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护理风险评估联合水胶体在防治80岁以上高龄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引起的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高龄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评估联合水胶体干预,并对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分级情况、留置针使用时间、穿刺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穿刺点疼痛也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及t值为4.27,4.65,2.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评估联合水胶体干预可有效延长留置针使用寿命,减少液体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穿刺点疼痛。  相似文献   

2.
钟景芳 《妇幼护理》2022,2(6):1367-1369
目的 分析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情景游戏护理干预对疼痛评分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 期间在本院就诊并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 8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取常 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情景游戏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疼痛情况、患儿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 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的视觉疼痛模 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情景 游戏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缓解疼痛,提升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薛灿灿 《妇幼护理》2023,3(16):3931-3933
目的 探讨儿科门急诊静脉输液中应用心理行为干预结合护患沟通技巧的效果。方法 2022 年 2 月至 2022 年 10 月在本院 儿科门急诊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 150 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7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 察组给予心理行为干预结合护患沟通技巧干预。比较两组的哭闹及疼痛程度、照护质量、不良事件和心理压力。结果 观察组 患儿穿刺时哭闹率、躁动率、哭闹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输液外 渗/空气栓塞率、管路折弯/脱落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 CP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科门急诊的静脉输液患儿给予心理行为干预结合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改善患儿穿刺后哭闹 及疼痛情况,提高输液照护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长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4.
朱淑芹 《妇幼护理》2023,3(18):4449-4450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与防患。方法 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11 月收治的 100 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安全护理 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静脉炎发生情况、输液外渗发生情况以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输液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社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实施安全护理,能降低静脉炎、输液外渗及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降低输液外渗及外渗致组织坏死发生率的效果。方法:1 037 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组织坏死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在发生输液外渗患者,观察组患者组织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证护理用于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减少输液外渗患者组织坏死发生效果良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林碧荷 《妇幼护理》2022,2(23):5481-5484
目的 探究循证疼痛干预配合心理护理在痔疮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我院接受痔疮手术治 疗的 15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75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痔疮手术护理,观察 组接受痔疮手术护理+循证疼痛干预配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围手术期指标和心理弹性。结果 观察组术后 6h、术 后 12h、术后 24h、术后 48h 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均短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创面愈合评分低于护理前,同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 CD-RISC 中力量性、 坚韧性、乐观性 3 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痔疮手术实施循证疼痛干预配合心理护理,能够提高心理弹性, 减轻疼痛程度,快速消除水肿及愈合创面。  相似文献   

7.
李艳丽 《妇幼护理》2024,4(10):2483-2485
目的 分析对于静脉治疗患者在其风险管理中通过运用前瞻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长期接受静脉治疗患者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以及分级情况、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以及疼痛 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药物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 穿刺局部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患者静脉治疗期间的风险管理中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能够减轻穿刺 局部的皮肤疼痛感,预防静脉炎和药物外渗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节管理模式在预防小儿外周静脉输液过程中外渗效果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科接受外周静脉输液治疗的80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环节管理,通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外渗发生率以及外渗程度来评估环节管理对预防小儿外周静脉输液过程中外渗效果。通过对发生外渗的护士主动汇报情况进行记录,并对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环节管理对小儿外周静脉输液过程中外渗改善程度,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输液过程中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士主动上报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环节管理模式能降低接受外周静脉输液治疗中外渗的发生率,减少患儿痛苦,提升医护人员护理主动性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在脑卒中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活动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肌内效贴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及上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肌内效贴可减轻脑卒中患者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史江琴 《妇幼护理》2022,2(23):5464-5467
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脊柱微创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 1 日到 2022 年 6 月 30 日本院骨科收治的脊柱微创手术患者 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 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康复有效率以及疼痛程 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静脉输液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 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脊柱微创手术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的手术情况,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1.
