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炒制对栀子饮片中鞣质含量及吸附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栀子炒焦、炒炭后的鞣质含量及其吸附力的变化规律,为揭示栀子饮片炒制原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比较测定栀子及炒焦、炒炭品的色素吸附力、鞣质含量、pH与电导率的变化。结果:栀子炒制后吸附率与鞣质含量明显上升,以炭药最高。栀子炒炭品的pH普遍高于炒焦品。栀子及其炒制品电导率没有规律性的变化。结论:栀子及其炒制品的吸附率及其鞣质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研究炒焦、炒炭品的指标,pH可以作为栀子焦品与炭品的区别指标。为栀子饮片炮制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蔓荆子古今炮制药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古今30余篇中医药文献著作考证,蔓荆子历代炮制方法有酒蒸、酒炒、清炒等,其中炒制沿用至今。蔓荆子古代以生用为主,现代以炒制为众,并有炒焦、炒炭、微炒,不同炒制程度要求,微炒、炒焦居多,炒炭入药自古较少,蔓荆子临床应用范围颇为广泛  相似文献   

3.
茜草不同部位饮片炒炭前后总蒽醌含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不同部位及不同炒炭程度的茜草饮片中总蒽醌含量进行比较,为制定合理的茜草饮片炮制工艺和质量指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酸水解,碱显色和比色法测定总蒽醌的方法。结果:茜草饮片以细根中总蒽醌含量最高;炒炭后含量减少,且随温度升高含量降低明显。结论:茜草饮片切制应注意区分不同部位,炒炭应控制炮制温度及时间。  相似文献   

4.
石典花  戴衍朋  苏本正  孙立立  张学兰  张军 《中草药》2020,51(23):5963-5971
目的 对侧柏叶“炒炭存性”科学内涵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HPLC特征图谱法对侧柏叶和不同炒制程度侧柏炭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并对色谱峰进行归属;采用体外止血和抑制斑马鱼脑出血实验对侧柏叶、不同炒制程度侧柏炭及炒炭前后特征变化成分进行止血药效比较研究。结果 不同炒炭程度对侧柏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不一,炒炭适中时侧柏叶原有杨梅苷、槲皮苷、异槲皮苷、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等黄酮类成分炒炭后明显降低了,新产生的槲皮素和山柰酚量较高。体外止血实验表明,与空白组相比炒适中炭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均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凝血酶时间(TT)具显著性差异(P<0.05),质量浓度为50 μg/mL的炒适中炭即具有明显抑制斑马鱼脑出血作用(P<0.01),且止血作用的增强与炒炭后新产生的槲皮素和山柰酚明显相关。结论 侧柏叶炒炭后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增强了止血药效作用,且两者均与炮制程度相关,研究结果初步解析了炭药传统炮制要求“炒炭存性”的科学内涵,为炭药传统炮制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周倩  戴衍朋  孙立立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2):4349-4351
针对目前石榴皮炭饮片炮制程度的判断仍然是靠外观性状,缺乏内在质量控制指标的现状,该文通过研究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石榴皮和石榴皮炭饮片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含量,并采用该方法对石榴皮和不同炮制程度石榴皮炭中二者的含量情况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含量在石榴皮炒炭过程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在炮制程度适中时含量最高。该结果提示,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可以作为内在质量指标控制石榴皮的炒炭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关黄柏炭的炮制工艺。方法:以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为指标,选择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并结合饮片炒炭后的外观性状要求,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关黄柏炭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关黄柏炭的炮制工艺为每100g关黄柏在240℃条件下炒4min。结论:优化的关黄柏炭炮制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地榆的炮制进行了历史沿革探讨。结果认为,地榆炮制曾有炙、焙、炒、醋炒、炒黑等炮制方法。炒制方法沿用至今,其它制法沿用甚少。清代以前地榆多生用,清代后炒炭应用渐多,现代临床应用有地榆、地榆炭两种饮片规格  相似文献   

