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各组丙泊酚TCI抑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的EC50值高剂量组为3.92μg/mL,低剂量组为4.75μg/kg,芬太尼组为4.17μg/mL。3组EC50比较高剂量组低于芬太尼组(P〉0.05),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芬太尼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1.0μg/kg右旋美托咪啶比0.5μg/kg右旋美托咪啶更有效地抑制了丙泊酚TCI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1.0μg/kg右旋美托咪啶与2μg/kg芬太尼对丙泊酚TCI抑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3.
右美托咪定在气管插管中对循环系统及丙泊酚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输注右美托咪定后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循环系统及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30).丙泊酚全麻诱导前10 min,S组泵注生理盐水,D组患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记录不同时间点的HR和MBP,开始输注丙泊酚至意识消失所需时间,意识消失和插管时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以及插管时丙泊酚的用量.结果气管插管时D组患者HR和MBP波动较S组小(P〈0.05),D组泵注丙泊酚至意识消失所需时间较S组缩短(P〈0.05),意识消失及插管时效应室靶浓度较S组降低(P〈0.05),插管时丙泊酚用量较S组减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地减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并缩短丙泊酚诱导的插管时间和减少丙泊酚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丙泊酚TCI(靶控输注)时抑制病人气管插管交感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选择择期全麻病人(ASAⅠ~Ⅱ级)57例,随机分为高剂量组(1.0μg/kg右旋美托咪啶)、低剂量组(0.5μg/kg右旋美托咪啶)和芬太尼组(2μg/kg)3组。恒速15 min微泵输注完,同时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开启,15 min即进行气管插管,插管前3 min给予顺阿曲库铵0.2 mg/kg。按序贯法测定丙泊酚TCI的EC50值。结果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芬太尼组纳入计算结果的病人数分别为19例、20例和18例。3组麻醉诱导插管前镇静深度(BIS)均达到麻醉深度。3组麻醉诱导过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各组丙泊酚TCI抑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的EC50值高剂量组为3.92μg/mL,低剂量组为4.75μg/kg,芬太尼组为4.17μg/mL。3组EC50比较高剂量组低于芬太尼组(P>0.05),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芬太尼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1.0μg/kg右旋美托咪啶比0.5μg/kg右旋美托咪啶更有效地抑制了丙泊酚TCI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1.0μg/kg右旋美托咪啶与2μg/kg芬太尼对丙泊酚TCI抑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腹腔镜宫外孕术后寒战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生理盐水对照组、右美托咪啶组、输血对照组(输血组)和输血右美托咪啶组(输血DEX组)。4组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术中维持BIS值40~55。右美托咪啶组开放静脉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h)-1至手术结束前0.5 h;生理盐水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输血DEX组(术中出血大于800 mL酌情输注血液)开放静脉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h)-1至手术结束前0.5 h;输血组(术中出血大于800 mL酌情输注血液)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1 h内寒战发生情况。结果:生理盐水组、右美托咪啶组、输血组、输血DEX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50%(15例)、10%(3例)、57%(17例)和20%(6例)。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右美托咪啶组寒战发生率降低,寒战程度减轻(P<0.05);与输血组比较,输血DEX组寒战发生率降低,寒战程度减轻(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辅助麻醉可降低宫外孕患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5,(6):751-753
目的:比较静脉泵注丙泊酚或右美托咪啶在经硬质支气管镜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异物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在麻醉诱导前开始泵入右美托咪啶1μg/kg,泵注10min后改为维持量0.6μg/kg·h;丙泊酚组(P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泵注丙泊酚5mg/kg·h。两组均采用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根据手术需要间断推注肌松剂维持麻醉。分别在T0麻醉前,T1置入硬质支气管镜时,T2异物取出时,T3拔管前,观察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并采集血样检验血浆醛固酮指标。记录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D组在T1、T2两个时点的心率值高于P组(P<0.05);但两组的血压、BIS值和醛固酮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P组患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于D组(P<0.05);P组术后烦躁的发生率高于D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硬质支气管镜气管异物取出术在降低手术应激方面与丙泊酚相当,但右美托咪啶能够缩短苏醒和拔管时间,降低术后烦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55-1356
