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儿脑性瘫痪智力、听力障碍表现与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小儿早期脑性瘫痪(CP)与宫内感染犤弓形虫(toxoplasmosis)、其他、风疹病毒(rubella)、巨细胞病毒(cytomegalicinclu-sion-virus)、单纯疱疹病毒(hexpes),TORCH犦的关系。方法对170例6个月以内早期CP患儿进行TORCH_IgM检测,并将其分为阴性及阳性两组进行高危因素、并发症、头颅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头颅B超、脑电图(EEG)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阳性45例(26.5%),阳性中以巨细胞病毒为最常见,其次为弓形体;单项感染32例,混合感染13例。高危因素中,阳性组以窒息为多见,其次为早产、异常分娩、颅内出血,阴性组窒息与早产发生率相等,并发症:阳性组比阴性组多,特别是智力低下(MR)及听觉障碍为最明显。阳性组的头颅CT、BAEP、头颅B超、EEG异常率比阴性组高,尤以头颅B超为明显,阳性组治疗后在短期内转阴率为91%。结论宫内感染是CP患儿中枢神经损伤、病理损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脑瘫类型、合并损伤及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神经肌电诱发电位仪对340例脑瘫患儿行BAEP检查和分析。结果:脑瘫患儿BAEP异常率为22.9%,并发智力低下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无智力低下的患儿(P<0.01);高危因素中宫内感染、黄疸和颅内出血与BAEP异常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中黄疸和宫内感染是高度危险因素;脑瘫并发听神经通路损伤的发生率较普遍,其中混合型和手足徐动型发生率更高。结论:宫内感染和病理性黄疸是脑瘫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的高度危险因素,BAEP应作为脑瘫患儿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3.
小儿脑性瘫痪100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致病率,脑瘫分型及其并发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实验室检查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联合小儿康复中心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高危因素中窒息、早产、低体重儿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51%、42%和39%,具有两个以上高危因素者占72%;合并症为:智力低下(85.7%)、听力减退(12%)、视力异常(7%);头颅CT异常率88%、脑电图异常率46.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50%。结论本组患儿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多见,智力低下发生率较高,并有CT、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本院产科收治的部分妊娠晚期孕妇1700例为研究对象,取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根据是否发生GBS感染将孕妇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分析GBS感染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结果 1700例孕妇GBS检测阳性者148例,感染率为8.7%,不同年龄、产次、高危孕妇与非高危孕妇GBS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宫内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6.9%、14.2%、9.5%、8.1%,阴性组分别为6.4%、8.7%、4.2%、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早产、羊水污染的发生率分别为5.4%、10.1%,阴性组分别为8.2%、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12.8%、9.5%、10.8%,阴性组分别为7.5%、4.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孕妇生殖道GBS感染引起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宫内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增高,同时增加了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故临床上应高度重视GBS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和足月脑瘫患儿在脑瘫类型及共患病的差异。方法将233例脑瘫患儿分为早产儿组(n=98)和足月儿组(n=125),对两组脑瘫临床类型及共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高危因素主要顺序在早产儿组依次为低出生体重、黄疸、窒息、颅内出血、脐带绕颈;在足月儿组依次为窒息、黄疸、宫内窘迫、颅内出血、宫内感染。早产儿组痉挛型双瘫发生率显著高于足月儿组(P<0.001),足月儿组痉挛型偏瘫发生率(P<0.01)明显高于早产儿组。除听觉障碍外(P<0.05),早产儿和足月儿在智力障碍、癫痫、视觉障碍的共患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脑瘫临床类型以痉挛型双瘫为主,足月儿脑瘫以痉挛型偏瘫为主,早产儿脑瘫共患病中听觉障碍发生率高于足月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了解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高危因素致病率,脑瘫分型及其并发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与神经功能检查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门诊的265例脑性瘫痪患儿。结果:其中高危因素中早产、窒息、异常分娩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3.0%,36.6%,30.2%。