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颈髓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1.5T磁共振机器对39例颈髓病变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行MRI常规和DTI检查,测定病变区和对照部位的FA值、ADC值并进行对照分析,并重建白质纤维束图。结果:健康志愿者颈髓的FA值为0.66±0.06,ADC值为(0.96±0.14)×10^-3mm^2/s。颈椎病病例FA值为0.47±0.05、ADC值为(1.16±0.28)×10^-3mm^2/s;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FA值明显降低(P〈0.01),ADC值明显增高(P〈0.01)。颈髓急性损伤病例FA值为0.38±0.08、ADC值为(0.89±0.25)×10^-3mm^2/s;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FA值明显降低(P〈0.01),ADC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130〉0.05)。颈髓炎症:FA值为0.40±0.06、ADC值为(1.25±0.40)×10^-3mm^2/s;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FA值明显降低(P〈0.01),ADC值明显增高(P〈0.01)。所有病例通过DTI技术成功显示了白质纤维束在病变区变形、移位及中断等改变。结论:DTI可以探测到颈髓病变中常规MR未能发现的病灶;白质纤维束成像可以显示白质束的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正常成人颈髓的各向异性程度,探讨颈髓白质纤维束成像的可能性和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对14例MR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行颈髓弥散张量成像检查。重建FA图,在颈髓各节段分别测量FA值。利用日本东京大学Masutani开发的DTVⅡ和VolumeOne纤维束示踪成像软件进行白质纤维束成像。结果:颈髓平均FA值0.6583±0.0737,所有FA图上颈髓显示清晰,没有明显图像失真。白质纤维束成像三维显示颈髓大部分主要的纤维束。结论:DTI有效地显示颈髓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征及白质纤维束的分布和走向,对颈髓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正常人颈髓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SS-SE-EPI)序列对30例MR检查的正常人行颈髓DTI成像,在C2~3、C4~5、C6~7节段测量颈髓平均扩散系数值(Dcavg)及各向异性分数(FA).结果 (1) 正常人颈髓在Dcavg图及FA图上为较均匀的等信号及高信号,在彩色Dcavg图及FA图上为深蓝色及红色信号. (2) C2~3、C4~5、C6~7节段Dcavg值(1×10-3mm/s)分别为0.882±0.034、0.811±0.042 、0.717±0.068,FA值分别为 0.719±0.038、0.618±0.051、0.537±0.034.(3)C2~3、C4~5、C6~7节段的Dcavg值及FA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SE-EPI序列能够获得满意的颈髓DTI图像.颈髓的平均Dcavg值为(0.803±0.082)×10-3mm/s,FA值为0.624±0.091.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发病因素。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控,MRI检查是有效的。扩散张量成像较常规MRI对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纤维束的受损情况更敏感,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病的病理变化,而且可反映其微观结构的变化,有助于在脑皮质发生明显萎缩之前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扩散张量MR成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组织中水分子随机运动的一种无创性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人体生理条件下,水分子在各个方向上的扩散率不同,即扩散异向性,DTI能够测量到水分子在三维空间扩散的方向和扩散程度,描述组织的各向异性特点,精确地研究纤维走行方向。  相似文献   

6.
分子扩散是一个三维空间的运动,在某些组织如脑白质中的运动是各向异性的.磁共振脑扩散张量可分辨出分子扩散运动方向上的差异,因而可显示组织扩散各向异性的细微异常.就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成像可视化技术的基本概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可行性及正常外周带和中央腺区DTI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2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DTI都采用Siemens Sonata1.5T超导成像仪和腹部相控阵线圈,应用西门子Leonardo工作站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DTI记录感兴趣区各向异性(FA)比值和平均ADC值,并绘制相应参数图和纤维示踪影像。对比不同感兴趣区的相应成像指标的差异。结果正常外周带(PZ)和中央区(CZ)的FA值分别为0.16±0.03和0.23±0.0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Z和CZ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85±0.34)×10-3mm2/s和(1.37±0.27)×10-3mm2/s,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前列腺DTI具有可行性,中央腺区与外周带DTI指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扩散加权MR不同,扩散张量成像(DTI)可以采集6个或更多方向上的水分子的扩散情况,因此能更准确地显示脑白质水分子的各向异性扩散.它是目前惟一能够无创地显示活体白质纤维束的方法,为评价白质纤维束间的联系及其病变开拓了新的前景.从DTI的技术原理以及临床应用方面介绍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9.
