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小艳  梁琨 《医学综述》2009,15(9):1337-1340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已成为导致早产儿神经发育、行为障碍及脑瘫最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探索PVL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预防早产,防治宫内感染及围生期窒息,防治出生后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维持脑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减少PVL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神经营养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10及甲状腺激素等则可能有效减轻PVL脑损伤,改善预后、降低伤残率。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早产儿PVL的防治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高危因素,以减低脑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986例早产儿行颅脑超声检查,分析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状况并运用多因素Logs6c回归分析高危因素。结果300例早产儿中脑损伤发生率为14.81%;146例患儿中IVH患儿91例,占比62.33%;PVL患几50例,占比37.67%;IVH合并PVL患儿5例,占比3.42%: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早产儿脑损伤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为胎龄长短、母亲妊娠前后是否感染、早产儿体重、低氧血症及宫内窘迫(P〈0.05)。结论胎龄长短、母亲妊娠前后是否感染、早产儿体重、低氧血症及宫内窘迫对早产儿脑损伤影响最大,要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3.
王海兰 《河北医学》2007,13(10):1234-1235
近年来,随着低出生体重儿抢救存活率的增加,早产儿颅内病变的发生率也呈增高趋势,早产儿常见脑损伤主要为脑室内出血(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最近几年IVH的发生率逐渐下降,PVL已上升为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类型,成为早产儿早期死亡和其后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为了解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与胎龄的关系,从2001年1月至2006年9月间对我院收治的468例早产儿进行头颅B超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是早产儿最常见的脑损伤类型,常常导致以双下肢痉挛为主的运动残疾。脑血管的发育不成熟、未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对低氧的易损性、宫内感染等是引起早产儿脑损伤常见的高危因素,但是这些因素造成或促发PVL的确切病理学机制仍未十分明确。建立PVL动物模型将成为研究该病病理机制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新生儿医学领域中,早产儿的脑损伤及其预防为重中之重,其中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最为棘手,迄今国内外对PVL尚无有效防治方法,是国际性的重点攻克目标.本研究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并观察至患儿出生后18个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亲环素A(cyclophilin A,CyPA)、CD147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brain injury in premature infants, BIP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65例,留取生后1、3、7天时血液样本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CyPA、CD147水平。根据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有无脑损伤及脑损伤性质分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 hemorrhage-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PVH-IVH)组及无脑损伤组。比较3组轻度与重度脑损伤之间早产儿血清CyPA、CD147水平。结果 生后第1、3、7天,PVL组、PVH-IVH组、无脑损伤组早产儿血清CyPA、CD147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时间点PVL组均最...  相似文献   

7.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是早产儿脑损伤主要神经病理学形式,与长期神经行为缺陷密切相关。PVL病因复杂,涉及到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学及生物学等方面。其发病机制不甚清楚,自由基作用、兴奋毒性作用及感染、细胞因子等参与PVL形成。PVL无特异性症状,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PVL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诊断成立,及早干预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瑞红 《广西医学》2007,29(12):1901-1904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是指脑室周围白质的缺血性损伤,目前已成为早产儿脑损伤的最主要类型[1],在早产儿的发生率为8%~26%,在应用呼吸机的早产儿中,发生率可高达38%~60%[2].在存活的早产儿中,约10%早产儿以后可出现痉挛性运动缺陷(脑瘫),约25%~50%早产儿以后主要表现为认知或行为缺陷或轻度运动障碍[3].可见正确认识、深入研究早产儿PVL对降低其伤残有重要意义.本文就PVL的发病机制、影像学诊断及防治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调查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8月~200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4例早产儿在生后3~7 d内常规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对不同胎龄、出生体重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损伤程度与并发症的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150例早产儿存在脑损伤,平均胎龄为(33.27±1.99)周,平均出生体重(1 992.9±505.2)g。总的颅内出血(IVH)发生率35.2%(142/404),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3.5%(14/404),轻度脑损伤发生率23.5%(95/404),重度脑损伤发生率13.6%(55/404)。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但与颅内出血程度无关。并发症肺透明膜病(RDS)、呼吸暂停、呼吸衰竭、肺出血、低血糖、多器官功能损害及贫血与脑损伤程度有关。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多因素有关,头颅B超可对早产儿脑损伤作出早期诊断,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汪皓  杨勇  陈秋梅  王维 《海南医学》2013,24(13):1932-1934
目的了解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788例早产儿中发生脑损伤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 3788例早产儿中脑损伤的发生率为19.38%;脑室内出血(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发生率分别为16.42%和2.96%,其中轻度脑损伤发生率为13.75%,重度脑损伤的发生率为5.62%。IVH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机械通气(MV)、动脉导管未闭(PDA),保护性因素有胎龄和出生5min的Apgar评分,PVL的危险因素有IVH、MV、母亲分娩前或分娩时感染。IVH更容易导致早产儿死亡。结论早产儿的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IVH的发生率越高。NEC、MV、PDA、IVH、围生期感染、窒息缺氧等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新生未成熟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受损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PVL(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动物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两组.于第5天(P5d)分别给两组大鼠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的第二代HUcMSCs[每只1×107(0.05 ml)-1]或0.05 ml PBS无菌溶液.24 h后(P6d)处死一组大鼠,行BrdU染色观察HUcMSCs在鼠脑内的迁移;另一组于移植HUcMSCs后14 d(P19d)行微型MRI(MicroMRI)扫描观察受损区域修复程度,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染色观察移植HUcMSCs对大鼠脑室周围脑白质损伤的保护.结果:HUcMSCs在宿主体内明显向侧脑室周围白质损伤区域迁移,且脑室周围存活少突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注射PBS组,微型MRI扫描观察到HUcMSCs可缩小受损脑白质病灶,远期神经行为学观察到HUcMSCs移植组神经行为学高于PBS组(P<0.05).结论:HUcMSCs对新生大鼠PVL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缩小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2.
