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近端胃癌和远端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手术成功的10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并发症情况、术前CEA水平、住院总费用,分析近端胃癌和远端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点的差异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02例胃癌患者中,近端胃癌65例,远端胃癌37例,近端胃癌发生率(63.7%)高于远端胃癌(36.3%)。近端胃癌组和远端胃癌组男性发病率、BMI、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并发症、术前CEA水平、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端胃癌组年龄≥60岁患者占比高于远端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莆田地区近端胃癌发病率高于远端胃癌,近端胃癌组年龄≥60岁患者占比高于远端胃癌组。  相似文献   

2.
李康 《医学综述》2014,20(17):3125-3128
胃癌早期筛查是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主要手段,也是胃癌防治的主要策略。该文对胃癌早期筛查的必要性,血清与胃液胃癌标志物诊断、内镜诊断、影像学诊断、基因诊断在胃癌早期筛查中应用及我国现行胃癌早期筛查的现状等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为我国胃癌高发区胃癌早期普查机制的建立、普查新方法的建立、胃癌早期检出率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9,(7):958-961
目前胃癌(GC)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Lauren分型将胃癌按照组织病理学分型分为弥漫型胃癌、肠型胃癌以及混合型胃癌,其中肠型胃癌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密切相关,尽管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只有少数肠化生患者最终发展为肠型胃腺癌,但肠型胃癌仍是最常见的胃癌形式。近年来,从胃肠化生进展到肠型胃腺癌的相关分子机制已被广泛研究。经研究分析发现从肠化生进展到胃癌,其过程与MYC、GOLPH3、HER2、TP53、FBXW7、ARID1A、hTERT、端粒、DNA甲基化、CD24、AQP3、LGR5、Ki67、SOX2、CDX2等分子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试验通过大量前瞻性对照研究等试验监测患者从胃肠化生进展到胃癌过程中其相关分子的改变,从而探究胃癌发生的分子基因学机制。本文将对从胃肠化生到胃癌以及胃癌进展过程中的相关分子变化做简要阐述,通过探讨胃癌的发生、转归,进而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及预防提供有效价值。  相似文献   

4.
胃癌微转移检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梽  李良庆 《医学综述》2008,14(12):1817-1819
胃癌微转移检测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已证实胃癌微转移与胃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但胃癌微转移与预后的关系却研究较少。本文就胃癌微转移的概念、检测方法及两个主要指标细胞角蛋白及癌胚抗原在淋巴结、血液、腹腔及骨髓中的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探讨胃癌微转移与预后有助于更科学的进行胃癌临床病理分期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中CXCR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术后肿瘤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癌旁组织中CXCR4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转移复发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XCR4在胃癌中表达为60.3%,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CXCR4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淋巴转移、浸润深度、胰腺包膜累及与否有关(p<0.05)。多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胃癌术后复发与胃癌组织中CXCR4表达有关(p<0.05)。胃癌CXCR4阴性组生存率优于阳性组(P<0.05)。结论:CXCR4在胃癌中存在过度表达,与胃癌淋巴转移、术后转移复发呈正相关性,胃癌CXCR4阴性组生存率优于阳性组,有望作为预测胃癌淋巴转移、术后复发以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近25年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地区的2439例胃癌发病特点及发生部位特征,为当地胃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1年1月至2015年12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地区2家医院中经手术切除同时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资料,统计不同年龄、性别、民族胃癌发病情况,并分析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不同部位胃癌的特征。结果 2439例胃癌患者在不同年龄段蒙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不同部位胃癌在各种组织学分型中均以低分化腺癌较多,各部位进展期胃癌以Borrmann Ⅲ型较多(P<0.05),不同部位胃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呼和浩特市地区蒙汉族的胃癌发病无明显差异,男性、中老年人及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胃癌高发部位为胃窦、胃体、贲门,多以低分化腺癌为主,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各部位进展期胃癌大体分型以Borrmann Ⅱ型、Ⅲ型为主,贲门部胃癌的发生率维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2例胃癌组织中R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胃癌中的作用。结果 Rb在胃癌中低表达,Rb阴性时具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结论 Rb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有关,检测Rb的表达将对胃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COX-2和Cycline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余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理。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雨非胃癌粘膜中COX-2和Cycline的表达情况。结果 89例胃癌组织中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6.29%,显著高于非胃癌粘膜组织(P〈0.05),并相关于胃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yclin E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随肿瘤淋巴结转移的产生、临床分期的提高、肿瘤病例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结论凋亡抑制基因COX-2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转移及浸润;CyclinE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促进作用;各自可以作为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丁万寿  祁小兰 《中外医疗》2012,31(36):45+47-45,47
