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洛浦县伤寒流行规律 ,总结防治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对 1995~ 2 0 0 0年有关伤寒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资料来自洛浦县 1995~ 2 0 0 0年疫情报表及伤寒流行病学调查。2 结果2 1 发病强度  1995~ 2 0 0 0年洛浦县伤寒合计发病 1138例 ,死亡 4例 ,年均发病率为 86 4 0 10万 ,病死率为 0 35 %。 1995年秋季东干渠饮用灌溉流域 5个乡镇发生水型暴发 ,全县发病率高达 36 3 90 10万 ,病死率为 0 5 1%。其他年份呈流行状态。见表 1。表 1  1 995~ 2 0 0 0年洛浦县伤寒发病与死亡情况年份人口数发病例数发病率 ( 10万 )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2.
伤寒 (含副伤寒 )是我县主要报告的传染病之一 ,40余年来其发病率一直居我县法定传染病的前 12位。自 195 0年建立疫情报告以来至 1987年共报告伤寒病例 30 7例 ,病死 9例 ,年均发病率 1 6 0 / 10万 ,病死率为 2 93% ,期间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为 195 9年达 12 5 2 / 10万。尤其近 10多年仍呈上升趋势 ,局部地区屡有暴发或流行。现将 1988~ 1998年全州县伤寒流行特征报告如下。1988~ 1998年全县共发病 435 1例 ,病死 2例 ,年发病率在 6 2 72 / 10万上下波动 ,最低为 1988年 (12 96 / 10万 )最高为 1992年 (77 73/ 10万 ) ,伤寒发病率在甲…  相似文献   

3.
蒙阴县是流行性出血热 (以下简称 EHF)高发区。自1981年发现首例 EHF病人以来 ,17年共报告 5 836例 ,病死6 6例 ,病死率为 1.13% ,平均年发病率为 71.87/ 10万。为进一步探讨 EHF的流行规律 ,对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现将 1981~ 1997年来本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1 流行强度1981年发病率为 0 .2 3/ 10万 ,以后迅速进入流行高峰 ,1985年发病率达 2 30 .5 3/ 10万 ,自 1987年开始下降 ,1991年后再次回升 ,1995年成为又一高峰年 ,发病率为 172 .75 /10万 ,以后发病率保持在 10 0 / 10万左右。2 地区分布全县十五处乡镇均有发病 ,其中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沂市伤寒爆发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 ,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方法 采用点、面结合 ,病例对照等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实验室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95 6~ 2 0 0 1年共报告伤寒病人 944 4例 ,年均发病率为2 2 7/ 10万 ,发病以青壮年农民和小学生为主 ,年龄主要集中在 5~ 10岁和 2 0~ 3 5岁。传播途径仍以水型传播为主 ,对 10 2例伤寒病人作流行因素调查 ,病例组喝生水及不洁食物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 χ21=49.63 ,P <0 0 0 5 ,OR =13 .2 2 ;χ22 =2 3 .40 ,P <0 0 0 5 ,OR =4.2 3 )。 1997年调查该市的伤寒慢性带菌率为 1 0 6% ,其中有病史者的慢性带菌率为 2 81%。结论 临沂市慢性伤寒带菌者是重要传染源 ;伤寒以水型传播为主 ;伤寒菌型主要为D2、E1和M1型 ,菌株对氟哌酸 (Nor floxacin)、吡哌酸 (Pipemidicacid)等 8种抗生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5.
伤寒是我省高发传染病之一 ,一直列为疾病防治工作重点 ,近三年虽全省洪涝灾害严重 ,但通过多年来开展综合性防治措施 ,使伤寒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 ,现将 1996~ 1998年我省伤寒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分析如下。1 流行特征1 1 流行强度  1996~ 1998年我省伤寒报告发病数分别为72 3 8、5 861和 4711例 ,发病率分别为 11 42 10万、9 2 0 10万、7 3 6 10万 ,依次居省内传染病的三、四、六位。1 2 地区分布 全省 14个市 (州 )均有发病 ,其中以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 4地所辖宜章、蓝山、怀化、辰溪、麻阳等县 (市、区 )发病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沂市伤寒、副伤寒 (伤寒 )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伤寒老疫区苍山县和郯城县设立伤寒监测点 ,监测伤寒发病、暴发情况 ,调查不同人群慢性带菌情况与正常人群抗体水平。[结果 ]监测点人群 1992~ 2 0 0 1年共发现伤寒病人 2 91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3 0 16/10万。其中 ,8~ 11月发病 191例 (占65 64 % ) ,5~ 40岁发病 2 44例 (占 83 85 % ) ;暴发疫情发病 178例 (占 61 48% ) ,水型传播病例 15 2例 ,占暴发病例的84 92 %。伤寒既往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带菌率为 1 0 6% ;正常人伤寒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O抗体为 1 41 2 3 ,H抗体为 1 5 0 75。监测点 1995~ 1998年收集的 3 6株伤寒杆菌噬菌体分型 ,主要为D2 、E1和M1型。 [结论 ]应采取以切断经水传播、免疫接种和敏感药物治疗病人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控制临沂市的伤寒疫情。  相似文献   

