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上常遇到一些长期低热的病例,体温在37℃-38℃,持续时间较长,常在一个月以上,各种检查后,一时不能查明原因,故又称为长期功能性低热,结核、肿瘤、明确感染等不在本篇讨论之列。笔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整理成文,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期低热一病 ,临床较为常见。对其治疗 ,有人拘于阴虚内热 ,动则投以滋阴清热之剂而乏效。笔者有幸跟随陈意主任医师 ,侍诊于侧 ,发现陈师在长期低热的治疗上有其独到见解。今不揣愚陋 ,结合案例 ,略述其治疗经验如下。1 低热久不愈 ,辨之乃湿热黄某某 ,男 ,73岁。 2 0 0 2年 8月 2 0日初诊。患者因低热 2月余来诊。每天中午起体温升高 3 8℃~ 3 8.3℃之间 ,入夜则退。刚起病时伴恶寒畏冷 ,在当地医院检查未见异常 ,按“上感”治疗但低热一直未退 ,伴神疲倦怠 ,身重乏力 ,汗出热不解 ,口腻口淡 ,纳谷不馨 ,更衣艰涩不畅 ,形体较丰。曾服…  相似文献   

3.
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内科各系统都有以发热为早期症状或主要症状的疾病 ,有时为唯一的症状 ,更多的病症可以伴有发热。发热由于病因复杂 ,并发症多 ,诊治失宜致发热缠绵 ,经久不退者 ,并不少见。尤其是长期低热在内、儿科 ,成为困扰医者的一个难题。1 长期低热的病因诊断长期低热一般指热程大于 3个月 ,体温在 38℃以下的发热。长期低热原则上均应住院进行系统检查 ,详细回顾病史及治疗过程 ,最忌患者在门诊辗转寻医问药 ,使病情更加复杂化。需要指出的是体温正常范围不是绝对值 ,少数人的正常体温可能超过 37℃ ,达到 37.5℃ ,如…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治疗长期低热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正> 刘××,女,32岁,营业员,住院号303772,于1985年8月28日入院。患者周身关节疼痛四年,低热半年。4年前久居潮湿之地,初觉腰酸痛,渐至肩、肘、膝、腕、指掌关节。半年来体温在37.3~37.5℃,关节疼痛加重,手指及指掌关节肿胀变形。脉细滑,舌质红,苔黄腻。血沉28mm/1小时,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0”1:800,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示:双手类风湿关节炎。证属风寒湿邪缠绵不解,郁久化热,湿热搏结经络关节的湿热痹证。治以清热祛湿,活血通络,方用三妙丸(汤)加减:苍术、黄柏各10克,牛膝、防已、赤芍、白芍各12克,生薏米、忍冬藤各30克,丹参15克,木  相似文献   

6.
将小儿长期低热分为气虚,阴虚,营卫不和,湿热蕴结,食积久滞5型辨治。从病因、病证、治则、方药上进行探讨,并介绍治疗中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后长期低热运用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后长期低热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吸氧、雾化与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免煎颗粒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免煎颗粒剂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后长期低热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阴虚发热 表现:午后或夜间潮热,或兼有手足心热,颧红,盗汗, 心烦失眠,口干咽燥,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病属阴虚阳盛,虚火内炽。治宜滋阴清热。  相似文献   

9.
小儿长期低热治法举隅224002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陈尔明小儿长期低热以体温稍高(37.5~3.8℃),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持续发热半个月以上)为特点,属中医内伤发热范畴。多认为与气血阴阳虚损有关,故亦称“虚热”。但在儿科临床中,单纯属虚热的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应明春 《养生月刊》2003,24(9):396-397
有个20岁的女大学生,近年来经常有低热(37.5℃左右),但无明显的不适感觉。曾多次到医院就诊,作过许多化验和仪器检查,均未发现什么毛病。医生说可能是功能性低热。她问,什么是功能性低热?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低热,由非器质性疾病所致的低热,是门诊常见及使医生困扰的疾病之一。笔者在临床上辨证治疗功能性低热,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刺大椎穴治疗长期低热3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丽娥 《新中医》2001,33(7):42-42
采用针刺大椎穴行透天凉手法配合辨证选穴治疗原因不明长期低热30例。结果治愈2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认为透天凉手法针刺大椎穴有清热除蒸,补虚扶正、调和阴阳之功,对长期不明原因这低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钟嘉熙  刘亚敏 《新中医》1994,26(11):9-11
刘仕昌教授治疗功能性低热的经验钟嘉熙,刘亚敏主题词功能性低热/中医药疗法,刘仕昌功能性低热是在排除结核、风湿、感染等因素外,患者体温较正常人升高,一般在37.1~38℃,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温中枢调节不正常以及天气炎热等有密切关系。对本病的治疗,刘...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低热是在排除感染、结缔组织病、甲亢、肿瘤等各种器质性病变因素外 ,患者体温较正常人升高 0 .3~ 0 .5℃ ,大多在 37.4~ 38℃之间 ,一般不超过 38℃。此病以青年女性多见 ,大多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常伴有精神紧张、多汗、手颤、失眠等症状。笔者采用加味逍遥散加减治疗此病 ,效果颇佳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5 8例中 ,女 4 9例 ,男 9例 ;年龄从 18至 5 2岁 ,平均年龄32 .15岁 ;病程 2年以下的 3例 ,10年以上的 2例 ,2到 10年的 5 3例 ;常年低热的 4 6例 ,只发生于夏季的 12例 ;发病时体温在 37.4~ 38.2℃ ;全部病例均排除…  相似文献   

15.
发热包括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的症状,舌下温度超过37.2℃。腋下体温39℃以上称高热;38.5℃以内的发热多为低热;持续高热不退达数日,为稽留热;一日内体温波动在1℃以上为弛张热;可降至正常又发热者为间歇热。肿瘤、结核、风湿等多为长期低热,且午后明显。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3,(5):903-904
功能性低热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是在排除结核、风湿、感染等因素外,患者体温较正常人升高,一般在37~38℃之间波动。本病病程较长,治疗棘手。在临床上多见,但是对本病的辨证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难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7.
18.
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功能性低热5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维良 《四川中医》1997,15(5):28-28
功能性低热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一般多见于青年女性,低热可于每年夏季出现或终年持续,夏季加剧。本确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病人常因长期发热和伴其它不适而痛苦不堪,治疗亦较棘手。近年来我们采用蒿芬清胆汤加减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56例中,女50例,男6例;年龄18-35岁者49例,35-50岁老6例,50岁以上者1例,病程半年以内者2例,1-2年者24例,2年以上者30例。卜笑症状有①低热短者十年,长则数年,夏季发病或夏子加重。体温多在37-38℃之间波动,双侧腋温不等。轻度活动或情绪波动时即可引起体温很大…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低热被认为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者体温调定功能障碍的结果,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中医学认为该病属“内伤发热”范畴,文章系统论述了功能性低热的辨证论治,并对卫气营血辨证指导下,动态辨治夜间低热的验案1则进行报道,着重探讨本病的邪伏阴分证,以期为临床治疗功能性低热提供思路,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自拟助阴化阳汤治疗小儿长期低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发热是儿科临床上一个常见症。小儿暑热、夏季热、感冒、积滞、肺痨等都可以出现发热的症状。但在这些病中发热是其症候群中的症状之一,还有其他诊断意义的主症。这里介绍的小儿发热不属于上述病症,而是以长期低热为主的一种常见病,它类似于现代医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