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离莫焦虑     
任燕  鲍爽 《健康向导》2020,(2):33-34
正女儿是王女士独立抚养长大的。因为丈夫长期在外工作,也未与父母同住,所以教育孩子的重担就落在王女士一个人身上,她非常爱自己的女儿,母女二人朝夕相处,基本没有分离过。女儿也非常"黏"王女士,有时候爸爸回来了,也拒绝独自睡觉,非要和妈妈一起睡。每天早上送女儿上学最让王女士头疼,在家里就找各种借口不想去幼儿园,送到门口也总是忧伤地看着王女士,老师反映女儿在幼儿园也不适应,中午其他孩子都睡了,她总是不肯睡,还要哭闹着找妈妈。因为这些,王女士非常着急,上班时也心神不宁,总盼望着早点下班去接女儿。王女士很困惑,想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
西安文女士问:   我儿子豆豆,今年5岁,个子越长越高,胆儿却越来越小.见到生人就想躲开,唱歌没有高声,甚至说话也不肯放开嗓门.前天,幼儿园老师告诉我说,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让他扮演出头露面的“老鹰“,小豆豆却低着头,直往墙角躲,连声说“我不会“,“我不行“,说着说着,居然哭了起来.我常为此着急,是不是我的儿子真的“不行“?我该怎样帮助他?   文女士:   从来信所述看,小豆豆表现腼腆,行事优柔寡断,喜欢独处,与其他孩子很少交往,怕见陌生人,集体活动中不敢出头,上课从不主动提出问题,这都是自卑心理的表现.   ……  相似文献   

3.
正"你什么都不干,一个孩子都带不好,你还能干什么?""你天天看着孩子,他变成这样你都不知道""你说你怎么带孩子的,搞得孩子不知道学好"……这些责备的话,王女士已经听得耳朵起茧了。王女士今年四十出头,儿子13岁,已经上初中。王女士从怀孕到现在,一直在家做全职太太,丈夫让她好好带孩子,她事事尽心尽力。丈夫则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问,甚至很少跟孩子说话,只知道给钱。关于孩子教育,婆婆总  相似文献   

4.
正华华今年3岁了,平时活蹦乱跳的,但就是不爱说话。幼儿园老师是这样描述的:"孩子在幼儿园不爱说话,不与别的小朋友玩,常自己钻到桌子下面拨弄玩具汽车轱辘。可是,当大家都在安静听老师讲故事时,他却在教室内乱跑。"华华妈妈给医生的描述是:"华华不像其他孩子那么黏着我们,很少与我们说话,叫他时反应默然。尤其奇怪的是,他玩积木时总是把它摆成一竖排,对电视广告很感兴趣。"经测试检查,医生确诊华华患了"自闭症"。  相似文献   

5.
宽容理解     
女儿大了为什么爱和父母顶嘴?
  Q王女士的女儿今年读初二,性格乖巧可爱。可是前段时间,老师给王女士打电话,说女儿上课经常开小差,学习成绩也下滑了。一天晚饭后,王女士和丈夫打算找孩子谈谈。“我们也不是质问的口气,就是跟她说上课要专心。”王女士说。但没想到孩子的反应特别激烈,大声说“你们就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就算我学习不好,长大饿不死就行了。”孩子的顶嘴让王女士很伤心,没想到之后,孩子与父母顶嘴的次数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差,她真不知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球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专家说,减少孤独症危害的最好办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家长不放弃。十几年前,同学4岁的儿子明明,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特别惹人喜爱。但他却很少说话,与人沟通困难,不懂得危险,常常一个人坐在家里防护窗上。他不会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只会以哭闹的方式表达。把他送到幼儿园,但他整天哭闹,不会说话,不合群,又乱跑,还无缘无故咬小朋友,幼儿园劝家长让其退学同学那时不断带他往各地大医院跑,希望能给孩子一个明确诊断,甚至曾怀疑孩子有听力障碍、智障。直到6岁多,才在北京一所医院被确诊为"孤独症",但遗憾的是,已错过6岁以前的最佳治疗时机。目前,全世界每100~150个孩子里,就有一个孤独症患儿。但在我国孤独症误诊率还比较高,原因主要在于对孤独症缺乏认识,容易把孤独症误诊为听力障碍、智障、多动症等。  相似文献   

7.
辍学的理由     
康恺 《大众健康》2007,(6):88-89
王女士觉得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宝宝今年16岁,从小到大都很听话,学习成绩还名列前茅,最低也在班里前十。可是王女士怎么也没想到,乖儿子突然在初三第一学期辍学了。这一年半来,她好说歹说,托亲戚朋友做工作,想尽了办法,孩子就是不肯去学校。王女士不明白,好端端的儿子究竟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8.
话说痛经     
张渺 《生活与健康》2004,(12):22-22
王女士已经三十多岁了。自从孩子上小学起,每个月来月经的时候她都感到小肚子疼,而且越来越厉害。刚开始时吃一些止痛药还管用,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王女士的痛经程度也越来越重了,就连打止痛针也不管用了。王女士肚子痛得实在受不了了,不得不到医院去看病。医生经过检查,诊断王女士患了子宫腺肌症,要做手术。王女士一听说要把子宫切了,说什么也不愿意,想拖一段时间再说。可是,来月经时那种疼痛越来越难以忍受,王女士疼得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到医院做了子宫切除手术。还别说,手术后立刻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每个月再也不用受罪了。王女…  相似文献   

