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方法 从切口类型、缝合技术、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年龄、营养状况、发生时间、合并症等方面对28例腹壁切口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壁纵向切口、腹内压增高、切口感染、营养不良、高龄、糖尿病等是切口疝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腹部手术的病人围手术期应积极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控制血糖及治疗易引起腹内压增高的所有合并症,如前列腺增生、呼吸系统疾病、长期便秘等;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横切口;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尽量保护组织;术后半年内注意防护,避免各种诱因.  相似文献   

2.
赵明伟 《甘肃医药》2015,(2):142-14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对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垦区团场医院收集到的17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预防腹壁切口疝的发生。结果:通过病例分析腹壁切口疝的发生,手术切口选择是基本要素,其次切口不能一期愈合、切口愈合不良、引流物留置不当、手术操作不规范、麻醉肌松欠佳、术后护理不当等与腹壁切口疝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影响机体胶原代谢,使机体组织结构不稳定。结论: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尽量保护组织,半年内注意防护,避免各种诱因能有效降低腹壁切口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邹平华  罗婷  胡帆 《当代医学》2016,(21):79-80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腹壁切口疝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3例病例均顺利完成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有4例发生皮下脂肪液化、坏死,经换药后治愈。术后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对于切口疝的手术治疗应根据切口疝直径大小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从病人手术切口类型、缝合技术、腹内压增高、切口感染、年龄和营养状况、发生时间等方面对32例腹壁切口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纵向切口、腹内压增高、切口感染、营养不良、高龄、糖尿病等是切口疝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腹部手术的病人围手术期应积极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控制血糖及治疗易引起腹内压升高的所有合并症,如前列腺增生、呼吸系统疾病、长期便秘等。手术过程中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横切口、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缝合技术、尽量保护组织。术后半年内注意防护切口,避免各种诱因。  相似文献   

6.
我们时常在临床上遇到一些腹部手术后再次就诊的病例,其主诉为切口瘢痕处起包,经过检查而诊断为腹壁切口疝。壁腹切口疝是医源性腹壁疝,为腹壁切口的并发症,临床上较多见,占全部腹外疝的第三位,发病率约2~3%。它是指腹部手术后腹内脏器自腹壁切口脱出,又称手术后疝。一、病因 (一)切口愈合不良 1.感染切口感染是形成切口疝的主要原因之一。切口疝有切口感染史的比例约占全部病例的50%。切口感染使筋膜、肌肉坏死腐脱,腹壁各层缝线脱落,腹壁各层哆裂致腹壁强度减低,内脏通过瘢痕愈合的腹壁软弱处向外突出。 2.肥胖、高龄、低蛋白血症、贫血、维生素  相似文献   

7.
腹壁切口是外科常见疾病,发生率2%~11%[1],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本文作者总结腹壁切口疝的诊治经验如下. 1 术前诊断典型的腹壁切口疝诊断本身并不困难,但体格检查有时常难以明确疝环大小、疝内容物性质以及疝囊与腹壁的粘连情况.  相似文献   

8.
腹壁切口疝是外科常见疾病,发生率2%~11%[1],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腹部切口疝的主要症状是腹壁切口处有肿块出现.肿块通常在站立位或用力时更为明显平卧休息则缩小或消失.较大的切口疝有腹部牵拉感.伴食欲减退、恶心,便秘等.检查时可见切口疤痕处肿块,小者直径数厘米,大者可达10~20cm甚至更大.有时疝内容可达皮下,此时常可见到肠型或蠕动波,扪摸则可感到肠管的咕噜声.肿块复位后,多数可扪到腹肌裂开所形成的疝环边缘.腹壁肋间神经损伤后腹肌薄弱所致切口疝,虽有局部膨隆,但无边缘清楚的肿块,也无明确疝环可扪及.切口疝的疝环一般比较宽大,很少发生嵌顿.本文作者总结腹壁切口疝的诊治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9.
洪华金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7):494-495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病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1月-2008年5月56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壁纵行切口、切口感染、切口过大、缝合技术欠佳、高龄、糖尿病、肥胖、低蛋白血症、腹内压增高等因素的存在易诱发切口疝.56例切口疝患者中.41例大、中型及巨大切口疝采用人工合成材料修补后治愈;15例中、小型切口疝按传统方法直接缝合修补,1例术后复发,再次人工材料修补后治愈.随访0.5年-3年,无复发.结论 提倡采用横向切口,正规操作,防止切口感染或裂开,防治并发症,术后半年内尤应注意保护,防止腹内压增高、正确使用抗生素、补充营养缓解低蛋白血症、减轻体重等可防止切口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原因、预防及切口疝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腹壁切口疝的原因及其中26例手术治疗情况。结景:40切口疝病例中,60岁以上者32例(80%),纵行切口33例(82.5%),切口感染18例(45%);切口疝发生于半年内28例(70%),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16例(40%)。手术治疗26例中,20例为单纯疝修补术(疝环小于5cm),6例行疝成形术(疝环大于5cm)。结论:腹壁切口疝的原因为腹壁纵切口、缝合技术欠佳、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老龄及出现合并症等。宜采用横向切口,正规操作,防止切口感染或裂开,防止并发症,术后丰年内尤应注意保护。小的切口疝行单纯疝修补术,大的或巨型切口疝多使用聚丙烯网修补。  相似文献   

