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心室各部位起搏对急刻的心电生理学和血流动力学影响,便于术中选择最佳心室电极植入部位.方法 对52例有起搏器植入适应症的患者,采用无创胸电生物阻抗法连续血液动力学监护系统在术中比较不同起搏部位的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心脏功能的加速度指数(ACI)、预射血时间(PEP)、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同时抗进行测试比较起搏阈值、R波幅度、电极阻抗和各部位起搏前后QRS时限,选择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的部位置入永久性起搏器电极.结果 右心室心尖部与右心室间隔及右心室流出道起搏阈值、R波幅度、电极导线阻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QRS时限长;其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和心脏功能的加速度指数(ACI)均比右心室间隔及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时低,而预射血时间(PEP)长、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缩短、PEP/LVET比值大.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对心脏功能影响大(P<0.05),右心室间隔及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时QRS时限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心室阈隔及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比心尖部起搏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安灵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观察心安灵对麻醉犬开胸后的血压、心率、心输出量、冠脉血流量、耗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心安灵可显著降低麻醉犬的舒张压、脉压差、心率、血管总外周阻力和总耗氧量,同时能增加麻醉犬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指数、冠脉流量.结论 心安灵在不减少心脏供血功能的基础上,能降低后负荷、减少心脏作功、增强心脏功能,提示心安灵有改善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先安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松  李晓红  郭贵 《黑龙江医学》2001,25(8):587-588
对 2 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静注心先安 0 12治疗并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发现心先安可使射血前期、左心室射血期缩短 ,肺毛细血管楔压、总外周阻力降低 ,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搏指数及射血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4.
利喜定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利喜定 (盐酸乌拉地尔 )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 ,观察了 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滴注利喜定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用药 30分钟后 ,血管总外周阻力 (TPR)、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每搏输出量 (SV) ,每分输出量 (CO) ,心脏指数 (CI)与治疗前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用药后 30分钟、 60分钟、 2 4小时、 72小时的血流动力学呈稳定改善。用药后 2 4小时的心率、血压与用药前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利喜定可降低总外周阻力、肺毛细血管楔压 ,增加心输出量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且不引起血糖、血脂值的改变及肝、肾功能的损害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扩血管药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上海产ZU—1型阻抗仪、WF—1型微分处理器测定锦州地区120名健康成人心阻抗血流图。采用Kubicek四电极法同步测定心电囹,低频心音图,心阻抗变动阻抗图(△z),心阻抗微分图(dz/dt)。根据Kubicek公式计算每搏量,进而计算每分输出量,心脏指数,射血速度,总外周阻力,主动脉顺应性,并提出正常值范围。本文发现随年令增加,总外周阻力增高,其它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下降,差异显著。这一趋势在49岁前变化缓慢,50岁后各项指标变化迅速,表明老年人心功能比青年人显著降低。本文观察各项心功能指标在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陈磊  岑燕遗 《吉林医学》2015,(6):1075-1076
目的:总结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应用于老年手术患者预扩容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20例,患者以5 ml/(kg·h)的速度静脉滴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250 ml。记录输注前、开始输注后30 min和60 min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外周血管阻力(SVR)、胸腔内血容量(ITBV)及胸内血管外肺水(EVLW)。结果:患者各时点心率、平均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输注前比较,输注后30 min和输注后60 min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升高,外周血管阻力下降(P<0.05)。与输注前比较,输注后30min、输注后60 min胸腔内血容量及胸内血管外肺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术前以适当速率输注适量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能提高心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同时也不会增加血管外肺水,保证老年患者预扩容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邓裔煊 《广州医药》1995,26(3):15-16