8.
石典花  戴衍朋  卢琪  孙立立  张学兰  张军 《中草药》2021,52(21):6510-6517
目的 从气味变化角度对侧柏叶炒炭程度进行辨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侧柏叶和不同炒制程度侧柏炭的气味进行检测,采用直观、聚类、指纹图谱法对其进行比较和定性分析。结果 通过气味分析可明显区分开侧柏叶及不同炒制程度侧柏炭,5-甲基糠醛、2-庚醇和2-乙酰呋喃可作为侧柏叶炒适中炭的标志物。结论 侧柏叶炒炭后气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与炮制程度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辨识炭药炮制程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清炒系指一般种子和药材切片不加任何辅料,直接在锅内炒制的一种方法。据统计清炒在常用药材切片中占20%左右,种子达97%以上,故有“逢子必炒”之称。根据治疗上的需要,炒制的程度不同,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类。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长期以来,在一些医疗单位和药材部门,由于各方面原因,炮制质量下降,严重存在着“太过与不及”或以生用为主,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现对清炒体会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10.
析因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党参饮片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析因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党参饮片的炮制工艺。方法按照设计的炮制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参照药典法测定党参饮片中的浸出物和水分。党参片以干燥温度(℃)与干燥时间(h)两因素为自变量,麸炒党参以炒制温度(℃)与炒制时间(min)两因素为自变量,以各自的水分和浸出物的综合“归一值”(0D值)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用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结果两者的二项式方程拟合度均较好,预测性均较好,其中党参片的复相关系数r^2=0.9764,麸炒党参的复相关系数r^2=0.9879。优化出的最佳炮制工艺:党参饮片为干燥温度80℃和干燥时间2h;麸炒党参为炒制温度250℃和炒制时间1min。结论采用析因设计-效应面法能从三维图直观地分析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从而更方便地优选出党参饮片的炮制工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药效与灰化2个角度阐释“炒炭存性”原理,并优选地榆炒炭工艺及探讨炮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与灰化临界点参数。方法 考察炒炭温度、时间对地榆炮制品外观性状、提取物得率、指标性成分、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的影响,以此优选炮制工艺。结果 随炒炭程度增加,地榆炭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含量先增后减,鞣花酸一直增加。地榆在抗菌效果方面炮制增效,从而阐释“炒炭存性”;地榆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与提取物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呈较强正向相关性。地榆炭提取物得率与提取物中鞣花酸含量呈极强的反向相关性(r=-0.964 03),地榆炭提取物得率突然下降时,饮片质地开始出现脆化、灰化现象。获得的最优地榆炒炭工艺:在250℃温度条件下炒炭6 min,此时提取物得率约30%,没食子酸在提取物[(46.41±0.06)μg/mg]和饮片中[(14.20±0.02)μg/mg]含量相较于其他炮制条件最高。结论 提出用没食子酸含量指导地榆炒炭工艺,用提取物得率控制灰化临界点的研究思路,并优化了基于抑菌效应的地榆炮制工艺。  相似文献   

12.
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剂型以前的必要加工过程。根据现代实际炮制经验 ,大体可分为五大类 :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制法。在这几种制法中 ,火制方法应用最广泛最常用 ,所以显得尤为重要。火制法分炒、炙、煅、煨。现将火制方法的实际运用及对药物功效的影响简述一下。1 炒制1.1 炒制程度炒制中又有炒黄、炒焦、炒炭等不同程度的清炒。炒黄炒焦使药物易于粉碎并能缓和药性。种子类药物最常用此法。如决明子为清肝明目药 ,生用滑肠 ,炒后缓和药性 ,并易煎出有效成分。炒炭作用是缓和药物的烈性 ,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  相似文献   

13.
砂炒制炭的体会河南省鄢陵县人民医院(461200)曹连民,党中方目前中药炮制炒炭采用武火或中火清炒法,井要求“炒炭存性”。但本法具有烟雾大,并易产生外表炭化,内部不及的现象。笔者近年来采用砂炒的方法制备炭药,取得了满意效果。1操作方法取干燥、洁净、中...  相似文献   

14.
在炒制过程中,因山楂果皮薄,饮片切面凹凸不平,常出现部分炭化,达不到炮制标准的要求.现将炒制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 取净山楂片,用强火炒至果皮和切面凸起部分显焦斑时,喷淋少许清水,继续翻炒至外表棕褐色,再喷水一次,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 用此法炮制焦山楂,炮制程度易掌握,内外均  相似文献   

