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椎管内硬膜外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椎管内硬膜外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作者分析了 4 2例椎管内硬膜外神经鞘瘤的X线片、MRI和CT的诊断特点 ,观察了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手术前后患者脊髓或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输血等。结果显示 ,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的恢复 ,MRI结合X线和CT检查显示对病变性质和部位诊断有重要意义。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切除 ,其中 12例患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 ,进行了脊柱植骨内固定 ,防止继发性脊柱不稳定 ,随访示脊柱神经鞘瘤治愈率高。研究表明 ,影像学对神经鞘瘤有较高的诊断率 ,最后确诊依靠病理诊断 ;椎管内神经鞘瘤治愈率高 ,可以根据不同部位和脊柱稳定性情况选择适当内固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股骨颈疝窝X线、CT及MRI影像表现与诊断误区。方法 5例由临床或手术证实为股骨颈疝窝患者均经CT扫描,3例又经X线平片检查,4例又经MRI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股骨颈疝患者中,CT误诊为骨腱鞘囊肿2例,X线平片误诊为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样骨瘤各1例,MRI与CT、X线平片共同正确诊断股骨颈疝窝1例。5例疝窝均位于股骨颈前外侧1/4处,疝窝大小为0.6cm×0.8cm~1.4cm×2.0cm。X线平片示股骨颈区囊状低密度区,边缘清楚且围以硬化边。CT示股骨颈皮质下低密度区,有硬化边缘,其中2例伴发骨皮质细微断裂。4例经MRI检查的患者,其病变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在脂肪抑制T2WI呈更高信号,其中2例病灶边缘围以低信号带。T2WI显示髋关节少量渗液2例。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X线平片、CT、MRI相互结合有助于股骨颈疝窝的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对照分析,以期对临床诊治有所裨益。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臂丛神经鞘瘤,术前均行MRI检查。所有患者MRI检查序列包括轴位T2WI(STIR),增强前后横断面、斜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增强后扫描加脂肪抑制),部分病例增强前加扫冠状面T2WI。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病变部位、肿块大小、边界、信号、强化及范围作出判断。病变的定位及MRI不同序列中的特征与手术和病理表现行对照研究。结果:臂丛神经的根、干及分支在MRI所有序列中均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36例臂丛神经鞘瘤平均大小为4.9cm(3.0~6.8cm),均表现为沿臂丛神经根生长的肿块。30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纺锤形或长圆形肿块。MRI信号特点:16例表现为均匀的T1WI低或等信号(与肌肉相比),T2WI高信号,增强后中等度强化;20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区,所谓的“靶征”,增强后明显强化。所有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均遵循肿块内容物的摘除,包膜的剥离与神经的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结论:根据臂丛神经鞘瘤的特征性部位和形态学表现以及MRI信号特点,能对本病作出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该病的典型表现有利于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显微外科手术有利于保护有关神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肉瘤X线平片、CT和MRI的表现及其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影像学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对骨肉瘤同一征象在不同检查方法的表现进行界定、观察、记录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X线平片和CT显示瘤骨呈高密度,MRI显示絮状瘤骨6例.2例针状瘤骨在X线和CT不能显示,MRI呈长T1短T2信号.②MRI能显示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骨膜反应和骨膜三角9例和4例.③骨皮质破坏:X线平片和CT显示骨皮质破坏的形态.MRI能显示骨皮质破坏的病理基础.④干骺端或骨端松质骨在X线平片和CT呈溶骨、成骨或混合性改变,MRI呈长T1长T2和(或)长T1短T2信号.⑤骨干髓腔病变:X线平片能显示肿瘤骨,CT显示液-液平面3例,MR上,19例能分清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⑥骺板(痕)及骨骺侵犯:X线平片和CT能显示骨质破坏和肿瘤骨,MRI还能显示骺板(痕)及骨骺瘤周水肿.⑦肿块与软组织肿胀:X线平片显示3例有钙化的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而CT和MRI显示软组织肿块均边缘清楚,分别为28例和32例;X线平片不能显示软组织肿胀.结论 X线、CT和MRI在显示骨肉瘤的征象方面各具特点,三者互补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48例,其中男33例,女15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同时行CT检查者32例,行MR检查者10例,3种检查方法都进行者8例。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和MRI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和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48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为0.4~1.7cm,平均9.7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10例行MR检查者均可见瘤巢周围的软组织、骨髓水肿或关节腔积液。