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一仅(TNF-α)是一种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功能的促炎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炎症反应、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在免疫病理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病与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上调有关,其中较为重要并为多数学者所公认的细胞因子是TNF-α。  相似文献   

2.
《微循环学杂志》2020,(2):53-56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Dickkopf-1蛋白(DKK-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12—2018-06我院诊治的50名AS患者[AS组,其中21例患者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治疗(使用TNF-α抑制剂治疗组),29例患者未使用TNF-α抑制剂治疗(未使用TNF-α抑制剂治疗组)],另选取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DKK-1、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AS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活动度BASDAI、DKK-1、ESR及CRP水平变化。同时分析AS患者DKK-1与BASDAI、ESR及CRP的相关性。结果:AS组患者血清DKK-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6个月后,AS患者各亚组BASDAI、ESR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使用TNF-α抑制剂治疗组较未使用TNF-α抑制剂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DKK-1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各亚组血清DKK-1与BASDAI、ESR和CRP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DKK-1可能参与AS的新骨形成。TNF-α抑制剂可能对AS新骨形成无阻止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53例活动期AS患者与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IL-18及TNF-α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AS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15.7±30.4)ng/L比(45.7±10.4)ng/L,P<0.05)],并与TNF-α、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BASDAI)、晨僵时间、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脊柱活动测量指数(BAS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0.63、0.48、0.58和0.48,P均<0.01)。治疗12周、24周后AS患者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323.6±85.8)和(220.1±15.1)n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24周后下降更明显。结论IL-18可能参与AS发病机制,血清IL-18的检测可作为反映AS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53例活动期AS患者与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IL-18及TNF-α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AS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15.7±30.4)ng/L比(45.7±10.4)ng/L,P<0.05)],并与TNF-α、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BASDAI)、晨僵时间、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脊柱活动测量指数(BAS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0.63、0.48、0.58和0.48,P均<0.01).治疗12周、24周后AS患者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323.6±85.8)和(220.1±15.1)n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24周后下降更明显.结论 IL-18可能参与AS发病机制,血清IL-18的检测可作为反映AS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发生的易感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引物PCR方法(SSP-PCR)检测了136例AS患者和127例正常人的TNF-α5旁侧-857C/T,-863C/A和-1031T/C三个基因多态性位点,并比较了部分不同地区人群之间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结果AS患者TNF-α-857基因型(CC,TC和TT)分布频率分别是64.0%,35.3%和0.7%;TNF-α-863基因型(CC,CA和AA)分布频率分别是68.4%,30.0%和1.5%;TNF-α-1031基因型(TT,TC和CC)分布频率分别是66.2%,32.4%和1.5%;TNF-α-857等位基因频率C和T分别是81.6%和18.8%;TNF-α-863等位基因频率C和A分别是83.5%和16.5%;TNF-α-1031等位基因频率T和C分别是:82.4%和17.6%;正常对照者TNF-α-857基因型(CC,TC和TT)分布频率分别是70.9%,27.6%和1.6%;TNF-α-863基因型(CC,CA和AA)分布频率分别是68.5%,29.9%和1.6%;TNF-α-1031基因型(TT,TC和CC)分布频率分别是69.3%,29.1%和1.6%;TNF-α-857等位基因频率C和T分别是84.6%和15.4%;TNF-α-863等位基因频率C和A分别是83.5%和16.5%;TNF-α-1031等位基因频率T和C分别是:83.9%和16.1%;AS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文中国汉族人TNF-α-857(C/T),-863(C/A),-1031(T/C)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同亚洲的日本、韩国人群基本一致,差异无显著性;-863(C/A),-1031(T/C)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同欧洲的英国、荷兰、瑞典人群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但欧洲人群的TNF-α-857T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亚洲人群,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NF-α-857,-863和-1031三个基因多态性位点可能不是中国人患AS的主要易感位点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湖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AS)汉族患者及健康人群DNA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Ⅱnt587位点的多态性分析,研究TNFRⅡnt58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对100例AS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TNFRⅡnt587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数据经SPSS处理,分析两组中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 100例患者中TNFRⅡn687位点T/T型43例(43.0%),T/G型32例(32.0%),G/G型25例(25.0%);100例健康对照中TNFRⅡnt587位点T/T型56例(56.0%),T/G型34例(34.0%),G/G型10例(10.0%),AS患者中TNFRⅡnt587 G频率(41.0%)较正常对照(27.0%)明显增高(x2=8.734,P=0.003).与对照组相比,AS患者TNFRⅡnt587位点基因型为G/G时比数比(OR=3.256)明显高于T/G型(OR=1.226)和T/T型(OR=1).结论 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TNFRⅡnt587位点多态性与AS发病具有相关性,且G/G基因型在AS发病中具有高风险性.  相似文献   

7.