目的为了更好地研究胃癌癌前病变发生的情况、进展规律以及胃癌的生物学基本特征,并分析判断其与胃癌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综合,做出结论。结果胃癌发生癌前病变和饮食习惯、环境卫生、HP感染情况等因素关系密切。结论尽早发现胃癌癌前病变并进行有效控制,降低胃癌发生率及风险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技术条件的进展,CT在胃癌检测和肿瘤分级方面的优势日益显现,已成为胃癌诊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特殊类型的胃癌,如浸润性胃癌、钙化性胃癌、残胃癌及多原发癌等,其CT表现、临床及病理特征与常见胃癌类型不尽相同,但在胃癌总发病数中占有一定比例,需引起放射科医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跨膜蛋白CD151过表达与胃癌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组织蜡块及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的方法检测CD15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51在胃癌组织、肠化生、修复性胃黏膜上皮中表达;CD151在肠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28/52 vs 25/71,P=0.045);在发生转移的胃癌组织中,CD151的表达强度高于未发生转移的胃癌组织(12/42 vs 41/81,P=0.022);在Ⅲ、Ⅳ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要强于Ⅰ、Ⅱ期胃癌(22/64 vs 31/59,P=0.047)。与年龄、性别、部位没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 CD151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转移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病死率位列癌症死亡第四位。我国胃癌发病率、病死率居首位。胃癌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众多学者致力于胃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认为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简要叙述Notch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因子与胃癌的研究进展,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胃癌人工神经网络蛋白分子诊断模型,寻找胃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及配套芯片CM10和Biomarker Wizard 3.1软件筛选胃癌差异表达蛋白,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并验证胃癌的SELDI分子诊断模型。结果共建立3个胃癌诊断模型(Ⅰ、Ⅱ、Ⅲ),分别为胃癌的诊断、筛查、鉴别诊断模型。选其中由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荷比为2502、2544、3085、8574、8740)组成的胃癌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Ⅰ作为胃癌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对胃癌的诊断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98.33%,阳性预测值为95.0%,阴性预测值为98.33%,诊断准确度为97.5%。结论 SELDI-TOF-MS技术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发病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胃癌发病部位、胃癌发病种类的统计学差异。方法对于经内窥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3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无关,与发布部位、发病种类有明显的关联性,并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胃癌的发病部位以胃体部为主,依次贲门部、幽门部、胃底部;胃癌发病主要是低分化腺癌、依次是鳞癌、其它种类癌。结论胃癌的发病随着年龄、发病部位明显改变,早起诊断胃癌能够提供科学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应用微波幅射SP方法检测100例胃癌中CD_(34)表达。结果:低分化胃癌组和进展期Ⅱ、Ⅲ、Ⅳ期胃癌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高分化胃癌组和I期胃癌(P<0.001);有淋巴结转移胃癌MVD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胃癌(P<0.001),提示:MVD与胃癌组织学特征和转移密切相关,MVD可能是一个预测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胃癌血清IL-10和IL-12与肿瘤分期及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陆培华  陶国清  项成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768-4770
目的:探讨血清中IL-10、IL-12与胃癌病理分期及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病理证实的36例胃癌患者做实验组,健康体检的28例做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检测血清IL-10、IL-12含量,胃癌患者组织标本免疫组化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并收集患者病理与临床指标。结果:胃癌患者血清IL-10含量比对照组血清中含量明显增加,胃癌分期较晚、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差的患者血清中IL-10含量比胃癌无淋巴结转移、分期与组织分化较好的患者含量高,而胃癌患者血清IL-12与之相反,且胃癌患者血清IL-10、IL-12的含量与胃癌组织中VEGF免疫组化表达相关。结论:胃癌患者血清IL-10、IL-12含量与胃癌淋巴转移、肿瘤分期、组织分化等病理参数相关,并与胃癌VEGF的促肿瘤血管新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慢性炎性反应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胃癌就是典型之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炎性反应介导胃癌发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TNF-α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通过结合到受体上激活多条信号通路,调控炎性反应、免疫、细胞凋亡或存活。大量研究证实TNF-α参与了胃癌发生、细胞增殖、胃癌侵袭和转移、上皮间质转化、新生血管形成等多个病理过程,有望成为胃癌诊断和评估治疗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同时,TNF-α可作为治疗胃癌的药物,与具有胃癌导向的小分子肽联合应用发挥细胞毒性作用。现综述TNF-α对胃癌发生发展的影响,为胃癌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CD151和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50例癌旁正常组织CD151和HPA的表达,分析二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CD151、H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75%和66.25%,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胃癌组织CD151、HPA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胃癌组织CD151和HPA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9,P<0.05)。结论:胃癌组织CD151、HPA高表达与胃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胃癌发生部位有改变的趋势:近端胃癌发病率有所增加,远端胃癌发病率有所下降,对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主要综述了胃癌患者饮食、所处的地域、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超声在胃癌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超声的发展,设备的不断更新,超声诊断胃癌的符合率越来越高。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胃癌病死率高,胃癌的预后与病期密切相关,早期诊断胃癌能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实时超声的应用,超声胃肠造影和超声内镜的问世,对小病灶的发现和病变范围的确定更为确切,进一步提高了胃癌的早期诊断率。超声诊断具有无痛苦、无创伤、间接快速等优点,成为胃癌筛选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