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般管理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及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事业、企业单位/部门、科室的一般管理人员(研究组)569例,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888例进行研究.结果 ①一般管理人员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除工作环境子相外)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31.96±5.98)分,(26.18±5.44)分;(35.76±4.20)分,(24.23±5.70)分.(22.54±3.14)分,(17.25±5.15)分;(24.27±4.88)分,(22.45±6.39)分;(27.30±3.41)分,(22.37±4.42)分;(22.36±4.02)分,(20.18±5.96)分;P <0.01],仅自我保健子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0.42±5.55)分,(28.39±6.74)分;P <0.01].②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 =0.319 ,P <0.01).③个体紧张反应、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按从强到弱顺序排列):责任感、任务冲突、工作环境、任务模糊、工龄;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责任感、任务不适、工作环境、任务冲突、任务模糊;人际关系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任务冲突、年龄、娱乐休闲、工作环境.躯体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任务模糊、责任感、自我保健.结论 针对一般管理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一般管理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是职业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职业紧张与紧张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现代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和职业意识 ,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增强竞争能力以应对激烈的知识竟争、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紧张的社会环境[1] 。 1994年联合国报告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 ,指出 :“世界正在变成充满紧张的世界”[2 ] 。职业人群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一方面要承受着与一般人群相同的健康问题的挑战 ,同时他们在工作环境中还经受着生产性有害因素的危害和职业紧张因素的威胁。职业紧张是普遍存在的。一般认为[3] 任何职业的工作人员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3.
某工厂与研究所管理人员职业紧张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工厂和科研单位管理人员所经历的职业紧张是否不同。方法 采用一般工作紧张问卷和职业紧张测试指标 OSI( )对 34名工厂和 34名研究所男性管理人员的职业紧张因素、行为类型、自尊感、应付策略、工作满意感、躯体抱怨和心理卫生等进行测量 ,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和 t检验分析资料。结果 研究所管理人员对人和对事的责任、工作负荷的评分显著地高于工厂管理人员 ,而后者的社会支持和控制信念水平的评分显著高于前者。两样本间三个紧张反应逐步回归方程的预测力不同。工厂和研究所管理人员紧张反应回归方程的主要预测因素也各不相同。结论 船舶研究所管理人员所经历的紧张比工厂管理人员多 ,两样本对职业紧张因素的反应不同 ,这可能与工作任务和管理对策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反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南充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采用职业紧张量表评价其职业紧张水平。结果:研究组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卫生技术人员常模(P<0.01);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任务及各子项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个体应对资源及各子项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任务冲突、任务不适、理性处事、工作环境和自我保健(P<0.05)。结论: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反应水平较高,控制或消除工作中的紧张因素及增强个体应对资源是减少职业紧张危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科学研究人员(研究组)235例,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554例进行研究.结果①职业紧张总均分[(166.25±27.20)分,(139.16±17.19)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子项外),紧张反应总均分[(91.15±18.11)分,(82.25±17.48)分]及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应对资源总均分[(131.81±17.12)分,(126.93±19.11)分]及自我保健子项,科学研究人员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P<0.05).②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726,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331,P<0.01).③个体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除自我保健外)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自我保健;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过重、文化程度、理性处事、工作环境、责任感;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结论将已提出并验证过的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已制定的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科学研究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可对科学研究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达到降低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科学研究人员(研究组)235例,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554例进行研究。结果①职业紧张总均分[(166.25±27.20)分,(139.16±17.19)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子项外),紧张反应总均分[(91.15±18.11)分,(82.25±17.48)分]及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应对资源总均分[(131.81±17.12)分,(126.93±19.11)分]及自我保健子项,科学研究人员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P<0.05)。②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726,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331,P<0.01)。③个体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除自我保健外)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自我保健;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过重、文化程度、理性处事、工作环境、责任感;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结论将已提出并验证过的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已制定的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科学研究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可对科学研究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达到降低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行为干预对不同人群职业紧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的行为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一般管理人员(15人)、技术人员(19人)、专业人员(36人)共计81例进行职业紧张干预研究.结果①在T分≥60组,任务不适、任务模糊这两个职业任务子项所占的比重大(分别为28.40%、26.85%);业务紧张反应子项所占的比重大(43.31%).②中高层管理人员,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和工作环境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③技术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④一般管理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责任感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⑤专业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对不同职业职工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组织、个体)同时结合心理学干预措施,对职业紧张者进行干预,对降低职业紧张确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量相关文献为依据了介绍了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现状和主要的紧张反应,简述了职业紧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并分析了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针对影响因素制订的预防措施;提出现有研究较少涉及医护人员的生命质量,医护人员的生命质量有待关注,职业紧张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大量相关文献为依据了介绍了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现状和主要的紧张反应,简述了职业紧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并分析了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针对影响因素制订的预防措施;提出现有研究较少涉及医护人员的生命质量,医护人员的生命质量有待关注,职业紧张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组别营业员的职业紧张程度及主要紧张因素,为制订及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职业紧张调查表(OSI)对银川市某百货商场不同组别的538名女性营业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商场不同组别女性营业员职业紧张因素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洗化组评分最高,其次是鞋帽和箱包组,服装组最低;不同组别营业员工作负荷、管理角色、认知负荷及家庭/工作平衡的评分有高度显著性或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商场不同组别女性营业员的职业紧张程度及主要的职业紧张因素不同,应针对不同组别的主要紧张因素制订并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武警官兵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军人职业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88名武警官兵进行测试。【结果】武警官兵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和全国成人常模(PS〈0.01),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情况良好;职业压力、领悟社会支持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分显著相关(PS〈0.01);工作压力、婚姻家庭、角色不清及领导能力对心理健康得分有正向预测作用(P〈0.01),家庭外支持对心理健康得分有负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武警官兵职业压力、领悟社会支持能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武警官兵的社会支持,有利于降低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Data show that naval personnel have a high incidence of stress related disorders. A high prevalence of occupational stress was seen in a previous survey carried out on Indian Naval personnel. However,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reducing occupational stress was not studied. To study occupational stress in Indian Naval personnel an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on occupational stress.