目的:观察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右美托咪啶对于丙泊酚在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保持合适麻醉深度的作用。方法:脊柱外科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组,每组各30例。右美托咪啶组在患者入手术室就开始输注右美托咪啶,开始的10min输入速率为0.5μg/(kg·h),10min后改为0.2μg/(kg·h)。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以及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血压、心率变化。记录手术时间,麻醉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啶的用量。结果:输注右美托咪啶后,血压在输注后10min和15min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心率在输注后5min、10min和15min后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对照组在插管和拔管时的血压和心率均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右美托咪啶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啶可明显降低达到理想麻醉深度的丙泊酚的需要量,并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 Dex)和丙泊酚全麻用于小儿局部浸润麻醉辅助颈总动脉交感神经膜剥脱术中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此类手术患儿5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丙泊酚组,每组25例。右美托咪啶组负荷量1.0μg/kg,维持量0.3μg· kg-1· h-1;丙泊酚组负荷量2.8mg/kg,维持量2.5mg· kg-1· h-1。负荷量后行局部浸润麻醉。记录进入手术室后5min、局部浸润麻醉前、局部浸润麻醉后3min、手术开始后15min、手术开始后30min及手术结束时BIS、HR、MAP、SpO2值,同时进行Ramsay评分。结果:右美托咪啶组HR在局麻操作时、术中较基础值明显降低( P<0.05),也低于相同时点丙泊酚组HR。右美托咪啶组和丙泊酚组术中MAP 较基础值降低( P<0.05),两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两组在术中不同时间点镇静评分未见显著性差异,右美托咪啶组麻醉后及手术中BIS值低于丙泊酚组( P<0.05)。右美托咪啶组术中SpO2均在98%以上,大声呼唤小于7岁加以轻拍面颊均可唤醒,无体动发生;丙泊酚组术中SpO2最低90%,3例患者需大声呼唤加拍手臂唤醒。结论:小儿局麻手术中,右美托咪啶可以产生与丙泊酚相似的镇静效果,且易唤醒、无呼吸抑制,更适用于小儿全麻辅助局麻颈动脉交感神经膜剥脱术中的镇静。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丙泊酚分别用于宫腔镜检查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宫腔镜检查术适应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 A组)和丙泊酚组( B 组),每组40例。A 组以1μg/kg剂量右美托咪啶缓慢静注,10 min后以0.2~0.6μg/(kg·h)维持;B 组以1.5 mg/kg 剂量丙泊酚静脉注射后以4~6 mg/(kg·h)维持,镇静目标维持Ramsay镇静评分3~4分。分别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扩宫颈时(T2)、手术结束时(T3)、苏醒时(T4)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记录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呼吸抑制( SpO2<93%或呼吸暂停>15 s)的发生率;并记录患者宫腔镜手术后宫缩痛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麻醉诱导后2 min、扩宫颈时、膨胀宫腔后1 min 丙泊酚组的MAP、SpO2低于右美托咪啶组,RR慢于右美托咪啶组(P <0.05);手术结束时丙泊酚组 MAP 高于右美托咪啶组(P<0.05)。丙泊酚组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右美托咪啶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右美托咪啶组(P<0.05)。丙泊酚组术后宫缩痛重于右美托咪啶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较丙泊酚静脉麻醉镇痛效果更好,宫缩痛少而轻,苏醒及定向力恢复快,无呼吸抑制,且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10.
罗亮 《吉林医学》2013,(34):7125-712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颅内血肿开颅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右美托米啶(M)组和对照(N)组.M组在10 min内静脉输注1 μg/kg右美托咪定,术中右美托米啶0.2~0.5 μg/(kg·h)泵注维持至切开硬脑膜后停药,N组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用药前(T0)、用药后(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手术后即刻(T4)、手术后60 min(T5)和手术结束时(T6)各时点SBP、DBP、MAP和HR值,记录术中的丙泊酚用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结果:M组T0~T6各时点间,SBP、DBP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6各时点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低于T0时点(P〈0.01).N组T2时点SBP、DBP、MAP和HR明显低于T3~T6各时点(P〈0.01).右美托咪定组的丙泊酚用量和麻黄碱的使用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使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并节约丙泊酚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外科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级,年龄19Ⅱ级,年龄1965岁,体质量43.565岁,体质量43.578 k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生理盐水组(S组,生理盐水0.15 ml/kg)、右美托咪啶组(D组,右美托咪啶0.6μg/kg),均为15 min完成恒速输注。随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 mg/kg,2 min后,通过手背静脉以0.5ml/s的速度注射丙泊酚。由一位不知具体分组情况的麻醉医生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为76.67%,D组无丙泊酚注射痛发生,D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联合咪达唑仑全麻诱导,可有效抑制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滴鼻用于小儿术前的镇静效果、面罩吸入时接受度。方法:选择行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右美托咪啶1.0μg/kg组(D1.0组)、右美托咪啶0.5μg/kg组(D0.5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3组患儿于术前30分钟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啶1.0μg/kg(D1.0组)、右美托咪啶0.5μg/kg(D0.5组)和生理盐水(C组)滴鼻。