15.
槟榔不同炮制品对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生槟榔及不同槟榔炮制品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正常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实验及有阿托品负荷的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实验及胃液分泌实验测定.结果:生槟榔对正常小鼠胃排空有轻微抑制作用,炒黄槟榔、炒焦槟榔、槟榔炭促进胃排空;炒制程度较深的焦槟榔有明显促肠推进作用;槟榔炭、炒黄槟榔、焦槟榔对肠推进迟缓均有改善作用;各槟榔组胃液量均增加,其中焦槟榔组最明显;除槟榔炭组外各槟榔组胃液PH值均降低,其中焦槟榔组胃液PH值最低.结论:槟榔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有不同的胃肠作用功效,炮制过后槟榔有促胃排空及小肠推进作用,且对阿托品负荷有抑制作用,尤以焦槟榔作用为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的山楂饮片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3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生山楂组28例,炒山楂组27例,焦山楂组30例,对照组28例。山楂组三组均在每个月经周期服药治疗1周,共治疗3个月。对照组在每次月经的前三天用布洛芬与维生素B6口服,治疗3个月。结果: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对原发性痛经均有明显治疗作用,焦山楂、炒山楂与对照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且优于生山楂组。结论:山楂治疗原发性痛经宜炒制后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栀子不同炒制饮片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分析,建立鉴别栀子不同炒制饮片的方法。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光谱技术,以京尼平苷为参照,比较栀子不同炒制饮片红外图谱,揭示其变化规律。结果:以对照品比对法指认归属了栀子不同炒制饮片的特征指纹峰;生栀子、焦栀子、栀子炭的一维图谱峰形相似;在二阶导数图谱中生栀子特征峰在1 228 cm-1处,焦栀子特征峰在1 235 cm-1处,而栀子炭特征峰在1 241 cm-1处;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1 300~1 800 cm-1波段,生栀子的最强自动峰为1 636 cm-1,焦栀子的最强自动峰为1 640 cm-1,栀子炭的最强自动峰为1 740 cm-1。结论:红外光谱法结合二维相关光谱技术可用于鉴别栀子不同炒制饮片。  相似文献   

18.
栀子果实含有挥发油类成分,不同炮制品的栀子挥发油种类和比例相差甚远.该实验以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等4个炮制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结果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中的挥发油质量分数分别为1.2,1.0,0.9,0.7 μL·g-1.以GC-MS技术鉴定并比较了4类栀子饮片挥发性成分差异,共124种挥发油成分被鉴定,其中生栀子中鉴定53种,炒栀子54种,焦栀子32种,栀子炭43种;根据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其分别占各栀子饮片挥发油总量的93.85%,92.01%,91.59%,90.81%.该文用GC-MS分析栀子不同炮制品种中挥发油成分组成及其含量变化,为阐释栀子饮片炮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20,(2)
目的:研究不同火力炒制过程中白术多糖、还原糖及白术内酯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可控温式电炉,设置"文火"、"中火"、"武火" 3种炮制火力,在线式红外成像仪实时监控药材表面温度,在"炒黄"、"炒焦"、"炒炭"的火候点取样。采用苯酚-硫酸法和DNS法分别检测炒制过程中多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变化情况,采用HPLC法测定白术内酯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文火炮制时药材表面升温速率为7.62℃/min,炮制13 min为"炒黄",17 min为"炒焦",21 min为"炒炭";中火炮制时药材表面升温速率为14.58℃/min,6 min为"炒黄",9 min为"炒焦",11 min为"炒炭";武火炮制时药材表面升温速率为20.04℃/min,4.5 min为"炒黄",6 min为"炒焦",8 min为"炒炭"。多糖含量在文火炒黄时最大,增加率为23.96%,还原糖在文火炒炭时最大,增加率为175.13%。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火力火候对白术多糖和还原糖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对白术内酯类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炮制对栀子中色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炮制对栀子中色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西红花酸含量为指标,对3个产地的栀子、炒栀子与焦栀子中试饮片进行比较.结果: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顺序为:栀子>炒栀子>焦栀子;西红花酸的含量顺序为:栀子<炒栀子<焦栀子.结论:加热炒制可使栀子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含量显著降低,栀子经炒黄、炒焦后可产生西红花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