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泸州市龙马潭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泸州市龙马潭区土源性线虫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行政村一定数量的家庭为观察对象,采用Kato-Katz法检查粪便中土源性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结果]粪检602人,总感染率为30.90%。其中: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22.43%、11.30%、0.50%、3.77%。感染2种虫者占12.90%;中重度感染者占12.63%;中老年农民感染率高。[结论]龙马潭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比全国第二次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高57.98%,比四川省第二次肠道蠕虫感染现状调查结果低21.97%,为土源性线虫中度流行区。其中钩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全国和四川省调查结果。环境污染严重,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是土源性线虫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郫县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和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郫县农村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累计检查3 017人,蛔虫感染率为13.16%,钩虫感染率为10.31%,鞭虫感染率为3.18%,3种线虫年均总感染率为26.65%。土源性线虫感染率,2005~2010年分别为34.66%、23.46%、28.03%、26.68%、35.26%、11.78%。2005~2010年3种土源性线虫年均总感染率,男性为26.19%,女性为27.03%(P>0.05);3~、10~、20~、30~、40~、50~、60~、≥70岁分别为15.56%、26.96%、21.90%、27.24%、29.01%、32.30%、25.21%、22.28%;农民为27.58%,学生为23.66%,托幼儿童为15.08%(P<0.01)。历年合计调查3~12岁儿童245人,蛲虫年均感染率为0.41%。[结论]郫县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钩虫感染率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四川省阆中市农村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防治土源性线虫病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阆中市5个村年龄≥3岁的常住人口及居住≥1年的外来人口为调查对象;采集30 g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查钩虫、蛔虫和鞭虫的虫卵,分析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分布特征。结果调查1 020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48例,感染率为4.71%;其中钩虫感染24例,感染率为2.35%;蛔虫感染25例,感染率为2.45%;同时感染钩虫和蛔虫1例;未检出鞭虫和蛲虫。5个监测村居民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卫生厕所未改建的居民感染率较高,为6.57%;饮用水水源为浅井水的居民感染率较高,为5.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居民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阆中市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为4.71%,属于低流行水平地区;其中60~89岁、文化程度低、职业为农民的居民感染率相对较高,感染率还与改建卫生厕所和自来水供水有关。  相似文献   

4.
土源性线虫如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等在四川省分布广泛[1],感染人数众多,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次全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检出肠道蠕虫9种,总感染率为39.79%,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9.77%、23.12%和6.82%[2]。根据全国和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实施方案2012年修订版要求,三台县被确定为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监测点。为了解三台县土源性线虫病疫情动态,掌握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对2012年  相似文献   

5.
漳州市芗城区土源性线虫监测点3年监测结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芗城区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和流行态势,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抽样选点,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透明胶带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土源性线虫总感染呈逐年下降趋势,钩虫感染率高(41.4%)与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差和多数农民习惯于徒手赤足下地劳动,直接接触污染的土壤引起钩虫反复感染有关,儿童的蛲虫感染率高与农村儿童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园卫生条件差有关。[结论]应加强对儿童的健康教育,开展驱虫防治,降低感染。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设无害化厕所,加强粪便管理,减少虫卵污染,降低土源性线虫的感染机会。开展对3岁以上人群统一驱虫,是降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国家级监测点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感染时段变化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对监测点常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06-2009年共检查4 423人,其中男性2 146人,女性2 277人。男、女性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1.68%、0.42%、12.44%和1.98%、0.40%、13.31%。2006-2009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32.06%、14.4%、10.16%和3.21%。2006和2009年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4.10%、1.30%、30.10%和0.25%、0.00%、3.04%。结论四川省国家级监测点2006-2009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与当地村民服药驱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遂川县近年土源性线虫病流行情况,评估综合防治措施效果,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每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遂川县东、西、南、北和中5个片区的每个片区抽取1个行政村的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粪便检测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每年检查总人数不少于1 000人。