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260名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父亲与母亲在相同教养方式上存在一致趋势,依次为情感温暖、过度保护、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而母亲的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父亲(P〈0.05);男生的父亲过度保护、过度干涉、惩罚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否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或0.01);城市学生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与保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农村(P<0.05);不同职业的父亲过度保护、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与保护、惩罚严厉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情感温暖因子分越高(P〈0.01);母亲受教育程度越低,惩罚严厉因子分越高(P〈0.01)。父亲过度保护和惩罚严厉在生活环境和子女性别方面存在交互作用;母亲惩罚严厉在职业和文化程度上有交互作用。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受父母职业、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子女性别等多种因素影响,教养方式仍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乔昌秀  吴伟  李丹  李丽 《山西护理杂志》2012,(11):2915-2916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学习动机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习动机问卷及父母养育方式量表对289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母亲偏爱被试与护生的学习动机呈正相关(P〈0.05或P〈0.0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偏爱被试对护生的学习动机有显著预测作用,解释率为13.2%。[结论]护理本科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学习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学校恐怖症儿童的焦虑情绪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31例学校恐怖症儿童(研究组)和43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了评估.结果:研究组SCARED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1);EMBU中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偏爱被试因子和过度保护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 (P < 0.01),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和惩罚严厉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 < 0.01),干涉保护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和偏爱被试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因子与患儿的焦虑情绪呈负相关,而父母亲的严厉惩罚因子、拒绝否认因子和母亲干涉保护因子则是患儿焦虑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1).结论:学校恐怖症患儿存在广泛的焦虑情绪,不良和矛盾的养育方式是患儿焦虑情绪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①于2006-09在被试所在学校采用分年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共选取新乡市初一至高三的12班622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②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有4个等级,记1~4分,1为从不,4为总是(此量表包含11个因子,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分量表包含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58个题目;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分量表包含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等57个题目)。采用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界定出网络成瘾群体,高分代表成瘾群体,低分代表非成瘾群体。③计量资料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获得有效答卷612份,有效应答率为98.4%。男生304名,女生308名,平均年龄(16±2)岁。①网络成瘾与非成瘾中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网络成瘾中学生的父亲养育方式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干涉四因子得分明显高于非网络成瘾中学生(t=2.186~2.518,P<0.05),而在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被试因子上差异不明显(P>0.05);网络成瘾中学生在母亲养育方式的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因子得分明显高于非网络成瘾中学生(t=2.039~2.789,P<0.05~0.01),而在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明显(P>0.05)。②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父亲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网络成瘾总分与父亲养育方式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因子呈明显正相关(r=0.172,0.112,0.204,0.149,P<0.01),与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明显负相关(r=-0.081,P<0.05),而与偏爱被试因子无明显相关(r=0.058,P>0.05)。③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母亲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网络成瘾总分与母亲养育方式的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因子呈明显正相关(r=0.208,0.218,0.216,0.109,P<0.05~0.01),而与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无明显相关(r=-0.052,P>0.05)。结论:网络成瘾中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网络成瘾与父母养育方式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武装警察部队医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于2004-04对来自军人家庭的武装警察部队医学生中随机抽取护理专业与检验专业180人进行测试。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问卷,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分量表,即“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分量表,即“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艾森克人格问卷有85项,由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倾向4个分量表组成。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包括20个条目,分为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两个因子。采用4级评分(0,1,2,3)。进行团体测试,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结果:发出问卷180份,回收合格问卷176份,有效率97.8%。