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5RA /RO 的表达,探讨CD45RA /RO 与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AA患者34例,健康对照人群34名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45RA /RO 及相关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从免疫学角度讨论CD45RA /RO 的表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与健康对照相比,CD45RA 绝对值在肾阴虚组中明显下降(P<0.01);与肾阳虚组相比,肾阴虚组中明显下降(P<0.01);与肾阴虚组相比,肾阴阳两虚组中明显上升(P<0.05)。(2)与健康对照相比,CD8 CD45RO (%)在AA辨证分型各组中显著上升(P<0.05)。结论:(1)CD8 CD45RO (%)表达显著增高,印证了AA患者体内T细胞异常活化后转化为记忆T细胞的数量增多,进而导致骨髓衰竭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说明中医辨证分型确有其客观物质基础,同时反映出辨证分型与AA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内在联系。(2)CD45RA 绝对值在辨证分型中变化显著,可作为AA中医证型的一个客观指标,并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CD45分子是一种广泛表达在造血细胞表面跨膜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 ase),通过其胞质区PTPase活性,调节Src家族蛋白激酶,在淋巴细胞发育和活化中发挥关键作用,鉴于CD45分子在免疫细胞发育和活化中核心地位,已被选择作为免疫调节活性筛选一个重要靶点。综述CD45分子的结构、在不同淋巴细胞信号转导作用以及CD45分子与免疫调节剂开发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寻找新型调节剂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Graves病(GD)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小鼠骨髓CD45分子的表达及益气养阴方对其的影响,探讨益气养阴方对GD合并白细胞减少的作用机制。方法基因枪造模建立GD小鼠模型,应用中药益气养阴方治疗后,观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小鼠骨髓细胞CD45分子的表达的变化。结果中药益气养阴方高、中剂量组CD45分子阳性率及荧光强度较低剂量组和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养阴方对GD病合并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CD45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以及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分子的表达与正常人的差异和生物学意义。方法 静脉采集30例健康献血者和30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血,ACD抗凝后离心,制备PRP和红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和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的表达情况。结果 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CD44、和CD62P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人,肿瘤患者红细胞CD35、CD44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红细胞CD62P和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CD44和CD62P分子处于高表达状态,可能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红细胞CD35、CD44分子表达减少,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昼夜节律性变化情况。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4~30岁,平均25岁。预先在昼夜节律模式条件(16h-light:8h-dark cycle,LD)下生活1周:室温25±1oC,起床时间:7:00,睡眠时间(无光照期):23:00~7:00,早餐时间:7:30~8:00,午餐时间:11:30~12:00,晚餐时间:5:00~6:00;睡眠时光照强度〈0.1 Lux;受试者自由饮水,无烟酒嗜好,日常活动和饮食成分基本一致。随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h抽取各受试者外周血3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通过余弦法和Clock 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在自然光制下,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相对数量均呈现昼高夜低的节律性振荡(P〈0.05),但各细胞相对数量变化的峰谷时点略有不同。结论:人外周血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变化均存在着昼夜节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红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D35活性与CD55数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红细胞CD35活性与CD55数量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和血小板CD55数量。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D35活性,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测定血清IgG、IgA、IgM含量。结果红细胞CD35活性与红细胞、血小板CD55数量呈负相关性(P<0.05),而血细胞CD55分子与IgG、IgA、IgM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正常人红细胞CD35与CD55之间呈负相关性,在调控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中有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子慧 《北京中医药》2012,31(12):912-913
目的 观察银僵汤对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CD4+、CD4+/CD8+的影响.方法 将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银僵汤口服,对照组以强的松口服,12天为1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CD4+,CD4+/CD8+的变化.结果 银僵汤组在治疗后CD4+,CD4+/CD8+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CD4+,CD4+/CD8+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僵汤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疗效好,其作用可能与提升机体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8.
血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D55、CD59与体液免疫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细胞CD55、CD59天然免疫分子与体液免疫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血细胞CD55、CD59,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3、C4及IgG、IgA、IgM。结果红细胞CD55与IgA呈正相关性(P<0.05),血小板CD55与IgG、IgM呈正相关性(P<0.05)。红细胞CD59与C3、C4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细胞CD55、CD59分子参与体液免疫反应调控,具体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神阙、关元等保健穴施以隔药饼灸,观察对不同年龄人群机体CD系列的变化,探讨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将六味地黄丸中药物按方剂比例配伍,制成药饼,放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双)、脾俞(双)、肾俞(双)穴位上。将0.3 g圆锥形艾炷置于药饼上施灸,每穴灸3壮,隔日1次,共10次。分别在施灸前、后抽静脉血5 m L,观测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4/CD8均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隔药饼灸后CD3较灸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较灸前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8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较灸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对3个不同年龄段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以中、老年组为显著,对不同年龄组作用机制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20正常健康者分为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调节T细胞的表达频率,检测两组实验室指标,观察两组实验室指标与调节T细胞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组白细胞(WBC)、免疫球蛋白A(IgA)、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糖酸蛋白(α1.AGP)、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红蛋白(Hb)、CD4+T细胞、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CD4+CD25+CD127-T细胞的表达频率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D14+T细胞与Hb呈正相关,CD25+T细胞与}玷、IgM、ESR呈正相关,CD4+CD25+CDl27.T细胞与IgM呈正相关(P〈0.01或P〈0.05);CD4+T细胞与RBC、PLT、IgA、IgM、RF、α1.AGP、ESR呈负相关,CD25+T细胞与RBC、IgA呈负相关,CD4+CD25+T细胞与补体C4呈负相关,CD4+CD25+CD127-T细胞与ASO呈负相关俨〈0.051。