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CT)前三项(ACT-3)与ACT在判断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控制水平时的一致性,以获得更为简便的哮喘控制评估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为南方医院门诊诊断为哮喘的患者102例,患者正在接受或未接受规范化哮喘治疗.所有患者完成ACT评分及肺功能检查.ACT评分≤1 9分定义为哮喘未控制,ACT评分≥20分定义为良好控制.分析ACT与ACT-3两者的相关性及与肺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CT与ACT-3判断哮喘未控制的价值,并通过kappa系数评价ACT 3与ACT判断的吻合度.结果 入选的患者ACT-3与ACT的相关系数为0.919(P =0,000).ACT-3、ACT分别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等肺功能指标呈止相关,相关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T-3判断哮喘未控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P=0.000).当ACT-3≤11分时,为最佳截断点,判断哮喘未控制的敏感性为94.52%,特异性为93.10%.ACT-3≤11分和ACT≤19分判断哮喘未控制的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0.858(P=0.000).结论 ACT-3能用于评价哮喘患者控制水平,以ACT-3≤11识别哮喘未控制时与ACT≤19有极高的一致性.当ACT无法完整获取时可以考虑使用ACT-3.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CT)前三项(ACT-3)与ACT在判断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控制水平时的一致性,以获得更为简便的哮喘控制评估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南方医院门诊诊断为哮喘的患者102例,患者正在接受或未接受规范化哮喘治疗。所有患者完成ACT评分及肺功能检查。ACT评分≤19分定义为哮喘未控制,ACT评分≥20分定义为良好控制。分析ACT与ACT-3两者的相关性及与肺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CT与ACT-3判断哮喘未控制的价值,并通过kappa系数评价ACT-3与ACT判断的吻合度。结果入选的患者ACT-3与ACT的相关系数为0.919(P=0.000)。ACT-3、ACT分别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等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T-3判断哮喘未控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P=0.000)。当ACT-3≤11分时,为最佳截断点,判断哮喘未控制的敏感性为94.52%,特异性为93.10%。ACT-3≤11分和ACT≤19分判断哮喘未控制的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0.858(P=0.000)。结论 ACT-3能用于评价哮喘患者控制水平,以ACT-3≤11识别哮喘未控制时与ACT≤19有极高的一致性。当ACT无法完整获取时可以考虑使用ACT-3。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对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实际检测效能.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哮喘患者2880例进行ACT测试,由医师根据2008年GINA哮喘控制水平分级表进行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控制、部分控制与未控制;患者ACT测试由患者回答后ACT总分与控制水平由计算机统计判断,ACT总分25分为控制;20~24分为部分控制;19分及以下为未控制.以医师的哮喘控制水平分级为“金标准”对ACT在成人哮喘控制水平的检测效能进行研究评价,计算ACT对哮喘控制水平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似然比及符合率等指标.ACT内部一致性以Cronbach's α值表示.结果 根据ACT总分判断,达到哮喘控制者383例(13.3%)、部分控制者1040例(36.1%)和未控制者1457例(50.6%).ACT中5个问题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值)为0.85.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哮喘患者ACT评分分别为(22.84±3.10)分、(18.78±3.85)分和(18.69±4.94)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5.93,P<0.01).ACT哮喘控制水平判断与医师哮喘控制水平判断有一定的相关性与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T检测对控制哮喘的灵敏度最低,特异度最高,而对未控制哮喘的灵敏度最高但特异性最低;对控制哮喘的阳性预测值及阳性似然比最高,对未控制哮喘的阴性预测值最高且阴性似然比最低;对控制与未控制的哮喘ACT与医师控制水平判断有中度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T对不同的哮喘控制水平检测效能并不一致,医师应根据ACT对不同哮喘控制水平的检测效能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哮喘控制水平判断.  相似文献   

4.
