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唇裂修复手术除恢复正常的唇高、人中嵴、唇弓及丰满度外,术后切口线的视觉对称效果、唇珠饱满及鼻底的对称程度等,也直接关系到唇裂修复手术的效果.为此,我们从2001年开始对旋转推进瓣法(Millard法)进行了几点改进,修复了53例单侧唇裂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患侧人中嵴的重建方法.方法 本组对36例单侧唇裂术后患侧人中嵴不显或凹陷的患者施行二期唇裂整复术时,在口轮匝肌功能复位的基础上,行瓦合法缝合修复患侧人中嵴处口轮匝肌,造成患侧人中嵴处口轮匝肌增厚,形成隆起的人中嵴外观.结果 本组36例患者经过人中嵴重建修复后,随访3~6个月,重建人中嵴形态逼真,术后形态满意.结论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整复时,在口轮匝肌功能复位的前提下,行人中嵴处口轮匝肌瓦合法缝合,使人中凹显现,重建人中嵴,可使上唇外形更为逼真、生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榫卯型口轮匝肌肌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43例单侧唇裂修复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患者。男23例,女20例;年龄18~31岁,平均23.6岁。左侧26例,右侧17例。唇裂采用MillardⅠ式修复15例,MillardⅡ式修复28例。唇裂修复术至此次手术时间为15~30年,平均21.7年。术中切取双侧口轮匝肌肌瓣,水平分成上、下两层;双侧下层肌瓣相互重叠缝合,上层肌瓣形成榫卯型结构,缝合于皮下。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0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3.4个月。双侧人中嵴隆起、对称,人中凹形态接近正常,上唇动态效果满意。术后6个月38例明显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结论榫卯型口轮匝肌肌瓣手术操作简便,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能较好恢复解剖结构,术后获得良好上唇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改进的鼻底三角瓣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以获得更加良好的上唇外形。方法 对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首次手术,于患侧鼻底部设计三角皮瓣转移下降上唇,白唇部裂隙切口直线缝合。结果 66例患者修复后上唇外形良好,双侧上唇高度对称,人中形状完整。结论 鼻底三角瓣法适用于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侧人中嵴的重建方法.方法 本组对60例单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患侧人中嵴不显或凹陷的患者施行Ⅱ期唇裂整复术时,在口轮匝肌功能复位的基础上,利用患侧人中嵴处口轮匝肌垂直褥式隆起缝合,使患侧人中嵴处口轮匝肌较厚,皮肤缝合后患侧即形成隆起的人中嵴外观.结果 本组60例患者,经随访3~6个月,效果满意,重建人中嵴形态逼真.结论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整复术中,利用口轮匝肌的功能复位加人中嵴处口轮匝肌垂直褥式隆起缝合,重建人中嵴,可使人中凹显现,上唇外形更为逼真、生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潘葵  陈兵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6):915-916
唇裂是先天性颌面发育畸形,累及唇鼻皮肤、粘膜、肌肉、软骨和骨,大部分早期已实行唇裂修补,但由于手术方法、解剖构造异常等诸多原因继发畸形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绝大多数需要再做一次或几次整复,以使其鼻唇接近或达到正常形态。日本学者Onizuka将小三角瓣法与旋转推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单位原则在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鼻唇部亚单位结构形态和美学原则,对32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者通过恢复唇高、修复口轮匝肌、重建人中嵴、鼻槛及鼻畸形矫正等方法进行综合修复。结果:随访6月~2年,患侧唇的高度、长度与健侧一致,患侧鼻底宽度适中且有较好的丰满度,鼻翼外脚形态自然,患侧人中嵴较明显,红唇部形态自然、丰满。结论:亚单位原则应用指导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者进行综合修复,可获得较为完美的鼻唇形态。  相似文献   

8.
张莉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2):335-338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根据国内有关研究报道,其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0.1%[1]。虽然目前主张在婴儿期即给予早期修复,但随着患儿的发育,大多数患者仍会留下程度不一的鼻部畸形,严重者明显影响面部美观。而外鼻被眉、眼、嘴和耳廓环抱,高耸于颜面五官之中央,其形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并同期矫正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传统Millard术式旋转推进法修复唇裂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鼻小柱的皮肤定点由传统的健侧位移至近患侧鼻小柱根部,移动幅度根据患侧鼻孑L大小及鼻小柱畸形程度适当调整;不再设计患侧鼻底及鼻翼基部水平切口,改为充分分离错位的患侧口轮匝肌,使其与健侧复位后的口轮匝肌对位缝合;同时通过鼻小柱、鼻翼基部切口分离患侧鼻翼软骨,将其与对侧上鼻翼软骨及皮肤悬吊固定,矫正鼻翼塌陷.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5月,采用本法矫正单侧唇裂及鼻畸形患者46例.结果 本组46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经1~24个月随访,上唇、人中嵴解剖形态自然,动态和静态效果良好,鼻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改良Millard方法修复单侧唇裂(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并同时矫正鼻畸形,是一种综合修复单侧唇裂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的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式及人中嵴形态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患者两侧唇峰高度差分别选择两种不同的术式,对31例单倒不完全性唇裂患者进行恢复唇峰高度、修复口轮匝肌、重建人中嵴、矫治鼻畸形等方法进行综合修复。