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倡导风药升阳治疗崩漏者,应该说功在金元名家李东垣,在其所创的"升阳除湿汤"、"凉血地黄汤"等近10首治疗崩漏的方剂中,都不同程度体现了这一点.至于其机理,李氏认为"用风胜湿,为胃下陷而气迫于下,以救其血之暴崩也".  相似文献   

2.
崩漏     
崩漏一证,轻者,淋漓不断,为“漏下”;重者,突然大下,为“崩中”。此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如久漏中气下陷,冲任不固,势必成崩;崩久气血耗损,亦必成漏。崩漏主要是五脏生理功能失调,致使体内阴阳和气血互不平衡而发病。崩家对崩漏病理的论述不同,一主张龙雷相火,肝肾虚阳泛滥;一主张脏腑亏损,冲任之脉气血皆虚;一主张虚实两端皆可成崩,虚而腹痛,血住则痛止,淤而腹痛,血行则痛  相似文献   

3.
杨宗孟教授从事妇科教学与临床四十余年,对妇科常见的疑难急证崩漏,主张辨证求因、因证施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今以十法概括之。1 清肝补肾法杨老认为崩漏的发生与起居失节,或悲哀太甚,阳气内动,耗损心血肾水有关,以致心肾阴虚不能镇守命门之火,导致肝胆、三焦之相火妄动,热迫血海,损伤阴络而致崩漏,故治以清肝补肾。药用荆芥穗、乌梅、地榆、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2 升阳除湿法本法适于脾虚有湿之崩漏。杨老认为治疗崩漏,止血乃当务之急,然单纯止涩如抽刀断水,塞而不止。用升阳除湿之法,使血随气升,统摄有权而血流自止。常用药物为羌…  相似文献   

4.
李家生 《中外医疗》2009,28(26):190-190
补中益气汤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证;脾胃虚弱,气虚下陷证,脾胃虚弱,气不摄血证。临床活用其方,补中益肝治疝气,补中摄血疗崩漏,补中靖采止遗尿,补中升阳固滑泻,补中通阳治便秘等杂证。体现了“病阴阳者治脾胃,病上下者求之中”的观点。阐扬了东垣辨杂病治从脾胃之心法。  相似文献   

5.
补气生阳: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症。脾为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脾肺气虚则会出现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等症。如兼中气下陷,则能导致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如气虚不能摄血,则能引起便血、崩漏。黄芪能补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且有升举阳气的作用,所以可用于上述诸症,须随不同的气虚表现而相应的配伍。  相似文献   

6.
崩漏乃妇科常见之病,主要指妇女阴道非时之下血。病势淋漓不断者为之漏,突然暴下为之崩,漏为崩之渐,崩为漏之甚,两者可以互相转化。一般将崩漏分为:血热、脾虚、肾虚、血瘀四型。也有分为,血热妄行,气虚不摄,气血瘀阻,冲任虚寒四种。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该病病程长,虚实夹杂,而气虚血瘀为常见的一种。不管是崩还是漏,均有出血过多而导致气随血脱而虚之症,所以补虚塞流是治疗之要务。但崩漏每多夹瘀,尤其是崩漏交替久而不愈者,多为瘀血占据血室而致血不归经。“恶血不去,宫室难安,经血妄行,溢血不止。”故有人提出逐瘀畅流法治疗瘀血崩漏。临床中单纯的气虚不摄或单纯的气血瘀阻比较好治,但两者并存时治疗上比较棘手。常因气虚过用补气塞流之品而有碍瘀血的清除;也有因瘀血单用活血化瘀之品而伤于正气,使一般活血化瘀之药难以凑效。笔者经多年之  相似文献   

7.
东垣运用风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药,也称风燥升阳药,是一美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这类药物大多性温或平,味辛、苦或甘,归属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厥阴肝经,发挥祛风、解热、升散、止痛等功效.李东垣临证组方,最擅用升麻、柴胡等,升麻是足阳明胃经之引经药,可升发脾胃之清阳;柴胡为足少阳胆经之引经药,可升发少阳春升之气.而胆气能否升发,对脾胃升降机能影响甚大.从四个方面探讨东垣运用风药寓意.①风药开郁:脾虚木郁,木郁则发之,取风药开郁,发散郁火;②升发脾阳:治疗脾胃虚弱,阴火上乘之证,帮助补益药补脾阳,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③风能胜湿:取升阳除湿、除湿通络之效以治疗泻泄、崩漏、痿痹等湿饮为病;④引药上行:分经论治头痛及其他头面诸疾,引药直达病所,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东垣运用祛风药注意整体辨证,用风药的同时考虑与补气药、滋阴药、泻火药的配伍,互相牵制以制衡.  相似文献   