结果:(1)入睡时间D1.0组(19.86±4.55分钟)快于D0.5组(27.33±4.10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苏醒时间:D1.0组为23.36±7.55分,D0.5组为24.84±8.21分,对照组15.62±6.85分,D1.0组与D0.5组明显长于C组(P〈0.05)。(3)镇静满意率:D1.0组16例(80.0%),D0.5组11例(55.0%),对照组2例(10.0%)。镇静满意率比较D1.0组〉D0.5组〉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术前滴鼻用于小儿镇静效果满意,平稳地接受面罩吸入诱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氯胺酮对右美托咪啶镇静期间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病人,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K1、K2、K3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在硬膜外麻醉达到预定平面后,开始泵注负荷量(0.5μg.kg-1)右美托咪啶,继以0.5~1.0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待BIS降至≤60并稳定10min后,K1、K2、K3组分别静注氯胺酮0.2、0.4和0.6mg/kg,N组给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各组给氯胺酮前及后0、3、6、9、12及15min时点的BIS、警觉/镇静(OAA/S)评分、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与静注氯胺酮前比较,K1组静注氯胺酮后各时点HR、MAP、BIS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OAA/S评分降低(F=3.66,q=4.472~5.367,P0.05);K2组给予氯胺酮后HR、MAP无明显变化(P0.05),BIS值在用药后3min明显升高(F=2.60,q=4.642,P0.05),6min时又恢复至用药前水平,OAA/S评分给予氯胺酮后明显降低(F=18.65,q=11.424,P0.05);K3组MAP给予氯胺酮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HR静注氯胺酮后不同时点均明显升高(F=7.46,q=5.530~7.604,P0.05),BIS值在静注氯胺酮后3~9min明显升高(F=10.39,q=5.280~6.865,P0.05),而OAA/S评分明显降低(F=71.36,q=22.350,P0.05)。与N组相比,K1组各时间点OAA/S评分、HR、MAP、BIS无明显差异(P0.05);K2组静注氯胺酮后3min时BIS明显升高(F=7.72,q=4.788,P0.05),0~15min时点的OAA/S评分明显降低(F=18.64~44.90,q=6.828~12.213,P0.05),而HR、MAP无明显差异(P0.05);K3组BIS在静注氯胺酮后3~9min时点明显升高(F=3.34~7.72,q=3.787~5.267,P0.05),在0~15min时点OAA/S评分明显降低(q=9.454~12.932,P0.05),而HR、MA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右美托咪啶镇静期间单次小剂量应用氯胺酮时,BIS值不能反映病人的真正镇静深度,氯胺酮可显著加深病人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280例,根据其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诱导,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0.8g/kg静脉泵注,分别记录其用药前后不同时期MAP、BIS、HR水平,分析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量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T_1、T_2、T_3时期MAP、BIS、HR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临床可控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应用右美托咪啶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后老年骨科患者
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阐明右美托咪啶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
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
>6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氯胺酮组、右美托咪啶组及氯
胺酮+右美托咪啶组(均n=30)。麻醉前,氯胺酮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1静脉注
射;右美托咪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1 μg/kg静脉注射,随后以0.5 μg/kg/h-1的速
度输注右美托咪啶至术毕前30 min;氯胺酮+右美托咪啶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 静脉注射和右美托咪啶1
μg/kg 静脉注射,随后以0.5 μg/kg/h的速度输注右美托咪啶至术毕前30 min;对照组静脉
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麻醉前、手术结束后、术后24 h分别采集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根据谵妄评定法(CAM),分别于术后1 h、
1 d及3 d 3个时间点评定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并对各组患者清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4
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共有13例患者发生谵妄:氯胺酮组8例(26.7% ),右美
托咪啶组2 例(6.7%),对照组3例(10%),氯胺酮+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均未发生谵妄。与对照组
比较,氯胺酮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与氯胺酮组比较,氯胺酮+右
美托咪啶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各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啶组患者睁眼至拔管时间显著延长
