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腭裂术后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现象对牙He横向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3-28岁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31例。行冠状位CT检查确定腭裂隙内骨桥形成长度后,在牙He石膏模型上分别定点测量牙弓宽度、骨基宽度和牙弓协调度,计算各项测量指标的均值,分析骨桥形成长度与牙He生长发育的关系,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在腭裂术后骨桥形成长度8mm以上组,其骨基宽度,尤其是牙弓后份的骨基宽度发育明显优于骨桥形成量小于8mm组。在双尖牙区,有效长度的骨桥形成组的牙弓宽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在磨牙区,两组均值间差异无显著性。在双尖牙区,骨桥形成不良者出现较为明显的反He倾向;在磨牙区,骨桥形成不良者并不因此而发生咬合关系紊乱。结论 腭裂术后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的现象明显影响牙He生长发育,对骨基宽度、牙弓宽度和牙弓协调度的发育均有支持作用。骨桥形成影响牙He生长发育的临界长度为4mm,有效长度为8mm。  相似文献   

2.
腭裂术后腭裂隙内自发骨组织形成现象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腭裂修复术后腭裂隙骨性愈合状况,并讨论影响骨性愈合的因素。方法 对20例完全性腭裂术后患者行头颅冠状CT扫描,观察腭裂骨性裂隙的愈合情况并测量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的位置、形态及质量。结果 20例腭裂术后患者中有13例(65%)的腭裂隙内不同程度地有骨桥形成。在形成骨桥的患者中,男女比例接近;单侧与双侧腭裂者骨桥形成情况相似;在不同手术年龄的患者中,4~6岁接受腭裂修复术者骨桥形成最为明显;所形成的腭裂隙内骨桥相对集中于双尖牙区及磨牙区前份。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腭裂术后骨性腭裂隙内有新生骨桥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腭裂畸形本身及修复术对牙弓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 应用牙颌模型CT扫描测量系统,对比分析正常(牙合)成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均已修复组以及腭裂未修复组成人患者牙弓形态特征.结果 腭裂术后组上颌牙弓各段宽度、牙弓前段长度均显著小于未手术组(P < 0.01);未手术组上颌牙弓前段宽度、上下颌牙弓长度均显著小于正常组(P < 0.01),而上下颌牙弓后段宽度大于正常组(P < 0.001).结论 腭部裂隙对上颌牙弓发育的影响仅仅局限于牙弓前部裂隙邻近的区域,腭裂手术是造成上颌牙弓宽度缩窄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抑制了上颌牙弓前段长度发育.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332名恒牙早期间测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和同龄正常He青少年的牙He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①上颌牙弓、基骨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其中腭盖高度发育受限最为明显。②上颌牙弓前段宽度发育受限程度明显大于牙弓后段,上颌结节区宽度缩窄不明显。 ③上颌与下颌牙弓、基骨关系不协调。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正常牙合青少年牙、牙弓、基骨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对56名正常He青少年的牙、牙弓、基骨进行了计算机辅助牙He模型测量研究,以建立正常值。方法:56副正常恒牙模型,用游标卡尺及特制工具测量牙冠宽度、牙弓大小和指数,基骨宽度、长度、腭盖高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蒙古族人的牙冠宽度除上第一前磨牙,下第二磨牙外均为男性大于女性;牙弓宽度与基骨宽度为男性大于女性,而牙弓长度与基骨长度男女无显著差别,Bolton、Pont指数男女无显著差别。与汉族人对比,蒙古族人的牙冠宽度大于汉族人,蒙古族人牙弓宽度、长度均大于汉族人,Bolton前牙比指数、Pont前磨牙指数、磨牙指数也大于汉族人。结论:蒙古族人牙冠宽度,牙弓宽度、长度均大于汉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腭扩展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例恒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未行牙槽突裂骨移植手术,上颌牙齿粘贴自锁托槽(AO, Time2),放置高弹性镍钛弓丝,采集患者治疗前和腭扩展6~17个月后的牙颌模型、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进行测量,分析上颌腭扩展前后患者的牙弓、牙槽骨、腭穹窿以及颌骨的形态变化。结果牙颌模型测量结果提示:第一前磨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增大,其次为尖牙区牙弓宽度,第一磨牙区牙弓宽度增加最少,第二磨牙区宽度减小。牙弓长度变化不明显。第一磨牙近中颊向扭转。腭部宽度增加,深度减小。头影测量结果提示:鼻腔宽度、上颌基骨宽度和上颌磨牙宽度稍有增加。结论唇腭裂自锁托槽腭扩展后上颌牙颌形态在横向宽度的变化较矢状向的变化明显。短期腭扩展治疗效果以牙齿移动和牙槽改建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唇腭裂患儿手术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手术对腭裂隙内骨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进行手术的唇腭裂患儿50例,比较手术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简称白球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以及牙弓前段、中段、后段宽度,腭部面积、腭部裂隙宽度,牙槽突裂隙宽度,牙槽突裂隙矢状向距离、水平向距离,前颌突倾斜度、裂隙面积的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后患儿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白蛋白和白球比、ALT和AST等指标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再生骨桥阳性率为80.0%,再生骨桥平均长度为(12.3±3.6)mm,平均宽度为(12.3±2.3)mm,牙弓前段平均宽度为(31.6±2.9)mm,牙弓中段平均宽度为(41.2±6.2)mm,牙弓后段平均宽度为(51.6±6.9)mm,均显著小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腭部面积、腭部裂隙宽度、牙槽突裂隙宽度、牙槽突裂隙矢状向距离、水平向距离、前颌突倾斜度、裂隙面积与手术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唇腭裂患儿手术后血液生化指标发生明显变化;腭裂隙内骨再生骨桥形成,有利于唇腭裂患儿牙弓及上颌骨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下颌牙弓间横向关系以及正畸治疗对上颌牙弓的影响。方法 :对 84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的错畸形和上下颌颌间关系进行研究 ;并对 36名唇腭裂术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后的牙模型进行测量分析上颌牙弓宽度的变化。结果 :(1)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 6 0 .7%的患者出现牙弓间横向关系的不协调 ,双尖牙区较易受累。 (2 )在出现牙弓间横向关系不调的患者中 ,双侧后牙反者为 6 0 %。 (3)正畸治疗后上颌牙弓的尖牙、第一、第二双尖牙间各自的宽度均有显著增加 ,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化不显著。上颌第一、第二双尖牙间各自宽度较尖牙间、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显著。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颌宽度的发育受到明显的限制 ,牙弓间横向关系不协调的比率较高 ,以双尖牙区为主 ;正畸矫治扩弓的重点应在双尖牙区。  相似文献   

