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描写自内向外顺序染色征象以有助于血管造影和CT对小肝癌的诊断.材料和方法:14例直径3cm以下的小肝癌(手术病理证实10例,符合全国诊断标准4例).均行CT检查,行血管造影和CTA检查者分别是9例和3例.结果:9例血管造影者中8例富血管性者均呈自内向外顺序染色;3例CTA者亦呈上述征象;呈此征象的首例因对其认识不足而误诊,认识此征后其余7例诊断均正确.结论:自内向外顺序染色征象在血管造影和CT对小肝癌的诊断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血管造影(CTA)技术对小肝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病理确诊的小肝癌患者的CT资料,术前均行螺旋CT动脉三期扫描及血管造影CTA重建。结果肿瘤在动脉早期无强化13例,强化14例,其中血管样强化9例,肿瘤实质样强化5例,轻度强化8例,中度强化4例,重度强化2例;动脉中期无强化3例,强化24例,其中血管样强化16例,肿瘤实质样强化8例,轻度强化11例,中度强化4例,重度强化9例;动脉晚期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血管样强化4例,肿瘤实质样强化23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5例,重度强化20例。能够充分显示小肝癌的供血血管数量及形态,动脉早期1例,动脉中期9例,动脉晚期5例。结论螺旋CT动脉三期扫描联合血管造影(CTA)技术对小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脏疾病的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等9种疾病的血管造影表现;讨论了肿瘤血管、病变密度、病变染色顺序等血管造影的征象鉴别,着重讨论了病变染色顺序在肝癌和血管瘤这两种肝脏最常见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本组材料显示:呈自内向外顺序染色者97%(32/33)见于恶性肿瘤,其中肝细胞癌占93.8%(30/32),8例直径小于3cm 的无肿瘤血管征象的小肝癌均呈自内向外顺序染色;血管瘤无1例呈此征象;呈自外向内顺序染色者可见于较大的肝癌(直径6~24cm,中位13.9cm)和血管瘤,前者有肿瘤血管,后者则无肿瘤血管,鉴别不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碘油CT对小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临床诊断肝癌或肝癌术后复发、超声,平扫及增强CT检查肝内病灶最大径≤3cm患者56例。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造影后注入碘油4~12ml.1—4周后作CT扫描.根据CT检查结果作出前瞻性诊断并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6例共发现131个病灶。其中肝癌病灶109个,血管瘤12个.其它10个。在109个小肝癌病灶中四种影像方法检出率分别为超声70.6%,CT61.5%,血管造影61.5%,碘油CT85.3%。诊断特异性分别为68.8%.83.5?.1%和92.5%.碘油CT均明显为优.结论 本研究显示碘油CT是目前诊断小肝癌最敏感和准确的影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CT征象与肝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癌合并动—静脉瘘 (AVF)在CT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及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50例肝癌合并AVF患者均先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 ,后经肝动脉造影证实。对比分析CT征象和肝动脉造影所见。结果  1 7例动—门静脉瘘 (中央型 ) ;1 0例动—门静脉小分支瘘 (周围型 ) ;3例动—肝静脉瘘 ;5例合并上述三种表现 ;2例合并动—门静脉瘘及动—肝静脉瘘 ;另 1 3例无特征性。CT显示AVF征象 37例 ,敏感性 74%。提示AVF诊断 2 6例 (52 % )。结论 门静脉和 /或下腔静脉提前显影 ,尤其相应肝叶、段或亚段性显著强化视为AVF的诊断依据。并对其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血管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通过血管造影与 CT、超声的诊断结果对比研究 ,评价血管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 6例肾脏小肿物病人进行了二维超声 ,CT平扫与增强 ,血管造影检查。其中 17例再行药物性血管造影。最后对它们的诊断结果做了统计分析与对比。结果 :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检出率、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为 :血管造影 92 .9%、91.7%和 92 .3% ;CT85 .7%、16 .7%和5 3.8% ;超声 6 4.3%、33.3%和 5 0 .0 %。血管造影与 CT和超声的特异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管造影尤其是药物血管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尤其药物血管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6例直径3cm 以下肾脏小肿物血管造影前均进行了二维超声和 CT 平扫与增强检查。先行腹主动脉和肾动脉的标准血管造影,然后根据动脉造影表现确定是否再行药物性血管造影。后者是指先经肾动脉注入肾上腺素10μg,10~20秒后再行肾动脉造影。并对 CT、超声和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做了统计分析与对比。结果:26例肾脏病变最后确定依断小肾癌14例,良性病性变12例。血管造影对该组小肾癌诊断检出率、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为:92.9%、91.7%、和92.3%;CT 为85.7%、16.7%和53.8%;超声为64.3%、33.3%和50.0%。血管造影与CT 和超声的特异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管造影尤其是药物血管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技术(CTA)对小肝癌的检出能力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经B超、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灶而不能定性诊断的患者实施CTA检查,应用导管技术将5F导管插至肝动脉后,以2ml/s的速率注射造影剂5 s后进行螺旋CT扫描。结果:CTA检出小肝癌48例,共74个病灶。动脉期病灶呈高密度强化,可分为均匀强化及不均匀强化两种类型,动态扫描观察病灶呈快进快出强化表现,供血动脉的显示及门脉期环状强化则是定性诊断的重要依据,CTA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病灶的强化特点及供血特征。结论:通过与B超、血管造影、普通CT等常规影像技术相比较,CTA对肝内直径≤3 cm的小肝癌的检出能力及定性诊断价值明显提高,对小肝癌患者的早期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影象诊断的进步,与肝癌类似的肝限局性结节性增生(FNH)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FNH的血管造影和CT表现与肝细胞癌(HCC)报为相似,鉴别困难。作者将FNH和HCC的血管造影及CT表现进行比较,探讨对两者鉴别有价值的征象。FNH经手术证实6例8个病灶。HCC经手术或活检证实48例72个病灶,其中血管造影检查41例59个病灶,CT扫描36例50个病灶以与FNH对比研究。FNH 7个病灶,HCC59个病灶的血管造影均采用立体摄影。FNH 5个病灶,HCC平扫39个病灶。增强扫描50个病灶,比较肿瘤的密度及增强前后的表现。为研究病灶的边缘及内部结构,对FNH 3  相似文献   