结果:分别采用两种术式中的一种修复的31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者上唇、人中嵴形态满意,部分接受鼻畸形矫治的患者,鼻畸形基本矫正,随访6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改良的唇裂修复术式用于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先天性单侧唇裂修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单侧唇裂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足月健康正常体重单侧唇裂患儿,在出生后48h内行唇裂修复术。对手术效果随访,并与婴幼儿期唇裂修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期修复单侧唇裂,效果理想,经3个月至4年随访.唇修复形态的优良率为92.8%,与婴幼儿组相比唇形态优良率无明显差别,但出血少,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家长普遍满意。结论:对先天性单侧唇裂新生儿进行早期修复是安全的,且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单侧唇裂的个体化修复设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的临床分型,根据分型制定个体化修复术式,评价手术效果。方法:50例单侧上唇裂患者,平均年龄4.8个月,包括单侧完全性唇裂、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根据唇高分为4型,分别对各型应用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法、制定术后效果评定方法,观察术后近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近期唇弓、唇红、唇珠恢复好,鼻畸形得到改善。结论:单侧唇裂修复根据临床分型应用个体化唇裂修复设计,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的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倒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部分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基于对唇裂术后唇算畸形病理解剖的认识。唇裂继发唇鼻畸形的二期修复包括上唇瘢痕的切除与松解,以及对上唇短曲外翻或过长,唇红、唇弓、唇珠畸形、鼻小柱、鼻中隔偏斜或短曲、鼻头低垂及鼻孔过大或偏小,鼻翼塌陷、卷曲等不同程度的畸形通过局部组织移位或填充等综合娇治的手术方法,使畸形得以纠正,使以上组织恢复正常的解剖形态。结果:自2003年1月以来,经过58例的,临床实践,术后鼻底丰满,上唇人中嵴,人中凹显现,通过二期综合矫治,皆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通过对某些术式进行改进.提高了手术疗效,减少了畸形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与I期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以及进行唇裂继发畸形美学修复的策略.方法 选择单侧继发唇裂120例,根据I期采用的不同术式进行分组,对唇裂畸形进行观察和分析,采用个体化设计,进行美学修复.对采用Millard、Tennison、矩形瓣及上三角瓣法的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修复后,观察上唇人中窝形念、瘢痕、唇峰形态的恢复.结果 显示原采用Millard方法、上三角瓣方法优于Tennison方法和矩形瓣方法.Ⅱ期修复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单侧唇裂I期采用的手术方式对继发畸形的程度和修复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Millard单侧唇裂修复术的改良方法并观察手术效果。方法:对49例先天性单侧唇裂应用改良的Millard法修复:改良I式不在患侧鼻孔下方作切口,减少了瘢痕形成;利用患侧干燥红唇组织重建健侧唇弓部分的红唇欠缺;利用小瓣“L”、“M”连同唇颊黏膜瓣来参与闭合梨状缘附近的伤口促进愈合;松解患侧鼻翼外侧脚及鼻腔内作松弛切口重建前鼻孔;灵活掌握“5~x”的返切和“C”瓣的旋转推进方向来延长唇高。结果:所有病例出院时双侧唇高相等,唇弓形态自然,鼻孔外观良好,效果满意。结论:该改良技术弥补了传统的Millard法术后易发生唇高不足、干燥红唇与湿润红唇错位等缺点,提高了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单侧唇裂及鼻畸形早期同时修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单侧唇裂修复术时,同期行鼻畸形矫正的临床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唇裂术后遗留鼻畸形。方法:67例患者,年龄3月到四岁半,用iM l l ardⅠ或Ⅱ或改良Ⅱ式等手术方法基础上同时利用唇裂手术切口入路行鼻小柱、鼻翼基部肌束松解,大翼软骨松解、复位、固定,术后配合佩戴唇裂专用硅胶鼻模6月~1年维持鼻形态。结果:随访6个月~5年,效果良好者为53例,占79.1%。结论:在单侧唇裂整复的同期行鼻畸形的矫正,不增加新的切口,却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且早期鼻畸形的消除和减轻,对于患儿长期的心理健康发育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重度完全性单侧唇裂的方法。方法:应用改良Mi11ard法与裂隙缘粘膜瓣联合应用修复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笔者自2000年始应用此法对单侧完全性重度唇裂的鼻槛修复及口、鼻瘘口封闭、鼻堤重建效果满意。21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经术后复查效果满意。结果:该组病例在唇裂修复的同期行口、鼻瘘口之完善封闭。结论:此方法适用于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且齿槽骨裂隙较宽大者。  相似文献   

18.
单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整形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部分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基于对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病理解剖的认识,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鼻底行“Y—V”推进、瘢痕瓣转移,以抬高患侧鼻底;采用患侧口轮匝肌与鼻小柱、鼻底、鼻翼组织垫及对侧口轮匝肌多层次多部位重叠缝合,使上唇饱满,更具立体感,且防止鼻翼外脚外移复发。结果自2001年1月以来,经过47例的临床实践,术后鼻底丰满,上唇人中嵴、人中凹显现,随访3--6个月,鼻翼外脚外移复发1例,其余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对某些术式进行改进,提高了手术疗效,减少了畸形的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重视人中窝不显和移位的修复,从而提高单侧唇裂的手术效果。方法 首先测量面部正中线和人中窝中线,然后参照健侧人中嵴,确定患侧人中嵴的位置及切口线,根据面部正中线与人中窝中线在人中窝顶部分开的距离,调整人中窝的位置。结果 84例是在初次手术时进行人中窝修复,其形态自然,人中凹陷明显。41例是在继发畸型手术时修复人中窝,其面积缩小、人中凹陷变浅。结论 人中窝在上唇形态中占重要地位,其修复在改善“唇裂面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