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肿瘤标记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肿瘤标记物对于肾癌的早期诊断、观察评价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和复发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还没有理想的特异性标记物用于肾癌的早期诊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与肾肿瘤有关的多种肿瘤标记物在肾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的研究新近展。  相似文献   

2.
肾肿瘤因其高死亡率以及不断增高的发病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0年全球有接近189000的新发病例,其中2/3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这可能与一些高致病因素有关。肾肿瘤在我国泌尿外科肿瘤中占第二位,仅次于膀胱肿瘤,大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但在小儿恶性肿瘤中达20%,是儿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文为此特将肾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 肾部分切除术被更多地应用于复杂肾肿瘤的治疗。本文分别对大体积肾肿瘤、完全内生型肾肿瘤、肾门/肾窦肿瘤, 以及特殊组织类型的肾肿瘤展开述评, 并对复杂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现状、技术难点和风险等进行深入阐述, 以更加理性地看待复杂肾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我院近15年来共手术治疗肾肿瘤130例,其中双侧肿瘤5例。3例做一侧肾切除,另一侧做肾部分切除。1例两侧先后切除,术后进行血透及肾移植。1例化疗后口腔溃疡,进食后吸入性肺炎死亡。本文就双侧肾肿瘤的发病率、诊断和外科治疗进行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患者男 ,76岁。因排尿困难 6月伴肉眼血尿 2周就诊。体检 :双肾区无隆起 ,无明显扣击痛。指检 :前列腺Ⅱ度大 ,质硬 ,表面不光滑。血PSA为88.0 μg/L。B超示右肾有一直径4.5cm占位性病变 ,前列腺体积增大 ,内部回声不均匀。双肾CT示右肾上极见一 5cm× 4cm占位性病变 ,密度不均 ,CT值 2 6.2Hu ,可被强化。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为前列腺低分化腺癌 ,Gleason评分 9分。全身骨扫描见骨盆、腰椎、肋骨有多处核素浓集影 ,提示 :多发性骨转移。诊断为前列腺癌并发右肾肿瘤并骨转移 ,予内分泌及生物治疗。目前患者已存活2月。讨论 前列腺肿瘤及…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安全性和町靠性.方法 腹腔镜下NSS手术72例.男43例,女29例.平均年龄47岁.肿瘤最大径平均3.0(1.5~8.0)cm.术前CT检查诊断为肾细胞癌者64例,均为T1.手术常规建立4个通道,于肿瘤周围3 cm处清除脂肪并作切除标记,阻断肾血管后切除肿瘤,创面用钛夹或可吸收缝线缝合止血,创面填塞止血纱布条,1.0 Dixon缝线连续交叉缝合,Hem-o-lok间断固定缝线.结果 手术成功71例,中转开放1例;手术时间平均125(90~190)min;热缺血时间平均22(12~4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0(20~600)ml,术中输血1例,术后输血4例.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5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4例、嫌色细胞癌5例、集合管癌1例;术后切缘阳性2例,均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发生尿瘘1例,留置双J管2周后自愈.住院时间平均7(5~12)d.术后随访72例,平均随访时间26(1~52)个月.患肾功能良好,肿瘤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NSS操作难度大,采用连续交叉缝合、间隔Hem-o-lok固定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肾缺血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中心型或肾门旁肾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93年WINFIELD等报道了首例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年后GILL等报道了首例腹膜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以来,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得到普及,现已成为肾脏实性小肿物的可选择的甚至是推荐的治疗方式。最初,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仅适用于单发、浅表、外凸为主的小型实性肿瘤;而随着腔镜手术经验的积累和腔内缝合技术的提高,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复杂病例,如中心型肾肿瘤、肾门旁肿瘤、孤立肾肿瘤、囊性肿瘤、多发肿瘤、T2期或以上的肿瘤。  相似文献   

10.
肾肿瘤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肾肿瘤在我国泌尿外科肿瘤中占第二位,仅次于膀胱肿瘤,大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但在小儿恶性肿瘤中达20%,是儿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肾肿瘤原发类型有四种:(1)肾细胞癌,简称为肾癌,亦有称之为肾腺癌、透明细胞癌、Grawitz肿瘤等。(2)肾母...  相似文献   