7.
徐海涛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632-3633
[目的]分析德清县伤寒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德清县1998~2006年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全县伤寒年发病率波动在1.41/10万~15.61/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7.55/10万,伤寒发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1998年为11.40/10万,2006年下降至2.59/10万,经趋势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67.57,P<0.0001);发病多见于夏秋季,5~9月份为高发;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学生发病为主,发病年龄组以30~、40~为多;年均发病率以洛舍、乾元、三合等乡镇较高. [结论]1998~2006德清县伤寒疫情逐年下降,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上仍表现为相对集中趋势,应加强疫情监测,并在高发地区开展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伤寒在微山县一直处于较低的发病水平 ,年平均发病率为 3 89/ 10万 (2 6 /6 6 8380 )。 1998年 9月 6日至 11月 2日 ,微山县欢城镇等乡镇发生了伤寒暴发 ,发病 185例 ,无死亡病例。1 暴发经过微山县欢城镇西田陈村 9月 6日发生了首例伤寒病人 ,此后在周围村庄先后出现伤寒病例 ,9月 2 0日至 10月 2 0日 ,全县共报告病人 137例 ,10月下旬疫情趋于稳定 ,末例发病时间为 11月 2日 ,流行持续 5 7d ,发病 185例 ,疫区人群罹患率为 31 1/ 10万 (185 / 5 9485 5 ) ,无死亡病例。2 流行病学调查卫生防疫人员对发病的自…  相似文献   

9.
沂蒙山区位于鲁东南地区 ,是山东省伤寒重点疫区之一。我们自 1992年起 ,在郯城、苍山两县设立伤寒监测点 ,进行了有关伤寒流行特征及监测 ,并将历年来伤寒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汇总分析如下。流行概况  195 6~ 2 0 0 0年 ,全市累计报告伤寒病人 9335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2 2 7/ 10万 ,最高为 19 6 4/ 10万 (196 2年 ) ,最低为 0 11/ 10万 (1975年 )。基本情况是 195 6~ 196 5年平均发病率为 6 17/ 10万 ;196 6~ 1975年为 0 6 7/ 10万 ;1976~ 1985年为 3 2 4/ 10万 ;1986~ 1995年为 0 6 3/ 10万 ;1996~2 0 0 0年为 0 32 /…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北仑区1985—1999年伤寒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市北仑区地处浙东沿海 ,自 1985年建区以来 ,伤寒 (副伤寒 )疫情波动较大 ,年均发病率为 2 6 5 9/10万 ,有些年份出现了较大流行 ,发病率最高达 117 3/10万。为分析伤寒的疫情特点和流行规律 ,有效地落实防制措施 ,现对北仑区 1985~ 1999年伤寒疫情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疫情资料来自区卫生防疫站档案室疫情资料汇编 ;人口资料来自区公安局人口统计报表 ;病例确诊依据按卫生部传染病诊断标准。为便于比较 ,根据我区发病情况 ,将发病率≥ 2 0 /10万的年份称高流行年 ,发病率 <2 0 /10万称低流行年。结  果流行强度  1985~ 1999年 15…  相似文献   

11.
自1989年起,我省伤寒(含副伤寒)发病率开始回升,1994年起又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部分市伤寒发病率仍较高,局部地区时有伤寒爆发疫情发生,显示我省仍应加强伤寒的防治工作。现将我省lgu-IWe年伤寒的流行病学分析如下:1流行病学特征互.l流行强度三年全省共报告伤寒病例9232例,年平均发病率4.43/十万;病死3例,年平均病死率0.03%,3年发病率分别为5.33/十万、4.23/十万、370/十万,病死率在0.03-0.07%之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表1)。l.2地区分布全省各市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东芜市、惠州市、中山市、…  相似文献   

12.
盐城市2001年~2005年伤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是盐城市多发肠道传染病之一。自1958年有疫情记载以来,该市每年均有发病。上世纪80、90年代发病率较高,年发病率在江苏省位居第二,最高年发病率高达200/10万以上。近年来,由于加强了综合防治,伤寒发病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为了探索当前流行规律,更好指导防治工作,现对2001年-2005年盐城市伤寒疫情流行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肝 )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传染病。为了掌握甲肝流行规律 ,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对山东省 1990~ 2 0 0 1年甲肝有关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来源1990~ 2 0 0 1年甲肝疫情资料来自山东省历年疫情报告 ,人口资料来自山东省统计局的人口统计分析。2 结果2 1 发病动态  1990~ 2 0 0 1年山东省合计报告甲肝2 0 382 5例 ,死亡 6 9例 ,平均年发病率为 19 6 1/ 10万 ,病死率为 0 0 3% ,均为散发病例。甲肝发病数占同期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数 4 6 84 6 4例的 4 3 4 9%。甲肝发病率 1992年为 5 4 31/ 10万 ,此后呈下降趋势 ,2 0 0 …  相似文献   