结论CD4+CD25+CD127-Treg在RA患者的外周血中显著降低,并且与疾病的活动性高度相关,说明调节T细胞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早期检测可能为RA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庆保  万磊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22):1690-1693,1695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调节T细胞(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20正常健康者分为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调节T细胞的表达频率,检测两组实验室指标,观察两组实验室指标与调节T细胞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组白细胞(WBC)、免疫球蛋白A(IgA)、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类风湿因子(RF)、糖酸蛋白(α1-AGP)、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红蛋白(Hb)、CD4+T细胞、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CD4+CD25+CD127-T细胞的表达频率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D4+T细胞与Hb呈正相关,CD25+T细胞与Hb、IgM、ESR呈正相关,CD4+CD25+CD127-T细胞与IgM呈正相关(P〈0.01或P〈0.05);CD4+T细胞与RBC、PLT、IgA、IgM、RF、α1-AGP、ESR呈负相关,CD25+T细胞与RBC、IgA呈负相关,CD4+CD25+T细胞与补体C4呈负相关,CD4+CD25+CD127-T细胞与ASO呈负相关(P〈0.05)。结论CD4+CD25+CD127-Treg在RA患者的外周血中显著降低,并且与疾病的活动性高度相关,说明调节T细胞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早期检测可能为RA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灸对胃荷瘤大鼠外周血中CD4~+、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和红外组5组,每组10只。利用Walker-256细胞来源的实体瘤组织移植胃部制备模型。模型成功后,艾灸组予以悬灸中脘、胃俞等穴位;红外组予以短波红外线照射腹部胃脘及背部胃脘投影区;其余组捆绑束缚。干预20 min/次,1次/d,持续21 d。干预结束后,眼眶采血,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中CD4~+、CD4~+CD25~+T淋巴比例。处死动物,测算胸腺指数及肿瘤体积生长抑制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动物生存状态变差,胸腺指数增加,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 0. 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动物艾灸组动物生存状态改善,胸腺指数进一步增加,瘤体内坏死灶较多,血管较少,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 0. 01),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减少(P 0. 01);与红外组比较,艾灸组瘤体内坏死灶更多,血管较少,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增加(P 0. 01)。结论:艾灸可一定程度改善荷瘤动物生存状态,减少肿瘤细胞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坏死,减少血管增生。这种影响可能与增加CD4~+T淋巴细胞,减少CD4~+CD25~+T淋巴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周血CD4+CD28-T细胞、CD4+CD25+T细胞亚群在2型糖尿病患者及大血管病变患者的变化,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初诊2型糖尿病(单纯DM组)患者和28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DM并大血管病变组、单纯DM 组 CD4+CD28-T 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CD4+CD25+T 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DM并大血管病变组CD4+CD28-T细胞高于单纯DM组(P〈0.05),CD4+CD25+T细胞低于单纯DM组。结论:机体细胞免疫异常在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CD8以及CD59分子在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性质与意义。方法:采用大肠杆菌在体外快速激活全血细胞固有免疫反应的研究体系:实验组0.2mL灭活大肠杆菌(3×108/mL),加0.2mL全血细胞悬液加0.3mL新鲜血浆,对照组用生理盐水0.2mL取代大肠杆菌悬液,2管放37℃水浴1h后,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红细胞CD59,淋巴细胞CD4和CD8分子表达量变化。结果:全血实验组红细胞CD59,淋巴细胞CD4和CD8分子表达量明显高于全血对照组各测定值(P〈0.05)。结论:红细胞CD59与淋巴细胞CD4和CD8分子共同参与了快速固有免疫反应,红细胞CD59,淋巴细胞CD4和CD8分子同属固有免疫分子,此免疫网络关系属于系统免疫学研究范畴,这一新的认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冠心病患者的CD62P、CD42b进行检测以了解血小板活化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一个客观依据,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进行动态观察,可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从而有利于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对冠心病患者的CD62P、CD42b进行检测以了解血小板活化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一个客观依据,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进行动态观察,可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从而有利于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四神丸治疗小鼠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外周血CD40/CD40L的调节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TNBS/乙醇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正常组、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柳氮磺吡啶(SASP)对照组,给药10d,观察小鼠结肠重量指数、病理变化及病理损伤评分以评价四神丸疗效,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结肠炎小鼠外周血CD40/CD40L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结肠重量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治疗小鼠结肠重量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且模型组小鼠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同时除高剂量组外,各治疗组小鼠结肠病理损伤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镜下可见黏膜上皮完整或少量受损,炎细胞散在性分布,淋巴滤泡增生,基底层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溃疡修复。在CD40/CD40L表达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细胞CD40分子表达明显偏高(P<0.05),而CD40L分子表达明显偏低(P<0.01),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各治疗组可见CD40分子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CD40L分子表达则明显偏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神丸可有效缓解结肠炎小鼠结肠损伤其作用途径可能与调节外周血CD40/CD40L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19.
CD4、CD8细胞与艾滋病治疗免疫评价及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免疫学认为,外周血CD4细胞功能与数量的下降,是艾滋病(AIDS)导致免疫衰退的主要标志,因而把CD4作为AIDS治疗免疫评价的标志物.但是,在严重的AIDS患者中,不乏CD4细胞数超出正常高限者.一般认为,HIV载量大幅下降者的CD4细胞应自动回升,然而,为何临床有不少HIV载量下降者的CD4细胞反而下降?这一现象在抗病毒疗法,或在中医药调整人体内环境疗法中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现就近年来对CD4、CD8的研究试作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