11.
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技巧。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技术对9例肾错构瘤和2例局限性肾癌患者分别行肿瘤剜除术和肾楔形切除术。肿瘤直径1.5~3.0cm,平均2.5cm。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1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0min,平均出血量7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天。围手术期无并发症。病理检查2例恶性肿瘤切缘阴性,平均随访10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肿瘤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切除肿瘤和保留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手术的手术技巧及肾脏保护方法.方法 采用70°斜侧卧位经腹腔途径对36例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36例肾肿瘤患者均经B超、CTU、IVU或MRU等相关影像学检查初步确诊.肿瘤位于肾上极17例,肾中部6例,肾下极13例.肿瘤直径平均2.6(0.8~4.0)cm.采用动脉夹阻断肾动脉,剪刀剪除肿瘤,缝合肾脏时用Hem-o-lok夹住缝线,替代打结,应用乌司他丁预防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脏热缺血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手术效果.术后常规随访,定期检查肾功、B超以及胸部X线片.结果 36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5~186 min,平均128 min;术中出血量40~600 ml,平均130 ml.肾动脉阻断时间16~28 min,平均21 min.术后无出血、漏尿等并发症.肾功能正常.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期pT1a 31例,pT1b 5例,切缘均为阴性.随访6~30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肾功能均正常,肿瘤无局部复发,无其他脏器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能有效切除肿瘤和保留肾功能,术中利用Hem-o-lok夹住缝线替代打结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乌司他丁应用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PTEN基因(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它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影响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和蛋白的组装,对细胞的信号传导和其他生物过程有着复杂而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均提示在人类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中,PTEN基因的突变或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进一步揭示其抑癌作用机理,与肾肿瘤的早期诊断、基因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肾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肾窦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原发性肾窦肿瘤患者3例.女2例,男1例.平均年龄40(33~55)岁.临床表现为腰痛伴血尿1例,单纯腰部疼痛2例.肿瘤位于右侧2例,左侧1例.直径平均5.5(3.5~8.5)cm.3例均经行手术治疗. 结果行右肾窦肿瘤探查术1例,术中病理提示良性肿瘤,单纯切除肿瘤,病理报告为血管平滑肌瘤,随访3年未见复发.1例术中因肿瘤出血及肾盂破坏严重,行右肾切除,病理报告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1例因肿瘤包绕肾动静脉,局部严重黏连,行左肾切除术,病理报告为脂肪瘤,随访4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原发性肾窦肿瘤临床罕见,多为良性,易误诊为肾盂肿瘤,CT、MRI、IVU检查有助于鉴别;良性肿瘤直径<4 cm且无症状者可密切随访,有症状或直径>4 cm者可行肿瘤切除;肿瘤累及肾蒂并严重破坏肾盂者可行单纯肾切除;恶性肿瘤应行根治性肾切除.  相似文献   

16.
报告5例肾肿瘤自发性肾周围出血,4例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为肾癌。术前误诊2例,经B超或CT检出3例。结合文献,对自发肾周围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肾细胞癌并发同侧肾上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肾细胞癌并发同侧肾上腺转移癌的发生率,探讨肾癌根治术作同侧蛹 腺切除要响声生。方法 报告5年间行肾癌根治术56例,其中3例并发同肾腺肿瘤,仅1例为肾上腺转移癌。结果 3例均行同侧肾上腺切除的肾癌根治术。均痊愈出院。1例肾癌并发肾上腺转移癌者术后随访2年。健在。另2例分别为产发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哮铬细胞瘤,术后随访5年及2.5年健 在,结论肾 同侧肾上腺肿瘤并不都是转移癌。肾癌根治术不必都作  相似文献   

18.
肾肿瘤影像学诊断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3例肾肿瘤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资料分析,经手术证实正确率:B超为97.9%(92/94),排泄性尿路造影为89.77%(79/88),CT为98%(49/50),肾动脉造影为95.6%(65/68)磁共振成像检查11例,均能清晰地在肾脏部位发现肿瘤。本文并对其各自的诊断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单纯肿瘤剜除术和改良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4月间21例早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接受单纯肿瘤剜除术,7例改良肾部分切除术。结杲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热缺血时间(21土2)(17~28)min。所有切除标本都有完整的包膜,2例肿瘤〉4cm者包膜有灶状浸润,但未穿透包膜,切除的肿瘤周围肾实质内未见癌细胞。平均随访2.7年,所有患者存活,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1例出现肿瘤复发,但非原来手术部位,其余均无肿瘤复发。结论单纯肿瘤剜除术和改良肾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早期肾癌的安全、有效方法,能够有效保留肾单位和功能,防止肾功不全。  相似文献   

20.
例1女,39岁。慢性肾小球肾炎导致尿毒症,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13个月,因血尿2周于1999年6月28日入院。尿呈深红色,有多量不规则血凝块,排尿血凝块梗阻时有尿痛症状.曾按泌尿系感染治疗5d无效。血生化检查:肌酐90μmol/L。B超检查移植肾未见异常,左肾萎缩,体积为4cm×3cm×2cm,有肾体积为6cm×5cm×3cm,右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积水,有不规则高回声区,疑为血凝块,不能明确有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查见右输尿管口喷血,逆行肾盂造影示右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积水,右肾下盏轻度受压变形,左侧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