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明 《药物与人》2014,(1S):51-5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阿德福韦酯治疗。统计、评价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和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TBIL、AST、ALT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阿德福韦酯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HBV—DNA、HBeAg转阴率及HBeAg/liBeAb转换率,且能更好的恢复患者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时AST/ALT比值小于1.0,说明病变尚未复原[1].为探讨无症状HBsAg阳性者肝功能损害状况,我们对门诊体检发现的288例HBsAg阳性者常规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并对这些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与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Ⅳ-C、LN、HA)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10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和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Ⅳ-C、LN、H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显著上升(P〈0.05);在肝硬化不同级组之间,血清ALT、AST、TBIL水平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逐渐上升,其水平为C级组〉B级组〉A级组,各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PCⅢ、Ⅳ-C、LN、HA)水平显著上升(P〈0.05);ALT、AST、TBIL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20~0.797,P=0.000~0.017)。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LT、AST、TBIL及PCⅢ、Ⅳ-C、LN、HA水平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评估病情以及预后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戎爱兰 《中国校医》2005,19(4):397-397
本文通过168例临床确诊的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4种酶活性测定结果分析,探讨其对肝炎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铁代谢指标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活动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200例,其中乙型肝炎114例(乙肝组),丙型肝炎86例(丙肝组)。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和总铁结合力(TIBC)并计算转铁蛋白饱和度(TS),分析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ALT)、白蛋白(AL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比较两组患者以上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ALT、AST、TBIL、ALB、SI和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肝组患者SF水平明显高于乙肝组(P0.01),TRF、TIBC水平低于乙肝组(P0.05)。SF、SI、TS与ALT、AST呈正相关,ALB与SF、TS呈负相关,AST、ALT、TBIL与TRF呈负相关(P0.01),TRF与ALB呈正相关(P0.01),AST、ALT、TBIL与TIBC呈负相关(P0.01),TIBC与ALB呈正相关(P0.01)。结论铁代谢指标与肝脏炎症活动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铁超载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前白蛋白(PA)的表达水平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3例肝损害患者、17例肝硬化患者、21例急性肝炎患者、26例慢性肝炎患者和50例对照者的血清RBP、TBIL、TBA、ALT、AST和PA水平。结果各疾病组血清RBP、TBIL、TBA、ALT、AST和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损害组RBP、ALT和PA显著高于肝硬化组;肝硬化组ALT低于急性肝炎组,TBIL和TBA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TBIL和TBA水平高于慢性肝炎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和PA在各疾病组均有较高阳性检出率。ALT和AST在肝损害组阳性检出率最高。结论血清RBP、TBIL、TBA、ALT、AST和PA水平的检测能很好的反应肝脏损害情况,为肝病的鉴别诊断、临床治疗监测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急性中毒性肝病的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急性中毒对肝脏功能的特征性影响。方法:应用临床资料,对8种毒物引起的52例急性中毒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8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对照研究。结果:8种毒物中,杀虫脉,砷化氢,毒蕈的肝损害发生率最高(P<0.01),各毒物间比较所致肝功能化验指标升高的程度无明显差异。急性中毒性肝病肝脏叩击痛及肝脏肿大的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而发热及黄疸则刚好相反(P<0.01),肝功能化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的升高程度,则非常显著低于急性病毒性肝炎(P<0.01),肝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急性病毒性肝炎(P<0.01),结论:急性中毒性肝病可由多种毒物引起,一般急性中毒性肝损害是可逆的,起病快,恢复快,治疗效果及预后较急性病毒性肝炎为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与相关生化检测项目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2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病毒性肝炎相关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TBIL(总胆红素)、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草转氨酶)、TBA(总胆汁酸)、ADA(腺苷脱氨酶)、5'-NT(5'-核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白蛋白)、A/G(白球比)、PA(前白蛋白)水平比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操作简便、快速,有助于协助、指导临床医生评估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和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病毒性肝炎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丙肝病毒(HCV)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本文通过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抗-HCV抗体、HCV-RNA及转氨酶(ALT)水平,从而了解该患者HCV感染状况。研究对象为中日友好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者122例,男75例、女47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正常妊娠过程中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产Olympus Au-64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15例正常孕妇不同妊娠阶段和136例末孕妇女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并同时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正常妊娠过程中,TBA、TBIL、DBIL、ALT、AST均有增高趋势,与未孕组比较,TBA在妊娠中期即开始显著升高(P〈0.05),妊娠晚期TBA增高更加显著(P〈0.01),而TBIL、DBIL、ALT、AST到妊娠晚期才显著升高(P〈0.01)。结论TBA含量在正常妊娠过程中有生理性改变(〈20umol/L),比TBIL、DBIL、ALT、AST改变早,其异常升高(〉40umol/L),对孕妇及胎儿危害较大,因此妊娠妇女应定期做TBA检测,有利于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lit2蛋白水平,以及其与患者肝脏损伤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某院感染病科2014年2—7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慢性肝炎组)患者、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组)患者纳入研究,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慢性重型肝炎组患者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再细分为恢复组和未恢复组,比较血清中Slit2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7例(其中慢性肝炎组93例、慢性重型肝炎组64例)和健康志愿者10例(健康对照组),3组之间Slit2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96,P=0.004),慢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清中Slit2蛋白分别为(4.90±1.07)ng/mL、(3.09±1.00)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10±0.60)ng/mL](均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清Slit2蛋白水平低于慢性肝炎组(P0.05)。