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LS)治疗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02—2016-02间接受脾切除术的66例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33例。A组行腹腔镜手术,B组行开腹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血小板计数(PLT)、PLT变化率及术后血栓相关并发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B组(P0.05);2组术后PL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LT变化率、门脉系统血栓总出现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术,LS术后患者更易产生门脉系统血栓,LS术暂时无法完全替代开腹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2.
脾切除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非出血性门脉高压症李洪茹孔令义王贵松奚绍贤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061001)为探讨脾切除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非出血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现将我院1983~1995年治疗的51例加以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nous system thrombosis,PVST)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对13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均经胃网膜右静脉置入导管测压并留置导管,其中36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其余设为对照组)术中增加脾静脉近端结扎。术后早期经导管滴注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或发生血栓后滴注尿激酶溶栓,出院后口服华法林,使预防和治疗血栓的效果分别达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于1.5~2.0和2.0~3.0,并直至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结果 术后2周内发生PVST共132例(100%),血栓分布:残余脾静脉血栓132例(100%),门静脉血栓(PVT)39例(29.5%)。在39例PVT中,门静脉主干血栓33例,主干血栓均与残余脾静脉血栓相连,其中15例血栓最大横截面积<50%,14例血栓最大横截面积≥50%,4例为完全性血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6例,其中4例合并门静脉主干血栓并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相连,2例存在门静脉分支血栓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与脾静脉血栓相连。39例PVT中,门静脉左支血栓21例,门静脉右支血栓18例;PVT 2处及以上者25例。在试验组36例脾静脉近端结扎的患者中,发生门静脉主干血栓1例(2.8%);在对照组未采用脾静脉近端结扎的96例中发生PVT 38例(39.6%),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39例PVT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其中33例在术后6个月获得随访并进行CT检查,发现血栓消失、机化再通和海绵样变各23例、7例和3例。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早期残余脾静脉内易形成血栓,残余脾静脉血栓向门静脉内蔓延是发生术后PVT的主要原因。脾静脉近端结扎的预防效果显著,经胃网膜右静脉留置导管,术后滴注肝素盐水和溶栓剂兼具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口服华法林效果确切但需检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早期接受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等抗凝治疗预防门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12月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或)加断流术后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服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20例)及早期行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的治疗组(36例)进行对比分析。术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有可比性,术后第1,3,7,10,14天动态监测血小板(PLT)计数的变化,术后第1,2,4,12周行彩超或螺旋CT监测门静脉血栓(PVT)形成情况,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发生PVT5例,发生率为25.0%;治疗组发生PVT共计1例,发生率2.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或)加断流术后患者早期接受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是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3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脾切除加断流术后可能发生门静脉主干或门静脉分支血栓 ,其发生的时间、栓塞程度和部位对向肝血流常带来影响甚至严重减少向肝血流 ,增加门静脉压力 ,在加重肝功能损害的同时 ,又可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我院 1996~ 2 0 0 2年行脾切除加断流术 193例 ,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 3 6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已经很成熟,但术后抗凝仍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目前对于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精准的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术后常规的抗凝药物选择及其原理、抗凝时监测的指标,抗凝出血时的补救措施等,其中抗凝的具体方法及停药时间是目前的研究重点.有效的抗凝对脾切除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均有获益.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对 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原因及其防治进行回顾性分析 ,从而制定治疗措施。结果  3 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病人 ,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 16.7% ,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 ,经早期口服潘生丁 ,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治疗 ,随诊 3个月 ,血栓无进一步发展 ,也未引起相应其它并发症。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有一定发病率 ,可造成肝功能进一步受损及内脏血流瘀滞 ,甚至肠坏死 ,危及生命 ,所以对其早期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脾切除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脾切除病人中,有少数病人会出现门脉系统血栓形成。为探讨脾切除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特设计本实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抗凝治疗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genesis,PVT)的效果.方法 总结河北省沧州中心医院1994年8月至2011年7月157例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手术,其中2000年以后手术的89例术后24 h开始用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川芎嗪160 mg,每日1次静点,持续1周,48 h后再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250 U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持续7~14d为预防组;以2000年以前68例术后未预防性用药为对照组.通过3~ 12个月随访,分析两组PVT的发生情况.结果 预防组血栓发生率为8% (7/89),其中Ⅰ、Ⅱ级血栓占5/7,Ⅲ级以上血栓占2/7,无肠坏死病例;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29%(20/68),其中Ⅰ、Ⅱ级血栓占20% (4/20),Ⅲ级以上血栓占80%(16/20),有3例出现肠坏死,两组PVT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7,P=0.00;两组Ⅲ级以上血栓分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0,P=0.00.预防组在预防用药期间未发生明显出血并发症.结论 PVT形成是多种原因促成的结果,术后早期进行抗凝治疗不仅安全,而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脉高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10年1月12例行腹腔镜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完全腹腔镜手术成功,4例中转开腹.12例患者手术时间190~470 min,平均350 min,术中出血200~2200 ml,平均1300ml.8例成功腹腔镜手术时间190~410 min,平均313 min,术中出血200~1700ml,平均700ml,术后排气时间3~5 d,术后10~20 d出院.