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逆行法肝切除术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逆行法肝切除术的切除率及其安全性。方法1994年6月至2005年12月同一手术组共切除难切性肝癌574例,其中用逆行法切除543例(甲组),用传统方法切除31例(乙组)作为对照。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甲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乙组(P〈0.01)。结论难切性肝癌行逆行肝切除术可明显提高切除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Glisson肝蒂法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肝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Glisson组)经过术前精确评估后,术中采取改良Glisson肝蒂法首先阻断肝段肝蒂,然后按照术中B超定位肝静脉主干及分支作为肝内断肝平面,采取精细钳夹法切除单一以及联合肝段。对照组(Prigle组)行常规术前检查及评估,术中采取传统Prigle法阻断第一肝门后,以超声刀不显露肝静脉按照术中B超定位平面切除单一或联合肝段。结果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白蛋白用量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Prigle组(50.0%),P〈0.05;Glisson组术后病理标本切缘距肿瘤距离为(2.3±0.7)cm,大于Prigle组的(1.5±0.6)cm,P〈0.05。Glisson组术后1年的肿瘤复发率略低于Prigle组〔10.0%(3/30)比16.7%(5/30)〕,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Glisson肝蒂法肝切除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与传统Prigle法同样的安全性,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切缘,同时理论上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4.
5.
6.
7.
脾切除术后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荣泉 《腹部外科》2001,14(4):209-210
目的 探讨切脾术后肝癌治疗的价值和方法。方法 根据患者肝功能情况与肿瘤类型与临床分期 ,给予几种治疗方式。结果 除 1例肿瘤根治术后给予免疫增强治疗的病人已生存 2年以上外 ,其余患者有 6例在 6月内死亡 ,最近 1例术后 3个月情况已很差。结论 早期诊断手术根治切脾后肝癌术后给予免疫增强剂疗效佳。  相似文献   

8.
Cao Z  Cheng X  Wu Z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97-9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切除时联合脾切除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 16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分成 2组 ,即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组 ( 7例 )和单纯肝癌切除组 ( 9例 ) ,于术前、术后 2个月取外周血 7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CD4 /CD8,ELISA法检测IL 2、IFN γ、IL 10。 结果  2组患者术前CD4、CD8、CD4 /CD8、IL 2、IFN γ、IL 1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 2个月 ,切脾组CD4 ( 3 8 2 %± 3 7% )、CD4 /CD8( 1 7%± 0 3 % )高于保脾组CD4 ( 3 2 5 %± 4 0 % )、CD4 /CD8( 1 1%± 0 1% ) ,而CD8( 2 3 7%± 3 7% )低于保脾组CD8( 2 9 4 %± 4 0 % ) (P <0 0 5 ) ;切脾组IFN γ[( 10 4 4± 14 9)pg/ml]、IL 2 [( 98 6± 18 6)pg/ml]高于保脾组 [IFN γ( 70 5± 12 6)pg/ml、IL 2 ( 80 9± 13 5 )pg/ml],而IL 10 [( 5 5 5± 11 2 )pg/ml]低于保脾组 [IL 10 ( 89 4± 10 )pg/ml](P <0 0 5 )。 结论肝癌切除时联合脾切除不但没有降低机体T细胞亚群和Th细胞的平衡 ,反而促进其恢复平衡 ,并改善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段血管阻断技术在精准肝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精准肝段切除的6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16例,年龄45~ 66岁.均经病理学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结果 67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手术均获得成功.肿瘤直径2~6 cm,行肝Ⅲ段切除病例22例,肝Ⅳ段切除病例10例,肝Ⅵ段切除病例35例.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时间73 min;术中出血量50 ~ 200 ml,平均出血量86 ml,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出现切口液化6例,经换药后痊愈,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胆漏、出血、腹腔感染及肝脏衰竭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11d,平均时间7.8d.术后随访3个月,无肿瘤复发患者.结论 肝段血流阻断技术在肝癌患者精准肝段切除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轻了肝脏损伤,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和手术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82例原发性肝癌伴有肝硬化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7例,单因素分析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围手术期PA血清值、癌灶大小、肝硬化程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与术后肝功能衰竭有密切关系。结论对于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术前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及保护残余肝脏功能是预防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1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ERAS组(n=40)和对照组(n=41),ERAS组采用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ERAS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NRS评分、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无出院30 d内再次住院或手术病例。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肝癌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安全有效,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视频中的患者是1名51岁因肝细胞癌收治于外科和肝移植病房的患者。该患者合并HC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形成及食管曲张形态为F1。Child-Pugh评分为B级7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11分,BMI指数为26.7,ASA评分为2分。既往无腹部手术史。多学科诊疗团队意见是为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左肝叶切除术。术中未采用Pringle法行肝门阻断。手术时间为193min,失血量约为100mL,术中无输血。患者术后恢复平稳,Clavien-Dindo分级为1级,并于术后第8天出院。笔者的经验是有经验的手术团队可以在需要手术的肝硬化患者中适当地实施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行根治性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和总体生存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复发和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预测能力,作风险等级划分.结果 至随访截止,53例出现HCC肝内复发,其中早期复发47例.总体1,2,3和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2.9%(39/62),75.8%(47/62),80.7%(50/62)和83.9%(53/62),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9.7%(37/62),21.0%(13/62)和1.61%(1/62).多因素分析显示BCLC分级,肝硬化程度和切缘肿瘤细胞阳性是早期复发风险因素.截点值≥2.171时,预测早期复发灵敏度85.1%,特异度77.8%,AUC 0.874(95%CI,0.757~0.990).肝硬化程度,术后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治疗是术后总体生存影响因素.截点值≥2.893时,预测总体生存灵敏度86.8%,特异度88.9%,AUC 0.894(95%CI,0.798~0.990).结论 BCLC分级,肝硬化程度和切缘肿瘤细胞阳性是合并肝硬化HCC术后早期复发风险因素.肝硬化程度,术后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治疗是术后总体生存影响因素.划分肝硬化程度和风险等级有助于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切除时联合脾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收治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分成 2组 ,即切脾组 (11例 )和保脾组 (15例 ) ,比较 2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与血象改变。