11.
张旭  刘刚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3):1061-106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治疗及其围术期处理,总结腹壁切口疝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2月间23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人工补片修补19例,均治愈,随访0.5年~1.5年无复发。传统方法修补4例,1例复发。结论术前腹带加压包扎2周、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常规肠道准备对于防治腹壁切口疝有积极作用;人工补片治疗腹壁切口疝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应用双层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应用Prolene双层补片修补11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引流放置。结果:11例均治愈,随访2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应用双层网片无张力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外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中心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腹壁切口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一年,记录术后外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14例,发生率16.279%(14/86)。其中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和疝复发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共有6例(6.977%)进行了二次手术,分别是2例补片感染、1例肠瘘和3例疝复发,术后随访一年未有死亡病例发生。单因素分析:手术时间(≥180min)、疝缺损大小(≥8cm)、手术方式(IPOM)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疝缺损大小(OR=4.020,P=0.038,95%CI:1.081-14.952)、手术方式(OR=6.096,P=0.012,95%CI:1.492-24.900)是外科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腹壁切口疝患者,在疝缺损较大时(≥8cm)我们需警惕外科并发症的发生。在选择手术方式时,我们更建议采用Sublay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史皖庆  开哲 《河北医学》2004,10(8):748-749
目的:观察补片治疗巨大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补片修复12例巨大腹壁切口疝,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本组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补片进行裁剪后修补,网片上方放置1~2个负压球,术后腹部常规加压包扎,随访6月~3年。仅1例复发,其余全部治愈。结论:年老、体弱、腹部巨大切口疝的病人,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修补,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轻,恢复快,是较先进的修补方法,并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顺民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764-3765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5例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采用人工材料行无张力修补术是腹壁切口疝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安全、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提高手术技巧、加强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应用补片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易发因素、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0年10月-2005年9月收治的26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采用补片行巨大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其中采用Marlex网片17例,复合补片(Composix 补片)9例,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5个月,平均26个月,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腹内压增高、术后切口感染、手术操作不规范是腹壁巨大切口疝发生的主要原因;固手术期管理,包括处理腹内压改变对机体的不利影响、抗生素使用积极防治切口感染、术后的康复指导等是防止该病发生及决定其治疗预后的关键;应用人工补片行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合理、疗效确切的最佳治疗方法,也是治疗该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31例腹内疝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腹内疝的发病原因及诊断与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77年2月至2001年12月手术治疗的腹内疝31例,其中男26例,女5例;年龄16~25岁4例,26~40岁6例,41~55岁19例,56岁以上2例.结果先天性腹内疝与胚胎发育期中肠的旋转与固定不正常及肠转位时脏层与壁层腹膜愈接不全或肠系膜的部分退化或薄弱有关;后天性腹内疝与手术或外伤有关.结论对有间歇性或发作性腹痛史,腹部触及腊肠状压痛性肿块,X线显示肠梗阻征,选择性动脉造影提示小肠动脉弓走行移位者,应考虑腹内疝的诊断并及时剖腹探查.在使肠曲复位和修补疝颈或裂孔时,不可损伤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血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部分少见类型腹外疝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彩超检查18例腹白线疝和半月疝并经手术证实患者,确定其发生位置,测量疝口直径及疝块大小。[结果]本组18例病例中,白线疝12例,半月疝5例,1例半月疝误诊为下腹壁脂肪瘤,符合率94.4%。[结论]超声检查对部分少见类型腹外疝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Composix kugel (CK)自膨式补片腹膜腔内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5年11月应用CK自膨式补片腹膜腔内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中1例发生浆液肿,2例皮肤切口部分裂开,均痊愈出院,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结论: CK补片腹膜腔内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但费用高是其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临床治疗腹部巨大切口疝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 1979年 12月至 1999年 1月间收治的7例巨大腹部切口疝 (腹壁缺损 >15cm)的病人进行随访、分析和总结。腹部巨大切口疝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术前扩大腹腔容量和增强心肺功能的适应性训练 ,手术为一期自体组织修复。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所有病例均获得 10月至 16年 (平均 5 .2年 )的随访 ,无一例复发 ;除两例因其他疾病分别于疝修补术后 12年和 3年死亡外 ,其余均恢复正常活动。结论 与国外采用的术前反复气腹扩大腹腔容量和术中人造织物修补缺损不同 ,本组对 7例腹部巨大切口疝均一期修补成功 ,无一例复发 ,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