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结肠炎、冻疮、老年畏寒证等,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择时施治,在夏季三伏时令、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采取顺应自然的中医药方法进行调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即冬天好发的病,调治在夏季,这是中医重要的择时施治法则之一,属于"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这种疗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防病于未然"的疾病预防观.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是代表着中医学特色与精髓的重要学说,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体现了中医在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防重于治”的特色,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被奉为医者之最高境界。1“治未病”学说“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四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独具特色的疾病预防思想,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主要内容的"治未病"理论体系。其中"未病先防"和"欲病救萌"的疾病预防思想是治未病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由于缺少客观的辨识方法和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极大地限制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疾病预防上的实际应用,因此大力开展中医理论普及教育和严谨的中医临床试验是有效开展中医"治未病"实践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论姜春华"截断扭转"与"先证而治"的辨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润浦 《北京中医药》2010,29(8):586-589
通过分析姜春华老师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医环境及亲身经历,特别是社会民众对中医疗效的迫切需求,认为中医治疗急性病关键是要开拓思路,在快速控制病势、提高疗效上有所突破,能掌握有中医特色的、能截灭病原而又能减少毒副作用的截断方药.由于急性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变化速、来势凶、病势重、威胁大等临床特点,其特性表现在于"急",治疗手段就要求"早"、"速"、"效",因此用截断扭转手段救危截变,快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蔓延,对于急性病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提出姜师的"截断扭转四法"与"先证而治"有密切关系.截断扭转四法,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证而治的思想.先证而治,就是要掌握疾病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料知预后,提前一步,有预见性地先发制病,未症先治,药先于证,在相应的证出现之前预先落实截治措施.先证而治,是阻断、制止、实效预防疾病破坏性进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姜师倡制截断扭转辨证思想的重要理论根据,对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针灸临床如何贯彻中医"治未病"思想,突显其特色与优势,加强针灸在"治未病"中的实际应用,从治神合道、规避邪气、起居调摄、辨别体质以及临床治疗的不同层次,阐述了针灸"治未病"的内涵.认为针灸"治未病",既要重视针灸技术在无病预防、欲病防起、才病即治、治未盛之病等不同层次的灵活应用,也不能忽视中医学通行的养生法则.对全面发挥针灸的临床价值,使中医"治未病"理念在针灸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医学研究和服务正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医学重心从治疗向预防前移,预防医学蓬勃发展。中医"治未病"以其独特优势日益受到重视,已作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开展。文章积极探索中医"治未病"科室内涵和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提出"防病求本、医健协同、中西融合、综合干预、整体预防、防治一体"应作为中医"治未病"科室发展战略,探索构建中医特色"治未病"学科及服务体系,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促进中医健康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谈"未病"、"治未病"与"逆针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疾病医学逐渐出现向健康医学转变的趋势,医学关注的对象也将从"已病"人群逐渐向"未病"人群扩展,医学干预的切入点将逐渐前提.古老的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明显的时代超前性,它的未病先防、早期防治、已病防变、保健延衰的核心思想将日益引起重视."逆针灸"作为"治未病"的主要针灸手段,更以其充分重视机体自身潜能激发无毒副作用等特色引起预防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未病"与现代预防医学存在认知差异,从文字形式上看,中医"治未病"与现代预防医学都强调疾病的早期防治,而从深层次的认知上看,二者在生命文化、医学思维特征、疾病防治技术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别。从文化认知图式着手剖析两种医学概念差异的认识论根源,旨在发掘中医"治未病"的特色优势,通过辨析两者异同,实现中西医在疾病预防方面的优势互补,使二者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的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本文根据"治未病"体系源流、内容,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既病则防变,未病则防患于未然,探讨脂肪肝疾病未生、疾病未成、疾病未传和疾病未复四个阶段的防治思路。将中医治未病理念灵活应用,与中医传统疗法紧密结合,对脂肪肝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认为该理论对防止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防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壮族“治未病”民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壮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壮医与中医一样重视预防疾病,其"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源远流长,且壮族人民防病治病的经验和知识丰富。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71-1075
云南昆明姚氏妇科倡导气化学说,注重阴阳气血的生理病理变化对女子诸疾的影响,认为气血、肝脾、冲任与之密切相关。经期诸杂病,其症虽异,而其理皆因营卫气血脏腑、冲任失调所致,故治疗应紧扣这一病机,以养血调气、和调肝脾为主,纵有兼挟亦当勿忘养血和营之根本。  相似文献   

12.
针灸刺激穴位,保障患者气血通畅,对感冒、哮喘、胃痛等内科疾病有明显疗效,且对人体的伤害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参附注射液提取于人参黑附片,包含乌头生物碱、人参皂苷类成分,现代工艺精制而成。中草药成分复杂,药理疗效通过多靶点、多层面作用于人体组织器官。临床实践验证,参附注射液补气、温阳。虚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参附注射液能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机体免疫力,内科疾病应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14.
肺系疾病从胃论治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飞  严莉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872-873
肺系疾病大多为常见病、多发病,病程缠绵反复,死亡率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其证治规律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脏腑相关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疑难杂病从络论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医络病理论角度阐明疑难病的形成与络病之间的关系,探讨疑难病从络论治的方法,并附临床医案两则。  相似文献   

16.
从风论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邪为百病之长,其为阳邪性开泄,易袭阳住,善行而数变,并常挟它邪而致病.风邪与肾脏病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是导致肾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肾风病的形成,是由于先有各种原因导致肾元亏虚,又有风邪或风邪挟它邪侵袭.结合从师学习的体会,从风论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西医临床诊断的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炎等一组疾病,希望通过确立肾风病的病因病机,为临床诊疗疾病提供坚实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
依据传统医学中的治未病思想,采用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背部俞穴,通过刺激体表的经络穴位等方式,达到对体内细胞因子、白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调节,用来防治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患,这是既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特点,又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发展和不断创新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黑睛疾患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睛疾患病起外邪侵袭、外物损伤、肝胆功能失调及肺肝脾病变的互相影响,临证可分为三期四型进行辨治:初期宜肝肺兼治,其中肝肺风热型用银翘散加减.肝肺火毒型用泻肝散加减:中期属肝胆实火型,宜泻肝清胆,方用龙胆泻肝汤加生大黄;后期属肝肾阴虚型,宜补肾养肝,方用知柏地黄丸加杞菊。注意初期用生石膏可以泻肺热、除烦渴、退星翳;中期宜早用生大黄,但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9.
孙洁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8):346-347
临证治病 ,虚实的辨析往往是成功的突破口 ,知其虚实之后 ,斟酌攻补 ,然后才可以治愈疾病。但虚实之间 ,变化多端 ;攻补关系 ,亦多难明。考疾病之发生 ,正虚是基础 ,邪实是关键。虚实并见之证 ,可以用攻法 ,使邪气速去 ,则正气自可渐安 ,此乃以攻为补也。笔者在临床上用以攻为补的方法治疗男科疾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1 因邪而致虚 ,当急去其邪 ,以期正气自复病非人所素有 ,必有邪伤 ,而后成病。邪气侵袭人体 ,正气胜则无病或病不足忧 ,正气不敌则可为病。邪居于内 ,阻碍气血流通 ,妨碍正气生长 ,久而重伤元气。正气伤则更难逐寇…  相似文献   

20.
逍遥散由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薄荷、生姜、甘草组成,疏肝解郁,健脾和营,通常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肝郁脾虚内科疑难病,现用于雷诺病、周身痛胀、糖尿病、哮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