通过问卷调查表收集当地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结果 该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从2016年的3.43%下降到2020年的0.29%,其中钩虫感染率最高为2017年的2.73%,最低为2020年的0.29%;蛔虫感染率最高为2016年的1.57%,2020年未查出蛔虫感染者;5年内仅在2016年发现1例鞭虫感染。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各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逐年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呈上升趋势,≥60岁年龄组5年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最高(3.19%),3~6岁年龄组平均感染率最低(0.68%)。在5个监测点中,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最高为草林镇(4.07%),最低为戴家埔乡(0.20%)。结论 遂川县土源性线虫病处于低度流行状态,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感染虫种以钩虫为主,感染人群以60岁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市人体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掌握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评估全市土源性线虫病防治规划实施情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即全国三次寄调)实施细则中的要求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受检者进行粪检,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对钩虫感染者粪样进行钩蚴培养,检查并鉴定粪样中的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结果共调查3 506人,感染者26人,总感染率0.74%,其中钩虫感染率最高(0.40%),其次为蛲虫(0.26%),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06%和0.03%,60岁以上年龄组、文化程度低者、农民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较高。结论驻马店市人群蛔虫和鞭虫感染率明显下降,钩虫感染应为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掌握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现状,人群感染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制订防治对策。方法以县城为中心按东南西北的方位,随机抽取了两个农村调查点和一个城区调查点,共9个镇,每个镇分别随机抽取2个村,共18个村,在各调查点进行宣传动员后,按知情自愿原则每个村调查100人,共计调查了1 708人。结果阳性检出人数为25人,感染率为1.46%,其中蛔虫感染率为1.35%、钩虫感染率为0%、鞭虫感染率为0.23%、蛲虫感染率为0.06%。结论本次现状调查,反映我县土源性线虫的分布情况,显示我县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远低于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9.56%的报道[1]。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泗县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情况,为该县制定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居民粪便中土源性线虫虫卵,一粪两检。结果本次共检测1 004人,男女比0.85:1,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9人,总感染率0.90%,其中钩虫感染8人,钩虫感染率0.80%,蛲虫感染1人,蛲虫感染率0.10%。结论该县今后的工作重点应对职业暴露人群和儿童采取驱虫服药、健康宣传等措施来降低人群感染率,保护辖区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了解掌握线虫病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选定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乡达子店村为监测点,共监测1564人,采用改良加腾厚涂片法和透明胶带肛拭法检测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等土源性线虫虫卵。结果该监测点2006—2008年总样品数3677份,其中采集3周岁以上人群粪便标本3221份,肛拭法采集蛲虫片336份,外环境土壤标本120份。人群粪便标本中检出蛔虫卵7份,蛲虫卵2份,便标本总阳性率0.28%。其中蛲虫片336份检出蛲虫卵11份,阳性率3.27%。1564人连续检测3年线虫病总体感染率为1.28%(20/1564)。以上标本未检出其他虫卵。结论该监测点连续3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波动在很低水平,随着感染者的治愈不断有新感染者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土源性线虫流行动态及流行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分层随机抽样法将南昌县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采用Kato-Katz法(1粪3检)检查肠道蠕虫卵。结果:5个监测点共粪检1120人,检出5种肠道寄生虫,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钩虫)感染人数为154人,感染率13.75%,其中蛔虫、鞭虫、钩虫的感染率分别为5.36%、6.78%、3.57%。结论:我县农村土源性线虫感染属于中度流行区,需对重点人群每年进行驱虫治疗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州省社区人群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下一步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社区慢性病防治示范点对15岁以上人群随机抽样1817人进行问卷调查及血脂检查。[结果]社区人群高脂血症患病率高达24.21%,与血脂升高有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超重肥胖、高脂饮食。[结论]贵州省的高脂血症防治工作亟待加强,以减少因血脂升高导致的冠心病等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廊坊市市直医保部分参保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为其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在廊坊市中医院进行体检的廊坊市直医疗保险参保人群8 477人为调查对象,进行MS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在本组人群中MS的患病率为16.07%,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在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群中MS的患病率差异不大。同时,在本组人群中54.34%的人具有较高的MS发病风险。