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发生率较高。英国医学会(BMA)对针刺伤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肝病毒(HBV)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做过调查,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机率为1/200;而HBV传染性更强,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另外针刺伤还可以传播一些其它疾病,如: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戒毒所是一个特定的医疗场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AIDS)的发现及其日益增长的发病率,对人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即是否会污染艾滋病病毒(HIV)产生疑虑。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强调对供血者的筛选和血液制品的检查,我国业已严格控制进口血液制品,防止艾滋病的输入。目前国际上人血  相似文献   

3.
人血浆、血浆成份及白蛋自、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等血液制品传播病毒已引起高度重视。常规的灭活病毒的方法虽然减少了制品传播HIV、HBV、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NANBH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危险性,但在灭活过程中,为避免生物制品活性的丧失,需加入蔗糖、甘氨酸等稳定剂,或用冷冻干燥法除去水份,这些对病毒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灭活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4秒以上。  相似文献   

4.
张文起 《中国药业》2000,9(3):19-20
血液制品是医疗急救及战伤抢救必不可少且较为贵重的药品。输入不合格制品会引起艾滋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除外)、梅毒等疾病的传播,给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血液制品的安全问题,已日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近两年来该制品在流通领域中较为混乱,曾连续发生假人血白蛋白案例,影响面较广,扰乱了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 经我们检查分析,血液制品经营中存在下列主要问题:1偏面追求经济利润,超范围经营:这是药品批发企业销售假人血白蛋白的主要原因。许多药品经营单位负责人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追求经济利润,擅自超范围经…  相似文献   

5.
博茨瓦纳是一个艾滋病病毒(HIV)严重感染地区,特别是医院HIV的感染相当高,在妇产科HIV阳性患者约占60%,在外科病房HIV阳性患者约占30~40%。笔者根据在博茨瓦纳工作的经验,对可能被HIV污染的手术器械及布类的消毒和预防交叉感染作一概述。一、HIV感染的途径艾滋病的原体HIV是通过体液来传播,其中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和子宫颈分泌物、脓液以及其它被感染后渗出的体液如胸液、脑脊液等。因此,所有有接触的器械及布类都有可能被污染,对这些器械和布类进行彻底消毒极为重要。二、消毒方法(一)高压蒸气消毒:1个ATA(10I…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有相似的传播途径,HIV感染同时伴有HBV感染的可能性增加。献血员的血或血液制品在使用之前必须去除这两种病毒。本文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血和血液制品中这两种病毒的双色联合ELISA法。  相似文献   

7.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可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复制,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但不能完全抑制HIV引起的炎症和免疫激活,残留的炎症导致一系列疾病(HIV并存病)。本文简要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HIV与炎症的ART进展。  相似文献   

8.
李淑霞  李金森 《天津医药》2007,35(6):477-479
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在世界范围内有增加的趋势,在所有成年HIV感染者中,女性已经占了近一半。妊娠妇女的HIV感染已成为全球艾滋病(AIDS)流行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HIV感染在育龄妇女群体中的流行显示出对儿童的严重威胁。Casper等嘬道每年约80万HIV感染的新生儿中绝大部分是由其母亲垂直传播而造成的。对HIV感染的母亲进行抗病毒的预防性治疗,选择分娩及哺乳方式,在分娩过程以及哺乳期采取必要的措施等综合性治疗。对防止HIV感染母亲经母婴垂直传播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许承斌  柴晓文  李剑 《重庆医药》2009,38(16):2119-2120
输血传播病原体的危险是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输血可传播的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和梅毒等。近几年来,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为减少输血传播疾病,血站采取了无偿献血、对献血员的血液严格检测及成分输血等措施,大大降低了病毒的传播概率。  相似文献   

10.
4 需预防用抗感染药物的一些暴露场合 4.1职业性暴露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职业性暴露于人免疫缺损病毒(HIV)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HIV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感染HIV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血液制品因其原料特殊性,具有血源性病毒传播的风险。近20年来,随着病毒安全性控制技术的进步,血液制品传播HIV、HBV、HCV等主要病毒的风险已得到有效控制。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B19V)等非脂包膜病毒已成为目前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风险控制的焦点问题。与其他动物的细小病毒相比,B19V对酸、热更敏感,且因合并血浆中存在的B19V中和抗体,纳米过滤去除B19V的效果远优于对动物细小病毒的去除,通过合理优化病毒灭活条件,可有效灭活/去除B19V。此文就血液制品中B19V的现状和灭活/去除工艺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是由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案被报道以来,全球累计已有近7000万人被艾滋病病毒(HIV)所感染,20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在过去的20年里,虽然有效的药物治疗曾使艾滋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每年仍新增数以百万的人被艾滋病毒感染,全球艾滋患者的数目一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于感染了艾滋病的病原体(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不全的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广泛流行已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母婴传播是艾滋病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HIV感染孕妇通过妊娠、分娩、哺乳把病毒传给胎儿、婴儿。随着受感染孕妇的增多,妇产科将不可避免地聚积更多的HIV患者,医护人员中感染HIV的机会即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性也将增加。因此,对这类患者产时提供良好的护理的同时,做好职业防护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陈宝安 《江苏医药》1996,22(4):254-254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该病是一种主要经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传染病。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会议将艾滋病病毒正式定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属逆转录RNA病毒,由皮肤破口或粘膜进入人体血液,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从而使机体的辅助性T细胞减少,呈现出免疫抑制状态,并易于发生条件致病性感染及Kaposi肉瘤[2]。本文综述了HIV引起的患者血液系统的变化。一、外周血细胞的变化HIV感染的患者可有各种各样的外周血细胞学改变[3]。在HIV感染的早期,约20%左右的血…  相似文献   

15.
现状:在过去的10年内,人们发现当初大部分限制在男性同性恋者的艾滋病(AIDS)已经广泛地侵害了所有大陆的数以百万计的男子、妇女和儿童。不管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异性间的传播不断升级,统治了非洲的下撒哈拉国家,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受侵害的妇女增加,预计到2000年,女性感染率会赶上男性。围产传播(即感染HIV的妇女把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亦相应增加。而国与国之间以及每个国家内部,同性恋间的传播情况则有很大的差别。通过污染的输血源感染HIV的情况在发达国家事实上已不复存在,在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开发快捷方便的检测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方法,并调查华南地区血液制品和原料血浆中的污染情况。方法 建立HBoV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相关血液制品企业提供的单人份血浆和原料血浆样品、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Ⅷ及人纤维蛋白胶-人纤维蛋白原中HBoV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HBoV-DNA在原料血浆和人凝血因子Ⅷ样本中的检测率分别为5.2%和5.0%,但在其他血液制品中则没有检出。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基于TaqMan探针HBo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很好地检测出原料血浆及血液制品中的HBoV,对于血液制品的病毒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病毒主要引起禽类的全身性或者呼吸系统疾病,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被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如唾液、粪便)中都含有禽流感病毒,并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皮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给人,但目前没有发现吃鸡肉、鸭肉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HIV属于RNA逆转录病毒。因此,逆转录酶抑制剂成为重要的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经血液传播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处理和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血液传播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经血液传播传染性疾病防治过程中,不慎被感染者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或被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皮肤、黏膜,造成被相关病原体感染的情况。目前最常见并对被暴露者身心健康影响最大的经血液传播传染性疾病病原体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病毒)。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约有1.2亿人口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呈全球性分布,无明确的地理界限,我国丙型肝炎感染率约2%,卫生部估计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约70万,早期感染者已相继发病,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为了防止手术室医护人员通过血液、黏膜、分泌物感染AIDS,特制定以下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