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少君  马纯华  黄畅 《妇幼护理》2023,3(17):4253-4254
目的 探究病情分级对超声科急诊患者就诊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01 月至 2023 年 04 月期间 收治的 62 例超声科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病情 管理,观察组给予病情分级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就诊效率、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等待时间、检查 时间及救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 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超声科急诊患者采用病情分级的护理模式可提 高患者的就诊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2 月住院患者 76 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8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并发症以及满 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 风险管理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不良事件,降低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李华 《妇幼护理》2023,3(3):730-733
目的 研究 ICU 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我院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4 月我院 ICU60 例转出病人,随 机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的转出 ICU 后 48h 内 成功率,住院时间,交接时间,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转出 ICU 后 48h 内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交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 对照组(P<0.05)。结论 ICU 病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提高安全转出率,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王明珠  张天淑 《妇幼护理》2023,3(21):5155-5157
目的 探讨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 2018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急诊胸痛患者 70 例,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提供快速准确 分诊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救治时间节点、满意度与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 FMC 至心电图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FMC2B 时间、D2B 时间及总缺血时间各项救治时间节点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 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胸痛患者抢救实施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可缩短患者分诊就诊时间,减少不良事件, 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刘智敏 《妇幼护理》2022,2(17):4088-409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基于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收 治的 3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12 月收治的 29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 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院内死亡率、急救 2h 后 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出诊时间、急诊分诊评估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FMC2B 时间、急救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痛缓解率、ST 段回落率、心肌酶谱回落率优于对照 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可以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心 血管不良事件率及院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梁健仪  严彩云  龙春艳 《妇幼护理》2023,3(19):4640-4642
目的 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3 月我院收 治的 7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实 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救治时间、急救效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Α组急诊出诊时间、现场 救治时间、急诊至介入室或溶栓时间及抢救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 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及心脏骤停等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能够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接受不良心血管事件,提 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张静  朱彩霞  严伟倩 《妇幼护理》2022,2(23):5461-5463
目的 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收治的 82 例急诊 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1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实 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不良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急诊科停留时间、治疗时 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 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护理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时间,减少 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齐明辉  赵龙燕  王现斌 《妇幼护理》2023,3(8):1904-1906
目的 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中采用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急诊收 治的 4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对照组。将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急诊收治的 4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 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转运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 间、ST 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心肌酶谱回落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再行 PCI 率及院内 AMI 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 组转运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 ST 段回落率,胸痛缓解率,心肌酶谱回落率高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不良事件发生率,再行 PCI 率,院内 AMI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满意 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采用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效率,缓解症状,减少心脏不良 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耿倩倩  白连霞 《妇幼护理》2023,3(17):4142-4145
目的 分析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肺炎患儿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100 例小儿肺 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比较两 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的心率缓解时间、肺部啰音缓解时间、体温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到组护理满意度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 肺炎护理应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能够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人文关怀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病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本 院收治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 28~39 周新生儿 8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 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和心理状态。结果 护 理前,两组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 (P<0.05)。观察组家属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新 生儿重症病房对患者实施延续性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家属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乔文清 《妇幼护理》2024,4(7):1601-1603
目的 探索 SBAR 沟通模式联合规范护理实施于新生儿科护理床头交接班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2 月 在我院的新生儿科室收治的 7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 取规范性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 SBAR 沟通模式联合规范护理的模式。分析比较两组的床头交接班满意度、患儿不良症状的发 生率、并发症出现概率观察指标及临床观察指标 。结果 实验组患儿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 验组护理人员在患儿六项基础信息提供、护理人员负责评分、患者配合度评分、交班质量效率评分和患者安全评分明显高于对 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日增长体质量、日增长奶量大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科护理的床 头交接班环节实施 SBAR 沟通模式联合规范护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陈扬  邱丽君  张升菊 《妇幼护理》2022,2(22):5201-5203
目的 将前瞻性理论引导的零缺陷护理模式应用于脑血管意外患者急诊救治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医院急诊收治的 79 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39 例与实 验组 40 例。对照组以常规联合零缺陷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实验组采取前瞻性理论引导的零缺陷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分析对比 两组的急诊救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急救室救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诊 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前瞻性理论引导的零缺陷护理模式应用于脑血管意外患者急诊救治中,能缩短急诊室的治疗时间,减少并发 症,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3.
任丽丽  高珍珍 《妇幼护理》2022,2(21):5032-5034
目的 探究在 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4 月至 2022 年 7 月收治的 49 例 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组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4 例)给予常规护 理,观察组(25 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用时、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情况和 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 ICU 停留、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费用使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 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 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偰俊平  蔡爱敏 《妇幼护理》2023,3(13):3247-3249
目的 探究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 78 例多发伤 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39)采取常规急救模式,研究组(n=39)采取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 化急救模式。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创伤程度、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前检查、入院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创伤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多发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策略下一体化急救模式,能够改善手术指标及创伤程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及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4 月期间收治 的 60 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分 诊干预护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相关临床急救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 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候诊时间和确诊时间均比对 照组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的就诊准确率、救治成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在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及急诊 护理采取分诊干预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分诊评估时间、候诊时间和确诊时间,提高就诊准确率和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陈秀珠  刘思贝  廖丹  杨文长 《妇幼护理》2023,3(11):2530-2532
目的 研究精细化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200 例妇科腹 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00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精细化护理。分析和比较两组的护 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围术期指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SAS、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 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效果,能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 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贺文娟 《妇幼护理》2023,3(12):2981-2983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予以三级质控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间我院临床接 诊手术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节点的不同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实施基 础管理;观察组实施三级质控管理。分析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显著高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 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干预手术室患者期间予以三级质控管理服务,能减少并发症和不良 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侯艳玲  侯燕宁  张英姿 《妇幼护理》2022,2(24):5739-5742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6 月心胸外科患者 3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未开展心胸外科优质护理管理的 18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 2022 年 1 月 至 2022 年 6 月开始实施心胸外科优质护理管理的 18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管理模 式。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管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显 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能改善心胸外科护理 服务质量,减少不良事件,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228 例 RDS 新生儿,依据患儿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1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对 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治疗期间共发生并发症(6.5%)少于对照组发生(14.0%)(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97.36%)优于对照组(85.09%) (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够加快康复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陈海容 《妇幼护理》2023,3(20):4903-4905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褥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在 我院治疗的 50 例褥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 例。两组均给予 VSD 治 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负面情绪、舒适 度及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 SAS 评分、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有助于促进褥疮患者,能够缓解负性情绪,减少不良事件, 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