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报告确诊前列腺副神经节瘤1例,肿瘤组织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A、突触素(Syn)、S-100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病理和治疗情况。结果:这1例前列腺副神经节瘤以血精就诊。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病理检查符合副神经节瘤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NSE、嗜铬A、Syn、S-100阳性,PSA阴性。随访42个月,排尿和排便通畅,疗效满意,无转移和复发。结论:前列腺是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极少见的位置,临床非常罕见。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具有特殊性,需病理确诊,治疗宜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膀胱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疾病,因多位于黏膜下层和肌层之间,且具有潜在恶性,故极易误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本例报道1例27岁女性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该患者因“大量血尿”入院,彩超、CT、MRI均提示膀胱占位。全身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术后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副神经节瘤。出院后2周再次发生无痛性肉眼血尿,全身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痊愈出院。正确地诊断膀胱副神经节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影像学检查对诊断至关重要。手术是膀胱副神经节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膀胱部分切除术是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对5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男2例,女3例,平均46(36~77)岁。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2例,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5例患者随访1~7年,1例术后3年肿瘤复发行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移行细胞癌1~2级。1例术后6年复发,伴有左肾重度积水,左肾无功能,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左肾输尿管切除加右输尿管皮肤造口。3例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对于排尿时伴有相应副神经节瘤临床表现的患者应除外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可能,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传统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传统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2统计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953例患者.分析显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相比传统电切术在膀胱穿孔发生率[OR =0.17,95% CI(0.33,1.52),P=0.38]、2年复发率[OR =0.62,95%CI (0.30,1.32),P=0.22]及带尿管时间[SMD=-0.78,95% CI(-2.35,0.78),P=0.33]方面无明显优势,而在手术时间[SMD=-2.42,95% CI(-4.61,-0.23),P=0.03]、术中出血量[SMD=-15.65,95% CI(-22.40,-8.91),P<0.0000i]、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OR=0.54,95%CI(0.35,0.83),P=0.005]及术后生活质量[SMD=19.26,95% CI(17.34,21.18),P<0.00001]方面较传统电切有明显优势.结论 PKRBT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并且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膜后Zuckerkandl器区域内副神经节瘤的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Zuckerkandl器区域内副神经节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检索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总结。结果患者经B超、CT及MRI检查发现腹膜后肿物并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结果证实为副神经节瘤。结论Zuckerkandl器区域内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膀胱肿瘤患者行TURBT,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中,28例1次性切除膀胱肿瘤。术中并发闭孔反射1例,1例发生膀胱壁穿孔而改行膀胱部分切除。手术时间1045 min,平均(25±3.5)min。术中无输血、死亡等发生。平均住院时间5 d。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45 min,平均(25±3.5)min。术中无输血、死亡等发生。平均住院时间5 d。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3年。5例(16.7%)肿瘤复发,1例术后2年内肿瘤转移扩散死亡。结论 TUVBT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瘤体切除较彻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颐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i年7月诊治的4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3例,男I例,年龄41~63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2例,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者1例,无症状者1例。4例中仅l例患者血去甲肾上腺素值明显高于正常。4例均行CT及膀胱镜检查。术前均按嗜铬细胞瘤做准备。结果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术前2例高血压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2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膀胱非上皮肿瘤鉴别诊断时应考虑本病可能。血儿茶酚胺测定对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CT和膀胱镜检查在肿瘤定位、定性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术前应充分扩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再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T1期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48例初次电切术后的T1期膀胱癌患者,4~6周后行再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bt).结果 4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48例患者中,33.3%(16/48)发现有肿瘤残留,其中11例肿瘤未侵犯肌层,Ta期4例,T1期7例;5例(10.4%)肿瘤侵犯肌层,分期被低估.随访6~26个月,有5例复发.结论 T1期膀胱癌患者术后4~6周后行Re-TURbt能发现残留肿瘤,提高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经尿道双极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电切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 (双极TURBt)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用英国Gyrus公司的经尿道双极电切系统行浅表膀胱肿瘤切除术 2 6例。多发肿瘤 8例 ,单发肿瘤 18例 ,膀胱侧壁有肿瘤分布者 13例。结果 经尿道膀胱肿瘤双极电切术手术时间 (19±10 )min(8~ 3 5min) ,无TUR综合征 ,无一例膀胱穿孔 ;13例侧壁肿瘤切除均无明显闭孔神经反射 ,随访 1~ 6个月无复发。结论 用双极电切进行TURB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经尿道气化电切加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朝明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4,19(12):754-755