10.
直径 <3cm的小肝癌 (SHCC)等肝实质性小结节病变大部分可经 CT、血管造影 (DSA )等检查并结合甲胎蛋白(AFP)检测确诊 ,但部分病例则极难诊断 ,甚至误诊。作者在过去研究中发现〔1〕 ,最近 Ueda等〔2〕论文的影像资料也显示的离心充盈征象多见于 SHCC等恶性肿瘤 ,为验证这一征象在肝小结节实质性病变影像诊断中的作用 ,特对作者 1组资料作一分析 ,并对其病理基础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病变直径均 <3cm,2 5例 6 7灶 SHCC中 1 5例1 6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肝癌 (HCC)术后复发 3例 ,7例按全国标准诊断。胆管细胞和肝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直径<3cm的小肝癌(SHCC)等肝实质性小结节病变大部分可经CT、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并结合甲胎蛋白(AFP)检测确诊,但部分病例则极难诊断,甚至误诊.作者在过去研究中发现[1],最近Ueda等[2]论文的影像资料也显示的离心充盈征象多见于SHCC等恶性肿瘤,为验证这一征象在肝小结节实质性病变影像诊断中的作用,特对作者1组资料作一分析,并对其病理基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超声与CT诊断小肝癌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向阳  宋倩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2):1574-1576
目的:比较超声与CT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48例超声拟诊为肝癌的病例行CT检查,作对比研究。结果:本组病例超声拟诊为肝癌48例,其中误诊6例,确诊率87.5%;CT漏诊5例,确诊率89.6%。结论:小肝癌在超声和CT像上均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但在早期,病灶较小、肝动脉血供不丰富、没有出现典型的组织坏死即病灶呈等密度时,CT可能会出现漏诊,此时结合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诊断以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100例肝细胞性小肝癌(病灶直径小于3cm)分别用不同影象学方法作了检查。实时超声检查98例,增强CT扫描97例,肝血管造影99例,其中随机选择60例于普通血管造影后行门静脉造影CT和1或动脉造影CT检查。43例作碘油CT扫描,方法为从肝固有动脉和/或肝左、肝右动脉内注入5 ml 碘油,术后零到75天内作非增强CT 扫描。患者首次诊断依据为血清甲胎蛋白增高(21  相似文献   

14.
经皮肝动脉的门静脉造影诊断小肝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肝动脉的门静脉造影(CTAP)诊断小肝癌及肝内小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癌或肝转移瘤患者进行CTAP检查,其中肝癌6例,肝转移瘤6例;比较CTAP与常规CT、DSA、碘油造影CT病变检出率。结果:CTAP发现的病灶23个,常规CT 12个,DSA 16个,碘油造影CT 23个。结论:CTAP对发现小肝肿瘤有重要作用,可成为患者介入治疗前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非肿瘤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DSA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DSA对肝硬化非肿瘤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诊断价值。方法170例非肿瘤肝硬化患者在接受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行DSA检查。对造影图像进行动态播放观察,记录APS出现时相、持续时间和相应区域肝实质染色特点,对非肿瘤性APS和肝癌造影特征作鉴别。对术中发现的小肝癌行节段性TACE治疗。结果170例肝硬化患者DSA检查中31.7%显示了APS相关征象(54/170)。术前CT检查未见APS的142例中21.8%在DSA中显示了APS(31/142)。23例增强CT不均匀强化病例均有DSA阳性发现,其中16例诊断非肿瘤性APS,7例因CT动脉期局部密度增高区在门静脉期无明显低密度表现而不能确诊肿瘤者,经DSA诊断为小肝癌,其中1例伴有肿瘤性APS。结论DSA对肝硬化患者APS的发现率高,有助于肝内非肿瘤性改变与肝癌的鉴别诊断并指导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6.
血管造影对于肝癌的诊断作用有1.确定病变的存在;2.定性诊断;3.定量诊断(确定手术指征)和4.经导管治疗。由于超声、CT 技术的显著进步,已可经非损伤性方法发现很多小肝癌。为了满足更精密迅速正确完成这个任务的要求,发展了新的血管造影技术。对肝癌的经导管治疗技术也有了显著进步。以下就这些内容的现状及新的发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临床怀疑PE经SCTA明确诊断的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累及97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直接征象: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完全阻塞.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能明确诊断,是安全、无创、快捷的诊断方法,易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是检查小肝癌的一种相当敏感的方法,经病理检测证实,证实的敏感性为80%,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肝内小的瘤灶检出率,高于常规CT和动态CT。 CT血管造影是CT与血管造影两种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根据插管的部位、扫描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为动脉造影CT(computed tomographic artemgraphy,CTA);  相似文献   

19.
9例原发于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本文讨论了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分析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血管造影征象。并指出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对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较B超、CT,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小肝癌影像学诊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32例41个直径≤5cm的小肝癌进行血管造影(IADSA)、B超、CT和碘油CT等方法的对照研究。结果四种影像学方法对本组小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是血管造影87.8%(36/41)、B超65.9%(27/41)、CT57.7%(15/26)、碘油CT100%(14/14),血管造影的诊断敏感性与B超、C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者认为血管造影和碘油CT是诊断小肝癌准确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