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甘草酸对慢性AAN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酸组、泼尼松组。正常组灌胃饮用水;实验组按马兜铃酸20mg.kg-1.d-1灌胃关木通浸膏,建立大鼠慢性AAN动物模型,并于2h后按分组灌胃给药:甘草酸25mg.kg-1.d-1,泼尼松3.15mg.kg-1.d-1,模型组灌胃饮用水。各组每周测量体重,于第4、8、12周代谢笼法留取24 h尿液,腹主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测定相关肾功能指标。结果随着喂饲时间延长,正常组大鼠体重稳定性增长,而马兜铃酸造模各组体重增长缓慢,尿白蛋白、NAG酶排泄量、肌酐/体重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甘草酸组、泼尼松组尿白蛋白和NAG酶排泄量、血肌酐/体重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甘草酸对马兜铃酸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降低尿白蛋白和尿ANG酶排泄,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甘草酸对慢性AAN肾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酸组、泼尼松组。正常组灌胃饮用水;实验组按马兜铃酸20mg.kg-1.d-1灌胃关木通浸膏,建立大鼠慢性AAN动物模型,并于2h后按分组灌胃给药:甘草酸25mg.kg-1.d-1,泼尼松3.15mg.kg-1.d-1,模型组灌胃饮用水。各组每周测量体重,于第4、8、12周代谢笼法留取24 h尿液,腹主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测定相关肾功能指标。结果随着喂饲时间延长,正常组大鼠体重稳定性增长,而马兜铃酸造模各组体重增长缓慢,尿白蛋白、NAG酶排泄量、肌酐/体重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甘草酸组、泼尼松组尿白蛋白和NAG酶排泄量、血肌酐/体重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甘草酸对马兜铃酸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降低尿白蛋白和尿ANG酶排泄,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顾健  仇焱  龙绍疆 《中药材》2005,28(8):695-697
目的:研究大黄、川芎对关木通致大鼠急性肾毒性的影响.方法:测定关木通水煎剂总马兜铃酸的含量并复制关木通大鼠急性肾毒性模型,观察大黄、川芎对关木通所致大鼠急性肾毒性模型血尿素氮、肌酐、尿蛋白、尿钠、尿渗透压、尿NAG酶及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关木通水煎剂(3 g生药/ml)总马兜铃酸含量平均值为13.4 mg/ml,大黄、川芎均能使大剂关木通所致的大鼠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状况降低,对尿钠、尿蛋白也有降低作用,对尿量、尿NAG酶无明显影响,肾脏组织病变程度也较关木通组轻.结论:大黄、川芎对大剂量关木通所致大鼠急性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方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Caspase-3和BMP-7表达的影响,探讨温阳活血方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肾保护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n=8):予生理盐水灌胃;(2)模型组(n=10):按关木通水煎液10mL.kg-1.d-1(相当于关木通40g.kg-1.d-1,马兜铃酸A 2.6mg.kg-1.d-1)给大鼠灌胃;(3)中药组(n=10):在模型组基础上,再予温阳活血方30g.kg-1.d-1灌胃;(4)西药组(n=10):在模型组基础上,再予科素亚33.3mg.kg-1.d-1灌胃;(5)中西药结合组(n=10):在模型组基础上,再予(温阳活血方30g.kg-1.d-1+科素亚33.3mg.kg-1.d-1)灌胃。20周末,检测大鼠尿蛋白、肾功能,光镜和电镜观察肾脏病理,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Caspase-3和BMP-7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治疗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Scr、BUN均明显升高(P<0.01);肾脏病理显示治疗组较模型组肾损害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5),BMP-7的表达减少(P<0.01)。结论:温阳活血方能有效防治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spase-3升高BMP-7有关。  相似文献   

5.
