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的疗效,并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8分及GCS 3~5分患者的疗效区别.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入选2009年2月6日至2010年11月25日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压氧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记录患者入院时、高压氧治疗前、完成高压氧治疗时的GCS;记录高压氧治疗前、完成高压氧治疗时及入院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高压氧组及GCS 3~5分的高压氧组患者完成高压氧治疗时GCS分别为(12.63±2.70)、( 11.64±2.50)分,与相应对照组的(10.61±3.01)、(8.44±1.6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及GCS 3~5分的高压氧组患者完成高压氧治疗时GOS改善程度(△ GOSf)及入院后3个月GOS改善程度(△GOS3M)平均秩次分别为35.37、12.14和35.87、13.09,与相应对照组的26.77、8.05和26.29、7.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CS6~8分的高压氧组患者的△COSf和△COS3M平均秩次,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总体而言,早期高压氧治疗有促进意识恢复及改善预后的作用;且对特重型(GCS3~5分)患者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经验.方法:按格拉斯哥(GCS)评分法 3~ 8分为重型颅脑损伤.回顾性分析我院 4年 来收治的 86例重型颅脑损伤,总结分析治疗方法及其治疗关系.结果: 86例重型颅脑损伤治愈及好转 68例(79%), 植物生存 2例(2.3%),死亡 16例(18.7%).结论:基层医院也应建立创伤急救通道,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及手术方 式,配以积极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诊治经过等.17例患者中手术治疗9例(手术组),其中合并脑脊液漏8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5例;行保守治疗8例(保守组),其中合并脑脊液漏7例、GCS评分<8分1例;手术组7例继发颅内感染,保守组4例继发颅内感染,表现为脑膜炎;两组均应用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并辅以综合疗法.结果 手术组9例中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4分5例、<4分4例(死亡3例),保守组8例中GOS评分≥4分7例、<4分1例(死亡).结论 颅脑损伤病情危重是颅内感染形成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早期给予正确处理并应用适宜抗生素,强调综合疗法是防治颅脑损伤继发颅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03~2017-03期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mo,观察组GOS优良率92.11%较对照组73.68%高(P0.05);术前两组GC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第3d、第7d、第14d 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较对照组23.68%低(P0.05)。结论: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脑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胰岛素泵控制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8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G1组(GCS评分3~5分,39例),G2组(GCS评分6~8分,41例);根据高血糖控制方法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CSⅡ)治疗组40例,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治疗组40例,均控制血糖目标在相同范围.记录两组治疗后达到目标血糖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2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 G1组入院随机血糖为(12.0±2.4) mmol/L,G2组人院随机血糖为(8.6±1.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Ⅱ治疗组与MSII治疗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3.35 ±0.98)d比(6.20±1.02)d]、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39.3±7.6) U/d比(52.6±10.2) U/d]、低血糖发生率亦明显降低[5.0%(2/40)比15.0%.(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2例,血糖水平为(7.1±1.8)mmol/L,预后较差26例,血糖水平为(9.1±2.2) mmol/L,死亡12例,血糖水平为(11.9±2.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胰岛素泵治疗能够快速平稳控制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而且能够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1例GCS3分特重型颅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1例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存活9例(43%),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5例(23%),重残4例(19%),死亡12例(57%).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著改善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压(CPP)、CT影像中环池变化与病情变化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以量化术前评估指标,选择最佳救治时机,指导临床手术时机的选择及用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15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CPP值、CT环池值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数值.以CPP下降至70 mmHg前、50~70 mmHg及低于50 mmHg的指标分3组,每组均为51例.随访3个月以上,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 CPP>70 mmHg的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CT环池值0.4 mm时,预后良好28例(54.9%);CPP 50~70 mmHg的B组患者,手术时间为CT环池值0.7 mm时,预后良好40例(78.4%);CPP<50 mmHg的C组患者,手术时间为CT环池值2.2 mm时,预后良好45例(88.2%).环池前后径和GCS评分呈正相关性(r=0.564,p<0.01).结论 针对意识障碍加重的病例,环池形态改变越明显,GCS评分越低.依据颅脑损伤患者的CPP及CT环池值双因素的变化情况来进行评估,可以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的救治策略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性技术.结果 102例患者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良好59例(57.8%),中残15例(14.7%),重残11例(10.8%),死亡17例(16.7%).结论 在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的救治中,根据伤情对生命威胁程度不同迅速做出抉择,优先进行抢救性手术,积极控制脑的继发性损伤是治疗的关键,而运用损伤控制技术避免生理潜能进行性耗竭,使患者安全渡过创伤反应期,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使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后“120”院前急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无线组(55例);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使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前“120”院前急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传统组(50例).比较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受伤至获得专科确切性治疗时间及救治生存率.结果 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1,P> 0.05).无线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至获得专科确切性治疗时间为(1.646±0.499)h,短于传统组的(2.085±0.57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1,P< 0.05).无线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生存率为78.2%(43/55),高于传统组的58.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7,P<0.05).结论 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可使院内治疗提前,缩短受伤至获得专科确切性治疗时间,使院内与院前急救无缝隙衔接成为可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液滤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抗脑抗体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9例)和血液滤过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血液滤过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血液滤过治疗7d.