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阵发性房颤)者及正常人心房内及房室结的电生理特性差异,通过调搏刺激研究两者的房颤诱发成功率。【方法】用食道心房调搏技术对182例阵发性房颤者及30例健康成年人进行程序刺激并作电生理测定。【结果】①食道心房调搏术对阵发性房颤者的诱发成功率高达95.6%;②窦律及基础起搏情况下两组的房内传导及房室传导无统计学差别;③早搏刺激下阵发性房颤者以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相对不应期延长、及房间传导时间延长为主要特点,与正常人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①房颤患者这些电生理异常有利于房颤时微小折返的形成;②对于临床高度怀疑房颤但又缺乏心电图证据的患者食道心房调搏术有助于诊断的确立。 相似文献
2.
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人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在动物实验中 [1 - 3 ] ,均证实快心房率能导致心房电重构 (AER) ,表现为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缩短、ERP频率适应不良等 .这些改变有助于房颤 (Af)的诱发和维持 .临床AF的很多特点都与频率依赖的 AER有关 .临床观察到多种心房参与快频率激动 ,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和房扑 (AF)等 ,均与 Af有关 [4- 6] .推测这些心房参与的快频率激动是通过介导 AER来促进 AF易于发生的 .有资料显示AF引起的 AER与 Af引起的 AER十分类似 [7] .但在人类对于阵发性 AVNRT对心房电生理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 .本研究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房室旁道患者房室结的电生理特性。方法:40例房室旁道患者被分为显性预激组(Ⅰ组)与隐匿性房室旁道组(Ⅱ组),18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患者或不明原因心悸者为对照组,在射频消融术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分别测量用药(美托洛尔及阿托品)前、后窦性心律周期长度(SCL)、AH或HV间期、房室阻滞周长(AVBCL)、房室结有效不应期(AVNERP)、室房阻滞周长(VABCL)及室房有效不应期(VA 相似文献
4.
兰燕平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7,18(4):501-502,528
食道调搏房室传导曲线两次中断诊断房室结三径路12例,占所有受检1600例患者的0.75%,其中2例自慢径路诱出室上心动过速(SVT)3例自慢径路和中径路诱出反复搏劝,结果提示房室结纵向分离不仅仅只限于双径路,三径路诱发的SVT可有不同的周长。并讨论了三径路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慢径路消融对进入房室结内的心房下部组织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伸至房室结内的心房下部组织被认为与慢径路的解剖学基础相关,但是其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中的作用仍不太清楚。本试验以10例慢-快型AVNRT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成功施行慢径路消融术前及术后进行了研究。在左和右下间隔旁起搏时进行间隔左和右侧同步希氏束记录。测量显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手术切割毁损后房结通路对无房室结双径路 (DAVNP)现象的离体兔心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房室结的整体电生理特性及消融改良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机制。方法 :家兔 9只 ,麻醉后从腔静脉抽出血液 2 0 0ml,与等量的台氏液混合后供灌流用。离体兔心采用Langendorf灌流装置 ,使用血液 台氏液灌流。以小号尖手术刀片进行切割 ,毁损后房结通路。分别测定手术切割前后的AH间期、房室结功能不应期 (AVN FRP)、房室结有效不应期 (AVN ERP)、房室结前传文氏点 (WCL)、HV间期、VA间期、房室结逆传文氏点周长 (VA WCL)、房室结逆传有效不应期 (VA ERP)。结果 :切割后房结通路明显影响房室结的电生理参数 ,表现为WCL、AVN FRP及VA WCL明显延长 (P <0 .0 5 )。结论 :在保持房室 1∶1传导的前提下切断家兔后房结连接 ,可导致房室结电生理出现明显变化。本实验结果为临床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 AVNDP 7例,诱发 PSVT 4例,房性反复心律1例。结果表明经食道心房调搏可简便无创地诊断 AVNDP,对探索PSVT 的发生机理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下位法消融了5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病人.将其消融前后电生理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10例病人消融后慢道仍具有前传功能.其消融前后不应期分别为222±53ms和236±79ms(P>0.05)。消融后49例病人快道前传功能仍存在.其消融前后不应期分别为326±73ms和260±69ms(P<0.001).28例病人测出了快道逆向不应期.其消融前后不应期分别为360±41ms和354±24ms(P>0.05).消融后房室结前传文氏点分别为194±26次/分和178±29次/分(P<0.05).逆传文氏点分别为188±24次/分和180±19次/分.因此AVNRT具有其电生理基础和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变化规律。方法:观察4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5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最宽P波(Pmax持续时间、P波离散度和左心房内径(LA)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max、P波离散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且两者分别与LA大小呈正相关,P波离散度预测心房颤动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P波离散度可用来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众所公认的有效方法。