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依据“GB14 938- 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原则”分析流行特征 ,应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结果 :1991年以来连云港市及国内福建等省市发生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其毒贝除连云港市一起由时螺引起 ,其他均为半褶织纹螺。宁夏银川的有毒织纹螺则来自于千里之外的连云港市。结论 :为保障海贝的食用安全 ,应对贝类进行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2.
近期,北京市发生了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当地卫生监督部门经组织专项检查,发现个别餐饮业存在加工销售织纹螺的行为。近年来,我国其他省份也曾多次发生过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织纹螺广泛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其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螺体细长,长度约1厘米,宽度约0.5厘米。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神经性毒素,食用后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夏秋季节是织纹螺食物中毒高发季节。为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避免此类食物中毒再次发生,现公告如下:一、…  相似文献   

3.
1985~2000年宁波市织纹螺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宁波市织纹螺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 ,我们进行了本调查。1 资料与方法 :取自 1985~ 2 0 0 0年宁波市各县 (市 )区的食物中毒报告。织纹螺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与评价按照麻痹性贝类毒素小鼠生物测定法进行。2 .中毒概况 :1985~ 2 0 0 0年宁波市共发生织纹螺食物中毒 2 1起 ,进食织纹螺者 2 0 7人 ,中毒 5 9人 ,罹患率2 8 5 % ;中毒死亡 18人 ,病死率 30 5 %。 16年间共有 10个年份发生过织纹螺食物中毒。3.临床表现 :对记录完整的 2 7名中毒患者进行调查 ,潜伏期最短为 2min ,最长为 13h ,平均 2 5h(中位数法 )。其中 18名中毒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织纹螺毒素,了解宁波市织纹螺毒性,分析织纹螺毒素,为预防和控制织纹螺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各类织纹螺样品用小鼠生物测试法测定PSP,用ELISA法测定STX,按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和美国FDA的贝类麻痹性毒素标准,以每100g肉中PSP含量I〉400MU、STX≥80μg则判为毒螺标准来判定本市织纹螺毒性强弱。结果从逐年定期监测点127份样品中检出毒螺63份;市场检查、食物中毒送检等多种来源130份样品中检出毒螺37份,共检出有毒织纹螺(〉400MU/100g肉)100份,占总数的38.91%,地域的毒次序为宁海〉北仑〉镇海〉奉化〉象山;样品的毒性次序为食物中毒样品〉历年定期监测点样品〉市场采集样品,红带织纹螺和正织纹螺等螺种毒性较强,小黄螺无毒。从155份样品中检出STX超标的16份,占10.32%,小鼠生物测试法超标的51份,占32.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5,P〈0.05),两法的相符率为29.57%。结论本市织纹螺带毒情况较严重,分布广泛,应充分认识其对人类的危害,毒性强弱与样品来源、织纹螺种类和地域相关。织纹螺毒素除STX外,尚存在其他麻痹性毒素,提示我们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连云港地区织纹螺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连云港地区织纹螺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方法。方法:收集近年织纹螺中毒资料,对连云港地区织纹螺进行形态学鉴定。应用生物测定法检测螺肉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含量。结果:连云港海域生长4种织纹螺,其中半褶织纹螺导致10起中毒,中毒表现主要是下行性神经麻痹,毒素对温度不敏感。结论:鉴于海洋污染的严重性,为保障海贝的食用安全,应对贝类进行毒素安全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福建省因海洋生物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引起中毒的海产品有河豚鱼、织纹螺、贻贝和热带深海鱼类等,导致中毒的毒素为河豚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和西加毒素等。各种毒素导致食物中毒的海产品品种、发病季节和发病症状都有鲜明特征,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预防海洋生物毒素致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邵全蓬 《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2):52-52,54
2007年7月2日,三门县卫生监督所接到该县沙柳镇卫生院值班医生报告,有群众吃织纹螺发生食物中毒正在卫生院进行抢救。卫生监督人员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起E型肉毒中毒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起E型肉毒中毒的调查报告江苏省连云港市卫生防疫站(222003)钱林林,董淑旺,赵文彬,林红玉1994年1月,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镇发生了一起因家庭自制“黄豆冬瓜酱”引起的E型肉毒性食物中毒.为此,我们对这起中毒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织纹螺体内毒素等、消长规律、毒素类型及织纹螺种类与毒性的关联性等,旨在发现织纹螺毒素及其强弱与地域性是否存在相关性,为制订控制织纹螺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小鼠生物法测定织纹螺毒性;用ELISA法检测织纹螺STX,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的相关性。结果:从宁海、北仑、镇海、奉化4地长期监测点采集的127份织纹螺样品,检出毒螺63份,检出率49.6%,织纹螺样品的毒性高峰出现在1991年,低谷发生在1988年,其他年份虽有高低,但波动不算太大。不同栖息地毒螺检出率镇海区为31.43%、北仑区为39.29%、宁海县为73.08%、奉化市为25.00%,有统计学意义差异(2χ=20.18>20χ.01(3)=11.34,P<0.01)。从中毒样品、市场样品与新产螺点3类130份不同来源的织纹螺样品中,检出有毒的织纹螺37份,检出率为28.5%,其中中毒样品毒螺检出率最高,其毒性也最强,与其他样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86.743,P<0.05)。半褶织纹螺、红带织纹螺、正织纹螺带毒机率较高,且毒性强。结论:宁波市织纹螺各年份总体上保持着一定的毒性,其产生和消除是动态性的,无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宁海、北仑、镇海、奉化4地的织纹螺毒性存在差别,说明毒力强弱与地域的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毒素的来源以赤潮等有毒生物为主,也不排除其他因素。毒素的成份除PSP外,还有其他麻痹类毒素存在。本市织纹螺毒性普遍较强,存在严重的食用隐患,应严格禁止食用。  相似文献   

