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麻醉管理。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2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用于调控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术后患者血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和手术,无麻醉并发症,预后良好。术后各时间点血中cTnI和CK-MB含量与术前比均有一定程度升高。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损伤轻,麻醉管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与氧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技术。方法 选择心功能Ⅱ-Ⅲ级,拟行非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术前行降压、扩冠治疗。全部病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观察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调控血压,硝酸甘油扩冠,艾司洛尔控制心率。结果 全部患者麻醉过程顺利,麻醉诱导、插管及术中血压基本稳定,心率控制满意,所有患者在术后0.5.2h神志清醒,术后3.16h拔除气管插管;ICU停留时间2.3d。术后总输血量0.800ml(平均450m1),胸腔引流量200.700ml(平均480m1),术后7.16d出院。结论 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同期胸部肿瘤切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9例患者冠心病合并胸部肿瘤,其中肺癌7例,食道癌5例,贲门癌4例,前纵膈肿瘤3例。同期OPCABG和胸部肿瘤切除术。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18例为单一切口完成OPCABG和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364.58±78.45)min,术中失血(615.79±371.58)ml,术后机械通气时间(930.00±225.35)min,ICU停留时间(2078±138947)min,术后住院时间(16.22±4.81)d。随访0.5~90个月,1例OPCABG同期肺癌切除患者术后8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其余患者随访期间生存良好,无明显心肌缺血症状。结论 OPCABG同期胸部肿瘤切除术优于传统分期手术,具有安全性、可行性和手术创伤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麻醉的循环管理。方法 在大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对l0例多支冠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实施OPCABG,系统观察术中患者循环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并根据手术需要进行血流动力学调控。结果 手术进行顺利,麻醉经过平稳,虽手术操作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但无一例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循环控制满意。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的循环管理,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心肌氧耗,维护心肌的血流供应,适时地对循环进行必要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院对3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现将有关麻醉处理的初步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温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麻醉管理办法。方法 87例冠心病患者在以舒芬太尼、七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下行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心率控制于50~70次/min,平均动脉压大于60mmHg。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改用体外循环,术后ICU呼吸机辅助时间(4.5±0.7)h。结论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的重点是维持围术期心肌氧供需平衡,以舒芬太尼、七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术中辅以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总结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2月共行瓣膜置换(成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其中单支冠脉病变10例,两支冠脉病变9例,三支冠脉病变2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双瓣置换术2例,Bentall术1例.结果 术后发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5例,其中3例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好转;早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20例,随访时间5月~7年,晚期死亡1例,2例二尖瓣成形术者因瓣膜中~大量反流致心功能(NYHA)Ⅲ~Ⅳ级,余17例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绞痛减轻或消失.结论 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心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心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本文总结10例此类病人的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处理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0例冠心病患者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的临床资料.结果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心率波动不大,术中翻动心脏时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停止翻动及对症处理恢复正常.术中无1例室颤及心搏骤停发生;术后2例患者死亡;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麻醉处理的首要目的是在心脏翻动时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及保护心肌,避免加重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G)的麻醉体会。方法对我院60例行OPCABG冠心病患者手术前30min行吗啡1mg/kg、咪达唑仑0.5mg/kg、戊乙奎醚1mg肌注,以依托咪酯0.3mg/kg、咪唑安定0.08-0.1mg/kg、舒芬太尼1~2μg/kg和罗库溴铵0.6~1mg/kg做麻醉诱导。采用以舒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术中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持续静脉泵注,辅助0.5%-2%七氟醚间断吸入维持。术中监测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血气、电解质。术前用靶控泵备好多巴胺和硝酸甘油,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情况应用。结果60例患者中59例顺利完成OPCABG手术,1例体外循环(CPD)辅助下完成手术。本组无麻醉死亡病例,术后ICU平均拔管时间(5.7±1.2)h。结论OPCABG对麻醉医生在手术期间的管理要求较高,麻醉管理的关键是术前麻醉药物充分应用,避免患者情绪紧张、激动造成的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手术前麻醉诱导应平稳,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控制心室率在较低的水平,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00例麻醉实施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院从1993年10月首次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获得成功以来,共施行CABG650例,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300例,全部获得成功,现将麻醉实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麻醉方案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66例OPCABG患者给予中剂量芬太尼静脉注射,间断给予低浓度复合异氟醚,维库溴铵、丙泊酚、咪唑安定等.术中持续静脉点滴硝酸甘油;苯肾上腺素、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以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并给予严密的监测.结果: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诱导前后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无死亡病例.结论:选用合适的麻醉药物,并在术中给予严密的监测,可有效控制心肌缺血,对于OPCABG手术的成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心肌保护技术的发展、体外循环设备的不断改良等,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技术已相当成熟,但体外循环(CPB)本身导致的并发症如全身炎症反应等仍不可避免[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bypass grafting,OPCAB)避免了体外循环,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有体外循环高危因素或者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可能,成为现代微创冠脉外科的重要术式[2,3].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本院完成OPCAB216例,现就OPCAB手术方法和围术期处理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初步临床结果和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80例该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中79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中转体外循环完成手术。除1例术后死亡外均顺利康复。结论对于选择的患者,该手术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减少了与体外循环(ECC)有关的并发症,如全身炎症样反应,凝血系统障碍继发术后出血,神经系统并发症,脏器灌注不足引起心、肺、脑、肾多器官功能不全等,降低了对机体的生理干扰,术后恢复快,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临床实践的证明。但是,由于OP—CAB需要在心脏不停跳,没有体外循环的情况下进行,因此手术的特殊性增加了麻醉的难度和要求,我们总结分析了18例实施OPCAB的患者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罗勇  张力  王伟  黎兴建  袁武  陈剑 《当代医学》2012,(27):57-59
目的总结4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方法及疗效,分析死亡和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如何降低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病死率和并发症.方法对CABG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6年1月~2011年12月,共行CABG+心脏瓣膜等手术47例,共移植血管146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3.1支.同期行二尖瓣替换术15例,二尖瓣成形术17例,主动脉瓣替换术6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9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10.6%),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6±7.8)d.主要死亡原因:感染1例,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相关危险因素:有心肌梗死,射血分数低、心功能差和合并症多特别是有肺部疾病、肺功能不全等与术后并发症及早期死亡有关.随访40例(85.1%),随访时间1~72个月,2例有心绞痛发作,所有生存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CABG联合心脏瓣膜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前积极改善心肺功能、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缩短主动脉阻断和心肌缺血时间,手术彻底纠正瓣膜功能以及尽可能的心肌再血管化,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避免感染,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避免了体外循环对机体的生理干扰,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现将2008年3月-2009年6月本院对10例OPCABG患者的麻醉方法和术中管理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龙小毛 《广西医学》2004,26(8):1234-1235
1 PatientSelection 病人选择  Thebeginnerbeatingheartsurgeonshouldconsideravoidingpatientswithunfavorablecharacteristics,suchas:初学者应避免对有下列情况的病人行OPCAB术。·Cardiomegaly (cardiothoracicratio >0 .7)asthismakesexposureoflateralandinferiorw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行1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完成旁路血管563支,平均(3.1±0.8)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行二次开胸止血外,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心绞痛缓解,心功能改善,均顺利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保证吻合口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等一系列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