自2000年5月~2003年12月。我院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气化电切术(TUVBt)加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膀胱肿瘤患者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膀胱癌并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4年来,我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患者298例,其中并发膀胱肿瘤患者22例同期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尿道电切联合电汽化治疗浅表膀胱肿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杨国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8):662-663
目的探讨浅表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联合电汽化手术的疗效。方法电切或电汽化瘤体,电切环电切基底部,显露浅肌层后改换铲状电极,对浅肌层和周围1~2cm膀胱黏膜电汽化及电灼。结果32例手术顺利,无大出血及膀胱穿孔。手术时间10~100min,平均35min。随访1~3年,平均2年2个月,复发8例,复发率25.0%(8/32)。结论经尿道电切联合电汽化治疗浅表肿瘤,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提高对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膀胱非功能性副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并讨论膀胱副节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结果膀胱副神经节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常表现为血尿,免疫组化示CgA、NSE和S-100蛋白阳性,CK阴性。CT及MRI在鉴别诊断上意义不大。经尿道肿瘤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治愈该患者,术后密切随访3月无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目前治疗上以膀胱部分切除为主。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因其为潜在恶性肿瘤,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17.
18.
我院自1998年6月至1999年8月间共采用经尿道气化电切术(TVBt)治疗膀胱肿瘤39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膀胱副神经节瘤2例.例1,女,35岁.临床表现排尿后心慌、头痛,B超及CT检查示膀胱左侧壁肿块2.6 cm×1.5cm,尿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35.3~43.3 μmol/24 h(正常值10~35 μmol/24 h).例2,男,22岁.临床表现无痛性全程血尿,B超及CT检查示膀胱右前壁肿块2.5 cm× 2.0 cm,尿VMA 17.9~31.3 μmol/24 h.结果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病理诊断为膀胱副神经节瘤.免疫组化CgA、Syn、S-100蛋白和NSE(+).患者术后症状消失,行膀胱镜及B超分别随访3个月、3年肿瘤无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为潜在恶性肿瘤,诊断需结合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判断,膀胱部分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histopathological,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raganglioma of urinary bladder. Methods Two cases of paraganglioma of urinary bladder were treated. The first case was a male with painless haematuria. The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and CT scan showed a 2.5 cm× 2.0 cm mass in the right anterior wall of the bladder, and urine vanillylmandelic acid elevated to 17. 9- 31. 3 μmol/24 h (normal range 10- 35 μmol/24 h). The second case was a female who presented with 8 years history of headache and palpitation after voiding.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and CT scan showed a 2. 6 cm× 1.5 cm mass in the left wall of the bladder, and her urine vanillylmandelic acid was 35.3-43.3 μmol/24 h. Results One patient underwen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TURBT) and the other underwent partial cystectomy.The two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bladder paraganglioma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mmunohistochemically, the tumor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CgA, Syn, NSE and S-100. No evidence of recurrence was detected during follow-up at 3 months and 3 years. Conclusions Paraganglioma of urinary bladder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low grade malignancy. Partial cystectomy should be recommended. The diagnosis depends on clinical symptoms, 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体会。方法对44例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复发情况,观察是否复发。结果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2.80 min。术中无发生大出血、膀胱穿孔,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1年,复发率为15.91%(7/44),其中5例再次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愈,其余2例进行膀胱全切除术。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手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创伤小、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