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娴  杨玲娜 《山西护理杂志》2013,(12):3964-3964
目前,在临床上需要集体进行静脉输液时,往往将20瓶~30瓶插有输液器的液体袋或瓶按序放置在治疗车上,推至病房进行静脉输液。然而由于液体袋或瓶较轻且底部不稳,因此在治疗车推动过程中往往液体袋或瓶会根据用力方向跌倒,而输液器也随之散落在地上或相互缠绕,可能致输液器受到污染不能使用,必须进行更换,从而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如果是玻璃的液体瓶摔落在地,还会引起破损,护士则必须重新配药。  相似文献   

2.
闫曼  闫鹏  韩平 《护理研究》2005,19(10):902
在临床更换瓶装液体网套不够用时 ,多采用绷带捆绑制成 ,费时、费料 ,且不美观、牢固性差。我科采用一次性灌肠空袋经改制成瓶套 ,经临床应用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  选择用后的一次性灌肠空袋 ,将长管在袋的根部处横段剪掉 ,用清水将灌肠空袋内外冲洗干净 ,晾干后用 75 %乙醇棉球擦式空袋内外 2次或 3次后备用。使用时以剪口为中心 ,根据瓶装液体瓶盖直径 ,用剪刀剪成一弧型豁口 ,使瓶装液体的瓶颈处穿过豁口 ,常规消毒瓶盖后既可更换瓶装液体。2 优点  采用一次性灌肠空袋制作液体瓶网套具有制作简单、材料易找、外…  相似文献   

3.
王淑秀  王芝香  戴晓莉 《护理研究》2007,21(28):2617-2617
目前,临床输注液体的包装更新换代,输注液体已换成袋包装,故临床中袋式与瓶式液体(或药物)交替输注存在以下题:①输注袋式液体时输液器不需排气管;②输瓶式液体时输器需排气管。为此,我们研制出一种医用一次性瓶袋可转换输液器,解决了目前临床瓶式输液与袋式输液互相转换出现问  相似文献   

4.
在肿瘤科患者化疗过程中,大部分化疗药物静脉输注时需要避光,因此会使用配套避光输液器和避光袋。我院避光袋传统套法是将避光袋大开口端向上,将化疗药物液体瓶瓶口向下由大口端套入避光袋中,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输注液体的包装更新换代,输注液体已换成袋包装,故临床中袋式与瓶式液体(或药物)交替输注存在以下题:①输注袋式液体时输液器不需排气管;②输瓶式液体时输器需排气管。为此,我们研制出一种医用一次性瓶袋可转换输液器,解决了目前临床瓶式输液与袋式输液互相转换出现问题,1997年7月—2006年7月经16050例次输液病人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临床静脉输液时,1组液体常有多种配伍药品,以往将药品摆在液体旁边或药品放在针剂药盒内压在液体下,在查对、加药环节及移动液体位置时,可能造成同一病人多瓶液体之间的药品、不同病人之间的药品混淆,致错用药而带来医疗风险。为了减少用药差错,我科将使用后的塑料输液瓶制成塑料挂杯,用来盛放待加入液体中的药品,经反复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对创伤科室液体量大,用药多,静脉输液加药多,工作乱而繁琐的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静脉摆药袋。一瓶液体需加的药物放置在一个摆药袋中,挂在液体瓶上,现已在临床应用多年,非常方便。材料与制作方法:输液完毕,将一次性输液器袋收集起来,用剪刀把输液器口修剪平整、向外翻折2-3cm,共翻折2  相似文献   

8.
卫生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将用药安全作为一再强调的内容,而静脉治疗是临床应用最广泛、使用最频繁的药物治疗手段。规范静脉治疗,保障患者安全,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提倡一瓶液体内最好只加一种药物。有报道提出“当前、后输注的2种药物间有配伍禁忌时,应在第一种药物输注完毕后冲洗或更换输液器并冲洗导管,再更换第2种药物继续输注”。  相似文献   

9.
1当前医学领域现状:医务人员给病人输液时,普遍将液体瓶(袋)挂在一个支架上,这在病人不动的情况下实施的,若病人要移动,①去洗手间②到其他科室(摄片、透视、B超、CT、MR)做检查等,需要自己另一只手将液体瓶(袋)高高举起,或家属为其举起(很累),非常不便,特别是挂多个吊瓶时,更是极为不便。  相似文献   