①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人格问卷中内外向分和掩饰倾向分正相关,与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负相关(P〈0.01)。父母亲严厉、惩罚与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正相关,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P〈0.01)。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偏爱与神经质分正相关,而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P〈0.01或P〈0.05)。父亲的偏爱和母亲的惩罚、严厉与内外向分负相关(P〈0.05)。②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积极应对正相关与消极应对负相关(P〈0.01)。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惩罚、严厉、偏爱与消极应对正相关(P〈0.05)。③内外向分和掩饰倾向分与积极应对正相关,与精神质分负相关,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与消极应对正相关,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结论:武装警察部队医科学生母亲的养育方式与他们的情绪稳定、精神质和掩饰倾向的关系更为密切。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在父母的养育方式中作用最为突出,对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和有效的应对以及心理健康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与父母教养方式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55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和5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父亲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母亲在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方面较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父亲表现为显著较低情感温暖和理解(P&;lt;0.05)。结论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强迫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及心理防御机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强迫症患者(研究组)和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父母养育方式问卷父亲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母亲的过分干涉、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其他因子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防御方式问卷的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维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成熟型防御机制及掩饰维度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多采用不成熟型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患者父母多采用拒绝否认、严厉惩罚、过分干涉等不良教养方式,应对患者及家属予以有针对性的干预,以利于改善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于2004—03/06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的174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①父母教育方式问卷分为母亲教养方式56个项目,父亲教养方式58个项目,内容包括: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严厉惩罚、过分干涉与过分保护、偏爱被试5个保留维度。量表的同质性系数分别为0.81和0.72。实验假设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所以在计分时把每个维度中父亲与母亲的分数合并。(参焦虑自评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项目为所定义症状出现的频率。③自评抑郁量表由20个陈述句组成,每条为一个相关症状,按1—4级评分,奇偶数条目分半相关性为0.73和0.92。评分在40分以下者为无抑郁;40—48分为轻度抑郁;49~56分为中度抑郁;57分以上为重度抑郁。④以班为单位施测。施测前取得该校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同意。在非考试状态下,按班级对学生进行3个问卷的团体测试。并在被试确信答案得到保密的情况下进行。⑤主要观察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特点。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⑥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单因素独立样本方差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9份,回收率为94.5%。剔除不完整答卷得到合格问卷174份.有效率为92.1%。①高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4个维度中情感温暖理解的得分最高,其次是严厉惩罚和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维度上的得分最低。在性别差异上,父母教养方式中温暖理解在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其他3个维度则是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②高中生的焦虑得分:从总体上和不同性别上均高于抑郁得分。但就焦虑、抑郁本身得分来看不存在性别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高中生的焦虑、抑郁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相关(r=0.777,P〈0.01)。③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和抑郁得分的关系:除拒绝否认维度外,其余各维度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0.412,-0.457,P〈0.05);严厉惩罚和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与焦虑、抑郁成正相关(r=0.348,0.356;0.382,0.385;P〈0.05)。④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各维度与高中生不同抑郁水平间的差异:经事后比较分析表明,无抑郁高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的得分高于轻、中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严厉惩罚维度上的得分低于轻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轻度和重度抑郁高中生父母的得分高于无抑郁学生父母的得分。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影响。无抑郁高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的得分高于轻、中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严厉惩罚维度上的得分低于轻度抑郁高中生之父母者。在过分干涉保护维度上轻度和重度抑郁高中生父母的得分高于无抑郁学生父母的得分。父母投入的情感温暖理解越多,高中生的积极情绪越多,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9.
王桂梅  熊倩 《现代护理》2007,13(4):943-944
目的探讨女性劳教人员父母教养方式。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80例女性劳教人员和80例正常对照者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劳教人员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分低于正常对照组,惩罚、严厉以及拒绝、否认2个因子分则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劳教人员在成长过程中,其父母对子女缺乏情感温暖、理解,却有着过多的惩罚、严厉以及拒绝、否认。  相似文献   

10.