10.
一起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可疑食品荔枝螺进行了检测。经小白鼠生物测定,发现该螺肉含有麻痹性贝类毒素,毒力在10~20万 Mu/100g(螺肉),毒素性质为水溶性、耐热,与文献报导的织纹螺毒力相似,证实该起食物中毒系因误食荔枝螺所致。1991年我市某村民一家因食用盐水煮熟的荔枝螺(当地俗称“腊乌螺”)中毒。该螺是当  相似文献   

11.
连云港地区贝类食源性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烨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065-2067
目的探讨由连云港海域的半褶织纹螺和时螺引起的贝类食源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毒素性质。方法按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N0352—95:“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测定螺肉及其内容物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螺肉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结果1991--2003年连云港地区发生半褶织纹螺中毒11起,2004年宁夏银川1起;时螺中毒1起,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生物测定法)均检出麻痹性贝类毒素(PSP);上述贝类检样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检出河豚毒素TFX及其衍生物。结论鉴于海洋环境及生物污染严重,为保障食者安全,应对贝类毒素性质进一步研究、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盐城市是江苏省东部沿海城市,海岸线长582 km,占江苏省海岸线总长的70%左右,沿海滩涂面积690多万亩,占全省滩涂面积的75%左右,每年仍以4~5万亩的成陆速度向大海淤长。同时,盐城市沿海滩涂贝类的养殖规模正在逐年扩大。所以,加强贝类食用安全性研究,有利于贝类养殖、开发和利用。为了解盐城市境内织纹螺麻痹性毒素毒性的强弱及其消长情况和贝类带毒状况,于2006年5~8月开展织纹螺和经济贝类毒素毒性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品采集选择2004年因食用织纹螺引起1人中毒死亡的射阳盐场东沙港地带为监测点[1]。2006年5~8月份,…  相似文献   