叶明俊  潘菲  赵静 《妇幼护理》2022,2(22):5155-5157
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在新生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预防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将本院新生儿科2021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实施外周静脉输液治疗的新生儿413例作为此次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利的分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n=216)及观察组(n=197),分别为两组患儿开展常规的护理干预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9.49%)高于对照组(96.30%),两组相比:P=0.026;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更高(P=0.000),观察组的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6.09%)相对于对照组(18.06%)更低,P=0.000。结论: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通过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和预防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减少外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对于改善新生儿输液效果和预后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贴对静脉输液外渗所致皮下淤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于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因静脉输液外渗致皮下淤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皮下淤血发生后的第2天开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浸透纱布局部湿敷,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贴外敷,观察两组患者皮下淤血的面积、疼痛度及淤血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皮下淤血的消退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后5 d内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贴对在静脉输液外渗所致的皮下淤血能有效改善淤血程度,缩短淤血消退时间,且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太极拳联合肌内效贴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上肢水肿的影响。 方法 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辅以太极拳及肌内效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d、24d及40d时检测2组患者上肢周径,同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2组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 2组患者淋巴水肿程度、上肢Constant-Murley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在治疗24d及40d时观察组患者淋巴水肿缓解情况(特别是中度水肿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观察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各项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40d时发现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定(SF-36)在身体角色(RP)、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RE)、活力(VT)、心理卫生(MH)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太极拳锻炼联合肌内效贴干预能明显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改善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神经松动术对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法将92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对照组、肌内效贴组、神经松动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肌内效贴组辅以患肩肌内效贴治疗,神经松动组辅以肩周神经松动术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辅以肌内效贴及神经松动术治疗。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量表(CMS)和扩展Barthel指数(EBI)对各组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及ADL能力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疼痛VAS评分[(29.33±8.59)分]较组内治疗前[(65.33±13.51)分]、同期对照组[(48.15±11.59)分]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CMS评分[43.0(36.5,51.5)]较组内治疗前[25.0(20.0,28.0)分]、同期对照组[36.5(32.0,39.0)分]均明显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EBI自理性活动类目评分[8.00(6.00,10.00)分]较组内治疗前[4.00(3.00,5.00)分]、同期对照组[6.00(4.00,7.00)分]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可明显改善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ADL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新  戴文君  陈燕丽 《妇幼护理》2023,3(18):4312-4315
目的 探讨早期多元化针对性护理在急性乳腺炎中的效用。方法 我院 2022 年 1 月到 2023 年 1 月收治的 60 例急性乳腺 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 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0 例)实施早期多元化针对性护 理。观察和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脓肿消退时间及引流时间和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 组脓肿消退时间、引流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 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乳腺炎患者开展 早期多元针对性护理,能够减轻疼痛程度,促进脓肿消退,缩短引流时间,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王仪枝  熊芬  杨淑娟 《全科护理》2023,(26):3662-3664
目的:探究改良版冰肌散涂擦疗法对增强CT造影剂外渗致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7月在医院心内科行增强CT造影剂外渗致肢体肿胀、疼痛的5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25%硫酸镁湿敷,观察组采用改良版冰肌散涂擦疗法,两组病人均干预1个疗程。比较两组病人肿胀程度、症状消失时间、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局部肿胀消退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总满意度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结论:改良版冰肌散涂擦疗法应用于增强CT造影剂外渗致肢体肿胀病人中可有效减轻肢体肿胀程度,缓解肢体疼痛感,缩短各症状持续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观察局部外敷水胶体敷料对静脉输液外渗所致的皮下瘀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因静脉输液外渗致皮下瘀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皮下瘀血后的第二天开始,分别采用传统硫酸镁局部湿敷方法和水胶体敷料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皮下淤血的面积、疼痛度及消退时间。结果 观察组皮下淤血的消退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后5天内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水胶体敷料组皮下淤血平均消退天数为6.60±1.28天,最长为9天;对照组消退的平均天数为11.63±2.06天,最短为9天。至第7天两组皮下淤血直径分别减少93.75%和48.45%。结论 水胶体敷料在静脉输液所致的皮下淤血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在系统化干预下对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急诊静脉输液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诺丁汉健康量表(NHP)]。结果:干预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NHP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静脉输液患者采用系统化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其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局部输液部位疼痛程度、静脉炎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用于小儿静脉输液的管理,可提前预知潜存的输液风险,及早落实护理对策,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及护理措施的针对性与可行性,从而有效降低静脉炎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轻局部输液部位疼痛程度,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不同保留时间对预防川崎病患儿大剂量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时致静脉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9月医院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为对照组,静脉留置针按输液指南保留72~96 h(按照传统方法留置);2020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每天输液结束即拔除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液体外渗隐患的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家长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液体外渗隐患的发生率为1.67%,静脉炎发生率为3.3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短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可以防止川崎病患儿大剂量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后引发的血管损伤,保障输液安全,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