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并和相应活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比较。方法应用TRAR-ELISA法分别检测13例CIN、17例宫颈癌及11例正常宫颈脱落细胞和相应活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41例脱落细胞中,8例CIN、14例宫颈癌呈端粒酶阳性表达。而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CIN、宫颈癌及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分别是(0.328±0.192),(1.329±0.259)和(0.039±0.084),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和活组织中一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端粒酶激活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和活组织中一致,能反映宫颈病变,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有吉 《当代医学》2002,8(4):42-44
40年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曾作为宫颈浸润癌进行治疗。现今,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已逐步了解其发生发展的一些特点,并形成一套适度治疗的方案。文章对其病因研究、临床表现、自然转归、诊断及治疗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4.
孟庆更  蔡茹艺 《北京医学》2007,29(11):664-666
目的 通过检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HPV16、HPV18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宫颈组织进行HPV DNA定性检测,以光镜下病理学诊断作为CIN分级标准.结果 268例宫颈组织中HPV16、HPV18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4.78%(120/268)、8.96%(24/268),CINⅡ~Ⅲ级和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PV18(P<0.05).HPV16或HPV18以单一型别感染为主,5例存在双重感染(P<0.01).HPV16的检出率随CIN Ⅰ级、CIN Ⅱ~Ⅲ级和宫颈鳞癌病变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高(P<0.05).HPV18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PV16感染可能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定性检测对宫颈癌可以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雯 《广西医学》2004,26(12):1824-1824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是宫颈癌演变过程中癌前病变阶段 ,此阶段持续时间约 10年左右 ,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宫颈癌关键的环节。本文就我院 2 0 0 3年 7月至2 0 0 4年 6月间检查出的 5 1例CIN病例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3年 7月至 2 0 0 4年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在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  张志胜 《湖南医学》2000,17(3):163-165
目的 探讨宫颈癌、宫颈上皮肉瘤样变中端粒酶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26例宫颈癌、12例癌样病变上皮肉瘤样病变(CIN)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20例宫颈癌和12例CIN中端粒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46%,50.00%,所有正常宫颈组织端9粒酶表达阴性。结论 端粒酶活必表达出现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中,与宫颈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它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与宫颈癌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据报道,CIN有15%可发展为子宫颈癌。故积极处理CIN可阻断、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我院自2005年3月开始使用高频电刀(LEEP)治疗CIN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彭慧霞  宗璐  曲群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987-989
目的 :探讨 CD44v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对 1 0例正常宫颈上皮、1 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CIN)、1 0例原位癌及 30例宫颈浸润癌标本中 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 ,CD44v6无阳性表达。在宫颈CIN→原位癌→宫颈浸润癌中 ,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CD44v6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者 CD4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CD4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高频电波刀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方法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妇科门诊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6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术中无不适感,个别患者有下腹隐痛,可忍受;术后可下床活动,勿需用止痛药物;术后有少许阴道流血,持续1周左右。结论: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术前、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术中的配合可保证LEEP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子宫颈电圈环除术(LEEP)诊断及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效果。方法:将212例经阴道镜和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CIN患者随机分成CO2激光切割术组(116例)和LEEP组(96例),切除组织全部进行病理学检查,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LEEP术后病理确诊CIN 94例,治愈89例(治愈率94.7%),确诊为宫颈微小浸润癌者2例(2.1%);术后复发5例(8.8%),其中切缘无病变累及者1例,有病变累及者4例;术后病理取材满意91例(满意率94.8%)。CO2激光切割术组术后病理诊断均为CIN1-2,治愈103例(治愈率88.8%);术后复发13例(11.2%);术后病理取材满意70例(满意率60.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病理取材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 结论:应用LEEP诊治CIN效果可靠,并可用于宫颈微小浸润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FHIT基因在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颈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宫颈癌,39例CIN,16例正常子宫颈组织标本中FHI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颈癌发生及与子宫颈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及子宫颈癌 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率正常宫颈组织高于CIN和子宫颈癌组织(P<0.01),CIN组织中高 于宫颈癌组织(P<0.01);FHIT蛋白在CIN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宫颈鳞癌组织(P<0.01) ,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鳞癌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 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FHIT蛋白在各级CIN组织中、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宫颈癌组织中及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FHIT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生和演进有关,可以作为临床监测CIN病变转归和判断子宫颈癌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在宫颈的分布特征.方法:对1997例宫颈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宫颈分为上下(前、后唇)及左右4个象限,分析活检结果中CIN病变及宫颈癌在各部位的分布特征,并比较其差异.结果:经阴道镜检查发现宫颈CINⅡ级以上病变在宫颈后唇分布(213/403,52.9%)比前唇(190/403,47.1%)多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右象限CINⅡ级以上病变分布(205/403,50.9%)与左象限(198/403,49.