慢性重型肝炎未恢复组患者血清Slit2蛋白水平为(1.88±0.67)ng/mL,低于慢性重型肝炎恢复组[(2.96±1.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9,P=0.03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lit2蛋白水平与PTA呈正相关(r=0.33,P0.05);与TBIL水平、ALT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0.32,均P0.05)。结论血清Slit2蛋白水平是反映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低水平Slit2预示着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功能指标用于诊断肝硬化疾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肝病组,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期于院内接受体检的140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生化检验,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及肝病组中不同类型疾病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蛋白(TP)等生化指标水平,分析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对肝硬化的检测结果,并计算不同生化指标诊断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病组患者AST、TBiL、ALP、ALT水平均高于健康组,CHE、ALB、TP水平均低于健康组;肝硬化组患者AST、TBiL、ALP、ALT水平均高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且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患者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肝硬化组患者CHE、ALB、TP水平均低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且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患者低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均P<0.05);各项生化指标对肝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前S2抗原与病毒载量及转氨酶的关系。方法测定154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前S2抗原、HBVDNA及ALT、AST,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VDNA阳性率为45.5%,前S2抗原。阳性率为67.5%;前S2抗原与HBV。DNA有关(R=0.236,P〈0.01);前S2抗原阳性组ALT、AST均高于阴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S2抗原与病毒载量相关,但不可完全替代HBVDNA,可作为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的辅助指标,肝脏的炎症活动可能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14.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8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7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液生化和病毒学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5.7%,高于对照组53.4%(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和谷丙转氨酶(ALT)下降以及PTA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3.8%和1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胸腺素α1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腺素α1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4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综合治疗 胸腺素α1)20例和对照组(综合治疗)24例,观察8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病毒学标志物(HBsAg与HBeAg)以及HBV DNA等指标,比较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治愈率以及患者存活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TBIL明显下降(P<0.01),PTA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SBP治愈率为81.25%,对照组为42.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存活率为75.00%,对照组为45.8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病毒标志物和HBV DNA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胸腺素α1能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SBP治愈率,改善肝功能,并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周一平 《职业与健康》2000,16(11):35-36
我们对8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症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的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1-GST)活性进行检测。同时与谷丙转氨酶异常率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表明,各类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GST活性明显增高,与临床症状肝细胞损伤程度相一致,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药瘾病毒性肝炎患者多重病毒感染率及转归。方法对48例静脉药瘾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血清标志物及核酸测定,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8例静脉药瘾病毒性肝炎患者中,HBV、HCV双重感染率为31.25%,HBV、HIV双重感染率为4.17%,HBV、HCV、HIV三重感染率为62.50%;重型肝炎者占70.83%。重型肝炎患者住院时间为(48.67±19.25)d,与同期住院的非药瘾重型肝炎患者住院时间(65.32±31.49)d相比,明显缩短(U=4.25,P<0.01)。结论静脉药瘾者病毒重叠感染率高,且重型肝炎患者多,但相对非药瘾重型肝炎患者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3例于院外口服核苷类似物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后出现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肝、减黄、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继续给予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死亡率、HBV-DNA阴转率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I)、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死亡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2%(X2=4.523,P=0.036),HBV-DNA阴转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7%(X2=16.408,P=0.000)。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LB、TBIL、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ALT、TBIL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ALB、PTA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HBV-DNA阴转率,促进肝脏生化功能提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和血清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AST)是诊断肝胆系统疾病中最为常用的酶。也是诊断肝炎中较有价值的酶。近年来两者之比值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我们对129例慢性肝炎进行了血清AST与ALT比值分析探讨,认为时鉴别慢性迁延性肝炎(CPH)与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有重要意义。并对口服联苯双脂药物的慢性肝炎患者的停药时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6例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方法与效果。结果:56例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有48例(39例代偿期和9例失代偿期)患者完成疗程,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及HCV RNA病毒载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根据病情所处阶段应用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丙肝肝硬化可保护或改善肝功能、抑制HCV病毒复制、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