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究瑞格列奈联合格列本脲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效果及对血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GDM患者11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格列本脲治疗)和观察组(瑞格列奈联合格列本脲治疗),每组5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FBG、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NGAL、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Irisin、人源甘丙肽(GAL)水平,统计两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FBG、2 hPG和HbA1c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GAL、Irisin水平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NGAL、Hcy和CysC水平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产程延长、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瑞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α(PPARα)激动剂联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s)对2型糖尿病患者Omentin-1、Aspros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3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GLP-1 RAs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18例。GLP-1 RAs组给予GLP-1 RAs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PPARα激动剂联合GLP-1 RAs进行治疗。生化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hPG);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G、TC、LDL-C、HDL-C、Omentin-1、Asprosin水平;对比氧化应激指标(MDA、LPO、GSH-Px);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与GLP-1 RAs组相比,联合治疗组FBG、2hPG、HbA1C水平较低(P<0.05);TC、TG、LDL-C水平较低、HDL-C水平较高(P<0.05);MDA、LPO水平较低,GSH-Px水平较高(P<0.05);Omentin-1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血糖(FPG)以及标准餐后2h血糖(2hPG)的影响。方法:把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效果不佳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观察12周,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的病例有32例(71.11%)、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显效的病例有23例(56.10%)、总有效率为80.4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格列本脲和盐酸二甲双胍复合片疗效优于达美康。结论:格列本脲和盐酸二甲双胍可以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缺陷,最终改善人体对血糖的控制。该制剂尤其对单纯使用盐酸二甲双胍或格列本脲再次治疗无效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病人61例,分为格列本脲治疗(格列本脲组,n=32)和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治疗(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组,n=29),格列本脲组为初诊病人;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组在保持平时服用二甲双胍的剂量不变的基础上加用格列本脲。随访24周,每4周根据空腹血糖(FBG)调整剂量,治疗前后做血脂、血糖、胰岛素、C肽测定,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bAl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1)。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Ins和HOMA-IR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格列本脲单用或与二甲双胍合用都能有效降低血糖,并没有明显的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但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两者联用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格列本脲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41例)和C组(41例),A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治疗,B组患者给予格列本脲片,C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与格列本脲联合治疗。结果: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C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h血糖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显著高于A组及B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本脲治疗2型糖尿病可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抑制剂类药物通过抑制DPP-4,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增加GLP-1的血浆浓度,改善餐后血糖控制,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途径。目前,上市的DPP-4抑制剂有西他列汀(Sitaghptin)和维格列汀(vildadiplin)。通过检索上述DPP-4抑制剂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综述其临床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西他列汀和维格列汀作为DPP-4抑制剂,单独或与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罗格列酮联合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它们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及格列苯脲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选取78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或格列本脲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s-CRP、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后血清hs-CRP显著下降(P〈0.05),而格列本脲治疗组下降不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TG、HbA1c、2hPG、Homa-B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s-CRP较正常人升高,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糖安胎方联合格列苯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予以格列苯脲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格列苯脲+降糖安胎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变化情况、血脂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1个月后观察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TC、T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为4.35%(2/46),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9/4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5/46),对照组为11.11%(5/4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降糖安胎方与格列苯脲联合治疗,血糖、血脂控制效果显著,可改善分娩结局,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王学森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2940-2941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联合格列关脲模拟生理胰岛素释放模式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T2DM的优化方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平行原则,对严格筛选的78例T2DM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那格列奈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单纯用格列关脲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最高血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餐后最高血糖、2h BG、HbA1C降低幅度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那格列奈与格列美脲联合用药,模拟生理胰岛素释放模式,治疗T2DM的疗效优于单纯格列美脲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格列本脲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其对患者血清 Irisin 及人源甘 丙肽(GAL)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 年 2 月 -2017 年 2 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 100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应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 应用格列本脲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入组时及治疗后的糖代谢指标﹑血清胱抑素 C(Cys?C)﹑同 型半胱氨酸(Hcy)﹑ Irisin 及 GAL 水平,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 (FPG) 、餐后 1?h 血糖(1?hPG) 、餐后 2?h 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均下降( P ?