14.
分析 1996~ 2 0 0 0年期间余杭市淋病、梅毒发病的流行特征 ,探讨流行规律 ,为今后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报告如下。资料来源1 余杭市 1996~ 2 0 0 0年法定传染病年报表。2 余杭市公安局人口资料。结  果1 发病率 余杭市 1996~ 2 0 0 0年共报告发生淋病 2 2 6 4例 ,年发病率 5 7 5 1/ 10万 ;梅毒 332例 ,年发病率 8 4 3/ 10万 ,以早期梅毒为主 ,其中Ⅰ期占 6 0 4 9% ,Ⅱ期占 39 5 1%。淋病发病率 1997~ 1999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1999年最高为88 2 0 / 10万 ;梅毒报告发病率 1998年最高为 11 5 8/ 10万 ,见表 1。表 1 …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红河州2004-2008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红河州伤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研究方法。[结果]5年全州伤寒年平均发病率29.8/10万,病死率为0%。发病地区集中在个旧、弥勒、建水、蒙自、开远5个伤寒老疫县、区、市;发病高峰在7~8月;高发年龄为10岁、25~35岁组;以农民、学生、工人为多;男女性别发病无差异;发生3起暴发流行,水源污染是伤寒暴发的主要因素。经采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变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等综合性措施后,2007、2008两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直线下降趋势,未发生暴发流行。[结论]控制伤寒、副伤寒流行的关键是由管理传染源为主转变为以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及改变个人不良卫生习惯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虹口区1960~1999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芳  潘隽 《上海预防医学》2002,14(8):376-377
伤寒、副伤寒是主要法定肠道传染病之一 ,近年在虹口区传染病中排列第 5~ 7位。 1980年以来 ,我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年发病率约为 2 .5 3 / 10万 ,局部有时偏高。为探讨伤寒、副伤寒流行规律 ,总结防治经验 ,将 1960~1999年流行特征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7.
1993~2002年柳州地区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柳州地区伤寒(副伤寒)流行因素.为预防控制伤寒在本地区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柳州地区10县(市)疫情统计年报表及疫情暴发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93~2002年全地区共报告病例数2717例,年均发病率6.76/10万,死亡3例;lO年间共暴发14宗疫情,总发病例数1345人;季节分布以夏秋季为主;10~35岁是高发人群: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结论 以控制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伤寒、副伤寒(简称伤寒)是影响我县中小学生健康的主要场道传染病之一.为了控制流行,降低发病,指导防治,对1991~1996年全县中小学生伤寒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1 资料来源根据1991~1996年盐都县卫生防疫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并经年审后分类统计,学校卫生专业人员参与暴发疫情处理获得有关数据.2 流行特征2.1 发病强度 全县1991~1996年在校中小学生累计1047 913名,发生伤寒1323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26.5/10万,占全市同期发病总数的31.8%.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江都市1991~2000年中小学生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万怀 《中国校医》2002,16(5):416-417
为了解我市近 10年为中小学生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评价防治措施效果 ,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现对我市1991~ 2 0 0 0年中小学生甲、乙类传染病报告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1.1 疫情资料 江都市卫生防疫站历年疫情年报。1.2 中小学生数 江都市教育事业历年统计资料汇编。2 结果2 .1 流行概况  10年来中小学生共发生甲、乙类传染病 13种计 42 93例 ,死亡 3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336 .5 5 /10万 ,死亡率为0 .2 4/10万 ,病死率为 0 .0 7%。其中 1992年发病率最高 ,为811.6 2 /10万 ;1999年最低 ,为 5 8.6 3/10万。 10年来传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04-2011年河南省伤寒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监测数据,描述2004-2011年河南省伤寒的流行特征,通过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1年河南省共报告伤寒病例1 163例,发病率为0.154/10万;2004-2010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2011年呈上升趋势(Z=-15.221 7,P〈0.01)。伤寒发病率的时间高峰在8月份(Z=6.125 9,P〈0.01)。省辖市之间伤寒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996 9,P〈0.01),较高的地区在三门峡、平顶山、信阳和焦作。男性发病682例,女性481例,男性发病率(0.176/10万)高于女性(0.131/10万)(χ2=25.213 7,P〈0.0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中。结论应加强伤寒的疫情监测,关注高发季节、高发地区和高发人群,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