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27(HSP27),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诊断原发性肝癌及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32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组织、30例肝硬化组织、25例肝脏良性占位组织及31例肝炎组织中GPC3、HSP2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HSP27其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率为56.25%(18/32),GPC3在肝癌中的阳性率为87.50%,HSP27和GPC3均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硬化、肝脏良性占位、肝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27在肝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有关,但GPC3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无关。结论 HSP27、GPC3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密切联系,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7,(3):274-27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术前CT表现与术后癌组织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搜集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经病理证实为HCC的患者62例,所有病例术前行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通过对比患者术前CT表现与术后癌组织GPC-3,HSP70的表达水平、病理分级,统计分析其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本研究62例HCC患者中肝癌的大小、动脉期血管强化及肝癌的供血类型与GPC-3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不同供血类型的肝癌HSP70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肝癌的大小、边缘、瘤内出血坏死与其病理分化程度相关;肝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越低GPC-3及HSP70的表达水平越高。结论肝癌的CT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癌组织GPC-3及HSP70的表达情况及肝癌的病理分化程度,GPC-3和HSP70表达水平与肝癌的病理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Wnt诱导分泌蛋白-1(Wnt induced secreted protein-1, WISP-1)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中表达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34例PHC患者及12例肝血管瘤患者手术组织标本(包括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瘤旁组织),用RT-qPCR方法检测各组WISP-1基因表达水平,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WISP-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WISP-1表达与PHC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WISP-1基因在70.6%(24/34)的PHC患者中高表达,肝癌组织中WISP-1的平均表达水平是正常肝组织的(2.65±1.1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Western印迹法测定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基因表达水平一致。WISP-1基因表达与肝癌的病理分级及肿瘤分期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年龄、性别、AFP水平、肝癌类型及肿瘤位置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WISP-1在PHC中高表达,并与其病程进展相关,WISP-1可能是治疗PHC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以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判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寻求合理有效的检测方法,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方法:本次实验我们采用分组对比的实验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70例,并选取肝组织正常的对照者80例。分别将他们三组并命名为观察组,非正常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根据不同的病理指标观察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在三组患者血清以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运用。结果:经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以及正常肝组织的对照者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的水平分别为(238.24±117.55)、(72.36±30.18)、(37.52±16.21),所以在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浓度上,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要明显高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以及正常肝组织对照者;在检测手段方面我们发现,单一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为79.22%、特异性为88.33%。单一甲胎蛋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为67.43%、特异性为80.46%。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87.55%、特异性为97.72%。所以两者的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任意单一检测。经检测甲胎蛋白(AFP)阳性肝癌血清中GPC-3阳性率为95%,而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中GPC-3阳性率为65%。结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而检测GPC-3也有助于提高AFP阴性患者肝癌的确诊率,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曹梦  高广甫 《河南医学研究》2022,(20):3699-3703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精氨酸酶1(Arg-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细针穿刺(FNA)活组织检查的214例患者,其中肝细胞性肝癌110例,肝脏转移癌64例,肝脏非恶性肿瘤4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肝组织中GPC-3和Arg-1的表达情况,患者的最终确诊依据病理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结果。结果 GPC-3在肝脏非恶性肿瘤、肝细胞性肝癌、肝脏转移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80.91%,4.69%;Arg-1在肝脏非恶性肿瘤、肝细胞性肝癌、肝脏转移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7.50%,86.36%、1.56%。GPC-3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肝转移癌和肝脏非恶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g-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转移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C-3在鉴别肝细胞性肝癌与肝脏非恶性肿瘤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91%、97.50%;Arg-1在鉴别肝细胞性肝癌与非肝细胞性肝癌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6.36%、98.44%。结论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浙东地区血清甲胎蛋白(AFP)阴性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特点,以及与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表达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78例AFP阴性PHC和146例AFP阳性PHC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AFP阴性和AFP阳性PHC患者在性别、年龄、肝门或腹腔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而在Child-Pugh分级、乙肝表面抗原(HBs Ag)表达、肿瘤形态、肿瘤个数、肿瘤大小、腹水、肝硬化、癌栓及TNM分级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AFP阴性患者血清GP73浓度和GP73阳性率均低于AFP阳性者(均<0.05),但有52.56%(41/78)的AFP阴性PHC患者血清GP73阳性。