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输血尤其是大量输血可以给病人带来严重并发症,大量输血合并凝血障碍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围手术期大量输血合并凝血障碍往往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需要综合评估及时诊断。只有正确判断大量输血合并凝血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个体化及综合性的处理措施,包括合理利用各类凝血物质和选择恰当的外科治疗措施等,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障碍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化外科》2004,3(1):27-30
  相似文献   

4.
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凝血机制异常重在术前发现,应认真筛查,明确凝血功能异常的病因,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遵循损伤控制原则,术后早期重点在于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于高凝状态和出血倾向应同等重视,反对盲目使用止血剂。  相似文献   

5.
研究结直肠癌手术前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清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检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配对分析。血栓弹力图中的凝集块形成速率(Angle)、最大幅度(MA值)分别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相关性(P<0.05),年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与术前PT、APTT、血清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PT、APTT、血清D-二聚体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弹力图的凝血反应时间(R值)、Angle、MA值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明显变化,呈现高凝状态。建议术后适当应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障碍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障碍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12月施行的 6 1例肝移植病例。结果  6 1例肝移植术前肝功能ChildC级 35例 (5 7 4 % ) ,ChildB级 2 6例 (4 2 6 % ) ,ChildC组的患者术中凝血指标 (INR)的变化程度大于ChildB组 (P <0 0 5 )。与凝血有关的并发症中大出血 5例 (8 2 % ) ,肾衰 6例 (9 8% ) ,肝动脉血栓形成 5例 (8 2 % ) ,手术开展两阶段对比 ,第二阶段主要因限制了大量凝血药及血制品的使用 ,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掌握好不同时期、不同患者出血和血栓形成的平衡是防治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障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我们的共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1凝血因子改变 在目前已确定的15个凝血因子中,有13个主要合成于肝脏。血浆中凝血因子,除组织因子(TF)及由内皮细胞合成的vW因子外,其它的凝血因子几乎都在肝脏中合成。肝细胞受损时,在众多凝血因子中,Ⅱ、Ⅶ、Ⅸ、Ⅹ这4个因子减少最为明显,其均为维生素K依赖性的凝血因子。在肝病中减少最早和最多的是Ⅶ因子,接着是Ⅱ、Ⅹ因子,最后是Ⅸ、Ⅴ因子及纤维蛋白原(FIB)。急性肝炎时Ⅶ因子活动度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降低最多,故Ⅶ因子水平可作为肝脏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Ⅴ因子减少见于肝病晚期和重症肝炎。预后越差者Ⅴ因子降低愈严重。测定Ⅴ因子活性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病预后的良好指标。FIB即凝血因子Ⅰ,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反应性蛋白质。FIB的降低反映肝细胞损害严重,是预测病情及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出凝血功能的监护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意义。方法对173例肝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凝血功能的评估准备、术中血栓弹力图的监测及术后出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护理。结果144例未发生与凝血相关的并发症。术中因广泛渗血致DIC死亡1例;术后7~10d腹腔出血行第2次手术止血13例,成功10例,死亡3例;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15例,保守溶栓4例,手术取栓8例,死亡3例。结论肝移植围术期积极、合理、有效地进行出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是提高肝移植术后存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肝功能不全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围手术期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是体内合成蛋白质的最主要场所,参与止凝血过程的绝大多数凝血因子、抗凝蛋白和纤溶系统的蛋白均在肝脏合成。另外,循环中活化的凝血因子和纤溶酶及其活化物的清除也主要在肝脏进行。在肝脏疾病时,上述各环节均可受到影响,可出现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凝血活化和纤溶活性增强等。一般只有在急性肝衰竭或慢性肝脏疾病的晚期,上述止凝血功能严重紊乱时才会导致出血。但如果病人接受手术或有创性检查,短时间内肝脏功能的负荷量急剧增大,止凝血功能失代偿状态明显加重,就会发生严重出血,处理不好会影响到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及有效治疗处理方法。方法对18例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患者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再灌注期及术后2周PT、APTT、FDP、D-D-二聚体及血小板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PT、APTT及血小板检测显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术中无肝期进一步加重,再灌流前最重,随着移植后肝功能恢复,凝血功能障碍逐渐得到改善。纤溶系统FDP及D-D-二聚体检测显示肝移植患者同时存在着纤溶系统亢进状态,并于再灌注后达到高峰。伴有较重凝血功能障碍者,术前给予FFP及VitK等有助改善凝血功能;术中应积极给予FFP,适当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以纠正凝血功能不良;术中注意保持体温,及时补充纠正低钙等因素,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应用凯时(PGE2)、罂栗碱及低分子肝素钙等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常常伴有复杂的凝血功能异常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动态监测并进行积极干预治疗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围手术期凝血机制的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维持循环血液的流通状态,是凝血和纤溶之间平衡的结果。维持这种平衡依赖几个相关系统的功能保持正常,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血小板以及血液流变学等。任一环节的作用增强或减弱,都会破坏这种平衡,在原来疾病的基础上造成血栓形成,或者出血的临床现象。对一个创伤或手术的病人医生,多注意出血而往往忽视血栓栓塞的问题,至于微栓综合征则更为陌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出凝血功能的监护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173例肝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凝血功能的评估准备、术中血栓弹力图的监测及术后出凝血功能的监测及护理.结果 144例未发生与凝血相关的并发症.术中因广泛渗血致DIC死亡1例;术后7~10 d腹腔出血行第2次手术止血13例,成功10例,死亡3例;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15例,保守溶栓4例,手术取栓8例,死亡3例.结论 肝移植围术期积极、合理、有效地进行出凝血功能的监测与调控,是提高肝移植术后存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原发疾病与手术均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到多重打击而发生障碍,使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增高。高龄、营养不良、肥胖、糖尿病、肿瘤等基础状态及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均可影响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介导免疫反应、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增加感染风险。而临床与基础研究显示,手术应激损伤引起血流动力学、代谢、神经-内分泌等方面的复杂病理生理变化,在机体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同时,引发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导致机体发生一过性创伤或手术后免疫功能障碍而继发围手术期感染。原发疾病、病人基础状况及手术创伤程度互相影响。因此,须应用综合治疗手段才能降低围手术期发生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麻醉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并对患者产生一系列副作用,然而低体温对患者出血和凝血功能方面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 综述围手术期低体温对出血及凝血机制的研究进展. 内容 从临床和基础研究角度出发,针对围手术期出血和凝血功能两个层面,阐述低体温对出血、凝血平衡的影响. 趋向 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患者出血及凝血功能诸多层面存在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6.
常温体外循环围术期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常温体外循环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我们对20例常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的围术期凝血及纤溶机制变化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20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男13例,女7例。年龄8~62岁,平均41.2岁。体重23~103kg,平均59...  相似文献   