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第1、3、5、7和14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抗脑抗体含量,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 血液滤过组治疗后第3天起,血清抗脑抗体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第3天:(1.28±0.25) kU/L比(1.33±0.30) kU/L;第5天:(1.37±0.17) kU/L比(1.42±0.22) kU/L;第7天:(1.45±0.37) kU/L比(1.52±0.35) kU/L;第14天:(1.49±0.41) kU/L比(1.67±0.39) kU/L] (P< 0.05或<0.01).血液滤过组治疗后第7天起,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第7天:(6.95±1.24)分比(5.74±1.51)分;第14天:(9.29±1.76)分比(7.22±1.24)分](P<0.01).结论 血液滤过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抗脑抗体含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总结46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GCS 3~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3例GCS 3~8分重型颅脑损伤恢复良好237例(51.2%),中残51例(11.0%),重残19例(4.1%),植物生存9例(1.9%),死亡147例(31.7%)。结论:专科治疗配合早期ICU监护,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显著改善GCS 3~8分STB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和护理的经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方法:对 1997年 1月~ 2003年 收治的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 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中,急诊手术 13例.治疗后恢复良好 2例,轻残 10 例,死亡 3例.结论:加强救治的各环节,采取综合治疗与护理,及时手术治疗、控制颅内压,预防控制并发症等,是 提高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以及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早期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残疾分级量表(DRS)评定.结果 观察组呼吸异常率、心率异常率、意识转清醒率、重度脑水肿发生率及颅内压≥250mm H_2O(1 mm H_2O=0.0098 kPa)发生率分别为26.7%(12/45)、28.9%(13/45)、64.4%(29/45)、15.6%(7/45)、15.6%(7/45),均低于对照组的62.2%(28/45)、57.8%(26/45)、37.8%(17/45)、37.8%(17/45)、42.2%(19/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个月观察组GCS及DRS评分分别为(11.2±2.4)分和(15.2±2.3)分,对照组分别为(8.6±2.5)分和(17.9±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以降低患者颅内压,减轻 脑水肿,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赵中平 《现代医院》2006,6(6):54-55
目的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例。结果临床结果根据GOS标准判断:Ⅴ级6例(6.9%),Ⅳ级11例(12.6%),Ⅲ级17例(19.5%),Ⅱ级7例(8.1%),Ⅰ级46例(52.9%)。疗效满意。结论合理的手术方法,有效的液体疗法及亚低温疗法能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电图检查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脑电图检查,对脑电图分级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预后转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24h内脑电图检查全部异常.脑电图分级与GCS评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42,P<0.05):脑电图分级与预后转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30,P<0.05).结论 脑电图检查及其分级可以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2次/d,静脉滴注持续7 d.全部患者在入院第1天和治疗1周时进行颅脑MRI检查,每例患者选择其MRI提示多发散在的病灶中面积最大的轴索损伤病灶作为测量对象,比较其治疗前后最大长径和(或)最大宽度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出现意识改善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较入院提高3分的时间;伤后1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结果 1周时MRI显示面积最大的轴索损伤病灶最大长径(或宽度)缩小2 mm及以上者治疗组为9例,对照组为3例,治疗组变化显著(X2=5.00,P<0.05).GCS较人院提高3分的时间治疗组为(9.13±2.72)d,对照组为(13.87±2.4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5).伤后1个月GOS≥3分的人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P>0.05).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早期使用依达拉奉对神经轴索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轴索肿胀和轴突周围水肿,缩小轴索损伤病灶,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SIRS评分应用于预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预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收治的6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行SIRS评分及GCS评分,分析不同SIRS分值患者的病死率、相同年龄患者不同GCS分值与SIRS分值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着SIRS分值的升高,患者病死率增加,当SIRS分值≥2分时患者病死率显著升高,与SIRS分值<2分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年龄组当SIRS分值≥2分时,GCS分值为8~12分的患者病死率15.38%(4/26),GCS分值<8分的患者病死率50.00%(8/1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S评分具有独立预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作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中-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44例以中-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病历资料及其救治方法,并总结救治经验。结果颅脑损伤中急性硬膜下血肿最多,有21例(47.73%),急性硬膜外血肿9例(20.45%),脑挫裂伤7例(15.91%);合并伤数量最多的为骨科损伤,共25例(56.82%),其中为四肢骨折最多,共18例(40.91%);术后三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恢复良好23例(52.3%),轻度残疾6例(13.6%),重度残疾3例(6.8%),植物生存7例(15.9%),死亡5例(11.4%)。结论优先处理中-重型颅脑损伤,及早手术控制颅内高压,其他部位损伤采取损伤控制手术,积极防治低氧、低血压和创伤致死三联征是治疗合并中-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左峻  林勇  李敏 《现代保健》2011,(18):132-133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结合亚低温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18例具有手术指征的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5分),采用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即给予亚低温治疗2~14d。结果患者术后存活86例(占72.8%),其中植物状态生存16例;死亡32例(占27.2%)。结论对具有手术指征的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尽早给予亚低温治疗,可降低伤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是当今各国颅脑损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死亡率很高,尤其是GCS 3分的颅脑伤病人,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本院从1999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102例GCS 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应用亚低温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74例,女28例。年龄2~78(平均37·4)岁。应用亚低温治疗86例。在亚低温治疗组中,死亡17例,植物人生存2例,治愈52例,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生存15例。未采用亚低温治疗组中,共16例,死亡4例,植物人生存无,治愈6例,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生存6例。1·2治疗就诊后立即采用头枕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