具有2个以上高危因素的患儿占60.4%,有12.1%的脑性瘫痪患儿没有发现明显的高危因素。临床分型:以痉挛型双瘫和四肢瘫最多,分别占33.2%和37.0%,偏瘫占17.4%。合并症:232例(87.5%)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12例(4.5%)有听力障碍;20例(7.5%)有癫痫;15例(5.7%)有视觉障碍。脑电图异常率为57.6%(34/59)、头颅CT的异常率为89.1%(164/18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为40%(12/30)。结论:早产、窒息、异常分娩、颅内出血和双胎等在脑性瘫痪患儿中比较多见。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并可有CT、脑电图的异常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小儿脑性瘫痪高危因素与神经功能障碍特征:26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了解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高危因素致病率,脑瘫分型及其并发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与神经功能检查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门诊的265例脑性瘫痪患儿。结果:其中高危因素中早产、窒息、异常分娩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3.0%,36.6%,30.2%。具有2个以上高危因素的患儿占60.4%,有12.1%的脑性瘫痪患儿没有发现明显的高危因素。临床分型:以痉挛型双瘫和四肢瘫最多,分别占33.2%和37.0%,偏瘫占17.4%。合并症:232例(87.5%)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12例(4.5%)有听力障碍;20例(7.5%)有癫痫;15例(5.7%)有视觉障碍。脑电图异常率为57.6%(34/59)、头颅CT的异常率为89.1%(164/18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为40%(12/30)。结论:早产、窒息、异常分娩、颅内出血和双胎等在脑性瘫痪患儿中比较多见。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并可有CT、脑电图的异常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脑性瘫痪(CP)肌张力低下型和婴儿脊髓性肌萎缩(SMAⅠ型)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和影像学特点,加深临床医师对两种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21例脑性瘫痪肌张力低下型及11例SMAⅠ型患儿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头颅影像学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并对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 CP患儿围生期异常率较SMAⅠ型患儿高,肌无力常较轻微且随年龄增长而好转,肌张力降低轻于SMAⅠ型患儿且腱反射可以引出,病理征可以阳性,部分患儿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及癫痫;CP患儿可伴有脑电图(EEG)及头颅MRI/CT异常,神经传导功能检测及肌电图(EMG)正常;而SMAⅠ型患儿神经传导功能检测及EMG异常。15例CP患儿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好转,7例SMAⅠ型患儿病情恶化,4例已死亡。结论围生期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EEG、MRI/CT、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EMG检查有助于CP、SMAⅠ型的鉴别诊断,远期预后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Bobath爬行训练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滴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脑性瘫痪(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7例CP患儿按随机盲法原则均分为小牛血清组(A组)、鼠神经生长因子组(B组)和联合治疗组(C组),3组均予Bobath爬行训练,A组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滴,B组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C组同时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滴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取各组患儿静脉血检测治疗前后乙酰胆碱脂酶(AChE)、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及乙酰胆碱(Ach),并记录CP患儿脑电图(EEG)病理性棘波出现次数、振幅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采用精细动作发育商(DQ)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评估疗效。结果:C组Ach明显降低、BDNF及AChE明显升高,BAEP中I、Ⅲ、V波波幅升高,I、Ⅲ、V波潜伏期和I~Ⅲ、Ⅲ~V、I~V峰间期均明显延长,EEG病理性棘波出现次数和波幅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A组和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D和E功能区GMFM-88及DQ评分提升最明显,C组临床疗效优于A组和B组(P0.05)。治疗中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Bobath爬行训练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滴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CP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0.
