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痉挛性脑瘫的治疗,以往虽有多种方法,疗效并不令人十分满意。Fasano(1978)报道采用电刺激法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收到明显疗效。这一手术的成功,引起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徐林(1991)将该手术引入我国。我院于1993年2月采用电刺激法和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16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其中上肢1例,下肢15例,近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性瘫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93年6月~1996年11月间,我们开展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脑性瘫痪的新术式,共治疗17例,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11例,女6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26岁,平均13岁;全身发育、智力等基本正常。病因均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的痉挛性瘫痪。双上肢没有症状,双下肢为屈髋内旋,内收肌异常紧张;膝关节轻度屈曲,腘绳肌、跟腱紧张;双下肢肌张力高,膝、跟腱反射亢进,踝、髌阵挛阳性;行走时为剪式步态,双足跟不能着地,快步行走时双下肢沉重感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试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报切断术(SPR)治疗下肢脑性瘫5例,术后下肢痉挛均有明显缓解,步态显著改善,肌痉挛和肌张力均小于2°,且未发现明显感觉缺失。探讨了SPR用断γ-环路缓解痉挛的原理和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简要地介绍了该手术的发展过程、适应证、禁忌证等。  相似文献   

4.
5.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SRP治疗挛性脑瘫的疗效、适应症、并发症。方法 1999年4月-2000年7月期间,在显微镜下利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30例痉挛性脑瘫患者,随访并比较术前、术后肌力、肌张力及肢体功能的变化。结果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后27例:术前不能独立行走的20例中,术后14例已可独立行走,4例的行走能力和步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功能改善不明显。术前能够跛行行走的7例,术后步幅增大,步态明显改善。颈神经后根切断术后3例;上肢的痉挛解除,关节功能改善,爪形手消失。本组没有发现严重的并发症,家属满意为93.3%。结论 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效果确切,无严重的并发症,远期疗效尚需继续观察。手术患者应为肌力在Ⅲ-Ⅴ级,肌张力在Ⅱ-Ⅳ级范围内,而且能够配合术后的功能训练者。  相似文献   

6.
7.
脑瘫病人中60%以上表现为痉挛性四肢瘫痪,且以下肢为重,传统疗法疗效多不满意。作者从1992年4月份以来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posteriorrhizotomy,SPR)治疗痉挛性脑瘫25例,疗效优良率达96%。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手术方法,并对手术适应证及本术式的优点和作者的临床体会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是指从出生前至出生后 1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 [1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半数以上的脑性瘫痪为痉挛型 ,对痉挛性脑瘫的治疗 ,以往大多采用物理康复、药物及各种传统的矫形外科手术等。但都不能根除过高的肌张力和整体解除肢体痉挛。功能改善也很有限。笔者采用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 1 0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0例 ,女性 3例 ,男性 7例。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1 2岁 ,平均 9.5岁。全部患儿均有双下肢痉挛 ,其中 1例严…  相似文献   

9.
高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2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保留L4脊神经后根的高选择切断腰骶脊神经后根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方法。方法:对29例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按其痉挛程度采取保留L4脊神经后根高选择切断脊神经后根。结果:全部病例肌张力平均下降Ⅱ~Ⅲ级,无一例出现肢体乏力。结论:保留L4脊神经后根的高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是治疗痉挛性下肢瘫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性瘫痪既往常规采用肢体矫形手术和药物治疗,效果均不肯定。本文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23例,平均随访6个月,效果满意。讨论了本手术的机理、方法、术中电刺激法及手术适应症和禁忌征。  相似文献   

11.
术中电刺激法进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下称SPR)治疗痉挛性脑瘫是1978年Fasano等首先采用的,在解除痉挛和改善功能等方面为脑瘫的外科治疗开拓了一个新途径。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0年4月,采用电剌激观察机体活动,进行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治疗脑瘫患儿后遗的肢体痉挛,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中,男14例,女5例,年龄3.4~17岁,平均7.8岁;其中小于3~7岁11例,占57.9%;均为痉挛型脑瘫患者,其中双下肢痉挛型13例,四肢痉挛型6例;按Ashworth5级分法,肌张力在3~5级(平均3.8级),均高于正常,膝、跟…  相似文献   

12.
采用腰骶神经及颈神经后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50例,经过3个月至2年的随访,优良率达96%,认为该手术是目前治疗上、下肢痉挛性硬瘫的最有效方法,痉挛解除彻底、术后见效快。  相似文献   

13.
14.
脑性瘫痪是婴儿和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伤残综合征。是一种非进行性、不可逆性病变 ,可引起神经、肌肉功能缺陷及其他一些脑功能障碍。其中痉挛性脑性瘫痪是脑性瘫痪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既往采用的物理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矫形外科治疗 ,由于没能稳定而有效地解除痉挛 ,长期以来临床疗效不理想。Fasano和Peacock分别创立和改进成型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Pos teriorRhizotomy ,SPR) [1] ,是根据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原理 ,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新术式。我院自 199…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 ,简称SPR)是目前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脑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 ,尚不能控制其发生的严重致残性疾病。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问题 ,还有社会问题 ,故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脑瘫发生于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短期内的非进行性脑损害〔1〕,其基本病理改变为非可逆性 ,目前尚不能进行病因学治疗。当损伤脑皮质及脑部下行性传导通路后 ,对γ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 ,造成γ运动纤维兴奋性增强引起肌梭的敏感性增加 ,产生异常放电 ,通…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开门式选择性兴此后根L2 ̄S1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结果下肢痉挛均解除,足跟可着地行走,无进行性脊柱前突畸形、脊柱滑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本人在临沂市一四六医院工作期间曾对40例脑瘫患者手术前后实施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5岁~23岁,平均8.2岁。单下肢瘫5例,双下肢瘫21例,三肢瘫3例,四肢瘫11例。按Ashworth评定标准,肌张力IV级28例,V级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髌阵挛、踝阵挛。肢体肌力均在Ⅳ-V级之间,不能站立4例,不能行走9例,需他人搀扶行走27例。  相似文献   

18.
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肢体痉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徐林  洪毅 《中华医学杂志》1993,73(5):292-294
  相似文献   

19.
李红英  蔡杰衡 《广东医学》2004,25(8):943-944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对4~15岁患儿39例于俯卧位下行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麻醉选择气管内静脉复合全麻。结果 全组均于全麻下成功完成术中电刺激及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根。结论 选择作用快、排出快、不影响肌电反应的麻醉药物,便于术中依手术所需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同时注意防止俯卧位可能引起的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陈士杰,刘风军,刘素芹(赤峰市第五医院)Foerster1908年切断L2~S2脊神经后根,保留L4或L5,治疗痉挛型脑瘫[1],术后运动、感觉功能丧失。Fansano1978年应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