48例X线平片仅37例显示瘤巢,32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77%(37/48)和100%(32/32)。10例MR检查者均可作出正确诊断,其中8例能直接判断出瘤巢,另2例需对照平片或CT才能肯定。结论 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MRI能敏感地显示瘤巢周围骨髓内及软组织的炎性水肿,但可能造成误诊,结合平片或CT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X线平片、CT、MRI诊断骨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骨肉瘤的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20例X线平片均能清楚显示骨肉瘤的基本表现,术前正确诊断17例,误诊3例;CT显示骨肉瘤的骨质破坏及瘤骨优于X线平片11例;MRI显示骨肉瘤的早期骨破坏及周围软组织、病变范围及骨骺(骺板)侵袭、瘤周水肿优于X线平片及CT14例.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骨肉瘤的首选及基本方法,CT或MRI对提高骨肉瘤的诊断、分期及临床治疗提供全面、准确的影像学资料,尤其MRI对于指导保留骨骺的保肢术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和MRI检查在骨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并加以总结.结果:本组18例,X线平片检查漏、误诊3例(其中2例表现阴性);18例中,CT检查显示骨肉瘤的瘤骨、骨质破坏优于X线平片11例;18例中,10例行MRI检查,均表现为骨髓腔内正常的骨髓高信号被肿瘤组织所取代,肿瘤周围骨髓和软组织内均可见水肿区,6例可见骨膜反应,3例中央发生坏死囊变.结论:X线检查简便、易行,其空间分辨率高,是诊断骨肉瘤的首选方法.CT对显示结构复杂、重叠部位较多的骨肉瘤病灶有明显优势.MRI扫描在判断肿瘤的范围方面有较大优势,并能为临床定制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提供准确的依据.X线平片、CT和MRI检查三者结合应用,有利于提高对骨肉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CT和MR I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经临床影像学诊断的10例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和CT检查,其中2例行MR I检查。结果10例股骨颈疝窝均为单侧单发病灶,10例病灶中X线平片仅显示8例,表现为股骨颈外上侧的类圆形透亮区或硬化环。CT上表现为股骨颈前方皮质下的类圆形骨质缺损区,内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边缘清楚伴有硬化缘。MR I上表现为均匀长T1和长T2液体信号,灶周骨髓信号无异常。结论X线平片对股骨颈疝窝具有初步诊断价值,CT具有确诊价值,MR I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对少见部位骨软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骨软骨瘤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其中7例行X线平片检查,6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顶骨、颞骨、颧骨、鞍底、锁骨及跟骨各1例,耻骨2例,颈椎4例,距骨5例。X线平片及CT像上均可见软骨帽,9例可见肿瘤中心松质骨与母骨髓腔相互移行,1例肿瘤周缘软组织出现肿胀。在MRI上,肿瘤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以等低信号为主,其间夹杂斑点状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结论综合运用多种影像检查方法可准确诊断少见部位的骨软骨瘤,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判定肿瘤是否发生恶变。  相似文献   

10.
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及MRI在骨挫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骨挫伤和3例隐匿性骨折病例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分析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评估X线平片、CT及MRI在骨挫伤影像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全部病例的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CT能有效显示3例隐匿性骨折的部位和形态,但34例骨挫伤病例CT均未能予以诊断.3例CT诊断为隐匿性骨折的病例MRI诊断为骨挫伤而未能显示骨折的存在.MRI能有效显示不同部位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在SE序列上骨挫伤的典型MRI表现为不规则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异常信号改变,骨皮质及骨轮廓不发生变化.结论在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I是唯一能有效诊断骨挫伤的检查方法,但MRI不能明确区别骨挫伤和未分离、移位的隐匿性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胃肠道神经鞘瘤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神经鞘瘤的资料,分析其临床及螺旋CT表现。评估内容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生长方式、增强模式、增强程度、肿瘤被覆黏膜面溃疡情况。结果平扫所有肿块均位于胃肠道壁内,密度略低于肌肉。6例向腔外生长,3例向腔内生长,3例同时向腔内外生长。10例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扁圆形,边界清晰;2例略呈分叶状,边缘不清。3例可见肿瘤部位胃肠道黏膜面有浅小溃疡形成。增强扫描,所有肿瘤均呈匀质实性肿块;10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呈中度强化;2例动脉期轻度强化,而门静脉期明显强化。结论 胃肠道神经鞘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上多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扁圆形的匀质实性肿块,边缘清晰,缓慢且均匀中度强化。  相似文献   

12.