结果切脾组术后 14d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 (8 9± 1 6 )× 10 9/L、(310±32 )× 10 9/L ,明显高于保脾组 (3 7± 1 4 )× 10 9/L和 (10 4± 4 1)× 10 9/L(P <0 0 1)。术后第 7天切脾组血清总胆红素为 (2 4± 7) μmol/L ,低于不切脾组 (37± 13) μmol/L ,P <0 0 5。 2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切除时联合脾切除提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减轻术后肝脏胆红素代谢负担 ,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半肝切除术中不同血流阻断方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不同肝脏血流阻断方式在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5年行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相关病例资料。A组: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83例;B组:行Pringle法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67例;C组:解剖性半肝血流(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阻断32例。结果手术时间C组较A、B组显著延长(t=3.27、t=2.74,均P<0.01),B组术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中心静脉压(3.99±1.87)cmH2O,较阻断前(8.32±3.56) cmH2O显著下降(t=8.81,P<0.01);出血量(263±146)ml较A组(657±384)ml显著减少(t= 7.94.P<0.01),并且在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没有发生严重的肾脏及循环系统并发症。C组出血量(255±178)ml较A组显著减少(t=5.68,P<0.01),术后第1天A、B组转氨酶比C组显著升高(t= 8.23、8.56,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行半肝切除术中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是一种减少出血的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解剖性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要求高,但可避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术中肝损伤也小。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在肝脏切除手术中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可有效减少肝断面出血,然而,低中心静脉压(CVP)所产生的相对低血压和潜在低灌注可能造成不良影响,这使其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本研究探讨CLCVP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伴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手术的44例原发性肝癌伴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同一组医生手术,其中24例患者术中采用CLCVP技术(观察组),另外20例患者术中未采用CLCVP对照组(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Child分级、肝硬化程度、肝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观察组术中、术后均未见低CVP相关气栓、肝肾损伤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动脉收缩压、CVP明显降低,手术时间与肝门阻断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和手术输血率明显降低,但术中乳酸指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的术后出血、感染、胸腔积液、胆汁漏的发生率以及肝肾功能指标、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做好术前肝功能评估和术中密切观测患者灌注指标的前提下,CLCVP技术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是安全可靠的,虽然低CVP会使机体灌注减少,机体无氧代谢增强,乳酸含量增高,但对肝肾功能及肝癌的复发无明显影响,而且较低的CVP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长和肝门阻断时间,降低长时间缺血缺氧对肝脏的打击。总之,在无严重心、肺、脑、肾基础疾病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CLCVP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控制肝断面出血技术。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病人的肝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的肝切除问题。方法分析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A组,250例)和肝胆管结石合并肝硬化(B组,158例)临床资料。结果A组:术后81例出现各种并发症163次,死亡6例。B组:术后44例出现各种并发症101次,死亡2例。结论病因不同,用作评价肝储备功能的指标应有所区别;血清胆红素对评价淤胆病员的肝储备功能价值不大。胆汁性和肝炎后肝硬化并存者,经谨慎选择,仍可承受有限度的肝切除术。术前标准肠道准备,术中缺血预处理,有助提高手术安全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段门静脉球囊导管阻断联合区域性肝动脉阻断下的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48例肝细胞癌病人行应用肝段门静脉球囊导管阻断联合区域性肝动脉阻断下的肝切除术(A组),同时将应用常规肝切除术70例病人分为Pringle法阻断组(B组,n=36)和肝门区域性血管阻断组(C组,n=34),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肝功能指标。结果 三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A组手术时间较C组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C组,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肝功能恢复较B组快,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段门静脉球囊导管阻断联合区域性肝动脉阻断下的肝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有适应证的肝细胞癌病人,采用此术式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并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4月广元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6例行肝切除术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据入肝血流阻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交替阻断组(26例)采用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技术,传统阻断组(30例)采用区域血流阻断技术。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第1、3、7天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C4(LTC4)等指标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交替阻断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ALT、AST、IL-6、TNF-α和LTC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水平均先升高随后逐渐减低,传统阻断组术后第1、3、7天时ALT、AST、IL-6、TNF-α和LTC4水平均高于同期交替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替阻断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阻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Pringle法,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中行交替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能够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输血,减轻肝损伤,降低再灌注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合并肝硬化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肝段切除手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方法的更佳选择。方法总结分析合并肝硬化原发性肝癌32例,观察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对手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及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切除肝癌,18例肝门部血流阻断(Pringle法)下的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其中1例死亡;而14例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无上述情况出现,术后肝功能及腹腔血性引流及康复情况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肝硬化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只要注意术前肝功能状况,确定合理的入肝血流阻断及手术方案,手术仍为安全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