<正>哮喘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高负担慢性气道疾病[1-3]。大部分哮喘患者在初级保健机构中就能得到成功的管理。部分患有更复杂疾病(如难治性或重度哮喘)的患者,需要到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的哮喘专科进行管理。这些哮喘患者经常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特应性皮炎、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等其他学科的疾病[4],需要到多个科室就诊,如能提供多学科管理,不仅能优化诊疗过程,还能减少患者就诊的不良体验[5]。相较于过去的30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三位一体"支气管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北京市6所大型教学医院的呼吸科医生,以面对面的方式连续不加选择地问卷调查各自医院门诊成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水平,比较以"三位一体"(哮喘专病门诊、哮喘宣教中心、哮喘患者协会)模式系统教育管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教育组)与未进行"三位一体"系统教育管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照组)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教育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427例.教育组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达20分以上的占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χ2=74.345,P<0.01);过去1年中教育组因支气管哮喘加重住院、急诊就诊、误工的分别占4%、18%、20%(10/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2%、55%(76/137)(χ2值分别为19.431、7.515、17.853,P值均小于0.01).结论 "三位一体"支气管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病情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3、IL-4水平与哮喘控制的关系.方法 中度持续性哮喘患者26例,每例随诊12周,每4周为一个观察点.检测患者血浆IL-13、IL-4水平,结合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肺功能检测数值评价哮喘的控制水平;检测2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IL-13和IL-4的水平.结果 哮喘患者血浆IL-13、IL-4水平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低,但始终高于正常对照组,哮喘患者随诊12周时IL-13和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哮喘组患者ACT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各观察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但是随诊4周的肺功能与8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患者血浆IL-13、IL-4水平与目前用来反映哮喘临床控制水平的指标(ACT评分、肺功能)呈负相关(P<0.05).结论 哮喘患者血浆IL-13、IL-4水平与哮喘控制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白介素33(IL-3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未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治疗后缓解期的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IL-33的水平进行检测,并检测IgE水平及ESO计数;所有受试者行肺功能检测(PTF)。结果①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IL-33水平升高,缓解期降低(P0.05);急性发作期IgE水平和ESO绝对计数均升高,缓解期降低(P0.05)。②哮喘急性发作期IL-33水平与IgE水平、ESO绝对计数正相关(r=0.401,0.38,P0.05),与FEV1%pred和FEV1/FVC%负相关(r=-0.331,-0.434,P0.05,0.01)。结论 IL-33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其水平变化可有助于哮喘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9.
氨基胍对哮喘豚鼠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研究报道 ,一氧化氮 (NO)与哮喘的发生有关 ,哮喘患者呼出气中NO浓度明显增高[1] 。而氨基胍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抑制剂 ,因此推测氨基胍可能通过抑制iNOS活性来减少NO的合成 ,抑制哮喘的发作。为了证实这一观点 ,我们观察了哮喘豚鼠吸入氨基胍后 ,血清中NO代谢产物的变化。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健康雄性豚鼠 32只 ,体重 35 0~ 40 0g。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只。哮喘组 :腹腔内注射 10 %卵蛋白溶液1ml致敏 ,15d后吸入 1%卵蛋白至哮喘发作 ;氨基胍组 :腹腔内注射 10 %卵蛋白溶液 1ml致敏 ,15d后吸入 1%卵…  相似文献   

10.