臂丛区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臂丛区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臂丛区影像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报告6例臂丛区神经源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X线平片可见肺尖区肿块3例,椎间孔扩大1例。CT检查:示肿块平均直径约4cm,呈梭形4例,呈哑铃形2例;平扫密度与肌肉CT值相近,增强扫描肿块密度高于肌肉、低于血管。MRI检查:示T1加权像上肿瘤信号与肌肉相近3例,略低于肌肉信号2例;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其中3例信号接近脑脊液(均为神经鞘瘤)。1例行增强扫描,病变呈中等度强化。结论:根据病变的分布及上述影像学表现,臂丛神经源性肿瘤可于手术前做出诊断;MRI是显示臂丛区解剖及病变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纤维囊性骨炎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年龄18~47岁;X线检查12例,CT检查6例,MRI检查2例,骨扫描1例。结果:12例均为多骨多病灶骨炎。以骨盆骨、颅骨多见,上下肢骨、肋骨、脊柱骨次之。X线片及CT图像上以囊样骨质破坏为主,呈单囊或多囊,病灶可有膨胀;边界有硬化边;皮质变薄,可有缺失;无软组织肿块生成;无骨膜增生;部分发生病理骨折。颅骨病灶可呈类圆形团絮状密度增高影。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内可有小类圆形液体高信号。病灶直径大小不一,以0.5~3 cm居多,形成棕色瘤。病理以纤维组织为主,周围有骨样组织,棕色瘤者有多核巨细胞和吞噬细胞。结论:本病影像学和病理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临床、影像、病理三者结合可减少误诊;切除甲状旁腺病变后,骨骼病变大多可逐渐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4.
臂丛神经损伤的MRI表现与功能恢复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MRI表现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的70例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以及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63例臂丛神经损伤MRI诊断与手术结果一致,臂丛神经损伤正确诊断率为90%.15例节前损伤中恢复4例,8例节后损伤中恢复6例,臂丛损伤的MRI表现与功能恢复的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创伤性脊膜囊肿与功能恢复关系密切.结论:在大多数患者中,臂丛神经损伤的MRI可提示其肢体功能恢复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胃平滑肌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和限度。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或(和)活检证实的胃平滑肌瘤17例,平滑肌肉瘤21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平滑肌肿瘤X线诊断的准确性为74.1%(20/27)。腔内型15例,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向腔内突出的肿块,并伴溃疡形成(9/15)。腔外型7例,为胃壁的受压变形;混合型5例,兼有上述两型表现。CT定性诊断为86.4%(19/22),定位诊断为95.5%(21/22),10例平滑肌瘤直径多在5cm内(80%),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境界清楚,密度多均匀(80%),明显强化。12例平滑肌肉瘤中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者11例(91.7%),倾向于腔外或偏心性生长,肿块内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83.3%),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肿块直径多大于5cm(83.3%)。结论:CT扫描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明显优于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16.
眼眶神经鞘瘤的CT和MRI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研究眼眶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19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神经鞘瘤,其中15例行CT扫描,10例行MR扫描,对照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分析CT和MR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8例位于肌锥内,8例位于肌锥外,3例位于眼眶和海绵窦,为颅眶沟通性神经鞘瘤;15例呈椭圆形,4例呈哑铃形。11例神经鞘瘤CT平扫呈等密度,密度均匀,9例行增强扫描均呈均匀强化;3例呈等密度,密度不均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X线、C T、M RI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X线、CT、MRI表现,8例患者均行普通X线和CT平扫检查,6例同时行MRI平扫检查,2例加做M RI增强扫描。结果8例均单侧发病,右侧6例、左侧2例。X线示颞下颌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周围多发结节状钙化影。C T平扫示关节周围软组织密度肿块伴多发钙化游离体。MRI平扫示关节腔内多发结节状长 T1、短T2信号,滑膜增厚并呈等 T1、等及稍长T 2信号,关节腔内积液。M RI增强示滑膜组织明显均匀强化,游离体呈边缘强化。结论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总结其X线、C T、M RI表现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病变在3.0TMRIIDEAL序列中的表现,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手术确诊3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诊断14例臂丛损伤患者采用IDEAL技术扫描,观察其影像表现。结果3例神经源性肿瘤清晰显示了肿块部位及其与神经关系。14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节前损伤6例,节后损伤5例,节前并节后损伤3例。结论I-DEAI。序列对臂丛损伤及病变的显示清晰、准确,可以在臂丛神经病变MRI检查中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9.
MRI与CT在颅底脊索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发生在颅底部脊索瘤的MRI和CT表现,以探讨MRI和CT在颅底部脊索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22例证实的病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13岁,平均年龄42岁。22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中7例进行了GT检查。结果:肿瘤发病部位主要位于斜坡及其周围区域,其中斜坡15例、鞍内2例、鞍旁1例、颈静脉孔区2例、蝶窦1例、鼻咽部1例。肿瘤的形态以不规则形最多16例,圆形4例,椭圆形2例。病灶边界清楚15例,边缘模糊7例。MRI表现T1WI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以高、低信号为主,其中18例呈混杂信号,4例表现为信号均匀。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强化信号不均匀。CT病灶呈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均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结论:MRI由于有多轴面成像的优势,可以准确显示颅底脊索瘤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其信号特点。CT在显示病灶的骨质破环、残存骨质方面较MRI具有优势。因此,MRI和CT相结合在颅底脊索瘤的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