楚冬梅  姚玲 《吉林医学》2012,33(31):6756-6758
目的:探讨早产儿围产期因素与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及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床旁检测260例早产儿头颅,前囟窗检测脑组织,颞窗检测脑血流,将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与脑损伤以及胎龄、出生体重、围产期缺氧等因素进行关系对比研究。结果:本组260例早产儿中138例发生了PIVH,发生率为53.1%。其中Ⅲ级以上重度PIVH 25例,重度PIVH发生率9.6%,占PIVH总数的18.1%。PVL39例,发生率15%。PVL合并IVHⅠ级5例,Ⅱ级9例,Ⅲ级3例。轻度脑损伤113例,重度脑损伤61例。脑损伤发生率66.9%。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MCA流速Vs、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大,Vs、Vd流速越快。而不同分娩方式及围产期缺氧情况之间MCA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第1、3、7天MCA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日龄的增大,MCA流速逐渐增大,不同程度脑损伤组MCA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越重,其Vs、Vd及Vm流速越大;然而,脑损伤越重,RI、PI越低。结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作为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与否及判断轻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对早产儿临床结局的影响,为早产高危孕妇及早产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来自全国10家产院分娩的673例<34周的早产儿,比较自发早产组、妊娠相关高血压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产前出血组、产前感染组中早产儿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在自发早产、合并妊娠相关高血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前出血、产前感染各组间,母亲年龄、初产、受孕方式、分娩方式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阿氏评分、产房复苏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早产儿结局中,产前出血组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支气管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Ⅲ级以上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发生率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以自发早产作为参照,多因素结果显示妊娠相关高血压组早产儿NRDS发生风险低于自发早产组(OR=0.424,95% CI:0.215-0.835)。结论 不同早产危险因素对胎龄<34周早产儿并发症存在一定的影响,产前出血增加NRDS、BPD、ROP的发生率,而妊娠期相关高血压可能是NRDS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不同缺血方式制作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大鼠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的缺血方式,创建与人类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病理相似的可靠PVL大鼠模型。方法随机将2日龄新生大鼠分为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组以及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d和21d进行称重、光镜和电镜下脑病理评估。结果术后2d和21d,双侧结扎组新生大鼠的体重显著低于单侧结扎组及假手术组(P均〈0.05)。光镜下病理学观察显示,双侧结扎组脑皮质结构相对完整;皮层下和脑室周围白质则病变明显,术后21d,白质内见多个囊性疏松坏死区域形成。单侧结扎组皮层神经元呈弥漫性损伤,数量明显减少:皮层下白质则基本正常。两组在术后21d白质损伤病理评分之间的差异呈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Х^2=8.751,P=0.003)。术后21d电镜显示双侧结扎组白质内髓鞘形成较单侧结扎组明显减少。结论单侧结扎组主要造成皮质受损,双侧结扎组则主要造成白质损伤,提示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是制作PVL动物模型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TREMs)在新生大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32只3日龄新生大鼠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和模型组(Model组),经右颈动脉结扎及术后缺氧建立PVL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比较两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法检测大鼠右侧半脑脑组织髓鞘碱性蛋白(myline basic protein,MBP)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右侧半脑脑组织TREM1和TREM2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Model组脑组织较Sham组损伤明显,免疫荧光显示Model组大鼠MBP平均光密度(26.629±2.317)明显低于Sham组(33.579±2.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24,P<0.05)。Model组TREM1蛋白相对表达量(0.789±0.120)明显高于Sham组(0.567±0.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91,P<0.05),Model组TREM2蛋白相对表达量(0.544±0.133)明显低于Sham组(0.791±0.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7,P<0.05)。结论TREM1和TREM2在新生大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模型中表达量发生异常变化,提示TREMs可能参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基因组型和表型两方面解析从医院环境中分离出的社区型甲氧西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携带杀白细胞素( PVL)基因的MRSA 中的PVL 溶原噬菌体进行分型。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解析菌株所携带的SCCmec 基因岛型及PVL毒素基因;凝固酶试验测定菌株的凝固酶型;设计8 组PCR 反应组合检测PVL溶原噬菌体型。结果36株菌株所携带的SCCmec 基因岛分型多样化。携带郁c 型SCCmec 的菌株占多数,为16 株(44.4%),其次为携带域型SCCmec 的菌株,为10 株(27.8%)。各菌株所携带的SCCmec 型别与菌株的凝固酶分型高度一致。经多重PCR 检测,6 株PLV阳性菌株所携带的PVL 噬菌体型分别为ψ108PVL型(3 株),ψ 2958PVL 型(1株)和ψ Sa2mw 型(2 株)。结论院内分离的社区型MRSA的基因型和表型多样化,PVL噬菌体分型的多重PCR系统具有可应用性,应用此系统对鉴别具有异构六角形头部和伸长形头部的PVL 溶原噬菌体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personal vascular laboratory,PVL)与双功彩超在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中的优缺点和相对适应征。方法对29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前应用PVL、双功彩超和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与动脉DSA相比,PVL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符合率为73.9%;双功彩超与动脉DSA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VL仍不失为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初步筛选方法;双功彩超可为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周围血管检查(personal vascular laboratory,PVL)与双功彩超在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中的优缺点和相对适应症。方法对29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前应用PVL、双功彩超和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与动脉DSA相比,PVL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符合率为73.9%;双功彩超与动脉DSA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VL仍不失为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初步筛选方法,双功彩超可为下肢动脉闭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