Methods

5077 naval personnel were surveyed using study questionnaires which included 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 item version as a measur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The data was statistically analysed using chi square test and other non-parametric tests.

Results

High occupational stress was seen in personnel serving afloat (66.47%) as compared to those serving ashore (51.55%) and on submarines (53.72%). Among personnel serving afloat, occupational stress was highest among Junior Sailors as compared to Senior Sailors and Officers. Occupational stress was linked to poor psychological health as measured by the GHQ and younger age.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was effective in reducing occupational stress in Officers and Senior Sailors but not in Junior Sailors where paradoxically it seemed to lead to greater occupational stress.

Conclusions

High occupational stress was seen in more than half the service personnel studied. Occupational stress is mitigated by social support in Officers and Senior Sailors but not in Junior Sailo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基层预防医学工作者职业压力和社会支持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某地497名基层预防医学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式调查问卷收集人口社会学特征、职业史、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和工作满意度等相关信息,应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职业压力和社会支持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在控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潜在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感受到“回报”的压力与工作满意呈显著负关联(B=-0.079),获得的工作支持(B=0.053)、上级支持(B=0.076)和同事支持(B=0.063)与工作满意程度显著正关联,其中,职业压力对工作满意度方程的贡献为13.9%,社会支持的贡献为18.0%。结论职业压力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基层预防医学工作者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年限、婚姻状态、职称、年龄、地区、文化程度、工作性质以及工作科室与护士职业应激的关系.方法 应用中国护士应激源量表(CNSS)对中国东部、中部及西部的309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3091名护士全部女性,年龄18~55.06岁,平均年龄(30.13±1.98)岁;工作年限最长38.00年,平均(10.23±8.05)年.不同工作年限(F=9.472,P=0.000)、不同婚姻状态(F=4.598,P=0.010)、不同职称(F=3.667,P=0.012)、不同年龄(F=7.600,P=0.000)、不同地区(F=46.971,P=0.000)、不同工作性质(F=14.888,P=0.000)以及不同工作科室(F=3.876,P=0.000)的护士职业应激水平差异有显著性,不同文化程度(F=2.052,P=0.129)的护士职业应激差异无显著性;影响护士工作应激的主要变量依次为:工作年限、工作科室、职称、工作性质、婚姻、地域.结论 我国护士的职业应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正确评估护士职业应激的特点,不仅对广大护士的工作,而且对护理管理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干部保健工作人员的工作倦怠程度、影响因素及其与职业紧张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63名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中文版工作倦怠问卷(MBI-GS)及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R-R)测量工作倦怠与职业紧张,单因素分析探讨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偏相关回归分析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结果干部保健工作人员工作倦怠各维度得分分别为情绪衰竭(14.28±7.54)分、消极倦怠(7.95±6.78)分、个人成就感(23.05±8.89)分,年龄、工龄、职类、职称、职务、每周工作时间、医患关系、患慢性病与否对情绪衰竭、消极倦怠及个人成就感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婚姻状况(P=0.004)及待遇(P=0.046)仅对个人成就感有显著影响。情绪衰竭与职业任务(r=0.365,P<0.05)、个体紧张反应(r=0.403,P<0.05)呈正相关,消极怠慢与职业任务(r=0.337, P<0.05)、个体紧张反应(r=0.471,P<0.05)呈正相关;而个人成就感与职业任务呈负相关(r=-0.439,P<0.05);与个体应对资源呈正相关(r=0.154,P<0.05)。结论干部保健工作人员工作倦怠水平较高,且与职业紧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儿科护士职业压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抽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80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身心健康自评量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压力均分在76.11±13.19,其中以病人护理和管理及人际关系维度得分较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分在71.54±42.42。儿科护士大多都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护士社会支持以主观支持得分最高;儿科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对支持利用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均有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 儿科护士存在中等程度的职业压力;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