<0.05) ,观 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 治疗后, 两组血清 Cys?C 与 Hcy 均降低( P ?<0.05) ,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 Cys?C 与 Hcy 水平更低( P ?<0.05) ; 治疗后, 两组血清 Irisin 升高而 GAL 降低( P ?<0.05) , 观察组 Irisin 及 GAL 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 P ?<0.05) ; 两组妊娠高血压征、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过多发生率的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P ?>0.05) , 观察组低血糖及早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格列本脲联合门冬胰岛素有 助于 GDM 患者的血糖控制,可通过降低血清 Cys?C ﹑ Hcy ﹑ GAL,升高血清 Irisin 水平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我院102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含量和餐后2h的平均血糖以及治疗前后HbA1c和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含量和餐后2h平均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bA1c和胰岛素治疗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联合吡格列酮治疗T2DM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高洁 《黑龙江医学》2021,45(13):1357-135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运用GLP-1受体激动剂与DPP-4抑制剂对血糖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经济学的价值对比.方法:将天津市红桥医院2016年3月—2019年10月提供的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3例.对照组接受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则接受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改善情况、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及药物经济学价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血糖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束15周治疗期后,两组患者药物经济学对比观察组患者多获取1%糖化血红蛋白健康需比对照组患者多支付1904.22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效果显著优于DPP-4抑制剂,但GLP-1受体激动剂的药费成本也显著高于DPP-4抑制剂.各人用药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临床治疗需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经济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4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与对照组(门冬胰岛素30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r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7-I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FBG,2hPBG和HbA1C均得到良好控制;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糖药格列苯脲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格列苯脲组和二甲双胍组各90例,观察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压、血脂水平及BMI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一定程度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格列苯脲组HbA1c下降程度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甲双胍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格列苯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苯脲与二甲双胍均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各具优势,可依据不同目的指导患者用药。  相似文献   

15.
耿坡  李琦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67-167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优泌乐25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3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优泌乐25加用吡格列酮,对照组单用优泌乐25不加用吡格列酮,随访8周,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优泌乐25加用吡格列酮治疗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优泌乐25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及HbA1C。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要阅读本概要? 2型糖尿病的治疗较为复杂,需要通过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脂以及降低血糖水平等途径达到防止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目的。近几年控制血糖的新药陆续上市,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胰高糖素样多肽-1(GLP-1)类似物(艾寒那肽)及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他列汀及维格列汀)。此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及罗格列酮)的安全性问题近期也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血糖(FPG)以及标准餐后2h血糖(2hPG)的影响。方法:把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效果不佳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观察12周,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的病例有32例(71.11%)、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显效的病例有23例(56.10%)、总有效率为80.4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格列本脲和盐酸二甲双胍复合片疗效优于达美康。结论:格列本脲和盐酸二甲双胍可以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缺陷,最终改善人体对血糖的控制。该制剂尤其对单纯使用盐酸二甲双胍或格列本脲再次治疗无效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傅瑶 《吉林医学》2022,(7):1845-1847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00例2019年3月~2021年3月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试验组(150例)。对照组口服格列吡嗪缓释片,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卡波糖片,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功能。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餐后2 h胰高血糖素样肽-1(2 h GLP-1)、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高于治疗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功能,进而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妥唐康(复方葛根格列本脲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96例2型糖尿病分为2组,妥唐康组44例,初始剂量为0.3g/次,1次/日,口服;格列本脲组51例,初始剂量为2.5mg/次,1次/日,口服;2组均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服药12周后测定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变化。结果12周治疗后妥唐康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1c值明显下降[(2.4±0.3)mmol·L-1,(3.73±0.05)mmol·L-1和(1.58±0.04)%,均P<0.01];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值无明显变化[(0.8±0.3)mU·L-1,P>0.05];餐后2h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13.4±2.3)mU·L-1,P<0.01],与格列本脲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格列本脲组餐后2h胰岛素水平变化明显高于妥唐康组[分别为(37±4)mU·L-1与(34±4)mU·L-1,P<0.01]。结论妥唐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较格列本脲有更强的胰外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及CRP和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