丹酚酸B干预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慢性AAN大鼠模型及观察SalB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正常组灌服生理盐水,实验组按马兜铃酸5mg/kg.d灌服马兜铃酸单体,建立慢性AAN动物模型,治疗组按SalB10mg/kg.d灌胃治疗。各组分别在第2、4、6、8周留取24h尿液,在第4、8周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肾功能指标,第8周留取肾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马兜铃酸模型组尿β2-MG、尿NAG水平明显升高,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明显,而SalB治疗组尿β2-MG、尿NAG水平及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初步建立了慢性AAN动物模型及SalB对马兜铃酸肾小管间质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有效的降低尿β2-MG、尿NAG水平,明显改善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马兜铃酸对大鼠肾功能和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实验组26只。实验组按马兜铃酸(AA)20mg·kg-1·d-1的剂量给予关木通浸膏灌胃,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饮用水。每周测量体重,于第4,8,12周代谢笼法留取24h尿液,分别腹主动脉采血,测定相关肾功能指标,取肾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尿量增多,尿白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NAG)酶排泄量明显增加,血肌酐/体重进行性升高,提示AA作用后肾功能发生明显损害。肾脏病理改变:实验组光镜下早期为肾小管变性、坏死等急性小管间质损害,逐渐加重,后期小管结构紊乱严重,并出现严重的局灶性萎缩及间质早期纤维化;电镜表现为细胞器损伤明显,细胞核变异等,第8周时已出现早期间质纤维化,12周时间质纤维化面积达到31.36%。结论关木通所含马兜铃酸对大鼠肾脏具有明显损害作用,肾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小管间质病变,并导致细胞核变异,早期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拟"和血生络治法"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及梗死边缘区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依据文献以Wistar大鼠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取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和血生络低剂量组、和血生络高剂量组、消心痛阳性对照组4组,同时设假手术组,每组6只,并于术后24h灌胃给药。和血生络组灌服剂量分别为9.9g·kg-1·d-1、19.8g·kg-1·d-1,消心痛组灌服剂量为2.7mg·kg-1·d-1,每天1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灌胃等量蒸馏水。连续用药4周后处死大鼠,取心脏进行心梗范围及微血管数量和微血管密度的检测。结果:各治疗组梗死范围均明显小于模型组,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低剂量组及消心痛组;各治疗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和血生络法"具有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平肺口服液防治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平肺口服液是否能防治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方法:SD大鼠全胸单次照射20Gy建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于照射前1周开始灌服不同剂量(20g·kg-1·d-1、10g·kg-1·d-1、5g·kg-1·d-1)平肺口服液,共灌服5周.每周称体质量,分别于照射后2周、4周和8周取肺组织,计算肺指数,常规病理学染色.结果:大剂量平肺组(20g·kg-1·d-1)大鼠体质量在照射4周后增长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肺指数明显降低(P<0.05),病理学表现第4周和第8周炎症反应分别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平肺口服液20g·kg-1·d-灌服可明显减轻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马兜铃酸慢性肾毒性,并探讨益肾灵对抗马兜铃酸肾病的作用。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腹腔注射马兜铃酸5mg.kg-1.d-1,共16周,空白组大鼠6只腹腔注射蒸馏水2mL.d-1,共16周,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用蒸馏水灌胃、西药组和中药组分别给予牛磺酸和益肾灵灌胃。用药后空白组16周处死6只大鼠。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8、16周大鼠分别处死6只,处时分别留取血、尿、肾的标本,分别作血生化、病理(光镜、免疫组化、电镜)等方面的检查。结果:在用药12周中药组体重高于模型组。与正常组、西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用药8周后西药和中药能降低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BUN和Scr均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化显示益肾灵能使大鼠肾小管及间质TGF-β1和TIMP-1致纤维化因子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马兜铃酸可引起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益肾灵有改善马兜铃酸对肾小管及间质的损害,延缓肾纤维化的进程的作用,疗效优于牛磺酸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颗粒(FJG)对硫酸镍(NiSO4)暴露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Wistar大鼠采用NiSO42.5 mg·kg-1·d-1 ip(连续7d,此后间日1次)制备肾损伤模型,随机分为NiSO4组(模型组)、FJG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1·d-1)、二巯基丁二酸(DMSA,50 mg·kg-1·d-1)组.另设NS组(空白对照)及FJG对照组(FJG 10 g·kg-1·d-1).各组大鼠ig 1次/d,共4周.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光电比色法及酶法检测尿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甘酶(NAG)及尿肌酐(UCr)的变化.结果:NiSO4组尿α1-MG及NAG活性(NAG/ UCr)较NS组显著增高(P<0.05和P<0.01),与NiSO4组相比,FJG各组尿α1-MG及NAG活性则明显降低,尤以FJG高、中剂量组为著(P<0.05和P<0.01).结论:尿α1-MG及NAG活性增高与早期镍性肾损伤存在关联,中药FJG对镍性肾损伤大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3.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意义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的98名不孕症妇女,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经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术后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粘连Ⅰ~Ⅲ级者,不孕时间要短于输卵管Ⅳ级的患者。腹腔镜组术后妊娠2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8例,异位妊娠5例;经腹术组术后妊娠13例,其中临床正常妊娠10例,异位妊娠3例。两组输卵管粘连Ⅰ~Ⅲ级的妊娠率均明显高于Ⅳ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诊治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程永 《天津中医药》2012,29(6):552-55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经筋病机实质与治疗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解剖联系、肩周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生理上,肩关节与手六经之经筋和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相联属;病理上,分为"瘀沫期"、"经筋拘急期"、"筋结病灶形成期",但三病理过程相互杂揉与绞结;治疗上,宜遵循"以痛为俞"、采用粗银质针温针治疗,是解除瘀、沫、筋结病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认真探讨中医生理、解剖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20.
脾阴论是明代医家在继承丹溪养阴思想的基础上对东垣的脾胃学说的一次创新,由于后世胃阴学说的兴起,这部分理论逐渐被忽视。文章通过系统整理这部分理论,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致中和的治疗理念,以期能被合理地应用到某些疾病证候的治疗当中去,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