9.
崔永华 《大众健康》2010,(10):98-98
鲁鲁今年5岁,他从小就不爱和人交往,也很少说话,但经常自言自语,却口齿不清。从不主动要求别人抱他,摔倒了也不哭,说话时从不看人,和父母在一起,常常几天说不上两句话,需要什么就用手势表达。家里来了客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从不理睬,只顾玩自己的。鲁鲁对别的孩子喜欢的汽车、手枪等玩具毫无兴趣,  相似文献   

10.
很多孕妇对孕期用药存在认知误区,孕期生病了,宁愿死扛也不去医院。专家说,疾病本身对胎儿构成的风险和危害远高于安全范围内的用药。咳嗽不就医导致胎儿早产37岁的王女士今年7月通过人工受孕怀上了宝宝,由于孩子来之不易,王女士整个孕期都小心翼翼,生怕有什么闪失。可就在上个月,王女士突然感冒了,日夜咳嗽。由于担心孕期吃药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王女士一直扛着不吃药,也  相似文献   

11.
案例:王女士的宝宝今年3岁了,别看小家伙聪明伶俐,人见人爱,却一直有个毛病让王女士担心不已,那就是小家伙这么大了,还不会用牙齿吃东西,饿了就捧个小奶瓶喝牛奶。看着别的孩子已经什么都会吃了,王女士很着急。专家分析:有很多像王女士的宝宝一样的孩子去医院就诊,他们大都在3、4岁左右,共同原因都是不好好吃饭,家长们以为孩子  相似文献   

12.
王女士生完孩子后,就去医院上了环,如今孩子已经23岁了。这环确实为她的避孕节育立下了汗马功劳,期间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她也一直忽视了检查避孕环的放置情况。最近一段时间,王女士经常感到下腹部坠胀。B超检查发现,腹内的避孕环已经嵌入到子宫壁上,必须尽快取出。通过宫腔镜手术,忍受着强烈的疼痛,王女士的节育环最终被取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赵继才 《健康》2010,(2):49-50
在王女士的眼中,16岁的女儿圆圆真是个乖孩子:一直很听话,不像别的孩子动不动就和父母顶嘴;在学习上根本不用人操心,成绩一直很好;没有交男朋友,和男生来往都很少。这让王女士很放心。别人也都说她生了个好女儿。  相似文献   

14.
王女士生完孩子后,就去医院上了环,如今孩子已经23岁了。这环确实为她的避孕节育立下了汗马功劳,期间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她也一直忽视了检查避孕环的放置情况。最近一段时间,王女士经常感到下腹部坠胀。B超检查发现,腹内的避孕环已经嵌入到子宫壁上,必须尽快取出。通过宫腔镜手术,忍受着强烈的疼痛,王女士的节育环最终被取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刚到中年的王女士,为了保持身材和健康,很少吃主食,基本不碰荤腥肉食,如此“健康”的饮食,但她近几年的体检都发现血脂年年偏高,这是怎么回事呢?疑惑之下王女士来到医院营养科咨询.接诊医生了解发现,王女士很喜欢吃瓜子、板栗、花生、核桃等坚果来养生,甜食也是她的心头好.  相似文献   

16.
45岁的王女士怀了二胎,丈夫及16岁的儿子非常高兴,但王女士失眠了,自己是高龄孕妇,又是大三阳,“能不能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孩子会不会染上乙肝?”这两个问题一直萦绕在王女士的脑海中,王女士的丈夫知道妻子失眠原委后,鼓励妻子到医院咨询. 无论是工作或生活中,我们常常可遇到乙肝病毒携带者.  相似文献   

17.
武亿 《青春期健康》2014,(12):60-60
Q王女士的女儿今年读初二,性格乖巧可爱。可是前段时间,老师给王女士打电话,说女儿上课经常开小差,学习成绩也下滑了。一天晚饭后,王女士和丈夫打算找孩子谈谈。"我们也不是质问的口气,就是跟她说上课要专心。"王女士说。但没想到孩子的反应特别激烈,大声说"你们就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就算我学习不好,长大饿不死就行了。"孩子的顶嘴让王女士很伤心,没想到之后,孩子与父母顶嘴的次数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差,她真不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肖峰 《健康博览》2006,(10):47-47
兵兵是个小男孩,今年6岁整。以前上幼儿园的时候,兵兵和别的小朋友交往时总是畏畏缩缩。从不敢去争去抢。比如对别的小朋友都想玩的东西,他好像不感兴趣,而总是去玩别的小朋友不玩的东西。而一旦别的小朋友不再玩那东西后,他就会马上过去玩。再比如兵兵到公园里玩滑梯,按先后顺序本来该轮到他上滑梯了,可是只要滑梯口有一个小朋友,他就永远躲在一边“礼让”,一直到一个小朋友都没有了,他才上去玩。兵兵每次回姥姥家都被比他  相似文献   

19.
王老师有个两岁的漂亮儿子,体格发育正常,很少生病,但就是不说话,连爸爸、妈妈也很少叫,情绪烦躁、易哭;你让他说话,他就用眼神或手势来说明自己的要求;一般大人说的话,他都能听得懂,跑、跳、踢球都会,也能画画、搭积木。王老师感到儿子与同龄孩子不一样,语言...  相似文献   

20.
正李女士是一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家长,她每次来我们康复中心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陈老师,我和孩子每天都想见到您,您这个星期给我多安排一次课吧!"不仅是她,很多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家长都跟我说过类似的话,他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治疗,也对我们训练老师很信任。但他们却忽视了一点,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来说,家庭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两句话同样也适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