背景: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作用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与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设计: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单位:一所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对象:于2002年l2月在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完成调查对象为2000-2002级165名学生。其中大专生106名,本科生59名;男生98名,女生67名;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24岁;双亲家庭161个(97.60%),单亲家庭4个(2.40%);独生子女53个(32.10%)、非独生子女112个(67.90%).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165名医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查,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0.0支持下作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中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父亲惩罚和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和严厉、母亲偏爱共l1个因子的测试分和父母关系、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类型等父母养育方式相关因素的选择情况: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和总均分的测试分。结果:相关分析显示父亲惩罚严厉与躯体化、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86,r=0.162);母亲惩罚严厉与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85);父亲偏爱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r=0.161,0.243,0.224,0.182,0.166,0.193);母亲偏爱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132);父亲过度保护与抑郁、焦虑、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r=0.177,0.204,0.162);母亲拒绝否认与人际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62);父亲情感温暖与焦虑、敌对呈显著负相关(r=-0.187,-0.241)。以父母养育方式及相关因素对SCL-90总均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和父亲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进入回归方程(β=-0.269,P=0.001;β=-0.187,P=0.016)。结论:父母惩罚严厉、父母偏爱、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不利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父亲情感温暖的养育方式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文化程度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应延伸到对父母进行养育方式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42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扬州市6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统计两组一般资料,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评定两组父母教养方式,对两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有工作者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高于无工作者(P<0.05或0.01).结论 难治性强迫症与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关,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综合心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强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学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与父母养育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对337名医学专业大学生采用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医学专业大学生中文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总分与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母亲拒绝否认因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行动疑虑因子评分与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因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父母期望因子评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恐怖、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完美主义心理的某些维度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社会支持、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和父母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74名大学生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网络成瘾标准诊断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UCLA孤独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网络成瘾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P〈0.01);艾森克人格问卷神经质维度评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P〈0.01),内外向和掩饰性维度评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P〈0.05或0.01);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因子分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者(P〈0.05或0.01),父亲和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定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P〈0.01);UCLA孤独量表评分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P〈0.01)。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少,对支持的利用度也少;人格特质表现出更加明显的神经质,个性更内向、更孤独;父母教养方式中更多地表现为拒绝否认和严厉惩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滥用联邦止咳露成瘾的成因、父母教养方式与预防措施。方法调查60例滥用联邦止咳露成瘾患者的成因、父母教养方式及系统干预措施治疗后的复食率。结果滥用联邦止咳露成瘾患者中成瘾原因主要是好奇心46.7%,寻求刺激30.0%;联邦止咳露成瘾患者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抑郁和偏执因子分与常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和父亲惩罚与严厉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低于常模组(P〈0.05)。经过系统干预措施治疗后,半年的复食率为26.8%。结论滥用联邦止咳露成瘾患者存在某些心理问题,必须教育引导及注意父母教养方式,社会应该多支持,及时系统治疗有助于防止复食。  相似文献   

15.
护理本科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 调查护理本科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并分析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差异.方法 采用Nkongho关怀能力量表,对421名护理本科学生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学生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低于国际护理关怀能力评分标准(P<0.001).女生的关怀能力高于男生(P<0.001),低年级学生的关怀能力高于高年级学生(P<0.05).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整体关怀能力偏低.护理院系应建立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机制,进一步改善护理人文课程教学,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到护理专业课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个性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个性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EMBU)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Ⅲ)诊断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70例正常健康青少年(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父母多表现为低情感温暖和理解,高严厉和高拒绝、否认,其个性特征表现为高神经质、高内倾性(均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个性缺陷与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成就动机与其临床实践行为现状,并探讨两者的关系,为提高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与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量表(CET)对319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护理本科生成就动机得分为(8.698±11.103)分,其中追求成功的动机得分为(40.739±7.222)分,避免失败的动机得分为(32.059±8.210)分,不同性格、是否担任或曾担任学生干部以及不同专业兴趣的护理本科生成就动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临床实践行为总均分为(3.738±0.469)分;③护理本科生成就动机与临床实践行为呈正相关,其中追求成功的动机与临床实践行为呈正相关,避免失败的动机则与其呈负相关。结论:成就动机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有重要影响,可通过提高护理本科生成就动机来改善其临床实践行为,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信息素质的影响。方法将大庆某护理学院208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04人)实施PBL教学;对照组(104人)实施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干预前后的信息素质。结果试验组在干预前后信息素质3个维度及总分自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试验组信息素质3个维度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PBL教学可提升护理本科生信息素质,对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应对方式与评判性思维的关系,为引导护生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提供有力的证据。方法采用评判性思维量表( CTDI-CV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SCSQ)对吉林大学护理学院63名2010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护理本科生CTDI-CV总分平均为(278.35±33.14)分,其中<280分者占58.73%,280~350分者占36.51%,>350分者占4.76%;护理本科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1.86±0.626)分,高于国内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207,P>0.05),消极应对方式得分(1.18±0.566)分,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5, P<0.01)。护理本科生积极应对方式与CTDI-CV总分呈正相关(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CTDI-CV总分呈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评判性思维各维度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自信心呈正相关(P<0.01)。结论培养护理本科生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提高青少年学生心身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淮安市560名初中二年级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本组青少年学生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与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干涉过保护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与父母亲情感温暖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人际关系、焦虑、心理不平衡因子分与母亲偏爱被试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 P<0.05或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父母应结合子女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的教养方式,以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