[结论]本组人群的MS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在本人群中的MS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清远市2007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007年广东省清远市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疫情、人群及宿主动物监测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相关人群及宿主动物血清,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进行抗体测定;采集相关人群全血、宿主动物脏器做钩端螺旋体分离培养及分群鉴定。结果报告钩体病8例,发病率0.23/10万。流行前健康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9.897%,菌群以黄疸出血热为主;流行后期健康人血清体抗阳性率为15.54%,菌群以七日热为主;流行期疑似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0.88%,菌群为七日热。鼠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18.15%,黄毛鼠、板齿鼠、褐家鼠、臭鼬鼯和施氏屋顶鼠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在14.08%~50.00%之间,菌群以秋季热群为主,其次为波摩那群,黄胸鼠和青毛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零;水禽(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菌群为犬热群。未从人群及宿主动物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结论该市人群及宿主动物钩体病隐性感染水平均较高,出现钩体病发病年龄组后移。  相似文献   

16.
魏美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33-1435
目的掌握芗城区土源性线虫病感染及流行规律,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土源性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查3~12周岁儿童蛲虫卵;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检查法,检测土壤蛔虫卵;用直接镜检法判定蛔虫卵生活力。结果共检查4 812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1 842人,感染率为38.28%;儿童蛲虫检测560人,感染者254人,感染率为45.36%;分离检测不同环境类型的土壤200份,发现蛔虫卵15份,具有生活力者1份。结论芗城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且以钩虫与蛲虫感染为主。因此,加强卫生宣传,开展防治措施对预防土源性线虫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浦北县地方性氟中毒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宗江  陈明波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2):1139-1140
[目的]了解浦北县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现况,为制订地氟病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对浦北县高发区福旺镇进行调查。[结果]检测55份未进行降氟改水工程的水样,水氟范围为1.39~2.70 mg/L,全部超标;检测2处降氟改水工程的水样8份,水氟为0.20 mg/L,未超标;检查1535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7.80%,各村患病率为0.85%~8.57%;检查529名16岁以上人群,氟骨症患病率为10.40%。[结论]浦北县地氟病病情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省牧民中梅毒感染情况,为政府制定性病艾滋病防治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方法]对2002年当地15~50岁居民及2003~2004年该县门诊就诊者,进行血清RPR检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结果]在2002年梅毒报告病例1920例,2003年及2004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23例、80例。隐性梅毒占78.62%,其次为Ⅰ期梅毒及Ⅱ期梅毒分别占14.13%、6.64%。男性911例,女性1212例。发病年龄以20岁组为主。[结论]目前我省牧民对性传播疾病认识不足,应在牧区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病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原因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粪便、扛拭子和水样品进行致病菌、诺如病毒的检测。结果 10份患者样品和4份水样品诺如病毒荧光PCR结果阳性,测序分析两者一致;未检出致病菌。结论确定这是一起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暴发疫情,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控制此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Preventive chemotherapy (PC), the large-scale distribution of anthelminthic drugs to population groups at risk, is the core intervention recommended by the WHO for reducing morbidity and transmission of the four main helminth infections, namely lymphatic filariasis, onchocerciasis, schistosomiasis and soil-transmitted helminthiasis. The strategy is widely implemented worldwide but its general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have not been described so far in a comprehensive and cohesive manner. Start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e biolog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lminth infections, as well as from the experience generated by disease control and elimination interventions across the world, we extrapolate the fundamentals and synthesise the principles that regulate PC and justify its implementation as a sound and essential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 The outline of the theoretical aspects of PC contributes to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t facets of this strategy and helps comprehend opportunities and limits of control and elimination interventions directed against helminth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