10.
我们将红色防水记号笔运用于护理工作中,以起到标识、警醒作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方法:在患者行膀胱冲洗、气管内湿化、伤口冲洗等治疗前,用红色防水记号笔在药物瓶写上醒目的"外用"二字,以避免护士在工作繁忙或注意力不集中时将其与静脉输液药物混淆;在静脉输液的瓶体上,用红色防水记号笔写上患者床号,可以让护、患双方共同参与查对制度,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药物标识管理在手术室安全用药中的应用.方法针对影响手术室安全用药的原因,采用色彩标识和无菌记号笔做标识的方法进行手术室用药的管理.结果 手术室用药安全性提高,2010年1-9月无用药不良事件不生.结论 使用便捷的药物标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术中药物使用差错的发生,提高手术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袋标签及病区药品专栏提高病房患者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效果。方法在内科每个病区均开辟专栏,张贴药品实物(或照片)及相关文字信息;在病区药品集中摆放时采用一次性有密封口的透明塑料药袋摆药,并在药袋上粘贴打印有药品名称的标签。结果在病区药品集中摆放中使用药袋标签及各病区开辟药品专栏后,患者药物知识知晓率由80%提高至96%,遵医行为由86%提高至99%,患者满意度由89%提高至100%。护士用于药物知识宣教及核对口服药品的时间由每天的45min减少至20 min。结论使用药袋标签及开辟病区药品专栏满足了患者对药学服务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同时节省了护士用于药物知识宣教的时间,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静脉输液摆液体时,部分患者需输注安瓿类药物,往往在液体前摆上一堆安瓿针剂,核对液体时易将安瓿碰倒、落地打碎或与其它药物混淆,为此,我们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外包装袋制成药品袋装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静脉输液摆液体时,部分患者需输注安瓿类药物,往往在液体前摆上一堆安瓿针剂,核对液体时易将安瓿碰倒、落地打碎或与其它药物混淆,为此,我们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外包装袋制成药品袋装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住院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时,一般都有2组以上的液体.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多次为患者续加液体.调整输液速度.通常方法是:在续加另一组药物时,习惯先关闭调节器,再将瓶塞穿刺针刺入液体瓶(袋)胶塞,然后打开调节器调整输液滴速.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给病人输液时 ,经常遇到莫菲氏滴壶内液体过多 ,影响滴速的观察 ,护士处理时 ,多采用阻断滴壶上端的管道后 ,再打开滴壶上的小帽 ,挤压滴壶使液体外溢。  笔者采取从输液架上取下输液瓶或输液袋 ,使瓶口向上或将袋倒置 ,低于小壶 ,然后挤压滴壶 ,使多余的液体流入液体瓶或袋内 ,然后将输液瓶或输液袋挂于输液架上。此法既简便易行 ,又减少了污染和药物流失。莫菲氏滴壶内液体过多的处理法!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王香玲 !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陈雪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防范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的发生,防止药品浪费,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方法:将2011年9 ~12月配置液体总量232 752袋设为对照组;2012年2~5月配置液体总量350 865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信息管理系统,观察组在分析信息管理系统配置输液总量及发生的差错量基础上增加功能模块.观察两组差错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差错发生率为0.089%,观察组差错发生率为0.0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理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可降低工作中差错发生率,防止药品浪费,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营养袋的输入速度一般较慢,而营养袋的输液瓶端可进行持续或定时液体滴入.由于连接瓶端输注管较长,更换液体时空气进入输注管使茂菲氏滴管液面下降,此时挤压滴管很难升高液面.利用连通器原理,采用连通器排气法,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静脉用药能快速、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静脉加药方法是护士工作常用的操作技能,目前静脉加药常用三种方法,即将药加入液体瓶中;将药加入一次性液体分装袋(简称分装袋)中;直接从一次性输液器侧管中加药或直接从针头推药。为弄清楚哪种静脉加药方法安全有效污染少、操作简便,我们进行厂液体瓶内加药方法与分装袋侧孔加药方法的细菌监测与探讨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加入药物浓维生素C注射液、每支安瓿2ml含维生素C0.5g,四川省长征制药厂生产批号970587。1.1.25%糖盐水100瓶,每瓶250ml批号970617,本院制药组自制。1…  相似文献   

20.
茹淑玲  孟秀  刘丽华 《护理研究》2002,16(9):556-556
一次性输液器的广泛应用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许多方便 ,但也存在不足 ,如不利于急诊、手术室因病人病情突变随时调整输注液体的种类、量和某些药物 ;对儿科患儿静脉输注液体需要量的调整也很不方便。为此 ,对一次性输液器进行了如下改进。1 设计  在一次性输液器穿刺瓶塞的粗针头针栓处设置一个长3cm、直径 0 .6cm的弹性连接套管 (乳胶管 ) ,使其可与密闭瓶或软包装液体袋连接 ,也可与开放式输液瓶连接。详见图 1。2 应用  需要使用原装密闭瓶或软包装液体时 ,打开一次性两用输液器 ,轻轻撕去穿刺瓶塞粗针头上的连接套管 ,按密闭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