13.
宁波市织纹螺毒素检测与毒性消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织纹螺毒素,分析其毒性消长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织纹螺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小鼠生物测试法对市场样品、中毒样品、新产螺点和监测点等来源的257份织纹螺样品进行PSP测定,按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和美国FDA的贝类麻痹性毒素标准判断,以100g织纹螺肉中PSP≥400 MU判为有毒,反之则无毒,以此来判定本市织纹螺毒性的强弱.结果从257份织纹螺样品中检出有毒织纹螺100份,占总数的38.9%,除象山外,其余织纹螺栖息地均能检出有毒织纹螺,其毒性的高低分别为中毒样品最高,监测点样品其次,市场样品最低.长期观察结果显示织纹螺毒性具有消长性,其产生的消除是动态性的,消长曲线呈锯齿状,毒素的产生有高峰年份,也有回落的情况,无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结论检测发现本市的织纹螺毒性较强,分布地域广泛,毒性强弱与织纹螺的来源、品种和地域有关,应充分认识其对人们的危害,提示我们本市的织纹螺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14.
宁波地区织纹螺毒性特征探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有毒织纹螺毒素的类型、分布、消长及毒素来源。方法小鼠生物法测定织纹螺毒性;ELISA法及HPLC等检测织纹螺石房蛤毒素(STX)、膝沟藻毒素(GTX)、河豚鱼毒素(TTX)。结果从长期监测点采集的127份织纹螺样品中检出毒螺63份,检出率49.6%,样品的毒性高峰和低谷分别出现在1991年和1988年。不同栖息地毒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类不同来源样品毒螺检出率及毒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褶织纹螺、红带织纹螺、正织纹螺带毒机率较高,且毒性强。检出织纹螺STX、GTX和TTX毒素。结论宁波地区织纹螺毒素由TTX或贝类麻痹性毒素(PSP)中的STX和GTX组成,部分样品TTX和STX两种毒素共存。查清了宁波市织纹螺带毒情况、地域分布及织纹螺品种与毒性相关性。监测结果提示长期以来宁波市织纹螺总体保持一定的毒性,食用易引起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多起食用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探讨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方法,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7月8日-7月10日共报告食物中毒患者21例,其中重症6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食物中毒与患者发病前食用的织纹螺高度相关。采集剩余织纹螺样品和患者尿样送实验室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温州市龙湾区和瑞安市两地共报告的21例患者均为食用织纹螺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四肢麻痹等症状,经对症治疗,治愈20例,死亡1例。4份患者尿液样本检出河豚毒素(TTX),其含量分别是135μg/L、31μg/L、5μg/L和3μg/L,1份食剩织纹螺样本中检出10.3 mg/kg的TTX。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该起食用织纹螺食物中毒事件为河豚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16.
海螺、锥螺、文蛤、蚬子等味道鲜美,很多人喜欢食用,特别是文蛤,被称为天下第一鲜。但是最近连续报道食用此类食物而中毒的事件,赣榆县青口镇相继发生二十余人因食用荔枝螺而引起食物中毒,其中一人因中毒过重未及时抢救而死亡;灌云县龙苴盐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温州市织纹螺引起中毒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和河豚毒素检测结果,为预防织纹螺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51份生鲜带壳织纹螺待测样品,形态学鉴定织纹螺品种,采用GB 5009.20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AOAC Official Method 2011.02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法》分别测定织纹螺样品中河豚毒素和12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结果 51份织纹螺样品中,34份为半褶织纹螺(Nassarius semiplicatus),17份为西格织纹螺(Nassarius siquinjorensis)。半褶织纹螺样品河豚毒素含量为0.005~64.1 mg/kg,西格织纹螺河豚毒素含量为0.003~0.128 mg/kg;51份织纹螺样品均未检出12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结论温州市半褶织纹螺和西格织纹螺中不含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特征化学成分为河豚毒素。  相似文献   

18.
10起致死性食物中毒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0起致死性食物中毒病因分析江苏省连云港市卫生防疫站(222003)赵文彬,董淑旺连云港市1959年以来,发生食物中毒230起,其中10起食物中毒有中毒者死亡(本文称致死性食物中毒)的报告。本文即对此10起食物中毒的病因、中毒食品等致病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两种方法检测织纹螺中麻痹性毒素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织纹螺带毒情况,探讨织纹螺毒素特征。方法:用小鼠生物法测定织纹螺麻痹性毒素;用ELISA法测定STX,按织纹螺肉中毒素含量≥400MU/100g或STX≥80μg/100g判为对人有毒害的毒螺。结果:小鼠生物法测定检出有毒织纹螺51份,占总数的32.90%。以中毒样品检出毒螺的数量最多,占总数的23.23%,检出的毒素含量最高达21600 MU/100g肉,其毒性也是最强的;其次为监测点样品,毒螺的检出数量为9.03%,市场样品较少,而新产螺点样品未检出有毒织纹螺。ELISA法测定检出毒螺16份,带毒率为10.32%,两法同时检出毒螺的仅为29.57%,在毒素含量和检出毒螺的数量上ELISA法明显低于小鼠生物法,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宁波市织纹螺的毒性较强,小鼠生物法检出的毒性反映了织纹螺携带的实际毒力,ELISA法检出的是织纹螺中STX含量,说明织纹螺中携带的毒素不仅仅是PSP,该结论与以往报道的织纹螺携带的毒素主要是PSP不一致,提示我们为进一步控制织纹螺中毒,有深入探讨织纹螺麻痹类毒素必要。  相似文献   

20.
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在织纹螺体内的解剖分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织纹螺体内河豚毒素(TTX)及其衍生物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特征。方法以2004年导致福建仙游地区中毒事件的肇事种红带织纹螺(Nassarius succinctus)为研究对象,将其软组织分为食道、肌肉和内脏三部分,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毒素分析。结果织纹螺的食道、肌肉和内脏组织中均含有TTX、脱水河豚毒素、三脱氧河豚毒素、单脱氧河豚毒素和加氧河豚毒素等成分,以色谱峰面积为准,trideoxy TTX在各组织中所占比例最高,85%以上,TTX次之。三种组织相比,TTX在内脏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三脱氧毒素在肌肉中所占的比例最高。结论织纹螺不同组织中的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的含量与组成情况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是织纹螺对河豚毒素的分配与代谢转化过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