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存在于子宫肌层中,伴随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少数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中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和团块,类似子宫肌壁间肌瘤,称为子宫腺肌瘤,其剖面缺乏子宫肌瘤明显且规则的肌纤维旋涡状结构,周围无包膜,与四周无明显分界,因而难以将其自肌层剥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首  相似文献   

2.
龚爱华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1):1526-1526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子宫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已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妇产科门诊对8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现对其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子宫肌层,以往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和“外在”或主要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子宫内膜可以两种形式侵入子宫肌壁层,即弥漫型和局限型。前者为异位内膜侵入整个子宫的肌壁内,后者为异位内膜仅侵入部分肌壁,与周围正常组织无分界(可与子宫肌瘤鉴别)。子宫腺肌病多见于30~50岁的经产妇。  相似文献   

4.
蒲芬 《浙江临床医学》2012,(11):1374-1376
子宫腺肌病主要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进行性痛经,其病理基础为子宫内膜基底层侵人子宫肌层,弥漫分布于子宫肌纤维内。子宫腺肌病虽属于良性疾病,但是具有粘附、侵袭和转移等生物特性,目前缺乏特效治疗药物,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功能内膜腺体细胞、间质细胞向子宫肌层侵蚀,合并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亦可理解为在子宫肌层中长有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子宫内膜呈憩室样侵入肌层所致。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良性疾病之一,常见于经产妇,发病机制目前还尚未明确,可能与损伤(刮宫、剖宫产)、病毒感染、高雌激素血症、高催乳素血症、生殖道梗阻、免疫和遗传等因素有关。超声是目前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病最为常用的方法,分为A型(一维)、B型(二维)、C型(三维)超声诊断,其可通过造影技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提高诊断准确性,且超声检查无创、价廉、便捷、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即形成子官腺肌病[1].常见的子宫腺肌病较易诊断,而囊性子宫腺肌病(又称为腺肌瘤性囊肿或囊性子宫腺肌瘤),是一种少见类型的子宫腺肌病,表现为子宫腺肌病病灶内有充满血液的囊性部分,囊性部分最大径一般超过5 mm[2],超声检查极易发生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近3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16例囊性子宫腺肌病超声误诊为子官肌癌变性或子宫肌层囊性结构而行手术的病例,旨在分析子宫囊性腺肌病超声误诊的原因并总结其超声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患者癌抗原125(CA125)水平和子宫内膜细胞增生相关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探讨子宫腺肌病受子宫内膜增殖能力的影响情况。方法将70例经手术切除子宫病例纳入研究,包括38例子宫肌瘤,32例子宫腺肌病。检测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CA125和ki67在子宫腺肌病病灶、内膜中的表达,比较增生期病例与分泌期病例、在位内膜腺体与异位内膜腺体的CA125水平和ki67表达强度。结果与肌瘤组相比,腺肌病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两组患者血清CA125在增生期和分泌期的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74;P=0.811)。对腺肌病组和肌瘤组内膜的血清CA125水平表达,以及腺肌病组在位内膜腺上皮与异位内膜腺上皮的血清CA125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无周期性改变(P0.05)。与分泌期相比,两组患者增生期内在位内膜腺体ki67表达强度明显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其中腺肌病组异位内膜腺体表达ki67变化未表现出周期化;与自身在位内膜相比,腺肌病组异位内膜腺体分泌期内表达ki67明显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肌瘤组患者和腺肌病组患者子宫内膜ki67的表达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肌病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明显比肌瘤组患者高;腺肌病异位内膜ki67表达增多明显增强且程度较在位内膜高,即子宫肌层受子宫内膜入侵后,增殖能力增强,在疾病的发展有明确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方法:对7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切片做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月经增多、不规则阴道流血、痛经为主要症状,子宫增大为主要体征。病理组织切片在子宫肌层见到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即可以做出确切的诊断。结论:组织病理学诊断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具有十分可靠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病理学表现。方法 对5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切片做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以月经增多、不规则阴道流血、痛经为主要症状,子宫增大为主要体征。病理组织切片在子宫肌层见到子宫内膜腺体及问质即可以做出确切的诊断。结论 组织病理学诊断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具有十分可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病,是妇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常因痛经逐年加重和月经量多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桂枝茯苓丸合四逆散加味治疗子宫腺肌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成为一种“现代病”、多发病,严重地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子宫腺肌病,即子宫肌层内的异病症,先前名日“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近年的研究表明,其在病因、流行病学、症状及治疗方面均有特殊性,故成内异症的“单列式”,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经典的治疗为手术子宫切除。子宫腺肌病在手术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B超声像特点及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B超声像特点,并与手术对照。结果 96例子宫腺肌病B超声像特点为子宫增大、形态改变、子宫肌层厚度不均、内膜线偏移和宫肌层回声异常。超声所见肌层异常回声部位与手术所见病灶部位基本一致。结论超声检查可为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结合 B超声像特点和临床病史,有利于提高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准确率,且有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的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学研究的深人,有不少学者认为,子宫腺肌病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在病因、流行病学、症状及治疗方面均有特殊性,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经典的治疗为手术子宫切除。子宫腺肌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常常误诊,为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再手术前较难确诊。本文对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7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肌病为临床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以进行性痛经和月经过多为主要症状,治疗目的是使患者的痛经得到明显缓解和月经量得到减少。子宫腺肌病的病理基础是子宫内膜基底层侵入子宫肌层,弥漫分布于子宫肌纤维内,传统的治疗方案不能收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我们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一、子宫腺肌病概念及其治疗近况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至子宫肌层内,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周期性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以30~50岁经产妇多见,文献报道的发病率为10%~65%[1-2],近年随着女性生育年龄推迟,未育女性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子宫腺肌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大、贫血,症状严重者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需要治疗[3]。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子宫腺肌病的病理学定义是子宫内膜良性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弥漫性增大 ,在镜下表现为子宫肌层中出现异位非新生内膜腺体及间质 ,周围伴有平滑肌增生肥大[1] 。一、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病理学诊断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中 80 %年龄在 40~ 5 0岁。经血过多是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发生率约 5 0 %左右[2 ] ,其他症状包括痛经、子宫出血及不孕等。妇科检查时常可扪及弥漫性增大、质软并有触痛的子宫。然而 ,这些症状及体征均无特异性 ,在其他疾病中也可出现 ,例如无功能性子宫出血 ,子宫肌瘤及子宫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临床诊断困难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手术联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7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手术,术后联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3个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手术加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术后1~3 a,中位随访时间1.5 a,复发率0,临床症状、痛经、月经量过多等症状消失,贫血纠正,有3例出现月经量减少表现。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加药物辅助治疗,能改善症状,降低复发,适合年轻要求保留子宫患者,也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过去认为与多胎多产有关。目前,子宫腺肌病在不孕症患者中的诊断频率越来越高。虽然尚未完全确定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症之间的关系,但现有资料表明,子宫腺肌病对女性生育能力有负面影响。近年来宫腔镜的广泛应用为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回顾分析近年来关于子宫腺肌病的研究,结合临床工作中的新发现,阐述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其致女性不孕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9.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向子宫肌层良性浸润性生长的结果[1],临床上均按子宫内膜异位症处理,但许多药物效果不确切。我们应用高效孕激素普维拉片剂周期性给药方案治疗子宫增大如孕8周以内腺肌病病人,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1998年我院门...  相似文献   

20.
正子宫腺肌病(AM)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多发于30~50岁经产妇,主要症状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在祖国医学典籍中,没有与子宫腺肌病相对应的确切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祖国医学"痛经"、"月经不调"、"癥瘕"等范畴。现阶段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