脑性瘫痪的围产期高危因素:139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戬平  王帆  刘艳  黄绍平  邓艾林  刘慧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290-8291,8307
目的: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儿科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明确脑性瘫痪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特点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对降低脑性瘫痪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分析139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特点,探讨脑性瘫痪的围生期高危因素并。方法:对139例脑性瘫痪患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脑性瘫痪的诊断年龄、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改变以及并发癫痫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9例脑性瘫痪患儿以痉挛型(66.2%)最多见,其次为手足徐动型(18.0%)和共济失调型(5.8%)。111例脑性瘫痪患儿存在围生期高危因素,常见的高危因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77.5%的脑性瘫痪患儿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围生期高危因素。64.8%的脑性瘫痪在6月龄前确诊,22.3%的在3月龄前确诊。84.7%的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和/或MRI异常,常见改变包括脑发育不良(30.5%)、脑积水(21.0%)、脑萎缩(15.2%)等。35.7%的脑性瘫痪患儿脑电图异常,合并癫痫的脑性瘫痪息儿脑电图异常率高达84.4%,并且以典型痫样波出现的比例较高(54.2%);未合并者以背景慢活动为主(61.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1l,P&;lt;0.05)。结论:脑性瘫痪的发生与围生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多个高危因素提高脑性瘫痪发生的危险。多数脑性瘫痪可以在6m龄前确诊。脑性瘫痪患儿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较高,对脑性瘫痪及癫痫的病因及预后可能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晚期产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与胎膜早破及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搜集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产科门诊的2100例孕妇,选取其中122例孕晚期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20例同期健康孕晚期产妇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GBS感染率,依据观察组患者是否合并GBS感染,将其分为GBS阴性组与GBS阳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胎膜早破孕妇GBS感染的危险因素,观察不同组别不良妊娠情况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健康对照组GBS感染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孕妇胎位异常、双胎或多胎妊娠和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胎位异常、双胎或多胎妊娠和巨大儿为影响胎膜早破孕妇GBS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GBS阴性组早产、产后出血和宫内感染率均显著低于GBS阳性组(P<0.05);GBS阳性组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肺炎感染发生率均高于GBS阴性组(P<0.05);两组新生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位异常、双胎或多胎妊娠和巨大儿均可影响孕晚期胎膜早破产妇GBS感染,GBS感染可致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和新生儿肺炎的发生,同时引起早产、产后出血和宫内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临床需要对孕晚期产妇生殖道GBS感染进行及时监测和处理,以降低其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方法 对118例脑瘫患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脑瘫的诊断年龄、头颅CT及MRI进行分析。结果 118例脑瘫患儿中96例存在围生期高危因素。常见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围生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等。76.4%脑瘫患儿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围生期高危因素。其中52.5%的脑瘫患儿在6月龄前确诊,15.3%在3月龄前确诊。77.1%的脑瘫患儿头颅CT和/或MRI异常。常见的改变包括脑发育不良(37.3%)、脑积水(18.6%)、脑萎缩(13.6%)。结论 脑性瘫痪的发生与围生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多数脑瘫可在6月前确诊,脑瘫患儿头颅CT或MRI异常率较高,对脑瘫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时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1年6月~2011年10月住院的13例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病例作为观察组,临床诊断后行BAEP、颅脑CT检查,同时将同期排除脑部疾患及听觉损伤的其他13例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行BAEP检查。观察BAEP在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时的诊断价值。结果脑干脑炎组BAEP阳性5例(38.5%),CT无阳性发现,对照组BAEP无阳性发现,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外周血WBC升高6例,1例死于中枢性呼吸。结论 BAEP是诊断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时一种有效的临床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是儿科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明确脑性瘫痪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特点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对降低脑性瘫痪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分析139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特点,探讨脑性瘫痪的围生期高危因素并。方法:对139例脑性瘫痪患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脑性瘫痪的诊断年龄、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改变以及并发癫痫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9例脑性瘫痪患儿以痉挛型(66.2%)最多见,其次为手足徐动型(18.0%)和共济失调型(5.8%)。111例脑性瘫痪患儿存在围生期高危因素,常见的高危因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77.5%的脑性瘫痪患儿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围生期高危因素。64.8%的脑性瘫痪在6月龄前确诊,22.3%的在3月龄前确诊。84.7%的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和/或MRI异常,常见改变包括脑发育不良(30.5%)、脑积水(21.0%)、脑萎缩(15.2%)等。35.7%的脑性瘫痪患儿脑电图异常,合并癫痫的脑性瘫痪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达84.4%,并且以典型痫样波出现的比例较高(54.2%);未合并者以背景慢活动为主(61.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11,P<0.05)。结论:脑性瘫痪的发生与围生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多个高危因素提高脑性  相似文献   

15.