其最常用的是消融慢径路(SP)。保快径路(FP)。为了解射频消融改良术后对房室结功能的疗效观察,我们对行射频消融SP的患者进行改良术后食管电生理随访检查,以评价房室结功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逆向型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对150例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常规高右房递增起搏(S1S1)及程序刺激(S1S2)和右心室心尖部递增起搏及程序刺激。结果:18例(12%)出现逆向型房室结双径路,右室S1S1起搏时发生经慢径逆传的S1S1周长为(430±57)ms,快、慢径逆传的V-A值差为(150±56)ms,右室S1S2刺激发生快、慢径跳跃时S1S2间期为(330±58)ms,V-A值延长(170±65)ms。当心室激动经快径逆传时HBE上的A波较CSp上A波早(20±9)ms,经慢径逆传时CSp上A波较HBE上A波早(10±9)ms。其中16例激动经慢径逆传时仅能逆传1~2个心室激动就发生阻滞,仅2例在右室S1S1刺激时可持续经慢径逆传。所有18例均可见逆向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室回波。18例中,14例发生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发生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仅2例为典型的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的房室结内慢径虽有逆传功能,但绝大多数病例慢径的逆传功能脆弱,慢径有逆传功能并不意味着就能发生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4.
15.
本试验对9例房室结双径路者,静注25%硫酸镁溶液后,经食管心房调搏观察其电生理参数的变化及对房室结双径路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注硫酸镁后窦房传导时间,房室结快径路有不应期、慢径路传导时间及心电衅的P-R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16.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室上速的常见类型。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射频消融方法治疗AVNRT,使得AVNRT的治疗获得了明显改观。本文仅对AVNRT的电生理特性、导管消融治疗的技术和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作一文献综述。1 AVNRT的电生理特征AVNRT的最常见类型是慢—快型即慢经前传快经逆传形成的,这种类型约占全部AVNRT的病例近90%。因为心房和心室激动几乎同时发生,这种类型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是以P波或看不到或出现在QRS复合波的终末部分。极少情况P波出现QRS波前。用心内电生理记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电生理特性 ,探讨AVNRT的消融方法学及疗效判断终点。方法 对 42例AVNRT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测量术前快经路前传有效不应期 (FERP -B)、术后快经路前传有效不应期 (FERP -A)、术前和术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 (Wen -AVN)、心房程序刺激最长A2 H2 间期 (AHmax)、心动过速时A2 H2 间期 (AHsvT)及心动过速周长 (CL)。结果 42例AVNRT患者中 ,慢—快型 40例 ,慢—慢型 1例 ,快—慢型 1例。所有患者消融慢径路后均未诱发AVNRT ,成功率为 10 0 %。消融前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分别为3 2 9.14± 5 2 .3 4ms和 3 18.47± 46.2 5ms,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消融FERP -B和FERP -A分别为 :3 12 .14± 5 1.3 6ms和 2 67.62± 48.80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彻底阻断慢径传导 ,可改善房室结传导功能 ,是RF CA治疗AVNRT安全、有效、理想的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检出房室结双通过22例,检出率11.22%,无器质性心脏病18例,占81.82%。其中食道心房调搏诱发及终止室上速6例,其中4例用异搏定后房室结双通道功能消失,未再诱发室上速。S1S2扫描的房室结双通过检出率81.82%比S1S1检出率18.18%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索房室结双径路(DAVNP)的电生理特性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经食管左心房调搏检查术(TEAP)对71例DAVNP儿童实施S1-S2刺激,测定房室结快径路前传时间(FP)、有效不应期(FPERP)、功能不应期(FPFRP)、相对不应期(FPRRP)、房室结慢径路前传时间(SP)及有效不应期(SPERP)、功能不应期(SPFRP)及S2-R跳跃幅度,计算SP与FP间、FPERP与SPERP间、SPFRP与FPFRP间的差值.诱发AVNRT后,计算其频率.结果71例经TEAP诱发AVNRT发作25例,均为慢-快型,诱发率为35.2%;诱发与未诱发AVNRT组SP及不应期、S2-R跳跃、FP及不应期、SP-FP、FPERP-SPE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SPFRP-FPF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发AVNRT组SPFRP均大于FPFRP,而未诱发AVNRT组12例SPFRP小于FPFRP.结论SPFRP-FPFRP的值越大的DAVNP越容易发生AVNRT,SPFRP小于FPFRP的DAVNP儿童不容易发生AVNR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