依那西普治疗升高强直性脊柱炎外周血DC细胞数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拮抗剂依那西普(Etanercept)对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外周血DC细胞的影响.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40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给予依那西普(50 mg,皮下注射,1次/周)或安慰剂治疗.流式细胞术分析健康志愿者及AS患者治疗前后患者髓系树突状细胞(mDC)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IL-2) 受体的水平.结果:依那西普治疗后,MHC Class Ⅱ阳性树突状细胞(MHC Class Ⅱ positive mDC)明显升高.Treg细胞数量升高.血浆可溶性IL-2受体水平降低.结论:抗TNF-α的治疗阻断了MHC Class Ⅱ positive mDC的成熟,从而增强了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并抑制了效应T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TNF-α对HDMSCs和AS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区别。方法实验以HDMSCs作为对照,分别以无TNF-α成骨诱导液和含有1 ng/ml、2 ng/ml和20 ng/ml不同质量浓度TNF-α的成骨诱导液诱导HDMSCs和ASMSCs成骨分化,采用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检测各组成骨分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成骨标志分子OPG、Runx2、Osterix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成骨分化相关Smad通路和Wnt通路的激活水平。结果与无TNF-α处理相比,低质量浓度TNF-α(1 ng/ml和2 ng/ml)处理下ASMSCs成骨分化减弱(P<0.05),OPG、Runx2、Osterix mRNA水平降低(P<0.05),Smad通路及Wnt通路被抑制(P<0.05);而HDMSCs成骨分化无明显改变(P>0.05),上述分子及通路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与无TNF-α处理相比,高质量浓度TNF-α(20 ng/ml)处理下HDMSCs和ASMSCs成骨分化均减弱(P<0.05)。结论低浓度TNF-α可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湖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汉族患者DNA中TNF-α-238位点的多态性,研究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TNF-α-2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 PCR-RFLP)对患者和正常人DNA中TNF-α-23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90例正常人血清中TNF-α的水平,HLA-B27分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中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TNF-α水平、HLA-B27阳性率及其组间差异.结果:100例患者中TNF-α-238位点G/G基因型95例(95%),G/A基因型5例(5%),90例正常人中TNF-α-238位点G/G基因型88例(97.8%),G/A基因型2例(2.2%).AS组的TNF-α-238位点G频率(97.5%)低于正常对照组(98.9%),A频率(2.5%)高于对照组(1.1%);两组均未发现A/A基因型;AS组患者血清中TNF-α的平均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10.16±1.19) pg/ml vs.(5.64±1.18) pg/ml],且G/A基因型患者血清中TNF-α的平均水平比G/G基因型患者高[(13.49±1.27) pg/ml vs.(9.44±1.29 pg/ml)];HLA-B27阳性率在湖南地区AS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极其显著(χ~2=114.975,P=0.000).对 HLA-B27和TNF-α-238两位点的基因分析表明,与单独HLA-B27阳性比较,TNF-α-238位点基因型为G/G时比数比(OR值)明显增加.结论: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TNF-α-238位点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可能没有相关性,但基因型为G/G时AS的患病风险可能增高.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具有高度遗传倾向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既往的研究主要报道HLA-B27基因与AS的强相关性,但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提示除HLA-B27基因外,可能还存在其他的MHC类和非MHC类基因与AS相关。本文综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遗传学因素的研究进展,为其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精索静脉曲张(VC)对大鼠睾丸组织TNF-α和NO含量的影响。 方法: 将成熟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结扎( VG)组,n=30;手术非结扎(SOG)组,n=20。分别测定两组大鼠睾丸组织中TNF-α和NO的含量,并加以比较。 结果: ①VG组左侧睾丸TNF-α、NO含量分别显著高于SOG组(P<0.01);②TNF-α与NO呈正相关(r=0.523, P<0.01)。 结论: VC时睾丸TNF-α和NO的变化, 可能是造成睾丸损伤、精子生成障碍甚至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使用ELIspot法观察中药红曲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方法 采集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期患者(均符合1984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制成细胞悬液,以每孔2.5 ×105个细胞种植到包被有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抗体的96孔酶联免疫(enzyme-linked immunospot,ELIspot)板上.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TNF-α抑制剂组)、阳性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红曲高浓度组(0.5mg/mL)、红曲中浓度组(0.25mg/mL、红曲低浓度组(0.125 mg/mL),细胞种植的同时给予阴性药物、阳性药物和红曲高中低三种浓度药物刺激,24后检测TNF-α分泌情况.结果 红曲高中低浓度组的ELIspot检测,斑点计数均少于正常组,其中红曲高、中浓度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pot检测是一种较好的用于观察药物对细胞作用效果的方法;红曲能减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遗传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遗传因素占主导地位的疾病 ,由 B2 7和其他相关基因参与。本文就其在遗传因素上的病因综述了 HL A- B2 7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家系研究、动物模型、全基因组扫描和其他相关基因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15.