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官颈CINⅡ级以上病变分布以宫颈后唇多见,单纯利用阴道镜诊断CINⅡ级以上病变可能会夸大病变在官颈前唇的分布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端粒酶TRAP ELISA法对 2 7例宫颈组织 (16例CIN、11例正常宫颈 )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 :CIN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5 6 2 5 % (9/ 16 ) ,而 11例正常宫颈组织中均无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 ,CIN及对照组端粒酶活性A值分别为 (0 371± 0 2 19)和 (0 0 39± 0 0 48)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不同级别CIN中端粒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存在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的激活是宫颈癌的早期事件 ,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能成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将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的CIN病例546例分为CINⅠ、CINⅡ、CINⅢ三组( CINⅡ-CINⅢ归为CINⅢ),分析3组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结果①546例患者HPV感染率86.08%(470/546),其中CINⅠ级68.92%(129/187)、CINⅡ级91.71%(166/181)、CINⅢ级98.31%(175/178),HPV感染率随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PV单一感染率71.06%(334/470),多重感染率28.94%(136/470)。3组间HPV单一及多重感染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共检出19种HPV 亚型( HPV42、43型未检出),感染率排在前6位的亚型分别为16、58、31、33、52、18型;其中CINⅠ级为16、52、58、18、31、66型, CINⅡ级为16、58、31、33、11、52型,CINⅢ级为16、58、33、31、52、18型。 HPV16型感染率随病变等级升高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徐州地区CIN 高发年龄段为31~50岁;HPV感染率随CIN等级的增高而增加;HPV16型是主要致病型,排在前6位的常见亚型为16、58、31、33、52和18型;HPV多重感染与CIN病变程度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RhoA?ROCK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IN疾病及宫颈癌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宫颈炎?30例不同级别CIN?30例宫颈癌组织中RhoA?ROCK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 RhoA?ROCK2蛋白在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率均为0%,在CIN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6.7%?30.0%,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3%?76.7%,两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CIN及宫颈炎组织(P < 0.01),从CIN进展为宫颈癌,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② RhoA?ROCK2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关系(P > 0.05)?③ RhoA?ROCK2蛋白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05)?结论:RhoA?ROCK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CIN疾病及宫颈癌进展呈正相关,检测RhoA?ROCK对了解CIN及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TCR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宫腔镜下对CIN(Ⅲ级)患者74例行宫颈锥切术(TCRC组),65例行冷刀宫颈锥切术(CKC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病理一致率、复发率、宫颈粘连率、以及妊娠率等。结果 TCRC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1±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5±1.8)ml,治愈率为94.6%,复发率为5.4%;CKC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8±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1.6±2.4)ml,治愈率为81.5%,复发率为18.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愈率、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比较,宫腔镜下宫颈锥形切除术出血量少,耗时短,定位准确,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对妊娠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孔艳青  汤红平 《中国热带医学》2018,18(11):1091-1094
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患者的年龄及其变化,并分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活检部位,寻找宫颈最易发生病变的位置,探讨患者的宫颈随机取材检查活检阳性率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7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宫颈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病变程度、年龄及活检的位点。结果 11 99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6.32±8.63)岁。5 206例LSIL变患者平均年龄(35.17±8.21)岁。6 789例HSIL患者平均年龄为(37.22±9.17)岁。26~<36岁和36~<46岁年龄段占宫颈上皮内瘤变的43.89%、31.28%。宫颈1~12点,CIN病变阳性率分别为51.49%、54.46%、51.54%、55.81%、62.60%、61.62%、66.15%、63.32%、55.74%、57.11%、62.98%及54.60%,整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P<0.05)。以阳性率最高的7点为参照,其他各点与其两两比较的χ2值分别为41.0、22.8、37.2、17.8、2.3、4.8、1.6、19.6、17.3、1.8、31.5,其中1、2、3、4、9、10、12点P均小于0.004 5(Bonferroni法校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颈活检12个位点,病变检出率其中7点最高、其次8点、11点、5点、6点、10点、4点、9点、12点、2点、3点和1点。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主要集中在26~<46岁年龄段。LSIL患者年龄集中在(35.17±8.21)岁,HSIL患者年龄集中在(37.22±9.17)岁。宫颈病变患者活检部位7点、8点、11点、5点、6点、10点可能是最易首先发生宫颈病,选择这六个点位活检检查可能对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8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率,对分期不同的CIN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方法:87例CIN患者均经阴道镜+病理诊断确诊。观察分析CI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高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测定的结果,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法并随访。结果:CIN患者多为生育期妇女,多因白带增多,血性白带,性交后出血就诊,病程较长,其中CINII级,CINⅢ级患者接触性出血发生率,HPV16感染率比例高,查体多发现宫颈慢性炎,通过对不同分级的CIN患者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随防疗效满意。结论:CIN患者最重要的病史为有性生活的妇女出现宫颈接触性出血,应采用阴道镜检查结合定点活检提高诊断率,高危HPV测定可提示患者的预后,对CIN患者根据其分级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SALL4 基因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 56 例宫颈癌患者?120例CIN患者组织和血浆中SALL4 mRNA的表达,以35例正常宫颈及慢性宫颈炎组织和血浆作为对照,分析宫颈癌组织和血浆中SALL4 mRNA 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并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浆中SALL4水平?结果:对照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组织中SALL4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4.58 ± 0.64)×10-4?(6.86 ± 0.72)×10-4?(27.03 ± 2.85) ×10-4?(40.8 ± 5.50)×10-4,血浆中SALL4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14 ± 0.05)×10-4?(0.16 ± 0.07)×10-4?(0.49 ± 0.08) ×10-4?(2.18 ± 0.22)×10-4,血浆中SALL4的浓度分别为(237 ± 45)?滋g/L?(256 ± 59)?滋g/L?(713 ± 62)?滋g/L?(1 135 ± 107)?滋g/L,随着病变的逐步进展,SALL4的表达逐渐增强,其中SALL4在宫颈癌组中的表达显著增强,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宫颈癌组组织和血浆中SALL4 mRNA 的相对表达水平正相关(r = 0.684,P < 0.01)?结论:SALL4 基因在CIN?宫颈癌组织和血浆中表达上调,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