何方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86-1986
通过对30例正常新生儿和3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进行脑于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探讨BAEP在HIE患儿听力检测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结果HIE组Ⅰ、Ⅲ、Ⅴ波的出现率为91%,94%,86%,低于正常新生儿的100%。HIE组各波潜伏期延长。提示BAEP可作为听力损害的高危因素HIE新生儿听力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胎膜早破孕妇人巨细胞病毒(HCMV)、B族链球菌(GBS)、人乳头瘤病毒(HPV)、生殖道支原体(MG)、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预防胎膜早破及妊娠结局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及同期正常孕妇各200例,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和RNA恒温扩增法检测HCMV、GBS、HPV、MG、UU、CT,比较各组感染情况,及胎膜早破孕妇HCMV、GBS、HPV、MG、UU、CT感染的妊娠结局。结果 胎膜早破组孕妇HCMV、GBS、HPV、MG、UU、CT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UU的感染率最高(39.50%),MG的感染率最低(2.50%)。两种病原体同时感染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其中HPV+UU的感染率最高(16.00%),而HCMV+CT感染率最低(3.00%)。胎膜早破孕妇HCMV感染组早产、宫内感染、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BS感染组早产、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志军  胡晓晴 《中国康复》2004,19(4):224-22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婴幼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变化及其在早期病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对 38例CMV感染患儿 (CMV组 )及 2 7例对照组患儿进行BAEP测定 ,并测定CMV组V波反应阈。结果 :CMV组BAEP异常率占 74 %。表现为以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峰间差值延长为主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CMV组Ⅴ波反应阈值平均为 ( 4 6± 2 1)dBnHL ,异常率为 5 8% ,主要表现为轻度增高。Ⅴ波反应阈与I波呈正相关 (二者的相关系数r=0 .936 ,P <0 .0 0 1)。结论 :原发性CMV感染可影响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尤其听力发育 ,有必要加强BAEP的早期监测 ,以便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医院及社区新生儿发生肺炎的高危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发病高危因素及特点,统计并比较医院和社区发病的新生儿肺炎患儿早产、胎膜早破、窒息、宫内窘迫、局部感染灶、上呼吸道感染史或接触史以及产妇生殖道感染情况.结果 医院新生儿组早产、胎膜早破、窒息、宫内窘迫、产妇生殖道感染率较社区新生儿组高,社区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接触史、新生儿局部感染病灶发生率较医院新生儿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院内需做好围产期孕妇保健和新生儿病室的管理,社区需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为新生儿提供清洁舒适生活空间以预防新生儿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聋哑儿童238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在早期诊断聋哑的意义,方法:使用英国OXFORD公司的034W11B-V4.0多媒体肌电/诱发电位仪对238例有听力和/或言语障碍的儿童进行BAEP检测。结果:有新生儿窒息史、早产等高危因素的25例,异常20/25,其中11/20属周围性损害,曾使用耳毒性药物8例,异常6/8,有聋哑家族史2例,异常1/2,不明原因203例,异常168/203,结论:BAEP运用于常规检测,对早期诊断聋哑,监测神经系统和听觉系统康复进程,协助评价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结合CT为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分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ZABR-200型脑干反应测听仪及西德SomatomDR型高分辨率全身CT扫描机对30例HIE患儿进行检测和扫描。结果BAEP:正常4例(13.3%),异常26例(86.7%);头颅CT:正常2例,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12例,重度异常8例。结论CT所示脑损伤与临床表现程度有密切关系,BAEP检查敏感性高,影响性小,对诊断HIE及预测和评价预后有可靠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