结论 AFP阴性肝癌较AFP阳性者有较好的肝脏背景和较小的肿瘤负荷,但两者的肝癌转移情况相仿;血清GP73检测对于AFP阴性肝癌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特异富含AT序列结合蛋白1(SATB1)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肝癌患者78例,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留取癌组织标本,另取20份非肝癌正常肝脏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应测定标本中SATB1 mRNA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组织中SATB1表达差异;根据SATB1表达水平将肝癌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SATB1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级、复发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SATB1 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中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B1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TNM分级等参数具有相关性,与复发没有相关性。结论SATB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与患者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TNM分级有关,可能参与肝癌发展进程,对患者预后及转归具有重要提示价值,亦可能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HSP-27)、HSP-60和HSP-90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6例胃癌组织HSP-27、HSP-60和HSP-90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增殖能力和患者生存期,分析3种热休克蛋白(HSPs)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HSP-27、HSP-60和HSP-90在胃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HSP-27表达与肿瘤大小、器官转移及病理分期相关,而HSP-27染色强度与淋巴转移显著相关。HSP-60表达与患者性别相关,而HSP-60染色强度与患者年龄和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相关。HSP-90染色强度与肿瘤大小显著相关(P =0.020)。单因素分析表明,HSP-90高表达与生存期更长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证实HSP-90高表达是胃癌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HSP-27、HSP-60和HSP-90与具有治疗胃癌疗效评估价值的临床病理参数相关。HSP-90高表达是胃癌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异常凝血酶原(DC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9月在我院就诊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共110例,根据患者疾病分为PHC组50例、慢性肝炎组20例、肝硬化组20、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其他肿瘤组)20例。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GP73、DCP、GPC-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水平。评价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对早期PHC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血清GP73、DCP、GPC-3和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DCP、GPC-3和AFP诊断早期PHC的曲线下面积(AUG)分别为0.824〔95%CI(0.735,0.912)〕、0.640〔95%CI(0.533,0.746)〕、0.635〔95%CI(0.527,0.743)〕和0.668〔95%CI(0.564,0.773)〕。将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其他肿瘤组及对照组合并为非PHC组,与PHC组进行比较:单项检测以GP73灵敏度和准确率最高,以GPC-3特异度最高;联合检测以GP73/AFP灵敏度和准确率最高,系列试验中GP73与其他任何一项或几项指标联合的特异度均可达100.0%。结论单独检测GP73对早期PHC诊断价值优于AFP,单独检测DCP或GPC-3对早期PHC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与AFP相当,GP73、DCP、GPC-3和AFP联合检测对早期PHC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根据临床实际选择不同的项目组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1例PH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变组织及距离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正常良性肝组织,采用比色法检测组织中MPO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F-α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MPO活性和TNF-α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良性肝组织(P<0.01);高、中分化肝癌组织中MPO活性显著高于低分化肝癌组织(P<0.01),有远处转移的肝癌组织中MPO活性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肝癌组织(P<0.05)。TNF-α在高、中分化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肝癌组织(P<0.01),有远处转移的肝癌组织中TNF-α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的肝癌组织(P<0.01)。结论 MPO活性和TNF-α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PHC发生发展、分化程度及转移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原理,以及DNA-蛋白质与中医心肾关系的认识,通过分析中西医临床研究,发现中医"心肾不交"与"基因-蛋白质失联"有诸多吻合之处。认为两者相互印证、互补长短、相得益彰的深入研究,将会使中医交通心肾方法与方药得到更多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胞外体(exosomes)是由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直径30~100nm的膜性小囊泡,内含来源细胞的mRNA、miRNA和蛋白质等成分,能反映来源细胞的生物学信息,可能成为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Exosomes在信号转导、诱导机体抗肿瘤和免疫耐受等方面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并已成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尿液exosomes与肾脏生理功能及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文章就exosomes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分离纯化及其在肾脏疾病方面的标志物作用和治疗价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梅毒的流行、预防和各期的治疗及胎传梅毒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疟疾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疟疾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有助于了解当地居民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本文综述了疟疾相关知信行调查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结合古典文献研究,从对体表循经按压产生的经络反应,腧穴反应,切脉诊反应,切脉诊络、切脉诊络,辨证归纳,辨位归经几个方面论述了经络学说与中医临床诊断的密切关系,从而为中医临床各科的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鼠/小鼠证候及辨证论治方法学的探索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鼠/小鼠四诊和辨证方法的提出与创建,大鼠/小鼠计量化辨证方法的建立,荷瘤小鼠证候发生和演变的揭示,大鼠/小鼠异病同证、同病异证的研究,荷瘤小鼠个体化辨证论治及计量化疗效评价,以及不同证候荷瘤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基因转录与剪接的特征等方面,总结项目组长期以来所提出的系列假说及开展的大量研发工作,对所解决的学术问题,以及该领域存在问题、前沿和发展趋势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