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从生物全息律谈中西医解剖学的相对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各自对人体研究的起点不同,在研究思路上呈现逆向过程,且各自研究人体不同的解剖层次。这里运用生物全息律的观点和方法,对中西医基础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从解剖学角度探讨其统一性,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原培谦 《新中医》1999,31(2):3-4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医整体观念与现代全息理论的关系,说明传统中医学的科学性和全息论存在的客观性,提示中西医可能在全息论的指导下找到基本理论的结合点,从而加快中医现代化步伐和更为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病证关系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同病异证”的病证关系理论对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被曲解:过分强调患者个体间的差异,而忽略同一疾病患者的基本病变,弱化对患者共性改变的辨证和治疗。“同病类证”的病证关系理论则将“同病异证”和辨证“微观化”紧密结合,通过对发病机制的认识来挖掘中医的核心病机;对基本病变的分析来辨析中医的主证;以“方证相应”理论来确立主方,指导主证的治疗;同一疾病患者个体间的差异,则可辨为共同主证下的“类证”,并以主方为基础加减组成不同的“类方”治疗。“同病类证”较好地揭示了病和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和发展了“同病异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对中西医结合病证关系理论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5.
从全息性谈中医证本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有丰富的全息思想,全息思想是中医理论的特色,阴阳、五行、脏腑等都渗透着浓厚的全息思想.证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同样存在这种全息性.因此,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不能忽略证的全息性特征,一味地运用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寻求证的特异性指标,而应追根溯源,在深刻了解中医证理论的特征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医学证理论自身特点的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全息律出发,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推论出中医舌诊的原理:当机体内部存在病变引起某个内脏发生病理解剖及其病理生理变化时,内脏感觉神经将信息传至其对应的内脏神经中枢,引起主观"不适".当一个中枢受刺激兴奋时,与各全息胚的对应中枢发生联系,提高其兴奋性,形成"过敏灶",同时在外周各全息胚的对应部位(穴位)可以产生相应的反应,即痛觉"过敏",引起机体不适.其中也将病理信息传至舌神经中枢提高其兴奋性,形成"过敏灶",引起外周舌的对应部位(穴位)而产生相应的反应.因舌是人体的一个特殊的全息胚结构,病理信息在舌上的对应部位所产生的病理改变则以"舌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舌表面的穴位(经络感受器)转变成为"显示器",即中医舌诊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易经》蕴藏了丰富的全息概念,贮备着古代中国三千年文化史的全部信息。太极图、八卦图理论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相吻合。宇宙全息统一论应用于人体的关系,就是大宇宙与小宇宙的全息统一问题。人体普遍存在阴阳和八卦全息,可以以此定位取穴进行针灸、推拿、按摩,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根据人体全息概念,面诊、鼻诊、耳诊、脉诊、舌诊等都有重大的诊断意义。人体全息理论不仅适宜于物质因素,也体现在人体精神因素。因此,开展精神治疗,当引起医疗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从全息律探讨经络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全息律出发,结合多学科的知识,对经络本质探讨的结果发现与学术界近20多年来对经络本质的研究成果的总和惊人的吻合。作者提出了经络全息假说——经络全息律,认为:经络的本质是全息胚之间的网络联络和调节系统,这个系统是以感觉神经元为基础的,在脑这个全息胚结构中,各中枢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突触按全息规律进行联系,并以外周神经纤维为投射线,在外周不同层次的全息胚上的“投影”。其中突触联系频率高的在外周投射为经,低的为络,支配器官的神经核在体表的“投影”为穴位,即经络的感受器,而脑内的神经元全息结构为经络中枢。  相似文献   

9.
浅谈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医对“痹证”的诊断机理,结合西医对此类疾病诊断原理作粗略分析以探讨“病”与“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加深对“病”与“证”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提高疗效,更好地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本文介绍了从临床角度谈谈辨证与辨病(指西医病名)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西医院校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中医药学知识和技能,这是我国国情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西医院校中医内科的临床教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也认识到只有在教学中独辟蹊径,才能使学生们较快...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理论及诊疗实践中,全息律有着广泛体现。从哲学层面来看,中医学气本原论、阴阳互藏互根、五行互藏与归类等概念都蕴藏着丰富的全息律思想。通过对中医全息律思想进行哲学探讨,意在阐释全息律思想与中医学之间的关联,分析中医全息律思想的价值与不足。未来对中医全息律思想的研究,既要在全息律哲学思维的指导下,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进行哲学考究,同时也要借鉴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对中医全息律思想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以及对中医全息律思想进行验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易经》蕴藏了丰富的全息概念,贮备着古代中国三千年文化史的全部信息。太极图、八卦图理论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相吻合。宇宙全息统一论应用于人体的关系,就是大宇宙与小宇宙的全息统一问题。人体普遍存在阴阳和八卦全息,可以以此定位取穴进行针灸、推拿、按摩;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根据人体全息概念,面诊、鼻诊、耳诊、脉诊、舌诊等都有重大的诊断意义。人体全息理论不仅适宜于物质因素,也体现在人体精神因素。因此,开展精神冶疗,当引起医疗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15.
从生物全息律看腹针的几个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针疗法是近来兴起的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实践性针灸体系.生物全息律则是近代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文章认为此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与互补,认为生物全息律对腹针的使用具有指导意义,并试用此观点对腹针的基础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医胃癌痰证理论与细胞间质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痰是津液的变异和转化,细胞间质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物质代谢和信号交换的场所,是津液转化的桥梁和痰液生成的枢纽。这种病理生理学特征与中医“痰证理论”存在相关性。对肿瘤细胞间质成分和代谢过程的认识,是中胃癌痰本质研究新的切入点,有助于阐明中医胃癌痰病因的特性、特点,为研究中医肿瘤“痰本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部分疾病谈中西医理论的统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部分疾病的病理变化的分析 ,笔者认为中医和西医虽然在治疗的作用环节方面不同 ,但两者在改善患者的主要的病理变化方面 ,总的效果是一致的。因此中医和西医两者的理论 ,在改善部分疾病的病理变化方面 ,是可以得到初步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与生物全息律原则的对应关系,补充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基础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以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效为依据,利用生物全息律原则,分析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描绘生物全息律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中的延伸运用前景。结果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应用,对一些临床病症确有疗效,如利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来减轻患者因手术创伤带来的炎症和免疫反应,这与生物全息律中第二类自身免疫交叉反应原理相对应;穴位全息律是张氏提出生物全息律的基础,若根据穴位全息律原则进行治疗选取的穴位与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选穴有一定的相同结果,如治疗术后恶心呕吐选取的合谷穴位于第二侧掌骨穴位区的胃(脾)穴。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疗法,经络学说与生物全息律息息相关,经络是一种全息结构,生物全息律对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基础原理意义,并且对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进一步选穴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夏渝林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30-931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理论建立的理想切入点。方法:分析西医学对“风湿热”、中医学对“痹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异同点。结果:西医学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技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独特的优势;而中医学的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对许多疑难杂证的治疗也独具特色。结论:西医的现代诊断检测技术与中医的系统理论并重,有利于促进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以证统病的概念,简述了研究背景,归纳了研究现状,讨论了研究内容,指出了尚存在的缺陷。认为解决“以证统病”的缺陷是今后要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