学习和推广哮喘防治指南 提高我国哮喘的综合防治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n JT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1):754-754
1993年第一届全国哮喘会议制订了“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度分级及疗效判断标准(修正方案)”。1997年第二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在参照“哮喘全球防治创议(GINA)”的基础上制订了“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2002年初,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心肺和血液研究所召集有关专家重新修订了GINA,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分两组,研究组72例患支气管哮喘儿童,对照组80例无喘息发作支气管肺炎患儿,抽取患儿外周血,检测其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组患儿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浓度为92.6±32.5 pg/ml,轻度、中度、重度哮喘临床发作患儿血神经生长因子浓度分别为53.2±18.5 pg/ml、97.8±22.7 pg/ml、162.4±28.6 pg/ml,血清NGF水平与临床发作程度呈正相关(r=0.62;P0.05)。对照组支气管肺炎患儿外周血NGF浓度为32.8±12.6 pg/ml,低于支气管哮喘儿童外周血神经生长因子水平(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儿童外周血NGF明显升高,并与临床发作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疾病,血清IgE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新近的研究表明第5、6、11、14、19号等染色体上有众多哮喘易感基因与血清Ig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甲苯二异氰酸酯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性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哮喘,是由于工作中接触TDI 后所致的呼吸道疾病。本文主要介绍TDI 哮喘发病的可能机理及其诊断。诊断方面除讨论TDI 的发病特点外,还重点介绍了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皮肤过敏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 测定等.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疾病,血清IgE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新近的研究表明第5、6、11、14、19号等染色体上有从多哮喘易感基因与血清Ig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徐东  许仁和 《山东医药》1999,39(1):47-48
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是嗜酸粒细胞合成并储存于类晶体颗粒基质中的强碱性蛋白质。在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形成过程中,嗜酸粒细胞及其释放的毒性蛋白ECP起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可用放射免疫法、荧光酶标免疫法检测血清、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问卷(ACQ)与哮喘生命质量问卷(AQLQ)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哮喘患者132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72例,平均年龄(47.64-12.3)岁。所有患者填写ACQ、AQLQ问卷并完成肺功能测试。按FEV-%pred将患萏分为三组:1组FEVi%pred≥80%;2组60%≤FEV1%pred〈80%;3组FEV1%pred〈60%。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CQ分值、AQLQ分值与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的ACQ、AQL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7、4.65,P〈0.01),且ACQ、AQI。Q评分能很好的反映肺功能的差异。ACQ评分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AQI。Q评分与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结论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与ACQ评分、AQLQ评分有很好的相关性,能更准确的评价患者病情,ACQ与AQLQ在哮喘患者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高蔚  翁婷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685-1686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5(IL-25)的水平及其与哮喘控制水平的相关性,探讨IL-2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新发支气管哮喘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支气管哮喘的正规治疗,分为:0周(A组)、4周(B组)、8周(C组)、12周(D组)。接受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分别抽取其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IL-25水平,并测定其与AC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CT评分在哮喘患者的0周组小于4周组,4周组小于8周组,8周组小于12周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间血清IL-25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性(P<0.01),A组患者血清IL-25水平显著高于B组、C组和D组。B组患者血清IL-25水平高于C组和D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哮喘患者血清IL-25水平与ACT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IL-25参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形成,与ACT评分一起判断哮喘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控制水平下,哮喘患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哮喘患儿的病案,根据哮喘测试量表(ACT)得分将全部病例进行分级,其中病情完全控制的85例患儿纳入完全控制组,未控制和部分控制的35例患儿纳入未完全控制组;采用哮喘相关健康生命质量量表评价两组患儿生命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完全控制组的生命质量量表评分较未完全控制组高(88.27±6.51 vs. 77.72±4. 45);两组患儿的家族史、家长吸烟情况、是否使用哮喘控制药物、是否严格遵医嘱治疗、近3个月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过敏性鼻炎史、天气变化以及接触粉尘有害气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接触粉尘有害气体、家族史、近3个月发生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史、未使用哮喘控制药物、未严格遵医嘱,是哮喘控制水平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接触粉尘有害气体、家族史、家长吸烟情况、近3个月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过敏性鼻炎史、天气变化等,是哮喘患儿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积极预防并有效规避这些危险因素,对减少哮喘发作,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儿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山  江苏  )  殷凯生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772-1773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为无创伤性监测哮喘气道炎症提供一种实用、客观的方法.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42例哮喘患者及20例正常人痰中IL-6、IL-8、TNF-α水平.结果 缓解期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6、IL-8、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P〈0.05、P〈0.05和P〈0.002),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治疗后痰中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分别为P〈0.05和P〈0.01),而TNF-α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TNF-α积极参与了哮喘的发病,痰中IL-6、IL-8水平或可作为评价哮喘临床疗效的一项辅助指标,痰液分析在哮喘气道炎症研究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