本文对经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患者,用心导纳图测量其血液动力学情况,并取其与心功能,血管功能有关的7项指标作统计学分析,发现经体外反搏治疗后,患者心脏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显著增加;左室射血前时间/左室射血时间比值明显缩小,总外周阻力减少,平均动脉增高,表明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后左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手术病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手术病人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D)时血流动力学的代偿性变化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手术病人术中应用ANHD奠定基础。方法:随机选择临床大中型非心脏外科手术40例,全麻后行ANHD,人为放血和手术失血造成三个不同的HD水平,HCT分别为(29.16±1.31)%、(25.34±1.58)%、(23.02±1.93)%。测定各水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动脉血乳酸等。结果: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随着血液不断稀释而升高,到了HD3时不再升高,反而降低,与其相邻两组比有差异(P<0.05),与HD前比无差异(P>0.05)。回输血后CO(CI)再次明显升高。同时心脏每搏搏血量SV,心搏指数SVI,左室每搏作功指数LVSWI,右室每搏作功指数RVSWI在各阶段的变化与CO(CI)相似。总外周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均随血液不断稀释而呈降低趋势。血乳酸在HD1和HD2时均明显低于HD前(P<0.01),而在HD3时,血乳酸明显升高,与HD前及HD1、HD2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临床非心脏外科手术病人行ANHD时,主要通过心输出量的升高进行代偿。HCT为(23.02±1.93)%时心脏失代偿。CO的升高是通过增加心脏射血量(SV)而不是增加HR来实现的。总外周阻力及肺血管阻力不断下降与血粘度降低和血管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的CHF患者80例,采用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测量心率(HR)、动脉血压(ABP)、每搏输出量(SV)、加速度指数(ACI)、速度指数(Ⅳ)、胸腔液体量(TFC)等指标;将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心功能分级及心脏彩超LVEF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对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FC指标心功能Ⅱ、Ⅲ、Ⅳ级之间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CI指标则在三组心功能分级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对比结果表明,SV、每搏指数(SI)、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等诊断心衰的指标治疗后均显著上升,判断后负荷的阻力指数(SVRI)、外周血管阻力(SVR)治疗后也显著下降,TFC在治疗前后也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Ⅳ、ACI指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无创动力学指标中的TFC是心力衰竭程度诊治最敏感的指标;部分CHF患者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获得收缩功能的改善,进而在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检测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该仪器诊断HFpEF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心内科确诊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力衰竭指南诊断标准,分为HFpEF组(n=38)和HFrEF组(n=42),同期从笔者医院体检中心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n=45)。采用胸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量3组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搏出量(SV)、心搏指数(SI)、心率变律性(HRV)、胸液传导性(TFC)、每搏变异率(SVV)、血管容积(IVV)、每搏外周阻力(SSVR)、每搏外周阻力指数(SSVRI)、系统阻力(SVR)、血管弹性(VA)、左心室做功(LSW)、左心室做功指数 (LSWI)、射血前期(PEP)、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收缩时间比(STR)、射血期收缩指数(EPCI)、变力状态指数(ISI)、收缩变力性(COPDI)。分析各组的特点和规律,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CI、SV、SI、HRV、TFC、IVV、SSVR、SSVRI、LSW、LSWI、PEP、LVET、STR、EPCI、LAD、LVDD、E/e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FC、PEP、STR与E/e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6、0.455、0.456,P<0.05),其余指标相关程度较弱。对正常组和HFpEF组做ROC曲线分析,发现TFC、PEP、STR所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0、0.808、0.774,评估HFp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参数可用于评估舒张功能,当TFC、PEP、STR值升高,SV、SI、LSW、LSWI、IVV值正常时,可以作为诊断HFpEF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1.
心阻抗图导纳图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阻抗图 (impedancecardiogram )、心导纳图(admittancecardiogram)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测技术 ,可同步描记心电图 (ECG)、心音图 (PCG )、颈动脉搏动图 (CPT)、心尖搏动图 (ACG)、阻抗图 (ΔZ)和阻抗微分图 (dZ/dt)、导纳图 (ΔY)和导纳微分图(dY/dt)。除了能分析计算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和舒张时间间期 (DTI)的一些指标 ,尚能通过每搏量 (SV)计算每分输出量 (CO)、心指数 (CI)等来衡量心脏的泵功能。有关血液动力学的一些指标 ,如外周阻力 (TPR)、血管顺…  相似文献   

12.