17.
肝胆胰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大量输血合并凝血障碍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胆胰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大量输血合并凝血障碍的原因及正确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诊治11例肝胆胰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大量输血合并凝血障碍的临床资料。 结果 通过个体化、全面有步骤地输注各类凝血物质,并选择恰当的外科治疗等其他相关措施, 其中10例病人凝血障碍得到纠正,术后恢复顺利;1例脾脏切除、门奇断流、胆囊切除术病人术后发生门静脉广泛栓塞死亡。 结论 肝胆胰外科病人发生围手术期大量输血合并凝血障碍,应冷静分析病情,正确判断凝血障碍主要原因,合理利用各类凝血物质,选择恰当的外科治疗及其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正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其中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较为罕见,包括血友病A[因子(F)Ⅷ缺乏]、血友病B(FⅨ缺乏)、纤维蛋白原缺乏、FⅡ、FⅤ、FⅤ+FⅧ、FⅦ、FⅩ、FⅪ和FⅩⅢ缺乏。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发性或外伤性出血,手术风险大,常被列为外科手术的禁忌证。2015年以来,我院联合瑞金医院血液科针对3例患有遗传性凝血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晚期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7例急诊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调整方法,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7例乙型肝炎伴重度肝硬化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38~57岁,平均46岁。术前24h内有消化道大出血5例(出血量1500ml ̄2500ml),肝昏迷3例,所有患者均有胸腔积液、盘状肺不张和大量腹水,肝功能均为ChildC级。合并重度营养不良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