8.
风药,也称风燥升阳药,是一类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这类药物大多性温或平,味辛、苦或甘,归属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厥阴肝经,发挥祛风、解热、升散、止痛等功效。李东垣临证组方,最檀用升麻、柴胡等,升麻是足阳明胃经之引经药,可升发脾胃之清阳;柴胡为足少阳胆经之引经药,可升发少阳春升之气,而胆气能否升发,对脾胃升降机能影响甚大。从四个方面探讨东垣运用风药寓意。①风药开郁:脾虚木郁,木郁则发之,取风药开郁,发散郁火;②升发脾阳:治疗脾胃虚弱,阴火上乘之证,帮助补益药补脾阳,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③风能胜湿:取升阳除湿、除湿通络之效以治疗泻泄、崩漏、痿痹等湿饮为病;④引药上行:分经论治头痛及其他头面诸疾,引药直达病所,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东垣运用祛风药注意整体辨证,用风药的同时考虑与补气药、滋阴药、泻火药的配伍.互相牵制以制衡。  相似文献   

9.
崩漏指妇女在月经周期以外的阴道出血,一般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净的为“漏”,是妇科常见的疑难病之一。重症者常致暴流,久病者多因出血淋漓不净而耗血损气,对妇女身体健康影响颇大,笔者自1999年-2004年自拟固本止崩汤治疗崩漏50例,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重视后天脾胃,创立脾胃论学术观点,并且在治疗中善用风药。笔者总结其运用风药的经验,试浅析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风药者,包括柴胡、升麻、羌活、独活、防风、川穹、葛根等。李东垣以为“凡治风之药皆辛温,上通天气,以发散为本”,故“辛温发散”乃是一切风药治疗作用的根本。1风药能升发脾阳 “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春主肝,夏主心,风药者可疏肝理气,振奋心阳。脾土居中,生发万物,故风药者更能助升脾阳。脾阳为寒湿、湿热等外邪所困,脾阳不升.脾失健运,在健脾化湿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举元煎为《景岳全书》之方剂。其方由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组成,原书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等证。余在临床上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崩漏、产后恶露不绝、胎动不安、产后小便失禁及阴挺等妇科疾病颇效。今举验案四则,以资印证。配养血敛阴之品治崩漏重证崩漏属妇科急症范畴,其证型名目繁多,临床各型又多相兼为病。人身气根于血,血附于气,两相维系。崩漏日久气随血衰,必然导致气不摄血,两者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故崩漏反复难愈。据此,余临床每用大剂举元煎为主补气摄血,稍佐养血敛阴之阿胶、白芍等急治其标。俟血止后,再宗“澄源”、“复  相似文献   

12.
按清代名医唐容川所著《血证论》中治疗血的总则:一止血、二消瘀、三宁血、四补血.笔者在临床上体会到,此四法非单适于治疗吐血,诚亦治疗崩漏之大纲也.崩证发病急而血量多,古有“血山崩倒”之喻;漏证虽发病缓、血量少,但病势缠绵而淋漓不断,总的出血量亦不少.因之,无论或崩或漏,均可损失大量血液,甚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血为人身生命之源泉,因而治疗崩漏当以止血为第一要务.所谓“留得一分血,保得一分命”之语,强调得好.血止之后,离经之血,未必尽去,其不能复还故道者是为瘀血,瘀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且瘀血留阻经络,每可致少腹刺痛,或结为症瘕,壅而生热,亦常为崩漏复发之病根,故血止后又必亟须消瘀。然对较缓之漏证,则不必待血止之后方行消瘀,而应在止血方中兼用化瘀之品,可收血止瘀化之功,从而缩短疗程.血止瘀化之后,方可言宁血.所谓宁血,具有冶病求本,根除病患之意.但此法不能施之过早,过早反有除邪不尽之弊,至于补血,则是为了巩固疗效,用些益气生血方剂,扶助中焦受气取汁之能,  相似文献   

13.
1.开阖有法,贵应病机崩漏为血病,血得热则溢,因热致溢者,是开泄太过。而冲任受损,脾气虚弱,中气下陷,血分虚寒等,不能统血摄血者,则属固摄无权。致崩漏之热乃为虚火。识辨开阖,病机在握,治疗就可执简驭繁。因于热者,清而止之;因于寒者,温而止之;因于虚者,补而止之;因于实者,泻而止之。  相似文献   