分子扩散是一个三维空间的运动,在某些组织如脑白质中的运动是各向异性的。磁共振脑扩散张量可分辨出分子扩散运动方向上的差异,因而可显示组织扩散各向异性的细微异常。就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成像可视化技术的基本概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和前列腺癌(PCa)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经病理证实的20例PCa和25例BPH患者,DTI都采用Siemens Sonata 1.5 T超导成像仪和腹部相控阵线圈,应用Siemens Leonardo工作站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DTI记录感兴趣区各向异性(FA)值和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绘制相应参数图和纤维示踪图像.对比不同感兴趣区的相应成像指标的差异.结果 正常外周带、BPH和PCa的FA值分别为0.16±0.03、0.23±0.04和0.46±0.02(P<0.05).正常外周带、BPH和PCa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85±0.34)×10-3 mm2/s、(1.37±0.27)×10-3mm2/s和(0.61±0.09)×10-3 mm2/s,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前列腺组织、BPH和PCa组织DTI指标存在差异,结合常规MRI检查有助于PC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5 T 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正常前列腺的参数特点及纤维示踪图像(fiber tracking,FT)表现,为DTI在前列腺癌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资料与方法 2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24.7±3.59)岁]行前列腺常规MRI及DTI扫描,将DTI扫描数据行后处理分析,测量中央叶和外围叶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两者的ADC、FA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重建前列腺的FT图像。结果 (1)健康男性前列腺DTI左右两侧中央叶和外围叶的ADC、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央叶和外围叶的ADC、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央叶的ADC值低于外围叶,中央叶的FA值高于外围叶(P<0.05);(3)FT图显示不同颜色的纤维对应不同走行方向,且中央叶的纤维排列比外围叶紧密。结论 1.5 TMR DTI在正常前列腺研究中具有可行性,有助于DTI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扩散张量成像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平均扩散系数 (ADC)和各向异性分数 (FA)在鉴别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肿瘤组织、水肿及正常脑组织中的价值。方法 :16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 (DTI)。在T1WI增强、T2 WI及FA图上确定肿瘤、水肿及邻近正常白质区 ,测量并分析这些区域FA值及ADC值的差异。结果 :在ADC图上 ,肿瘤实体区与正常脑实质相比 ,几乎呈等信号 ;水肿区呈稍高信号 ;肿瘤囊变坏死区呈高信号。在FA图上 ,囊变坏死区呈低信号 ;肿瘤区呈等信号及低信号 ;水肿区呈等信号及稍高信号。肿瘤囊变坏死区ADC值 (2 .16± 0 .14 7)× 10 -3 mm2 /s ,水肿区 (1.5 5± 0 .0 66)× 10 -3 mm2 /s ,肿瘤实体区 (1.3 3± 0 .0 8)× 10 -3 mm2 /s ,邻近正常白质区 (0 .76± 0 .0 5 7)× 10 -3 mm2 /s。邻近正常白质区FA值最高 (0 .45± 0 .0 3 7) ,肿瘤囊变坏死区最低 (0 .0 5± 0 .0 12 )。所有患者肿瘤实体区与水肿区、正常白质区ADC值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所有患者肿瘤实体区、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FA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肿瘤实体区与水肿区FA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ADC值可用于区分正常脑白质、水肿和肿瘤实体区 ,FA值对于组织学鉴别无明显意义。ADC值、FA值能否确定  相似文献   

13.