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与腹膜后开放手术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开放手术小切口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组(腹膜后组)60例,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组(腹腔镜组)60例.每组分为单侧曲张、双侧曲张.随访1a,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精液异常改善率.结果 与腹膜后组比较,腹腔镜组双侧曲张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腹腔镜组少于腹膜后组;精液异常改善率腹腔镜组优于腹膜后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尤其适用于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  相似文献   

16.
精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目前其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方法众多,不同的治疗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患者且各有利弊。本文就临床各种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临床精索静脉曲张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免疫遗传学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花  黄烽 《现代免疫学》2007,27(4):265-269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主要累及青壮年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高,探索其发病机制非常重要。目前关于AS的发病机制存在多个不同的假设,其中研究较多并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假设包括:(1)HLA-B27在AS的发病机制和遗传潜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AS与B27之间的强相关性已经得到公认并且被广泛证实,其中流行病学研究显示HLA-B27与AS的这种相关性遍及全世界,其中的重要证据之一是一级亲属是AS的HLA-B27阳性个体患病的风险是无家族史的B27阳性个体的6~16倍;(2)MHC基因也被认为可能参与了AS的发病,其中可能的候选基因可能定位于第2号、第9号和第16号染色体,其中TNF-α850和HLA-B13、B27、CE6等基因可能是AS患者的易感基因;(3)其他新的遗传易感基因如PD1的基因多态性与AS易感性之间存在遗传关联;(4)细菌感染与AS之间相关性的一些重要证据来源于动物模型,认为细菌感染与HLA-B27之间的作用可能是致病的一个关键因素;(5)Ⅱ型胶原、蛋白聚糖是软骨的成分,目前认为它们可能是AS自身免疫反应的候选目标;(6)AS的发病机制还包括T细胞的功能特别是调节性T细胞亚群中CD4~+ CD25~+Treg的功能、骨生成蛋白、前列腺素、内皮细胞及内皮素的功能异常和瘦素等因素均可能参与了AS的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8.
覃巍  廉凯  郭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9):4695-4699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涉及到慢性全身炎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升高,而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可以抑制CD36在单核细胞的表达。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系。 方法:纳入84例初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和111例健康对照人群,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健康人群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两组的生物化学、免疫学、血液常规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两组受试者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单核细胞CD36荧光强度低于健康对照人群(P < 0.01)。单核细胞CD36荧光强度水平与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负相关。另外,单核细胞CD36荧光强度水平与BASDAI评分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沉、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以及单核细胞CD36荧光强度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危险因素(P < 0.05)。结果提示,强直性脊柱炎释放的炎症因子可以下调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单核细胞CD36低表达与在强直性脊柱炎存在联系。在临床上,检测单核细胞CD36的表达可能可以作为判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和疾病活动性有效的指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几乎累及全部骶髂关节和不同程度累及内脏与其他组织的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骨病变特点与机制进行了研究。循环进展性骨破坏与新骨形成可以概括为AS骨病变的主要特点。在病变机制方面,目前公认与AS发病相关的同种白细胞B27抗原(homologous leucocytic antigen B27,HLA-B27)基因,在AS的发病中可能的作用目前有分子模拟学说、致关节炎性多肽说与蛋白质错构假说等。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等炎性因子构成的细胞因子网络在AS发病中发挥重要的相互作用;成骨、破骨细胞的不平衡对AS病情进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并且研究称OPG(osteoprotegerin,护骨素)系统尤其是OPG引发的保护性反应与成骨、破骨细胞不平衡的关系密切。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近年来关于强直性脊柱炎骨病变特点和发生机制的研究成果与进展进行概括论述,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此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HLA-B27亚型及其与强直性脊柱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李维  吴强  余梅贵 《免疫学杂志》2002,18(Z1):191-194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与mA关联最强的疾病.HLA-B27由22个以上同种异型基因型(亚型B*2701~B*22)组成,不同亚型核苷酸序列之间只存在个别位点的差异,其亚型具有分布不同的种族和人种流行情况,以B*2705分布最广.近年来建立了大量的AS动物模型,人类B27转基因鼠实验证实B27分子是AS的原发关联成分,这种带有B27等位基因的实验动物可发生类似人类AS疾病.目前倾向于以关节源性肽假说来解释HLA-B27在AS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