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原发性肝癌(PHC)的发病原因,进一步探明肝癌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关系,对我省1979年11月病毒性肝炎调查时包括有汉、苗、侗、布依、仡佬等民族中自然人群6504例(其中HBsAg阳性537例和HBsAg阴性5967例,进行了8年前瞻性调查,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组织全省专业调查队,集中学习,统一标准和方法,对上选对象分别于1983年和1987年进行患肝癌、肝硬化及其它死因的随访调查。1983年随访时,对464例HBsAg携带者和380例HBsAg阴性者(作为对照)采血检查了甲胎蛋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1988年3月至1991年2月住院的194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初步探讨它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168例,女26例;有乙肝病史者46例;年龄10~71岁。其中10岁者3例,11~20岁1例,21~30岁6例,31~40岁45例,41~50岁58例,51~60岁51例,60岁以上30例。Ⅰ期PHC切  相似文献   

3.
肝段切除治疗中晚期肝癌108例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王烈,姚和祥,王瑜本文报告1985~1992年间采用肝段切除或联合肝段切除术[1]治疗108例中、晚期肝癌的体会。一、临床资料本组108例中,男98例,女10例;年龄25~67岁;病程最长9个月,最...  相似文献   

4.
我所2000年以来,用中草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108例,疗效较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陶荣辉 《江西医药》2007,42(5):440-441
目的 探讨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支原体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0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检查支原体(MP)抗体IgM、IgG,并在对所有病例予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三代类抗生素治疗3d后观察疗效与支原体关系.结果 MP-IgM阳性病例36例效果均欠佳,其中10例无效,并改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其余72例予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三代类抗生素治疗3d效果可.结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原体除病毒细菌外可能还和支原体有关,应及时应用阿奇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HCC)是原发性癌的主要形式,90%以上为肝细胞性肝癌(hea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大量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存在着因果关系。为了进一步探讨HBV感染与HCC关系,漯河市中医院于2007年12月-2009年6月对120例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乙型肝炎与肝癌之间相关关系似无争论,但事实上两者的因果关系至今尚未公认。有人认为,肝痛与饮水有关。我室前后三次的调查结果提示,肝炎可能是肝癌的病因之一,但均属回顾性研究,所得证据也是间接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与肝癌的关系,我们对太原市南城区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与肝癌关系的前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患者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发生肝癌的关系.方法:在肝癌高发的启东地区,对515例20~60岁男性HBsAg携带者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M 1、2、3、4、5)检测,进行连续20年的队列研究.结果:队列发生肝癌111例,肝癌发生率为1 340.90/10万人年,肝癌发生中位年龄为43岁,平均生存期为1年3个月,41-50岁年龄组的肝癌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队列HBVM以15、135、145为主要模式,分别占队列的38.83%(200/515)、15.92%(82/515)、44.08%(227/515),此3种模式的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 433.69/10万人年、2 284.71/10万人年、984.10/10万人年,135模式显著高于145模式(P<0.01).肝癌中15、135、145模式分别占39.64%(44/111)、23.42%(26/111)、35.14%(39/111),15模式显著多于135模式(P<0.01).肝硬化死亡率分别为195.50/10万人年、966.61/10万人年和277.57/10万人年,135模式显著高于15、145模式(P<0.01).结论:HBsAg携带者是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定期随访,能早期发现肝癌患者,给予早期治疗后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HBV复制程度与肝癌发生有关,通过抗病毒治疗等手段可能会延缓或解除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和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检测意义,从而提高PHC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96例PHC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96例PHC患者中,HBsAg阳性80例(86.45%)、HBeAg阳性25例(26.04%)、HBeAb阳性54例(56.25%)、HBcAb阳性80例(83.33%)、HBV-DNA阳性76例(78.54%)、HBVm均阴性13例(13.54%).96例PHC患者中,有乙肝病史者40例(41.67%)、有肝硬化病史者32例(33.33%)、乙肝病毒携带者24例(25.0%),有83例与乙肝有关、5例为丙肝患者、未查出病原学的患者8例.96例PHC患者中,AFP>400ng/mL者52例(54.16%)、20~400ng/mL者33例(34.37%)、<20ng/mL者11例(11.46%).结论: 大多数患者PHC的发生与HB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 自1963年发现肝炎相关抗原(HAA)从而开始了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细胞肝癌(HCC)关系的研究以来,迄今已二十余年。目前虽尚未确定HBV就是HCC的病因,但大量的调查研究都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汤钊猷.肿瘤 1984;4(5):234)。我们对两者的关系,也作了十二年观察,现将观察资料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1.
笔者收集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88年1月住院的原发性肝癌(PHC)患者129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初步探讨其发病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02例,女27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81岁,50~60岁37例,60岁以上28例。沿海54例,山区47例,平原28例。发病到就诊时间不足1个月者74例,1~3个月者32例,3~6个月者7例,6个月以上者16例。肝大者112例。巩膜及皮肤黄染者60例,有腹水者46例。二、实验室检查 96例中,麝絮异常者32例,谷丙转氨酶增高者30例,说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大多在正常范围内。94例中,有41例AFP阳性,其阳性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本院用反向血凝法检查阳性率不够高有关。15例作血清水试验有13例阳性,本试验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108例临床及CT表现与预后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108例脑出血的临床及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旨在加强对脑出血各种员害的认识。方法:对108例脑出血症人的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及其严重并发症与近期预后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急性期病死率24.07%,存活率68.52%,血肿破入脑室者病死率47.6%,合并肺部感染者病死率54.54%,出现应激性溃疡者病死率87.5%。结论:脑出血预后主要取决于血肿部位、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及有无严重并发症。出血量大、脑干小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时预后极差,合并严重并发症时预后更差,基底节及脑叶、丘脑出血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与血清微量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与血清微量元素的关系党俊马秀爱黄书亮孙国斌(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郑州市450000)自70年代以来,由于分析方法的改进和新方法的使用,微量元素研究有长足的进展,临床某些疾病与微量元素的关系已被广大医务人员所关注。目前已知糖尿...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通过对病毒染色体复制和可能引起肝癌的病毒基因产物的讨论,回顾近年国内外对肝癌发病机理在病毒学和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已证实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PHC)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采用较敏感的方法对20例PHC患者HBV的八项血清标志进行检测。探讨PHC与HBV感染的关系,兹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被检血清:PHC患者血清系我院1984—1985年住院的病例,患者除有临床症状体证外均经B型超声探查发现有肝脏占位性病变,AFP阳性、其中55%有肝炎病史,年龄25~65岁(平均47.5),男  相似文献   