胼胝体挫伤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脑外伤所引起的胼胝体纤维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和23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通过运算获得大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图、容积比异向性(volume ratio anisotropy,VrA)图、各向同性(isotropic image,Iso)图等,分别测量经内囊层面胼胝体前部、胼胝体后部的FA、DCavg值,并进行比较. 结果 在FA图像上正常人胼胝体呈均匀高信号显示清晰,23例脑外伤中胼胝体正常7例,FA值正常;局灶胼胝体挫伤14例,FA值下降14例,DCavg下降14例,胼胝体弥漫挫伤2例,T1 FLAIR序列显示胼胝体肿胀变形,FA图胼胝体纤维失去正常结构及形态,类似斑片状,FA值下降. 结论 DTI能精确、直观地显示胼胝体纤维,在评价脑外伤后胼胝体损伤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及患者预后的评估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可能存在的细微结构异常。资料与方法 对54例青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38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和压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抑郁症组患者胼胝体膝部和体部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胼胝体压部的ADC值和FA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内ADC、FA值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抑郁症患者胼胝体膝部和体部白质纤维束可能存在细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健康成人视神经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成人视神经MR扩散张量成像的特点.方法:采用单次激发ZOOM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对30例成人健康志愿者的视神经行MR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将DTI原始数据输入个人计算机,应用Volume-one1.72软件进行后处理.结果:双侧视神经在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呈高信号,在方向编码彩色图(DEC图)为绿色高信号,图像清晰,无明显伪影和扭曲变形,视神经周围脑脊液及眶内脂肪被抑制,呈无信号.本研究初步获得了成人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和平均扩散率的参数值.测得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分别为左侧0.595±0.067、右侧0.589±0.066,平均扩散率(MD)值分别为左侧(0.948±0.112)×10-3 mm2/s,右侧(0.932±0.088)×10-3mm2/s,双侧视神经的FA值及MD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DTI检测视神经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6.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MRI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GE1.5T超导MR成像系统,对16例1-2级星形细胞肿瘤及15例3-4级星形细胞肿瘤进行了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弥散张量序列(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增强后T1WI。结果:正常脑白质纤维在不同解剖平面,如半卵圆中心、内囊、胼胝体、视放射、锥体束、锥体交叉及内外侧丘系等,各向异性分数图(FA)均为高信号,白质纤维受到破坏后表现为低信号,而这些表现在常规T1WI、T2WI及FLAIR图上未能清楚显示。结论:DT1可以无创性检查脑白质纤维,用于脑肿瘤诊断及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脑膜瘤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平均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8例脑膜瘤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在T1WI增强、T2WI及FA图上确定肿瘤、水肿、肿瘤邻近及对侧正常白质区.测量、分析这些区域的FA值和ADC值.结果脑膜瘤Ⅰ级:水肿区ADC值高于肿瘤实体区、肿瘤邻近正常白质区及肿瘤对侧正常白质区(P<0.05).肿瘤邻近及对侧白质区FA值高于肿瘤实体区、水肿区(P<0.05).肿瘤实体区与水肿区F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膜瘤Ⅱ Ⅲ级:水肿区ADC值高于肿瘤实体区、肿瘤邻近及对侧白质区(P<0.05),实体区和肿瘤邻近及对侧白质区ADC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邻近白质区FA值高于实体区和水肿区(P<0.05).脑膜瘤Ⅰ级肿瘤实体区、水肿区、邻近白质区ADC值与脑膜瘤Ⅱ、Ⅲ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邻近白质区FA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DC图有助于区分肿瘤实体区和水肿区.FA图可清晰显示正常白质纤维和肿瘤的解剖关系,利于术前手术方案制定.结合常规MRI,DTI有助于脑膜瘤良、恶性分级.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脑炎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病毒性脑炎脑内病灶和对照侧镜像区的扩散特性的差异,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诊断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13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经处理后分别获得每个层面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各向异性(FA)图、1-VR(VR)图和纤维束成像(DTT)图,并对DTI各输出参数ADC、FA、1-V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例患者共计20个病灶,病灶区的FA值及1-VR值减低,病灶区与对照侧的FA值及1-VR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灶区与对照侧的ADC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6,P>0.05)。FA图显示病灶的范围比常规T2WI大。DTT图显示受累白质纤维束是浸润性改变,部分纤维中断。结论:DTI指标可以反映病毒性脑炎病变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信息,为常规MRI检查提供补充信息,对其临床诊疗和评估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磁共振肌纤维束成像应用于骨肌系统肿瘤诊断的可行性及价值.资料与方法 38例骨肌系统肿瘤,均行常规MRI和DTI,计算并分析良、恶性肿瘤中心区、肿瘤周边区及邻近正常肌肉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和体积比各向异性值(VrA),重组病变周围肌纤维束成像,并将MRI表现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 良性肿瘤病变周围肌肉肌纤维束成像主要表现为肌肉推移征象.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浸润、破坏征象.良、恶性肿瘤周边区的FA值和VrA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恶性肿瘤中心区FA值和VrA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 DTI能用于评价肌骨系统肿瘤的内部结构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良、恶性肌骨系统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