应用无创伤血液循环功能测试仪,对18例妊娠高血压妇女和135例正常孕妇测试,其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喷血阻抗,总周阻力妊高组比正常妊娠组明显增高;而每搏量,心搏指数,左心有效泵力,明显降低,明显降低;每分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也偏低,提示妊娠高血压患者,心肌收缩性减弱,血液粘度,外周阻力增加,使心脏每搏身血功能下降,导致孕期高阻低排型高血压疾病。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概率与脉图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阐明冠心病概率与动脉顺应性、每搏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等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AS统计软件包对冠心病概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多变量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概率与动脉顺应性、每搏心输出量呈负相关,与外周阻力、脉图面积、脉图指标呈正相关(P=0.0004-0.0001)。结论:冠心病概率与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相关,提示利用脉象图、脉率、年龄、收缩压所计算的冠心病概率具有血流动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心阻抗图对22例妊娠毒血症患者进行了间接心功能测定,并以47例正常晚期孕妇为对照。测定项目包括心脏指数(CI);左室收缩指数(HI);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每搏作功(SW);总外周血管阻力(TPR)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12年5月待产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284例(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47例(妊高征组)及正常妊娠孕妇65例(正常组)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孕妇的尿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并予比较。以90ml/min.1.73m2为临界值,GFR小于该值的57例患者记为子痫前期伴肾功能损害组(即A组),GFR大于或等于该值的227例患者记为子痫前期无肾功能损害组(即B组),对比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每搏指数(SI)、每搏量(SV)、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周围血管阻力(SVR)、心肌加速度指数(ACI)、速度指数(SV)。结果:子痫前期组出现BUN、UA异常及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妊高组和正常组(P<0.01);子痫前期患者Scr、BUN和UA较妊高组、正常组明显身高;而GFR显著降低;子痫前期伴肾功能损害组SBRI、SVR显著高于无肾功能损害组,而CI、CO、SI、SV、VI显著低于无肾功能损害组(P均<0.01)。结论:子痫前期可引起肾功能受损,其孕妇心输出量的降低和外周阻力的增大是发生肾功能受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在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方面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延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加速度指数、左心做功、左心做功指数均增加(P<0.05),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和收缩时间比率、胸液水平降低(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可有效地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心功能异常的早期诊断。方法使用非侵入性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心阻抗图对30例正常人和87例无临床心脏病症状和体征的糖尿病人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57例患者存在心功能异常:心脏每搏输出量(SV)及每分输出量(CO)减少,血管顺应性(AC)下降,总外周阻力(TPE)增高(P<0.001);左室射血时间(LVET)缩短,收缩时间间期(STI)延长(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年龄(Ag)、平均动脉压(MAP)及体重指数(WI)与AC、SV、LVET分别呈负相关,与TPR及STI正相关;病程(DD)与CO、SV、LVET负相关,与STI正相关(P<0.01)。结论非侵入性血流动力学测定对糖尿病人心功能减退可提供早期诊断,控制血糖、体重及血压对延缓心脏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希氏束起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志  白雪  杨思进 《西部医学》2010,22(7):1259-1261
目的通过对希氏束起搏及心尖部起搏的心电生理学和血流动力学效应比较,探讨希氏束起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43例有起搏植入适应症的患者,采用无创胸电生物阻抗法连续血液动力学监护系统及超声心动图对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起搏阈值,R波幅度,电极导线阻抗以及各部位起搏前后QRS时限进行测试比较。结果希氏束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阈值,R波幅度,电极导线阻抗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QRS时限长,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和射血分数(EF)比希氏束起搏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对心脏功能影响大(P〈0.05)。结论希氏束起搏比心尖部起搏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接近于自身窦性心律,希氏束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体循环血管阻力异常的人群分布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体循环血管阻力异常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护仪,检测999名健康人体循环血管阻力及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搏出量、搏出指数、左心射血时间、左心作功量等心功能指标,同时检测了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水平,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体循环血管阻力异常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女性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1)。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体循环血管阻力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左心射血时间、体重指数、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呈正相关;而与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搏出量、搏出指数、左心作功量及动脉顺应性呈负相关。其中心输出量和平均动脉压具有独立显著性影响。结论体循环血管阻力异常与年龄、性别及血压水平密切相关,其可能是早期心血管损伤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尘肺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25例。所有病例在常规心电监护基础上,应用BioZ胸电生物阻抗法,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选择有代表性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胸液水平(TFC)、外周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等进行记录并分析,指导临床治疗。结果:血流动力学监测示,治疗后患者的HR、MAP、CVP、SV、PVR、TFC以及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SVR、ACI方面,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尘肺并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治疗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