14.
<正>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主要症状是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而妇科检查并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故称功能性子宫出血。由于长期和反复子宫出血,常引起严重贫血或体力衰弱,影响工作和学习,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祖国医学中的崩漏范畴。病势急,经血暴下者为溃,病势慢,经血淋漓不断者谓之漏,但大多数人认为崩漏不分。《济生方》记载“崩漏本乎一症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古人认为“漏者崩之渐,崩者漏之甚”,所见崩和漏仅是经血程度上有所不同,并无本质的区别,临床上也常见到同一病人崩漏交错发生,时而为崩,时而为漏,延绵时久而不得止者,崩漏可以不必细分。  相似文献   

15.
补中益气汤治疗青春期功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春期功血以无排卵型多见,相当于中医的崩漏.崩漏病名首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诸病源候论·漏下候>认为,崩中之病是因"冲任之气虚损,不能制其经脉,故血非时而下"所致.李东垣阐发<内经>"土者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的学说,强调脾胃在精气升降中的重要作用.在<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沉浮之间论>中曰:"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  相似文献   

16.
升麻,辛甘微寒,无毒。《名医别录》列为上品。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的功效。《本草汇言》日:“此升解之药,故风可散,寒可驱,热可清,疮疹可解,下陷可举,内伏可托,诸毒可拔。”张元素曾言:“补脾胃药,非此为引用不能取效。脾痹非此不能除”。本品上能散巅顶头面之风邪,中能通脾胃郁遏之滞气,下可举脾虚下陷之清阳,临床配伍应用十分广泛。笔者取其升阳举陷之功,临床辨证施治顽固性呃逆、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疾患,收到满意疗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马洪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30-1130,1205
妇女在不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若经期延长达两周以上者,应属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张洁古曰:“崩者,倏然暴下也;漏者,淋漓不断也。崩,出血量多而势急;漏,出血量少而势缓,两者在病程中可相互转化,有时也难以截然区分”。所以,临床上常常崩漏并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霍介格教授运用风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经验。[方法]介绍霍师对放射性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风药的源流以及功效,分析霍师临床运用风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依据,并附案例加以验证。[结果]霍师认为放射性肠炎是癌瘤消耗气、血、阴、阳的同时,放射线之“火、热、毒”邪入侵人体,损伤脾胃及肠道所致。病机总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肠腑,病理因素为湿、气、毒、瘀、虚,且多夹杂并见,临证遣方可配伍风药祛风燥湿、疏肝理气、开阖玄府、化瘀通络、升阳举陷,针对放射性肠炎复杂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临床上收效甚佳。所举案例,霍师辨为脾气亏虚、湿毒内聚,治以健脾益气、祛风化湿解毒,以胃苓汤加减利水止泻、健脾祛湿,配伍白芷、升麻、羌活等风药,升举阳气的同时可防渗利太过,在整个组方中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结论]霍师治疗放射性肠炎,谨守病机,辨证选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风药,为放射性肠炎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19.
<正>崩漏者,妇科血症,经量急骤、暴下不止谓之崩,淋漓不尽、潮期无止谓之漏,两者多交替转化,不易分开,故概称为崩漏。古今医家多认为,崩漏之症热多寒少,乃热扰充任、迫血妄行所致,多从热论治[1]。何氏妇科认为,崩漏之症应观脏腑、求因论治,摄血止崩,并以之分血热沸溢、冲任虚寒、中虚堤防、胞络瘀滞四型。结合当代女子习性,何氏妇科认为,崩漏阳虚者十有八九,冲任虚寒,固摄失司,阴损及阳,尤以暴崩之后夹寒者多。女子以阳为贵,若见腹冷、  相似文献   

20.
傅山所著的《傅青主女科》,理论精辟,立论见解独特,制方不失古人准绳,用药纯和无一峻品,且辨证简明,异于前人,在血崩篇尤为明显。后世医家宗其法治崩漏,多有奇效。笔者学习后收获颇多,浅述如下:1药少平和,组方精要血崩篇共立治崩7方,约33味药。方中药味精良,药量集中,配伍严谨。且用药大胆,方剂组合尤为巧妙。如固本止崩汤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温益气振奋脾阳,生血摄血;味苦辛热之黑姜补火生阳,阳回则气固,姜炭为治寒崩之要药,姜炒炭后去其辛味,炒黑又有止血涩血之功效;以味甘微温之熟地纯静救阴;以甘温之当归行血补血。因傅氏认为“单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