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盆腔淋巴囊肿的CT表现,探讨其形态学特征,并评价CT对盆腔淋巴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发生盆腔淋巴囊肿的患者19例,所有病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19例患者共发现淋巴囊肿27个,病变发生在左侧盆腔9例,右侧3例,两侧均发生7例.27个病变发生在髂外血管旁17例(23个病变),髂内血管旁3例(4个病变),1例病变同时发生于髂内、外.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管状水样密度影,囊壁薄而均匀,边界清,增强后囊肿壁轻度强化.囊肿直径1.8~5.0 cm,平均大小2.7 cm×2.1 cm,CT值4~40 HU,平均约24 HU.结论 CT能清楚显示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态学特征,熟悉这些特征并结合病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的MRI表现与特征,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淋巴囊肿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69例在手术后2周~3月内MRI检查发现.18例发生在双侧,26例单发于左侧,25例单发于右侧.MRI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囊壁薄而均匀,边界清晰,沿盆壁分布,并与髂外动脉、髂外静脉伴随走行.增强扫描囊肿壁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盆腔淋巴囊肿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对盆腔淋巴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的CT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T及临床资料完整的淋巴囊肿病例,其中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4例为临床诊断.结果:12例共计囊肿20个,大小1.0cm×1.0cm~2.0cm×7.0cm,类圆形 13个,管状5个,葫芦状2个.CT表现为典型的囊肿征象,19个囊肿沿盆壁分布,并与髂外动脉、髂外静脉伴随走行,1例位于盆腔左前方.结论:淋巴囊肿具有囊肿典型的CT表现,其形态学特征、沿盆壁分布、伴随髂外动静脉走行的特点,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37例盆腔淋巴囊肿患者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B超及CT平扫检查,29例行CT增强,11例行CT复查.结果 28例在手术后15天~3个月内的首次CT检查时发现.19例发生在双侧,7例单发于右侧,11例单发于左侧.囊肿直径约2.4~6.0 cm.6例合并感染者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与周围组织粘连.CT发现率100%,诊断准确率86.5%(32/37).结论 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淋巴囊肿的形态学特征、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合临床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盆腔淋巴囊肿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化验及临床随访证实的51例共68个淋巴囊肿的CT及MRI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68个囊肿均位于盆腹膜外髂血管旁,其中95.6%(65/68)位于髂外血管周围.位于髂外血管前缘或后缘及髂内血管前缘的囊肿98.0%(51/52)呈卵圆形,且位于髂外血管前缘者33.3%(13/39)见“桃尖征”.骑跨髂外血管内侧缘或外侧缘的多呈葫芦形、哑铃形、肾形、U形联通管状.囊肿边缘光滑清晰,囊液为水样密度或信号.CT增强囊壁轻度强化,囊壁显示欠清;MRI增强囊壁及囊内分隔呈中等度强化,囊壁均匀光滑,囊内容物无强化.结论 CT及MRI能清晰显示盆腔淋巴囊肿分布特点、形态学特征、典型的密度、信号及强化表现,结合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病史可对盆腔淋巴囊肿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盆腔棘球蚴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分析盆腔包虫囊肿的CT表现。评价CT检查的价值。方法 21例经临床和(或)手术病理资料证实为包虫囊肿的病人均经CT检查,分析CT表现特点,并对照手术病理结果。结果 3例单纯性包虫囊肿表现为盆腔内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囊性低密度灶,不增强;17例多子囊性包虫囊肿,在囊性肿物内还可见更低密度大小不一的子囊;4例破裂感染者,因囊膜剥离而形成“双壁征”,“水蛇征”或“飘带征”,2例继发感染者囊液密度增高,囊壁及其内容物明显强化;囊肿钙化8例。表现为囊壁的弧线形钙化,或伴有内容物的钙化。结论 CT检查能准确地显示盆腔包虫囊肿的部位和形态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超声介入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超声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在经腹彩色超声引导下通过穿刺抽液及无水酒精固化对14例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术后症状性盆腔淋巴囊肿共15个囊腔进行超声介入治疗。结果:14例病例15个囊腔均成功地完成了液体抽吸及无水酒精凝固治疗。12例13个囊腔通过一次超声介入治疗囊腔完全闭合。1例多房合并感染者,在抽吸囊液、囊内注入混合性抗生素治疗1周后,行超声介入及无水酒精固化治疗。3个月后复查囊腔完全闭合;另1例治疗后囊腔明显缩小,未经处置,4个月后囊肿自然消失。所有患者介入治疗无直接及晚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介入及无水酒精固化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卵巢巧克力囊肿的CT征象。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巧克力囊肿14例。全部患者均做了CT检查。结果14例中共18个病灶,其中囊性征象14个,囊实性征象4个。14个囊性影中,单房13个,多房1个;4个囊实性影中以囊性为主要表现。单侧病变10例,双侧病变4例。病灶长径平均6cm。囊腔内CT值在14-45HU之间。所有病灶均与周边组织分界不清。结论CT能清晰显示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组织情况,且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可为盆腔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术前病变评估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9.
赵滨  韩悦  李欣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53-1055
目的:探讨儿童输卵管旁囊肿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本组6例女性儿童患者,年龄11~14岁,均有腹疼症状,手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结果:B超检查显示:盆腔内单侧囊性占位4例,双侧囊性占位2例。CT表现为膀胱上方囊性占位4例,膀胱后方子宫旁囊性占位1例,子宫后方囊性占位1例。结论:B超、CT或MRI检查可为诊断输卵管旁囊肿提供影像学依据,CT和MRI对病变的定位较为准确,MRI对观察是否合并内出血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婴幼儿腹盆腔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29例行CT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5例行多平面重建(MPR),2例行MRI检查,分别从临床表现、性别、发病部位、CT征象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中胃肠道重复畸形6例,肠系膜囊肿2例,大网膜囊肿1例,卵巢囊肿5例,囊性畸胎瘤3例,淋巴管瘤1例,阑尾周围及盆腔脓肿9例,胎粪性腹膜炎2例.29例中男16例,女13例,其中17例病变位于右侧中下腹部及盆腔,CT大多表现为边界清、形态规则的低密度肿块,75.9%(22/29)无分隔,51.7%(15/29)为薄壁,58.6%(17/29)可见钙化.结论 婴幼儿腹盆腔脏器外囊性病变不同的病理类型可以有相似的CT表现,但根据临床病史、性别、病变的位置等可以作出较准确的定性或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