(P<0.05)。结论: 全麻术中右美托咪啶与氯胺酮合用能减轻氯胺酮对患者的影响,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其机制与炎症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右美托咪啶(DEX)靶控输注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探讨DEX靶控输注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手术患者30例,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切皮前5 min开始静脉持续泵入DEX。DEX泵注分为3个阶段,泵注的第1阶段为负荷剂量加维持剂量阶段,负荷剂量为2.0μg·kg-1,10~20 min恒速输注完成,之后给予维持剂量0.5μg·kg-1·h-1;第2、3阶段仍为维持阶段,维持剂量分别为1.0μg·kg-1·h-1与1.5μg·kg-1·h-1,在手术结束前20~30 min停止输注DEX。在DEX靶控输注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脉搏氧饱和度,每隔5 min记录1次BIS值并即刻评估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心率、血压、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及心电活动无明显变化;当DEX输注剂量加大时,BIS值逐渐下降。当OAA/S评分从5逐渐降低至1时,BIS值也相应下降。不同级别OAA/S评分的BIS值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BIS值与OAA/S评分呈正相关(r=0.695,P〈0.05)。结论 DEX靶控输注在腰麻的应用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满意;BIS值能准确地监测DEX靶控输注麻醉的镇静深度,在DEX靶控输注麻醉中能够指导DEX的用量,在临床麻醉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腔胆囊切除术病人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6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30例。采取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右美托咪啶组于诱导前10 min采用微量泵静脉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啶1.0 μg/kg,随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丙泊酚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随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0.2~0.5 μg·kg-1·h-1,丙泊酚3 mg·kg-1·h-1,瑞芬太尼0.2 μg·kg-1·min-1,七氟烷1%~2%持续吸入,罗库溴铵0.15 mg/kg间断静脉注射。瑞芬太尼组除不使用右美托咪啶外,其他与右美托咪啶组一致。观察2组病人术后复苏时间及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的EA评分情况。结果: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呼之睁眼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病人各时点的收缩压均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P<0.01);2组病人T1时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病人T2和T3时心率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1)。右美托咪啶组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的EA评分均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助于保持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病人E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小兵  韩志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36-3037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下腰部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ASAⅠ或Ⅱ级拟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咪唑安定组(M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D组和M组于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手术开始前10 min分别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6 μg/kg和咪唑安定0.6 mg/kg(泵注时间为10 min),分别以0.6 μg/(kg·h)和0.6 mg/(kg·h)的速度维持.结果 D组、M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N组(P〈0.01),术后24 h随访顺行遗忘程度高于N组.结论 静注右美托咪啶0.6 μg/kg后以0.6 μg/(kg·h)的速度持续输注适合于CSEA的镇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肥胖患者胃镜检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自愿行无痛胃镜检查和治疗患者8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和靶控输注丙泊酚组(P组)。入室监测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D组泵注右旋美托咪啶1.5μg/kg前静脉给予芬太尼0.5μg/kg,10 min注射完毕后,P组静脉给予芬太尼0.5μg/kg,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为3.0μg/L。记录给药前(T)、给药后1、3、5、10 min,胃镜通过咽喉时,检查治疗结束时,唤醒时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BIS值。记录二组出现呼吸抑制的人数,治疗出现干呕反射的人数,恶心呕吐的发生,体动例数,给药至插入胃镜时间,给药至治疗结束时长,胃镜操作结束至恢复意识时间。结果与P组相比,D组可以在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和较浅的镇静下完成胃镜治疗,呼吸抑制明显降低(P〈0.05),干呕恶心发生也降低(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复合芬太尼减少肥胖患者因镇痛镇静带来的呼吸抑制,同时降低干呕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孙浩  薄惠龙  李艳 《吉林医学》2014,(5):937-93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60例,分为四组,A组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n=15例),B组右美托咪啶(1μg/kg)泵注复合丙泊酚(1 mg/kg,n=15例),C组右美托咪啶(1μg/kg)泵注复合丙泊酚(2 mg/kg,n=15例),D组单纯丙泊酚(2~2.5 mg/kg,n=15例),观察并记录推注丙泊酚前(T0)、胃镜检查开始时(T1)、胃镜通过咽喉部时(T2)、检查完成时(T3)4个时点的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术中体动反应个数、清醒后患者的遗忘程度、不适感觉和满意度。结果:T1、T2、T3时点B组、C组、D组OA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镇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动个数A组与B组、C组比较,T1、T2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影响T1~T3时点,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患者,既减少了丙泊酚的平均用量,又降低了患者围术期呼吸循环抑制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