结论 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可作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一种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高压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目前脾切除加分、断流是治疗门脉高压以及脾功能亢进的主要方法,术后常常存在血栓形成、血液粘度增高、感染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1]。本文对我院30例门脉高压征患者行门静脉断流术加脾部分切除术,效果良好,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6例患者行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16例行完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外周血血小板数值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腹腔镜组成功完成手术12例,中转开腹4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15±77) min和(291±31)min,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2,P=0.384;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09±216) ml和(980±402) 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5,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和3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4,P=0.52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3)d和(17±8)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9,P<0.01.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有效,具有出血少、痛苦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Delaitre等报道首例电视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video splenctomy,LS)以来,LS逐渐凸显其优势,并应用于门脉高压症即腹腔镜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开展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应用LigaSure钳电凝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例,随访1~2年,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脾大部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术式。方法 对36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脾大部切除加断流术,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 术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0.68kPa。近期并发左胸腔积液9例,左膈下积液10例,1例上消化道出血,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内绝大多数病人脾亢和食道静脉曲张改善或消失,B超和γ-照相显示残脾无明显增大,有吞噬功能,随访1-10年,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及死亡各2年,1年,3年和5年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的可行性、有救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施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除1例因大出血中转开腹外,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平均260 ml,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患者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的可行性. 方法 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脾功能亢进12例,在手助腹腔镜下采用超声刀分离脾周韧带,Endo-Cutter切断脾蒂,袋装取出;按开腹手术的要求分离切断胃底、食管下段6~8 cm范围内所有曲张血管. 结果 10 例顺利完成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2 例因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腹手术.10例成功者手术时间2.5~5 h,平均3.4 h,术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50 ml.1例因术后腹腔内出血开腹手术止血,其余病人无其他并发症.10例随访0.5~2年,平均1.5年,4例死于肝功能衰竭,6例1年左右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6例于1年左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均为小量出血,胃镜检查显示出血原因3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1例为胃溃疡,2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缓解. 结论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手助腹腔镜下脾切除门奇断流术(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门奇断流术的手术技术。方法用手助腹腔镜完成12例脾切除门奇断流术。结果12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150~260min,平均200min。术中出血200~1500ml,平均580ml。切除脾重500~2000g,平均870g。住院时间8~18d,平均1ld。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疼痛少,5例术后用止痛剂,24~74h排气,平均52h。手助切口愈合良好,1例出现并发症,1例死亡。结论手助腹腔镜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不但安全可行,而且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早期使用抗凝药物治疗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升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50例脾切除早期抗凝(早期抗凝组)及50例脾切除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术后1个月血小板变化趋势及差异。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31 d血小板平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 P<0.01判断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脾切除患者均在术后15 d血小板值达到最高峰,早期抗凝组经抗凝治疗,血小板值上升幅度平稳、缓慢,在术后第15天,血小板值未超过500&#215;109/L。而常规治疗组在术后第15天时血小板值已达到1000&#215;109/L。早期抗凝组在达到最高峰值后,下降平稳,术后第21天即恢复正常水平。而常规治疗组在术后第21天血小板值仍然偏高,直到术后第25天左右才恢复正常水平。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857, P <0.01。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复诊,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早期使用抗凝药物对治疗脾切除术后继发性血小板升高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对1978年4月至1996年5月施行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128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35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观察了手术前后门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10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并就15例门奇断流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术既保留了断流术的优点,同时又可适当降低门静脉的压力和血流量,改善门脉系高血流瘀血状态,且维持一定量的向肝血流。手术死亡车为3.9%,术后迫期无1例出血,远期出血率为8.1%,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6%,5、10年及1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69.1%和58.5%。作者认为该联合术是目前治行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合理而可取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脾切断流术后不同血小板水平开始抗凝治疗对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脾切断流术的患者125例,患者术后均常规抗凝治疗,其中血小板>100×10 9/L开始抗凝的患者85例为实验组,血小板>300×1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