9.
牙列拥挤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错畸形 ,它的发病原因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 ,国内外对牙齿大小和牙弓大小与牙列拥挤关系的研究较多 ,但将牙量和骨量与牙列拥挤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研究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牙列拥挤组与正常组的牙齿、基骨的各项值及Howes值 (用于表示牙量和骨量协调性的一组数据 )进行比较分析 ,进一步探讨牙列拥挤的发病机制 :即牙量骨量不调是因为牙量过大 ,还是因为骨量过小 ,或者是两者的共同作用以及它们在发病机制中的主次关系 ,以期对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研究选取正常组 91人和拥挤组 10 1人 ,年龄 16 2 6岁 ,平均 2 1岁 ,运用昆医口腔医学院开发的计算机化模型测量分析系统、电子游标卡尺、基骨长度测量仪 ,测量和计算牙、牙弓、基骨的各项值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主要运用了t检验。两组比较结果如下 :(1)除上下颌第二恒磨牙、下颌第一恒磨牙外 ,其余所有牙齿的牙冠宽度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2 )除上下颌基骨长度外 ,牙量和基骨宽度都有显著性差异 ,其中上下颌牙量和上颌基骨宽度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3)上下颌各项Howes值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牙列拥挤的发生 (1)与除上下颌第二恒磨牙和下颌第一恒磨牙外的其它牙齿联系紧密 ;  相似文献   

10.
18三体腭裂小鼠上颌牙弓发育的比较形态测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 1 8三体伴腭裂胚鼠和正常胚鼠的上颌牙弓宽度及磨牙弓长度比较形态测量学研究 ,量化地认识该模型腭裂小鼠的上牙弓发育的特点。方法 借助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 ,分别在大体 5 2对处于相同或相近发育阶段的胎鼠腭突标本上测定了硬腭牙弓的宽度 ,并对其中 30对胎鼠颅上颌复合体冠状序列连续切片 (厚度 7μm)中牙弓宽度进行测定。进一步估算上颌磨牙弓在矢状平面的长度。对腭裂及非腭裂组进行量化的比较。结果  1 8三体伴腭裂小鼠上牙弓宽度以较正常增宽为趋势 ,而在磨牙前区略有缩窄 ,磨牙区牙弓宽度变宽 ,呈“葫芦”样。牙弓长度则呈现明显的发育不足。结论  1 8三体伴腭裂小鼠的上磨牙弓明显增宽 ,而其长度则明显缩短 ,即其上颌骨发育呈明显后缩畸形。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have been attributed, in part, to oxytalan fibers, as no other types of elastic fibers are described there. It has been difficult to study the periodontal elastic meshwork by standard microscopic techniques because it is partially obscured by the adjacent periodontal ligament collagen fibers. Our study employed methods which either completely or partially removed mandibular molar periodontal ligament collagen fibers, exposing a previously undescribed periodontal elastic meshwork. The periodontal elastic meshwork was composed of many elastin lamellae containing both peripheral microfibrils of regular arrangement and central microfibrils of irregular arrangement, which could only be demonstrated in oxidized tissues. Peripheral, regularly arranged bundles of microfibrils resembled oxytalan fibers, which were often adherent to the border of the elastin lamella. Elastin lamellae containing irregular microfibrils resembled elaunin fibers. These fibers probably enclosed either blood vessels, nerves or collagen fiber bundles. Peripheral microfibrils attached elaunin to cementum, alveolar bone, blood vessels, and principal periodontal collagen fibers. Thus, the periodontal elastic meshwork is composed of both oxytalan and elaunin fibers. Microfibrils attach elaunin fibers to the adjacent non-elastic tissue and also form bundles which traverse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space and are probably the oxytalan fibers demonstrable by light microscopic techniques. This meshwork of oxytalan and elaunin fibers probably contributes to tooth support and maintenance of periodontal homeostasis by dissipating chewing forces and maintaining patency of periodontal blood vessels.  相似文献   

15.
16.
螺圈对垂直曲力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位置的螺圈及预成角度对垂直曲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 ANSYS进行模拟计算。结果 螺圈的加入对垂直曲的M/F值的变化较明显。结论 对预成螺圈曲进行合理的形状设计,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调查秦始皇帝陵区山任陶窑遗址中人体颌骨第三磨牙的萌出情况。方法:选用秦代人体颌骨98副,观察萌出特点,计算阻生率,分析阻生情况。结果:通过对98副标本的观察,发现秦代人同现代人类一样可发生第三磨牙的多种萌出状况,其中包括先天缺失、畸形牙、阻生、正常萌出等。结论:秦始皇帝陵区山任陶窑遗址中人体颌骨具有同现代人类一样的第三磨牙萌出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