17.
血清蛋白与肝癌关系的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温璐,张聪我院自1978年以来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中微量铁蛋白(简称SF),以帮助对某些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现将47例原发性肝癌的SF情况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检测对象均为住院病人,按1977年全国肿瘤会议诊断标准,Ⅰ期0例,Ⅱ期21例,Ⅲ期26例;年龄在24~73岁之间;男45例,女2例。全部病人均在入院初未行特殊治疗的(化疗、手术、输血)测定SF值。采用中同原子能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放免试剂,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由于其正常值变异范围较大(≤240μg/L为正常),本文将≥250μg/L定为肿瘤阳性值。结果1.不同类型肿瘤SF值比较见表12.肝癌期分期与SF的关系:21例Ⅱ期中9例阳性,26例Ⅲ期中18例阳性。3.SF与AFP的阳性比见表2。4.经治疗达PR、S和NR的SF值比较见表3。讨论机体发生某些肿瘤疾病时SF浓度就会异常升高。本文肝癌、肺癌SF阳性率较高,胃癌、食管癌、淋巴瘤、乳腺癌较低,但肝癌SF阳性率为57.44%,,可能是由炎症、肝功损害、缺铁性贫血等一些其它因素所致。尽管AFP在原发性肝癌中阳性率达70%左右,但仍有部分为阴性或  相似文献   

18.
由于乙型肝炎的标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下简称HBsAg)的发现,人们对乙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以后简称肝癌)关系的重视,以及对肝癌患者作的手术治疗,使我们有机会累积了13例肝癌的临床、化验、病理和免疫状态等各方面的资料。这样,对肝癌的病因探讨,提供了一些间接的客观依据。本文初步证实了乙型肝炎的标志-HBsAg、肝硬变和肝癌的关系十分密切,说明乙型肝炎抗原血症和肝癌之间可能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据此,我们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是持续性感染肝细胞中的一种致癌原或-辅致癌原。但由于病例不多,上述看法必然带有局限性和不正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糖尿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方法:参与本实验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20例为本实验样本(2016年12月~2017年9月),以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为分组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参照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两组患者均接受ELISA方法进行临床指标检测,将两组患者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各指标检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中的HBcAb、HBsAb及HBsAg各指标阳性率比较,研究组均更高(P0.05);另外乙型肝炎病毒HBeAg和HBeAb的阳性率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并且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多患者血糖水平指标和糖化血红指标均明显升高,两者呈正向关系(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随着患病病程的延长,其肝脏损伤会不断加重,患者机体葡萄糖代谢受影响明显,容易出现血糖升高、诱发糖尿病,两者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院从1983年~1998年2月共进行13961例次胃镜检查,经胃镜诊断并经病理或/及手术确诊为食管癌的共108例,占同期胃镜检查人数0.77%,现将108例食管癌的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95例,女13例,男女之比为7.31:1。年龄33~88岁,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